审计实务第2章审计业务基础知识._第1页
审计实务第2章审计业务基础知识._第2页
审计实务第2章审计业务基础知识._第3页
审计实务第2章审计业务基础知识._第4页
审计实务第2章审计业务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第二章 审计业务基础知识审计业务基础知识n本章学习要点n掌握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和评价方法n了解审计程序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n掌握总体审计策略及具体审计计划的编制要点n掌握记录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点n讲授内容:第一节 审计证据n 第二节 审计方法n 第三节 审计程序n 第四节 审计计划与审计工作底稿n思考与练习第一章第一节一、审计证据的含义n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u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一般包括对初始分录的记录和支持性记录。u其他信息包括:审计人员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

2、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 第二章第一节一、审计证据的含义n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得出审计结论、支撑审计意见的基础。 n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的过程,就是收集、鉴定和综合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的过程。第二章第一节二、审计证据的特征n(一)客观性u审计证据的客观性是审计证据能够胜任其佐证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的先决和必备条件。 u客观性主要表现在:审计证据必须是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客观反映,审计证据中的时间、地点、事实、当事人等都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审计证据所描述的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变化的环境、条件、因果关系及其制约和影响

3、程度,都应真实可靠,不能虚构; 充当审计证据的各种数据应准确无误。 第二章第一节二、审计证据的特征n(二)相关性u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是指用作审计证据的事实凭据和资料必须与审计目标和应证事项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u审计证据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事实之间的联系,主要有下列几种: 反映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主要事实作用于某些人的感官或某些物品而形成的证据;反映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主要事实发生原因的依据。第二章第一节二、审计证据的特征n(三)合法性u审计证据的合法性是指审计人员必须依照审计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 n审计证据必须同时具备以上三种特征,才能帮助审计人员根据种类繁多的经济事实和

4、资料做出正确的判断,防止主观性和片面性。 第二章第一节三、审计证据的分类n(一)按审计证据的表现形态分类u1.实物证据实物证据是指以实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含性能证明事物真相的各种财产物资。 实物证据主要用以查明实物存在的实在性、数量和计价的正确性。实物证据具有较强的证明力,但应防止伪造和混淆实物证据。第二章第一节三、审计证据的分类第二章第一节u2.书面证据书面证据是以文字记载的内容来证明被审计事项的各种书面资料。 书面证据的来源广泛,有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单位所提供,且直接送交审计人员的;有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单位提供,但为被审计单位所持有的;有由被审计单位自行编制并持有的书面证据;充作证据的各项会计

5、记录、合同;被审计单位声明书;专家提供的书面证据;等等。u 3.口头证据口头证据是指以视听资料、证人证词,有关人员的陈述、意见、说明和答复等形式存在的审计证据。 三、审计证据的分类u4.环境证据环境证据是指对审计事项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事实。 n(二)按审计证据的相关程度分类u1.直接证据直接证据是指对审计事项具有直接证明力,能单独、直接证明审计事项真相的资料和事实。 第二章第一节三、审计证据的分类u2.间接证据间接证据又称旁证,是指对审计事项只起间接证明作用,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经过分析、判断、核实才能证明审计事项真相的资料和事实。n(三)按获取审计证据的来源分类u1.自然证据自然证据是指

6、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随时可以获得的、不需要加工的资料和事实。 u2.加工证据加工证据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亲自对书面证据、实物证据等进行分析、整理、归类和制作后所形成的较系统和明晰的资料 第二章第一节三、审计证据的分类n(四)按审计证据的重要性分类u1.基本证据基本证据是指对审计人员形成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具有直接影响作用的证据。 u2.辅助证据辅助证据是指作为基本证据的一种必要的补充,补充说明基本证据的证据。 u3.矛盾证据矛盾证据是指证明的方向与基本证据相反,或证明的内容与基本证据不一致的证据。 第二章第一节四、审计证据的收集n收集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考核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环

7、节,关系到审计工作的成败。 n常用的收集审计证据的具体方法有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及分析程序八种。第二章第一节五、审计证据的鉴定和评价n审计证据的鉴定和评价,主要是指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对所收集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和适当进行鉴定和评价。n(一)审计证据的充分性u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审计人员确定的样本量有关。u审计人员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究竟多少为合适,主要受审计风险的影响。 u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受到财务报表错报风险的影响:错报风险越大,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多。 第二章第一节五、审计证

8、据的鉴定和评价n(二)审计证据的适当性u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 u1.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的相关程度。在确定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时,审计人员应当进行如下考虑: l(1)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 第二章第一节五、审计证据的鉴定和评价第二章第一节l(2)针对同一项认定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获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 l(3)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 u2.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审

9、计证据的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的可信程度。 审计人员在判断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时,需要掌握以下原则:l(1)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l(2)就从被审计单位内部获取的审计证据而言,内部控制有效时单位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单位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l(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五、审计证据的鉴定和评价l(4)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l(5)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件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按照上述五项原则评价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时,还应当注意

10、可能出现的重要例外情况。 u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个重要特征,缺一不可,只有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才是有证明力的。 u审计人员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也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会影响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第二章第一节第二章第二节一、审计的基本方法n审计基本方法中根据审计取证顺序的不同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根据选取样本量的多少分为详查法和抽查法。n(一)顺查法u顺查法是按照会计业务处理的先后顺序进行审查的方法。 u会计业务的处理顺序是: 第二章第二节登记账簿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 编制记账凭证 一、审计的基本方法u顺查法的程序是:u优点:审计过程全面,操作简便,审查

11、结果较为可靠。 u缺点:工作量大,审计成本高,审计效率较低。 u一般适用于业务量小、会计资料较少、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质量差的单位。 第二章第二节核对、审查及分析财务会计报告 核对并审查各种账簿 核对并审查记账凭证 审核原始凭证 一、审计的基本方法n(二)逆查法u逆查法是按照与会计核算程序相反的顺序进行审查的方法。 u具体程序如下: u优点:审核工作量小,针对性强,容易抓住重点,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u缺点:可能遗漏某些重要的错弊事项。 u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量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会计核算质量较高的单位。 第二章第二节核对并审查记账凭证 审核原始凭证 核对并审查各种账簿 核

12、对、审查及分析财务会计报告 一、审计的基本方法n(三)详查法u详查法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某一时期的全部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全面详细审查的方法。u优点:审查内容全面、完整,检查结果准确、可靠,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 u缺点:工作量大,审计成本高。u一般适用于业务量小、会计资料较少、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质量差的单位。 第二章第二节一、审计的基本方法n(四)抽查法n抽查法也叫抽样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审查期的全部会计资料抽取一部分进行检查,并根据样本检查结果推断总体有无错误和弊端的一种方法。 n根据抽取样本依据的不同,抽查法又可以分为非统计抽样和统计抽样两种。第二章第二节一、

13、审计的基本方法第二章第二节n1.非统计抽样u非统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凭借自己的职业经验和判断能力,有目的地从特定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样本进行审查,并以样本的审查结果推断总体正确性的一种抽样方法。u任意抽样方法,即为了减少工作量,审计人员从全部被检查对象中任意抽取样本,再根据样本检查的结果来推断被检查对象总体的情况。u判断抽样是审计人员根据自己的职业经验,有目的地从特定审计对象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进行检查,并以样本的检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结果。一、审计的基本方法n2.统计抽样n(1)统计抽样的含义。u统计抽样是审计人员运用概率论原理,遵循随机原则,从审计对象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有效样本进行审查,然后以样本的审

14、查结果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抽样方法。 u统计抽样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随机选取样本;二是运用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包括计量抽样风险。 u统计抽样的优点在于能够客观地计量抽样风险,并通过调整样本规模精确地控制风险,这是与非统计抽样最重要的区别。 第二章第二节一、审计的基本方法u审计抽样按照所了解的总体特征不同,可分为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两种具体方法。 属性抽样是指在给定抽样误差和可靠程度的保证下,以样本差错率推断总体差错率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控制测试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的方法,得到的结果是一种比率。 变量抽样法是指以样本差错额测定总体差错额的一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是一个绝对数。第二章第二节一、审计的

15、基本方法n(2)样本的选取。 u为了使选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避免人为偏见,应依照随机原则选样。 随机原则是指在选样时,总体项目被抽中与否完全由随机因素决定,不让主观因素起任何作用,因而每一个总体项目都有同等被选中的机会。u在审计工作中,常常用到以下三种随机选样方法: 使用随机数表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样。l使用随机数表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样又称随机数选样。使用随机数选样需要以总体的每一个项目都有不同的编号为前提。 第二章第二节一、审计的基本方法系统选样。 l系统选样又称等距选样,是指先将总体单位按序排列,然后按照一个或几个随机起点,以相同的间隔等距离地选取样本。 l在系统选样中,最重要的是确

16、定选样间距,它是用总体的数量除以样本数量等到的。即:选样间距=总体规模样本规模l案例2-1审计人员拟从全年5 000张凭证中抽取250张凭证进行检查,如果采用系统选样,则选样间距 =5 000/250=20(张)随意选样。 l随意选样也叫任意选样,是指审计人员不带任何偏见地选取样本,即审计人员不考虑样本项目的性质、大小、外观、位置或其他特征而选取总体项目。 l随意选样的主要缺点在于很难完全无偏见地选取样本项目,即这种方法难以彻底排除审计人员的个人偏好对选取样本的影响,因而很可能使样本失去代表性。 第二章第二节一、审计的基本方法n(3)抽样审计的步骤。 u抽样审计共分三个工作步骤:一是抽取样本;

17、二是审查样本规模;三是根据样本的审查结果推断总体。u具体如图2-1所示: 第二章第二节一、审计的基本方法第二章第二节二、审计的具体方法n审计的具体方法是指审计人员直接用来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 n(一)检查记录或文件u检查记录或文件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或文件进行审查。 u检查记录或文件的目的是对财务报表所包含或应包含的信息进行验证。 u检查记录或文件可提供可靠程度不同的审计证据,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取决于记录或文件的来源和性质。 第二章第二节二、审计的具体方法n(二)检查有形资产u检查有形资产是指审计人员对资产实物进行审查。 u这种方法是针对

18、存货、现金、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和固定资产等所有的有形资产项目。 n(三)观察u观察是指审计人员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执行的程序。 u审计人员通过观察提供的审计证据仅限于观察发生的时点,并且一旦相关人员得知被观察时,其做法可能与日常不同,从而影响审计人员对真实情况的了解。 第二章第二节二、审计的具体方法u审计人员不能仅仅依靠观察证据进行判断,需要获取其他类型的佐证证据。 n(四)询问u询问是指审计人员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位或外部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回复信息进行评价的过程。n(五)函证u函证是指审计人员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

19、方的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 第二章第二节二、审计的具体方法n(六)重新计算u重新计算是指审计人员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的准确性进行核对。 u通常包括计算销售发票和存货的总金额,加总日记账和明细账,检查折旧费用和预付费用的计算,检查应纳税额的计算等。 第二章第二节二、审计的具体方法n(七)重新执行u重新执行是指审计人员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重新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 n(八)分析程序u分析程序是指审计人员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

20、价。 u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第二章第二节第二章第三节一、准备阶段n准备阶段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主要是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n(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u审计机构在接受委托之前,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被审计单位董事、主管人员及主要股东的名称、声誉及职责分工情况,被审计单位目前的财务状况以及是否有比较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等。 第二章第三节一、准备阶段u审计人员为了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发表意见,还必须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及业务经营情况有基本的了解。u审计人员还应熟悉影响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因素,包括经济形势、

21、金融趋势、国家有关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政策规定等。 u通过了解以上情况,审计人员可以初步评价审计风险,并与委托人就约定的事项进行商谈,以确定是否接受委托。 第二章第三节一、准备阶段n(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u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u审计业务约定书可以采用合同式和信函式两种形式。n(三)初步评估重要性水平u所谓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的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一起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 第二章第三节一、准备阶段u在判断重要性水平时,审

22、计人员应考虑被审计单位面临的特定环境和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u在审计准备阶段,审计人员考虑重要性水平是为了确定审计程序的范围和时间。n(四)初步评价审计风险u审计风险,是指在被审计对象存在重大错报(含漏报)的情况下,审计人员提出不恰当结论的可能性。 第二章第三节一、准备阶段u审计风险通常体现为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被审计对象提供的信息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被审计对象信息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n(五)计划审计工作u计划审计工作包括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第二章第三节二、实施阶段第二章

23、第三节n审计的实施阶段是整个审计工作的关键阶段。也称“外勤工作”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如下:n(一)检查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u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价包括: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合理;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二、实施阶段n(二)实质性程序u实质性程序指审计人员运用各种具体审计方法收集审计证据,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深入审查,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为撰写审计报告、提出审计意见提供依据的过程。n(三)编制审计工作底稿u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

24、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第二章第三节二、实施阶段n(四)修订审计计划u审计准备阶段编制的审计计划,仅仅是对一项审计业务的概括预计,可能与实际情况不完全吻合。进驻被审计单位后,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和实施实质性程序,审计人员会掌握更多的实际情况,如果发现实际情况与当初的预计相去甚远,审计人员应有针对性地修改原定审计计划,调整审计的范围、重点、方法等,以便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第二章第三节三、报告阶段n报告阶段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实施阶段取得的审计证据对审计项目作出客观评价,出具审计报告的阶段。也称审计的终结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如下: n(一)整理、评价审计证据u整理、评

25、价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对实施阶段收集的分散的、零星的审计证据进行分析,将那些说明同一事项的个别证据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充分证明力的证据,进而形成审计结论。 第二章第三节三、报告阶段n(二)复核审计工作底稿u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必须由专人对审计人员编写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统一复核,然后根据审计工作底稿反映的有关问题,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听取对方关于审计证据真实性及准确性的反馈意见。 n(三)撰写和提交审计报告u审计报告由审计小组负责人执笔撰写。n(四)整理和归档审计资料第二章第三节第二章第三节一、审计计划n(一)审计计划的内容n审计计划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两个层次。n1.

26、总体审计策略u总体审计策略是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的方案。u总体审计策略必须包括的内容有: (1)向具体审计领域调配的资源,包括向高风险领域分派有适当经验的项目组成员,就复杂的问题利用专家工作等。 第二章第四节一、审计计划第二章第四节(2)向具体审计领域分配资源的数量,包括安排到重要存货存放点观察存货盘点的项目组成员的数量,对其他审计人员工作的复核范围,对高风险领域安排的审计时间预算等。(3)调配资源的时间,包括是在期中审计阶段还是在关键的截止日期调配资源等。(4)如何管理、指导、监督这些资源的利用,包括预期何时召开项目组预备会和总结会,预期项目负责人和经理如何进

27、行复核,是否需要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等。一、审计计划n2.具体审计计划u(1)风险评估程序。为了识别和评估审计风险,在具体审计计划中要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所处环境等进行了解,对财务会计报告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u(2)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审计人员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可以分为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和拟实施的具体审计程序(包括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两个层次。 l整体方案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决定采用的总体方案(包括实质性方案和综合性方案)。l具体审计程序则是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的延伸和细化,它通常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第

28、二章第四节一、审计计划u(3)计划实施的其他审计程序。具体审计计划中需要实施的其他审计程序,是指在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计划中没有涵盖的、根据其他审计准则的要求应当执行的审计程序。 n(二)审计计划的编制与更改n1.审计计划的编制u审计计划应由审计项目负责人编制。审计计划制定以后,应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加以记录。u总体审计策略的记录模式范例和具体审计计划的记录模式范例如资料2-1和资料2-2所示。第二章第四节一、审计计划客户名称 财务报表期间 工作底稿索引号第二章第四节资料资料2-1 总体审计策略记录模式范例总体审计策略记录模式范例编制人及复核人员签字: 编制人:如项目经理 日期: 复核人:如项目负责人

29、 日期: 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如适用) 日期: 目录目录1审计工作范围2重要性3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4时间安排5对专家或有关人士工作的利用(如适用)报告要求适用的财务报告准则适用的审计准则1.审计工作范围一、审计计划与财务报告相关的行业特别规定 如监管机构发布的有关信息披露法规、特定行业主管部门发布的与财务报告相关的法规等 需要阅读的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 需审计的集团内组成部分的数量及所在地点 上市公司年报 制定审计策略需考虑的其他事项 如单独出具报告的子公司范围等 重要性 确定方法 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确定第二章第四节2重要性 3报告目标、时间

30、安排及所需沟通计划的报告报送及审计工作时间安排如下: 对外报告时间一、审计计划执行审计时间安排时间期中审计,包括: 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及具体审计计划 期末审计,包括: 监盘 第二章第四节所需沟通 时间 与管理层及治理层的沟通 项目组会议(包括预备会和总结会) 与专家或有关人士的沟通 与其他注册会计师沟通 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沟通 一、审计计划职位姓名主要职责第二章第四节4人员安排41项目组主要成员的责任项目组主要成员的职位、姓名及主要职责如下:在分配职责时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不同情况按会计科目划分,或按交易类别划分 沟通内容 负责沟通的项目组成员 计划沟通时间 风险评估、对审计计划的讨论对财务报表的

31、复核42与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的沟通(如适用)项目质量复核人员复核的范围、沟通内容及相关时间如下:复核的范围: 5对专家或有关人士工作的利用(如适用)如项目组计划利用专家或有关人士的工作,需记录其工作的范围和涉及的主要会计科目等。另外,项目组还应按照相关审计准则的要求对专家或有关人士的能力、客观性及工作等进行考虑及评估 一、审计计划主要会计科目 拟利用的内部审计工作 工作底稿索引号 存货 内部审计部门对各仓库的存货每半年至少盘点一次。在中期审计时,项目组已经对内部审计部门盘点步骤进行观察,其结果满意,因此项目组将审阅其年底的盘点结果,并缩小存货监盘的范围 第二章第四节51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利用

32、其他注册会计师名称 利用其工作范围及程度 工作底稿索引号 主要会计科目 专家名称主要职责及工作范围利用专家工作原因工作底稿索引号5.2对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利用 53对专家工作的利用 一、审计计划主要会计科目服务机构名称服务机构提供的相关服务及其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意见及日期工作底稿索引号 客户名称 财务报表期间 工作底稿索引号第二章第四节编制人:如项目经理日期:复核人:如项目负责人日期: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如适用)日期:54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 资料资料2-2具体审计计划记录模式范例具体审计计划记录模式范例 编制人及复核人员签字: 目录1风险评估程序11一般风险评估程序12针对

33、特定项目的程序一、审计计划第二章第四节2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不包括内部控制)2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2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23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24目标、战略及相关经营风险25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3了解内部控制31控制环境32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33信息系统与沟通34控制活动35对控制的监督4对风险评估及审计计划的讨论5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51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52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6计划的进一步审计程序61重要账户或列报的计划总体方案(计划矩阵)62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7.其他程序在具体审计计划中,以上目录中要求的各项内容都可以与总体

34、审计策略相同的格式列示出来,然后再将实施情况记录在相应的栏目中,作为审计工作底稿。一、审计计划第二章第四节n2.审计计划的修改与复核u审计过程分为不同阶段,前一阶段的工作结果会对后一阶段的工作计划产生影响,而后一阶段的工作过程中,审计人员可能又会觉得需要对已制定的审计计划进行更新和修改。 u一旦审计计划被更新和修改,审计工作也就应当进行相应的修正。 u无论是最初编制的总体审计策略及具体审计计划,还是对具体审计计划的修改,都应该经过复核和批准。 二、审计工作底稿n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审计人员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

35、体,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 n(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存在形式和内容n1.审计工作底稿的存在形式u审计工作底稿可以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第二章第四节二、审计工作底稿u无论审计工作底稿以哪种形式存在,审计机构都应针对审计工作底稿设计和实施适当的控制,以实现下列目的: (1)使审计工作底稿清晰地显示其生成、修改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2)在审计业务的所有阶段,尤其是在项目组成员共享信息或通过互联网将信息传递给其他人员时,保护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3)防止未经授权改动审计工作底稿;(4)允许项目组和其他经授权的人员为适当履行职责而接触审计工作底稿。第二章第四节二

36、、审计工作底稿第二章第四节n2.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u审计工作底稿通常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分析表、问题备忘录、重大事项概要、询证函回函、管理层声明书、核对表、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信件(包括电子邮件)、对被审计单位文件记录的摘要或复印件、业务约定书、管理建议书、项目组内部或项目组与被审计单位举行会议的记录、与其他人士(如其他审计人员、律师、专家等)的沟通文件及错报汇总表等。 二、审计工作底稿第二章第四节u审计工作底稿包括下列全部或部分要素:(1)被审计单位名称。(2)审计项目名称。(3)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4)审计过程记录。 l审计过程记录主要记录特定项目或事项的识别特征、重大事项、对

37、重大事项中的矛盾或不一致现象的处理情况等。 l需要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的重大事项主要是指引起特别风险的事项、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导致审计人员难以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的情形及导致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事项,同时审计人员与管理层、治理层和其他人员对重大事项的讨论,包括讨论内容、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都应记录在工作底稿中。 二、审计工作底稿第二章第四节(5)审计结论。(6)审计标识及其说明。l审计工作底稿中可使用各种审计标识,但应说明其含义并保持前后一致。 l以下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常用的标识及其含义: :纵加核对;第四节(7)索引号及编号。 (8)编制者和复核者的姓名及日期。(9)其他应说明事项。n3.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u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60天内,如果审计因故无法完成,则归档期限为审计业务中止后的60天内。二、审计工作底稿第二章第四节u审计人员在完成最终审计档案的归整工作后,一般不要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修改或增加,除非出现两种情况: 一是审计人员已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取得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得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