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习与产业再造”资源库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项目概况
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传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习与产
业再造教学资源库(以下简称非遗教学资源库),由国家骨干校杭州
职业技术学院联手‚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紧贴国家亟需的非遗
保护与传承需求,以独具江南特色的传统手工业类非遗项目为载体,
以破解非遗保护和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难题为已任,首创提出技艺传习
+匠心素养+产业再造‚三合一‛课程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
网手段,面向在校师生、社会爱好者、国际友人等三大受众群体,建
设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并满足互联网时代多样化需求的‚边建边用,边
用边改‛的开放性教学资源库。
建设背景:近年来,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对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保护,在政策立法、资金扶持、机构设立、宣传推广方等面
均加大工作力度,一大批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非遗项目得以被保护和
重生。‚杭州承载着悠久的历史,积淀着深厚的文化。……杭州应在
保护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弘扬历史文化方面,发挥带头作用,
做得更好。‛1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对非遗相关从业者的调查显示2,目前非遗保护
传承中存在问题主要有:后继乏人、匠心缺失、产业再造能力弱等等,
特别是重技能传授轻‚匠心‛培育、重‚输血‛保护轻‚造血‛机制
建设的现象比较普遍。如何破解上述问题是做好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
1摘自《之江新语》,习近平著。
2共发放问卷11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76份。
1
的关键所在。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成立了‚非遗传承教学创业基地‛,
并首批引进了金石篆刻、中式旗袍等五个项目的基础上,与百年名社
西泠印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非遗教学资源库‛项目。双方以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原则,探索‚现代学徒制‛模
式,培养兼具‚匠心素养、技艺传习、产业再造‛能力的‚复合型‛
非遗传承人,在探索名社与高校有机结合、反哺社会的有效方式的同
时,以期能探索从根本上破解非遗保护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弥补
其他已立项非遗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不足和短板。
项目特色:一是师资团队实力更强。本项目共建单位是百年名社
--西泠印社,西泠印社不仅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篆刻的主要传承
代表单位,更有强大的文化品牌影响力,其近500名名家社员也是教
学资源库的宝贵师资;本项目其他合作单位除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外,
汇聚中国美术学院、美术报等多家艺术机构,并开展深度内容资源合
作;二是教学内容体系更全。本项目教学体系可归纳为‚三纵五横‛:
课程类别为技艺传习、匠心素养、产业再造‚三合一‛体系,共设技
艺传习类课程8门,匠心素养类课程6门、产业再造类课程6门。课
程项目载体选择代表性广泛性强,从人类非遗项目‚金石篆刻‛到国
家级、省级、市级、区县级‚五层级‛非遗项目各有代表、均有体
现。三是建设基础更稳。本项目建设专家库涵盖艺术大师、非遗传承
人、优秀文化产业资深企业家等;地方政府鼎力支持,浙江省人民政
府、杭州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资源库建设工作,在经费、政策方面重
2
“传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习与产业再造”资源库建设方案
点支持;在已验收通过的‚数字校园学习平台3‛基础上完成资源库
系统构架和教学资源初步积累,教学资源资源利用及评价超预期。四
是传习受众更广。本项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手段,充分考虑
学生和社会学习者的学习习惯,采用PC、APP、020等多种学习方式,
面向包括高职院校和中小学生在内的在校师生、社会众多传统文化爱
好者、热爱中国文化的国际友人开放,开展中英文双语教学资源开发,
让有效资源传播受众更广。
项目预算:本项目建设预算1200万元。其中,拟申请央财支持
650万元,地方政府和学校共同承担550万元。现已完成《传统手工
业(非遗)技艺传习与产业再造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传
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习与产业再造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专项资金
使用与管理实施细则》。
3高等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学习平台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编号2011-1-9),主持单位杭州职业技术学院,2014
年2月顺利通过教育部和财政部验收。目前,数字校园学习平台已经成为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项目建设的指定技术平台,6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成功入驻;全国专业建设与职业发展管理平台注册
用户超256万,相继为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1816个专业)、国家骨干校建设等央财
支持项目验收提供了系统支撑和数据支持。
3
第二部分建设背景与意义
一、建设背景
(一)国家急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
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植
被与灵魂根脉,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涵着民族特
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
明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自强
不息、团结奋进的重要精神支撑。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
弘扬中华优秀文明,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必然要求。为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努力营造保护文化遗
产的良好氛围,提高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2003年1月,
文化部与财政部联合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文联启动了中国民族
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进入全面的、
整体性的保护阶段。同年11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组织起草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明确规定民族民间文
化遗产在国家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法律地位,从而为处于濒危状态的民
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2004年8月,我国正式成
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缔约国。2005
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
化遗产日‛,以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
4
“传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习与产业再造”资源库建设方案
护重要性的认识。从2007年6月开始,国务院批准公布了四批共1372
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1042项省级
非遗代表性项目,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初步形成。同
时,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1
年2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还审议通过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有
力的法律保障。2013年,国家印发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
项资金使用与管理实施细则》,中央财政设立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专项资金,截至2015年已累计投入近50亿元。经过十多年的努
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整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为保护
工作向纵深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行业企业迫切需求非遗复合型人才
在取得诸多成绩的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也面临着后继乏人、
匠心缺失、产业再造能力不足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不够等问题。首先,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使
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变化,随着一批非遗传承人相
继去世,一些传统技艺在消亡。同时,受市场经济和就业观念的影响,
年轻人普遍不愿学习和继承传统技艺,非遗传承后继乏人。其次,非
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不仅是技艺的传递,更需要‚匠心‛的培育,正如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工匠精神‛:严谨专注,精致专一,把灵魂
注入产品和服务。目前,一些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即使选择了传统技艺,
也很少注重自我‚匠心‛素养的培养,这样‚匠人‛就逐渐蜕变为仅
5
拥有技艺的‚工人‛。再次,即使那些坚守‚匠心‛的非物质文化遗
产传承人,由于年龄、文化及其他各方面的原因,产业再造能力低下,
现代技术掌握能力不强,在市场开拓和有效竞争中无法获得优势。由
于产业再造能力的缺失使非遗保护处于长期需要‚输血‛状态。此外,
在非遗传承人培养上目前还是主要采用师徒相授的传统模式,不但培
养的人才数量有限,而且缺乏除技艺之外的相关知识传授,融生产、
销售、创新等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失。如何扩大非遗的影响力
与影响面,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投入到非遗传承中来,培养出一
大批技艺娴熟、具有匠心精神和产业再造能力的优秀人才,是非物质
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已立项资源库中缺非遗‚匠心素养‛‚产业再造‛课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让国人骄傲,让世人赞叹,更让我们从中感
受到他们精湛技艺背后那蕴含着的对技艺精益求精、兢兢业业、一丝
不苟的‚匠人精神‛。当前,传统技艺以及工匠精神的复兴与发展提
上重要议程。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鼓励企业开
展,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国家‚十
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实现传统文
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出‚振兴传统工艺‛。非遗传承人多
是有一技之长的人,而且在各自领域中多为翘楚,他们老老实实做人
做事,对自己的技艺有一种敬畏精神。当前,中国经济正在步入新常
态,种种改革红利正在逐步消失,此时提出重振‚工匠精神‛有其
深刻现实意义。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创新,特别
6
“传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习与产业再造”资源库建设方案
在职业院校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在更好地把非遗技
艺传承下去的同时,铸就兢业不苟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能够数
十年如一日地专注和坚守,追求职业技能的极致化,成为一个领域不
可或缺的人才。
从资源库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共有78个已立项的职业教育专业
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其中有8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4。以‚百
工录‛资源库(编号2014-13)为代表的已立项资源库,虽一定程度
上呈现了非遗项目的各类素材,但在资源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不够系
统全面。由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和西泠印社联合申报的民族文化传承与
创新子库——传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习与产业再造教学资源库,
项目除传统手工业技艺(器)以外,更加注重匠心素养(道)的交融
及产业再造能力(术)的互动,紧跟现代生产技术潮流。
二、建设意义
(一)加快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弘扬的迫切需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
一代又一代人积累的经验和技能宝库。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人
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生存空间而濒
临灭绝。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真正的本源文化,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一旦丢失,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工艺技术、传统风俗的传承,我
们失去的将是数千年文明、文化积淀的特定基因和内涵。而今天,一
方面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保护与传承,另一方面是非遗传承后
4不包含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主持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资源库。(编号2013-11)
7
继乏人。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长期缺乏一
个展示的舞台、传承创新的载体和孕育人才的摇篮。杭州职业技术学
院与西泠印社携手申报的‚传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习与产业再造
教学资源库‛紧贴国家亟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需求,以独
具江南特色的传统手工艺类非遗项目的传习与产业再造为切入口,整
合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及非遗传承人等多方力量,与文化创意产业
资源跨界融合,打造集展览展示、技艺传授、研究开发等多功能于一
体的传统手工业传习与创新基地,使篆刻、全形拓、雕版印刷等非物
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与传承,而且通过产业再造努力实现传统手工技
艺的现代价值,探索出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弘扬的新路子。
(二)加快推进传统手工业技艺创新与发展的迫切需要
中国传统手工艺历史源远流长,一代代手工艺人书写了无数辉煌
的篇章。当下,人们的生活环境与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变,传统手工艺
面临题材老旧、作品雷同、审美陈旧、缺少设计等诸多行业问题。任
何传统手工艺,只有激活于当下,融于当下、活在当下,才能焕发出
强大的的生命力,才能从过去走进当下,走向未来。当下中国传统手
工技艺迫切需要转型,需要创新,需要立足传承,在传承中寻求创新,
只有在传承中寻求创新,才能找到传统手工艺的持续发展和振兴之路,
并进一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非遗教学资源库在传承文化道
统,涵养工匠精神,融合古今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针对非遗项目中符
合时代要求、适合产业运作、符合传统手工业特征的项目,以技艺传
承为基础,围绕产业再造,引入现代产业分工,开展非遗市场性保护,
8
“传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习与产业再造”资源库建设方案
推进传统手工技艺创新与发展,提升市场活力。同时,借鉴国际现代
手工艺的技术精华与设计理念,并且在装裱、包装等方面进行探索,
中西方合璧,传统与现代交融,让传统手工技艺焕发出现代气息,找
到自身的持续发展和振兴之路。
(三)加快推进传统手工技艺传授模式优化的迫切需要
长期以来,传统手工技艺传授主要是靠‚师带徒‛的培养方法,
它通过传承人的口传心授、手把手地教,使被传承人在实践的过程中
全面掌握各种技艺要领和实际操作技能。‚师带徒‛的培养模式在历
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锻炼和造就了大批人才。然而,‚师带徒‛形
式是一种非正规教育的传承方式,由于其过度保密的性质,使得技艺
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再加上被传承人的学历和资历的参差不齐,
导致了传承人只是成为了拥有技能、但缺乏原创能力的工人。目前,
我国也出现了以培训班为载体的社会传承形式,这种以培训机构或专
业院校为依托,通常采用班上课制教学模式,但出于成本及各方面的
考虑,讲解多,动手少,看似热闹,实际却收效甚微。建立非物质文
化遗产传承基地,建立教学资源库,突破了原来师徒手把手和培训班
师傅讲学生听的传授模式,把各种绝技绝活上升到理论高度的层面,
然后用标准化的教学模式与手段固定下来,并推而广之,大大缩短了
人才成长的时间。同时,资源库可以借鉴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经验,
结合非遗手工业的自身特点,制定出符合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人才的
培养模式,在职业教育与非遗传承双向互动、协同发展中实现传统手
工技艺传授模式优化与再造,促进传统手工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良性循
9
环,推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四)加快素养提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长期以来,大学生就业与用人单位招工之间存在‚双难局面‛:
一方面大学生感叹就业难;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抱怨找一个合适的
新员工难。这种‚双难‛矛盾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大多数毕业生的素养
(而不是技能)普遍达不到雇主的要求。为着力破解高职院校普遍存
在的文化育人与技能培养‚两张皮‛的问题,2014年杭州职业技术
学院创新性地提出了‚文化梯度育人‛理念(如图1所示),构建并
优化了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联动、师生广泛参与的素养教育工作
机制,从学生素养、职业素养、公民素养三个梯度推进理论研究和实
践探索,将素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图1杭职实践:文化梯度育人的理念和实践
目前‚文化梯度育人‛已取得良好,理论研究成果丰硕,文化品
牌活动精彩纷呈,美丽学子现象不断涌现,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2015年麦可思第三方评价数据显示,我校毕业生就业率99.1%,专业
对口率87%,学生基本实现了体面就业。非遗教学资源库把‚传统文
化进校园‛与‚文化梯度育人‛深度融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重点融
10
“传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习与产业再造”资源库建设方案
入学校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实践经验,以非遗传承创新和市场性保
护为抓手,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要培养对象,通过‚匠心和技能‛的双
重学习,使学生在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职业素养,进而努力
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大国工匠。
11
第三部分建设条件与基础
一、组建了一流团队、汇聚了一流资源,建设基础稳固
(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积淀重要建设成果,为资源库建设
奠定坚实基础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建设期三年,共投入经
费10400万元。建设项目分为7个子项目:1个办学体制机制创新项
目(校企共同体建设)、3个理事会制度下的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数控技术专业及专业群、服装设计专业及专业群、精细化学品生产
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和‚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及功
能拓展平台建设、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建设等3个其他建设项目。
2016年全国共有33所高职院校接受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
验收,两部同意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等32所项目学校的建设项目通过
验收,建设成效得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2016年3月2日,教育部、
财政部公布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
设项目2015年验收结果(教职成函〔2016〕1号),杭州职业技术学
院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在国家级验收中获得‚优秀‛等级。
(二)牵头院校在‚校企共同体‛研究与实践影响广泛,形成校企
合作长效机制
校企共同体,是指在政府的主导下,高职院校与区域主导产业的
主流企业通过相互开放、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而结成的利
益实体。在近年的校企共同体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学校实现了校企深
度融合,校企共同体成为全国示范并创新了体制机制。学校健全了政
12
“传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习与产业再造”资源库建设方案
校5、企校6、校校7合作三大平台机制,并在办学体制机制、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实验实训条件、社会服务
能力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学校校企共同体内涵向纵深发展,并实现三大突破8,
基于校企共同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全国示范:2013年,
骨干校建设项目‚校企共同体建设‛获评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
‚骨干校建设典型案例‛;基于校企共同体的技术研发平台开发的‚俱
往矣‛缂丝系列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2014年,‚基于校企共
同体的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荣获国家职业教育教
学成果一等奖。学校‚校企共同体‛建设经验陆续在中央电视台、新
华社、中国教育报等媒体上报道,校企共同体成为高职校企合作典范,
被全国众多高职院校借鉴应用。
学校的校企深度融合,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优化了师资队伍结
构,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办学特色更加
鲜明,校企合作更加紧密,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为非遗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5学校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开展全面战略合作,组建学校发展委员会;学校与杭州市人力资源与
社会保障局合作共建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走出了基地建设和维管的“杭职模式”;
6学校与区域主导产业的主流企业合作,首创“校企共同体”,突破体制机制瓶颈,推进了校企合作的深度
融合;
7学校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三校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8一是观念突破。学校提出校企合作目的更重要的是要以企业的生产实际引领学校的教学,明确培养目标
和人才规格。二是体制突破。校企共同体(二级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从体制机制上解
决了校企合作“两张皮”的难题。三是政策突破。在政府部门的引导推动下,从政策层面解决了专业适应
性、兼职教师聘任、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难以解决的问题。
13
(三)共建单位在中国传统文化实践方面实力强大,前期工作准备
完善
2006年,西泠印社的‚金石篆刻‛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代表作。2009年,由西泠印社领衔申报的‚篆刻‛成功入选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进一步确立了西泠
印社作为篆刻传承代表组织和国际印学中心的地位。时至今日,西泠
印社秉承‚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之宗旨,融诗书画印于
一体,已成为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
的艺术团体,在国际印学界享有崇高地位,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
誉。
2015年,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与西泠印社合作共建‚非物质文化
遗产传承教学创业基地‛在我校正式挂牌成立。该基地首批引进了西
泠印社金石篆刻(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中式旗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五个项目。各项
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刘江、黄小建、闻士善、屠燕治、韩吾明都分别在
我校收徒授课。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与西泠印社双方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
同发展‛为原则,共建非遗教学资源库。探索‚现代学徒制‛模式培
养非遗传承人,希望探索出一种名社与高校有机结合、反哺社会、服
务公众的有效方式。此项目也是西泠印社实现其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
首次尝试,是西泠印社第一次与高职院校的紧密合作。
14
“传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习与产业再造”资源库建设方案
(四)项目团队校企融合、优势互补,能够代表本专业领域全国
一流水平
强大的建设队伍是资源库建设成功的核心保障,本项目跨界联合
组建申报团队,优势互补实力雄厚(如图2所示):一是项目合作单
位汇聚中国美术学院、美术报等数家有影响力的单位,并开展深度内
容资源合作。此外,还有10多家全国知名企业与各院校有着多年的
校企合作基础,可为资源库建设提供创新理念、产业发展趋势、行业
新动态和前沿技术指导等资源,为提升资源库建设水平提供了技术支
撑和人力资源保障。二是艺术大师担纲首席顾问,言传身教引领方向。
资源库建设聘请国内一流艺术家、著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文创产业
资深企业家作为项目建设顾问,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江
担纲首席顾问,实现战略引领。刘江先生作品被国内外众多博物馆、
艺术馆、纪念馆收藏,或为各地风景名胜及碑林勒为碑石、匾联。
图2.专业教学资源库合作单位构架
15
出版有《刘江篆刻选》等四十余种专著,部分专著已被翻译成日、韩
等国文字出版。2005年荣获中国书协授予的‚二十世纪德艺双馨艺
术家‛称号。2008年任命为西泠印社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009年底评为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三是各行专家组成指
导小组,深度参与全局指导。资源库建设聘请非遗行业企业专家、资
深文化评论家、高级工艺美术师,组成项目建设指导小组,深度参与
资源库建设的全局指导。项目建设指导小组中既有资深文化评论家,
如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浙江省文化厅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
委员会委员曹工化等,可以为项目框架和课程建设提供指导;也有当
代艺术大师,如浙江省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黄小建,为资源库建
设提供技艺传承指导;还有熟悉行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的企业专家以及
行业专家,如商务部特聘专家、浙大特聘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曾
任浙江省国际会展协会会长的郭牧等,可以为传统手工业的产业运作、
产业再造提供方向和指导,确保资源库建设的战略高度,使资源库建
设实现行业权威性和前瞻性。指导小组在首席顾问的带领下,围绕建
设思路、规划、项目框架结构、课程体系、平台结构与资源分类以及
特色专题库建设等关键问题,给予全局性指导。四是多方骨干组成项
目团队,经验丰富确保成效。资源库建设由院校教学骨干、企业机构
业务骨干、以及非遗传承人组成项目开发团队,成员经验丰富、协作
能力强。西泠印社名家社员、非遗项目传承人、专任教师、资源库建
设专家四方面的人才均已纳入资源库的建设团队,并在资源库的前期
建设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保证了资源库建设的实用性、科学性、引
16
“传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习与产业再造”资源库建设方案
领性。项目建设团队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水
平方面,均居全国中、高职院校前列,他们的集体智慧凝结成为了传
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习与产业再造教学资源库的雏形。
(五)‚数字校园学习平台‛积累了多年实践经验,为资源库提供
解决方案
学校作为主持单位承担了高等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学习平台专业
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建设,共投入经费1800多万元,组织开发建设
了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和专业建设与职业发展管理平台,并于2014
年2月通过了教育部和财政部验收。数字校园学习平台现已经成为国
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的技术平台之一,全力支持教
育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的申请工作。目前,已有特警专业、
药物制剂专业、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半导体照明技术与应用专业、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服装设计专业等多个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
学资源库入驻数字校园学习平台。
职业教学/实训社会访客共
个享
学习者开性
职放型
业参与化学
素式教
质资习
评估与社
知源学
识企业行业库区
匹专家授课者平
配技平台
机能台
制
企业典型工作任务
图3已通过验收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整体框架
17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职业发展管理平台(网址:
)在国内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率先设计了以专业为纬度、
过程记录可追溯、关联业务数据逻辑可论证的专业建设过程数据追踪
与实践,为专业分析提供可靠依据。自2012年7月正式上线以来,
已登陆填报的全国高职院校专业4700余个,注册教师26万人,注册
学生约230万人,近70万名师生登录平台并参与了数据填报。2013
年4月至今,平台相继成功为教育部和财政部对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
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1816个专业)、国家骨干校建设项目的验收
工作提供了系统支撑和数据支持。同时也持续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了
了解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丰富数据信息,也为项目所在学校规范管理
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支撑。
(六)完成资源库系统构架和教学资源初步积累,资源利用及评
价超预期
为方便用户自主学习为目标,通过分析需求、设计框架、研讨评
审等步骤,传统手工业(非遗)再造与传习资源库分为资源平台、学
习平台、服务平台三个部分。截至6月30日,已有注册用户数6998
个。其中,活跃用户数2397个,并持续增加。在活跃注册用户中,
学生用户占62.1%、教师用户占17.5%、社会人员用户占12.3%、企
业用户占8.1%。
非遗资源库项目组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高度关注各类用户评价
反馈,并根据反馈实时更新资源库资源内容与使用功能。为及时掌握
18
“传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习与产业再造”资源库建设方案
反馈信息,项目组成员发放用户在近期对1121名用户9及‚非遗‛相
关行业从业者及时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显示10:目前‚非遗‛项目保
护中存在最大的两个问题为:重技能传授轻‚匠心‛培育、重‚输血‛
保护轻‚造血‛机制11建设(如图4所示)。87.3%的用户在体验了‚传
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习与产业再造‛资源库后认为,资源库可以
极大提升使用者对传统手工业(非遗)的兴趣,对‚匠心‛培育、非
遗的技艺传习和产业再造用有重要助推作用。部分用户反馈中显示:
‚之前一直在寻找关于非遗相关的系统知识的渠道,第一次发现有这
么开放、便捷的路径,并能方便地浏览并下载非遗方面丰富的图片、
视频、文本等学习资源,学习效果好、学习效率高‛。96.1%的教师用
户表示‚非常满意‛,有教师认为:‚非遗资源库对于各个不同专业的
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素养的认知和熏陶大有益处,对‘职业素养’的提
升有很大帮助‛。对传统手工业(非遗)再造与传习资源库满意度超
过98%,用户反馈超过预期(图5)。
宣传力度不政策立法不
够到位,5%
4%
重“输血”其他
轻“造血”11%
36%
资金投入不
足
14%
重“技能”
轻“匠心”
30%
图4非遗传承问题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9包括四类用户(学生、教师、社会人员、企业)对专业资源库使用的评价。
10共发放问卷11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76份。
11指在非遗保护过程中重视投入,而在非遗的产业再造方面缺少重视。
19
90.0%
80.0%
70.0%
60.0%学生
50.0%教师
40.0%社会人员
30.0%企业
20.0%
10.0%
0.0%
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
图5用户对资源库平台满意度普遍较高
二、目前成效
本项目通过一年多的建设,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可归纳为
‚23456‛:即两方互动基地、三个建设重点、四路建设主力、五级非
遗项目、六门核心课程。
(一)两方互动基地
教学资源库建设中,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采取‚校内校外两地联动‛
的模式:校内的达利女装学院、动漫艺术学院作为具体课程落实基地,
融合双方的专业优势共同打造教学资源库的核心课程建设。校外杭州
职业技术学院与西泠印社共同联合其他合作院校、企业,为教学资源
库的受众提供校外实践场所,实现非遗技能从知识层面走向实操层面。
(二)三个建设重点
教学资源库确立了三个建设重点:‚传承——匠心培育‚、‚教学
——技艺学习‛、‚创业——产业再造‛,课程建设内容也拟围绕这三
个重点展开。目前,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已建设完成并开始运行的‚非
20
“传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习与产业再造”资源库建设方案
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创业基地‛也将‚传承、教学、创业‛作为核
心内容,与非遗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初衷不谋而合。
传承匠心:在课程体系建构过程中融入非遗手工业的匠心传承内
容,并以此作为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点方向之一,结合我校职业素养
教育与现代学徒制探索的阶段性成果,构建一套较为科学的‚匠心传
承‛课程体系。
教学技艺:非遗教学资源库的大部分核心课程和‚非物质文化遗
产传承教学创业基地‛的日常教育都以非遗项目的技能教学为主,开
发普适性、实用性标准化、理论化的能满足多种需求的课程与资源,
将非遗技艺完整全面地传承后人。
产业再造:培养非遗技艺学习者自主‚造血‛、自助创业的能力
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创新点和突破点,产业再造课程即围绕这一重点
展开教学任务。在响应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口
号的大背景下,结合我校创业学院、创业园的资源优势,努力成为激
发高职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的发力点,探索利用非遗项目进行创业的
可能。
(三)四路建设主力
在教学资源库的筹备建设过程中,共建单位广泛吸收高等院校、
企业机构、非遗传承人等各方面的人员纳入非遗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团
队中,保证了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实用性、科学性、引领性。四个方面
的人员在教学资源库的前期建设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他们的集体智
慧凝结成为了非遗教学资源库的雏形。非遗教学资源库的后期建设和
21
日常维护更新中也是重要的依靠力量。
(四)五级非遗项目
非遗教学资源库项目包涵的非遗项目内容广泛、代表性强,首期
引进五个项目中,包括世界级非遗项目金石篆刻、国家级非遗项目中
国丝绸和雕版印刷、省级非遗项目中式旗袍等。五个项目的代表性传
承人刘江、黄小建、闻士善、屠燕治、韩吾明分别在杭州职业技术学
院开班,正式收徒授课。目前已经开课三十二期,有百余名学生直接
在五位非遗项目传承人的指导下进行非遗技艺的学习。在五个非遗项
目之外,还开设了相应的选修课,如《中国书法》、《中国篆刻》、《艺
术品鉴赏》等诸多艺术类选修课程。
(五)六门核心课程
截止目前,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非遗教学资源库已经开设了《风
骨—从西泠印社看中国文人的执着和坚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与
经营概论》、《金石篆刻》、《中国丝绸》、《雕版印刷》、《中式旗袍》6
门核心课程。其中《金石篆刻》、《中国丝绸》、《雕版印刷》、《中式旗
袍》作为非遗技艺传习课程。资源类型多样、分布合理,总资源3320
个。其中,视频资源和动画资源1761个12,文档(含PPT)464个,
图片1093个,其他资源2个。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记录、教
学评价、自主学习等功能完备。学习平台包含测评系统,能够支持资
源库课程教学模块的自学检测。目前,核心在线课程与线下公共选修
课共计覆盖4200余名在校学生。
12占总资源个数的53.0%。
22
“传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习与产业再造”资源库建设方案
表1现有资源统计
序号课程名称视频文档图片其他合计
风骨—从西泠印社看中国文
13541072441706
人的执着和坚守
2金石篆刻409611910252
3雕版印刷2161011421460
4中式旗袍245681780491
5中国丝绸278612060545
6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与经营259661320457
概论
7总计1761464109323130
23
第四部分建设目标与思路
一、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传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习与产
业再造教学资源库,紧贴国家亟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需求,
以独具江南特色的传统手工艺类‚非遗‛项目的市场性保护与营销为
新的切入口,以‚道(匠心素养)‛、‚器(技艺传习)‛、‚术(产业再
造)‛为重点,集聚高等院校、企业机构、非遗传承人等多方力量,
应用先进数字媒体技术,努力构建具有课程设计与开发、教学与管理、
信息采集与发布、新技术培训与社会服务、产业开发等多项功能为一
体的共享型、开放性的教学资源库,以最大程度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才培养、企业培训、技艺交流及产业再造等各方面需要,深入推进
传统手工业(非遗)技艺的保护、传承、创新与发展。
(二)具体目标
1.收集整理传统手工技艺非遗项目优质资源资料,采用网络、新
媒体等先进技术,通过文字介绍,实物图片、视频展示等形式,建成
一流的非遗教学资源库,颗粒化资源不少于13000条,微课资源不少
于200门。
2.以非遗教学资源库资源为载体,系统设计‚道(匠心素养)‛、
‚器(技艺传习)‛、‚术(产业再造)‛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建设包括
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案、课件、实训项目及教学评价测评系
24
“传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习与产业再造”资源库建设方案
统等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资源库课程数不少于20门。建设期内完成
与课程教学相配套的传统手工业(非遗)博物馆1个,传统手工业(非
遗)体验中心1个。
3.通过先进技术支撑、开放式管理、网络运行等手段,实现资源
的优质共享,建设资源丰富、持续更新、功能强大的一流的共享服务
平台,为行业、企业、社会民众提供资源检索、信息查询、资料下载、
教学指导、学习咨询、人员培训等支持。建设期内力求实现用户数不
少于8500个,社会学习用户数1200个以上。
二、建设思路
(一)整合资源,政行企校优势共建
以‚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为共建核心,在杭州市政府的大力
支持下,整合高等院校、非遗传承人、企业机构的创新理念、创新成
果、先进技术、资金和人力等优势资源,共建共享资源库平台。其中,
最为关键的是整合具有地域特色的人力资源,组建非遗教学资源库开
发建设团队。一是聘请国内一流艺术家、著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文
创产业资深企业家作为项目建设顾问,二是聘请非遗行业企业专家、
资深文化评论家、高级工艺美术师,组成项目建设指导小组,三是由
行业、企业业务骨干和院校教学骨干组成项目开发团队。
(二)统筹规划,建设框架整体设计
针对资源库建设,从全局视角和用户利益出发,进行总体架构的
设计,对整个架构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种参与力量、各种正面
的促进因素和负面的限制因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设计。以‚便捷、成效、
促用‛为原则,以全面整体的技术模型来规范各项要素,从满足用户
25
使用需求出发系统设计资源布局和运行平台功能。通过建设‚资源平
台、学习平台、共享平台‛三个平台,依托‚高等院校、非遗传承人、
企业机构‛三个支撑,采用‚PC、APP、O2O、‛三种学习方式,设计
‚匠心素养类、技艺传习类、产业再造类‛三大课程类别,满足‚职
业院校师生、社会爱好者、国际友人‛三个受众群体的使用需求。
(三)构建体系,特色课程有效开发
以培养非遗传习型/产业再造型人才为目标,以广域建设、特色
发展为策略,将课程建设与用户发展需求相结合、与校本专业发展需
求结合、与行业企业需求相结合,构建开放的、可选择的多元课程体
系。从‚道、器、术‛三个层面有效开发包含匠心素养类、技艺传习
类,产业再造类三种课程类别的特色化课程体系。具体开发8门非遗
技艺传习课程、6门匠心素养课程、6门产业再造课程,共计20门课
程组成的‚三阶递进式‛课程体系。特色课程做到普适性和个性化相
结合,有效设计多层次、多方向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为民族文化传
承与创新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四)服务社会,用户需求分类满足
依托资源库平台,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分别满足‚职业院校师生、
社会爱好者、国际友人‛三个受众群体的使用需求。在满足职业院校
学生使用需求的同时,强化服务社会的功能,增加对社会爱好者的社
会传习和教育反哺支持,增加国际友人的双语学习支持,以多方交互
使用的社会服务功能使资源库各类资源‚活‛起来。针对不同的受众
群体,构建不同的使用平台,以更加方便快捷地使用资源库为目标,
从细节入手提高服务水平,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用户的个性需
求。
26
“传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习与产业再造”资源库建设方案
(五)科学管理,资源内容持续更新
以‚以用促建、共建共享、开放建设、动态更新‛为目标要求,
将资源库的持续更新与完善贯穿于资源库建设集成及应用推广的全
过程,随着教学需求变化和传统手工业(非遗)的转型升级,每年更
新比例不低于10%。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库管理和激励机
制,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逐步提高非遗教学资源库的运行效率,保证
各层面都准确、可靠、稳定的运行。
27
第五部分建设主要内容
一、总体框架
作为人类共有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创新创业
精神,关乎中国优秀文化和精神的代际传承。非遗教学资源库建设以
‚统筹规划、整合共建、资源共享、保护传承、创新再造、可持续发
展‛为指导思想,依托高等院校、企业机构和非遗传承人三大支撑,
构筑了资源平台、学习平台和共享平台三大交互平台,融入匠心素养、
技艺传习和产业再造三大课程类别,提供在线互联网、手机移动APP
和线下O2O三种学习方式,面向职业院校师生、社会爱好者、国际友
人三类学习群体,构建一个开放、互动、共享的非遗教学资源库。通
过资源库建设,搭建一个交互式、多功能、开放式、共享型的平台,
培育大国工匠精神,推动非遗项目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创新,丰富传
统手工业的‚自身造血‛功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传承和
创新再造。总体框架如图6所示。
28
“传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习与产业再造”资源库建设方案
图6传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习与产业再造教学资源库框架图
(一)三大支撑
依托高等院校、企业机构和非遗传承人三大力量资源,形成三大
力量支撑,整合高等院校、企业机构和非遗传承人多方资源,优化组
合,为非遗教学资源库提供资金、技术和智力支撑。
(二)三大平台
通过对来自高等院校、非遗传承人、企业机构非遗项目资源的采
集、筛选、整合和优化利用,借助互联网运营商,构筑非遗教学资源
库的资源平台、学习平台和共享平台大三信息化交互平台。
(三)三大课程类别
非遗的传习与创新并不仅依靠非遗技艺的传承,也需要传统文化、
手工技艺和创新理念的互补统一。资源库构建了包括匠心素养类课程、
29
技艺传习类课程和产业再造类课程三大课程体系,既要培养学习者的
职业素养、技艺技能,也培养学习者的文化修养和创新理念,为非遗
的传习和市场性保护积淀素质。
(四)三方受众群体
资源库运用中文、英文两种语言表达呈现,面向各类在校师生、
社会爱好者和国际友人开放,提供一个开放性、交互式的学习和交流
平台,具备知识性强、受益面广、学习方便、获取容易等特点。
(五)三种学习方式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手段,为受众群体提供PC、移
动APP和O2O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学习者既可以通过互联网在个人
电脑上通过访问互联网页面进行在线学习,也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
码关注官微学习,还可以通过参加真实课堂接受面对面传习。这种多
样化的学习方式选择,极大地方便了受众群体的学习,适应了互联网
+时代下大众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
二、资源平台建设
按照‚共建共享,满足需求,能学辅教,服务产业‛的建设思路,
以传统手工业(非遗)的技艺传习与产业再造为前提系统设计资源体
系,以结构化的课程建设为骨架,以颗粒化的资源建设为基础,将资
源内容划分为非遗手工业行业资源、课程资源和素材资源。同时满足
用户的需求对资源进行管理和优化,强化资源库共享应用的功能与制
度设计。
30
“传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习与产业再造”资源库建设方案
(一)非遗手工业行业资源
对非遗手工业进行分类,汇集整理各传统手工业介绍、发展历史,
名人名家,生产流程,知名品牌等资源,为在校生、非遗手工业从业
者或非遗手工业爱好者提供全面的行业信息和学习资源。
表2.非遗手工业行业资源建设主要内容
序号建设内容素材内容类别数量
西泠印社发展史文档、图片、视频25
中式服装发展历史文档、图片、视频16
龙泉青瓷发展史文档、图片、视频20
1史料收集
雕版印刷发展史文档、图片、视频20
全形拓发展史文档、图片、视频20
西湖纸伞发展史文档、图片、视频20
名家篆刻作品图片、视频568
2名作收集名家全形拓作品图片、视频143
名家雕版印刷作品图片、视频136
西泠印社篆刻名家介绍文档、图片、视频15
雕版印刷传承人介绍文档、图片、视频12
3非遗传承人专访龙泉青瓷传承人文档、图片、视频10
中式服装传承人介绍文档、图片、视频10
全形拓传承人介绍文档、图片、视频10
工器具收集实物、图片160
篆刻材料实物、图片100
名家旗袍样品实物、图片100
4实物样品收集
雕版印刷实物样品实物、图片100
龙泉青瓷实物样品实物、图片100
油纸伞实物样品实物、图片100
6合计1685
31
(二)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实施人才培养的载体。主要提供课程开发的模式及实
际开发案例,制定课程标准,开发学习项目或单元,根据教学设计的
要求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系统的指导和
帮助。
1.课程体系构建
非遗的传习与创新并不仅仅依靠非遗技艺的传承,而是传统文化、
技艺和创新思维完美的统一,才能将非遗技艺发扬光大,将传统的手
工业态进行创新与发展。因此,课程体系必须包含匠心素养类课程、
技艺传习类课程和产业再造类课程,既要培养学习者的人文修养和职
业素养,也要掌握市场运作的技巧。课程体系见图7。
图7资源库课程体系
32
“传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习与产业再造”资源库建设方案
2.分层建设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为学习者、教学者等相关人群提供以课程为主线的学习
资源,是专业资源库建设的核心,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
颗粒化资源‛的思路,从课程、模块、积件和素材等四个层次进行课
程设计和建设,如图8所示。
图8分层建设课程资源
分层建设结构化课程资源,依据结构化课程设计,从以文本、图
片、动画、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呈现的素材资源建设,积件资源建
设,模块资源建设,课程资源建设等四个层级建设资源,以满足学习
者按照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路径进行自主学习。以‚中式旗袍‛课
程为例,课程资源分层建设如图9所示。
33
图9课程资源分层建设
(三)素材资源
以课程体系为基础进行系统设计,覆盖课程体系所包含的所有基
本知识点和基本技能点,支撑资源库结构化课程需要,建设包含雅修
鉴赏、名家访谈、操作视频、数字化教材、教学课件、习题库、试题
库等颗粒化基本资源,形成泛在化的可被重构的数字教学资源素材。
除了满足课程教学需求外,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丰富资源,满足不同
用户对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和最新成果等个性化需求。教学资源库素
材资源建设目标如表2所示。
34
“传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习与产业再造”资源库建设方案
表3资源库素材建设目标一览表
序
课程名称素材总数图片视频动画文档课件
号
风骨—从西泠印社看中
1353110105188040
国文人的执着和坚守
2大国工匠403125141158042
3传统手工业作品欣赏5241202351412035
4传统手工业发展历史435951731211045
5职业素养养成5151052253012035
6中国传统文化382132921211630
7金石篆刻480180144218055
8中国丝绸444135146229645
9中式旗袍381105134168640
10雕版印刷4301151551511035
11龙泉青瓷426120160208838
12西泠印泥31910590197530
13西湖油纸伞34995120148535
14全形拓421125145169540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与
154481051801811035
经营概论
16文化遗产经济学36485140169033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链
17433981701411635
建设
互联网+时代非遗项目推
184521101652011542
广
19艺术衍生品设计49896240279045
20会展策划和创新思维4501251552510540
合计8507228631143641967775
35
三、学习平台建设
传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习与产业再造学习平台依托‚互联网+‛
先进技术与手段,打造‚O2O复合教学模式‛,本着‚便捷、成效、
促用‛原则持续为职教战线(学习者、授课者、行业企业、社会访客
四类用户)提供优质资源与在线学习服务,提升学习兴趣与效率,融
入职教日常教学(课堂、实训、教材、课余四大场景),以‚知识服
务‛推动‚学习者为中心‛的教与学模式变革。
(一)平台特色
传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6846-2024电动自行车用电动机和控制器的引出线及接插件
- GB/T 21099.4-2024企业系统中的设备和集成过程控制用功能块(FB)和电子设备描述语言(EDDL)第4部分:EDD互操作
- 脐带脱垂的健康宣教
- 【大学课件】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 【培训课件】货物贸易收支管理
- 儿童地包天的健康宣教
- 色素性荨麻疹的临床护理
- 非免疫性胎儿水肿的健康宣教
- 泌尿系肿瘤的临床护理
- 皮肤纤维瘤的临床护理
- 岗位竞聘课件(完美版)
- 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次招聘笔试真题2023
- (2024年)高一家长会课件
-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项目化学习教学设计
- 视网膜病变护理
- 变压器维护培训课件
- 肠梗阻保守治疗
-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01 字音字形
- 三年职业计划书
- 撤诉和解协议书
- 无人书吧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