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堂中有效讨论的组织与指导_第1页
品德课堂中有效讨论的组织与指导_第2页
品德课堂中有效讨论的组织与指导_第3页
品德课堂中有效讨论的组织与指导_第4页
品德课堂中有效讨论的组织与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品德课堂中有效讨论的组织与指导 江阴市花园实验小学 杨丽萍(江阴市第三期名师班学员)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是一个很特殊的日子,因为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面对进修学校的领导、第一次面对辅延中心小学的同行老师们做讲座,心里难勉有点忐忑不安。但我又非常欣喜,能有这样的机会与您相约在这里,共同探讨品德教学中有效讨论这一话题。正如英国作家萧伯纳所说 “你有一种物品,我有一种物品,相互交换后,你我仍拥有一种物品”,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相互讨论交流就会有两种思想,甚至可能产生更新的思想火花”。这就是开展品德有效讨论的魅力所在。如今,随着新的课程理念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在课堂上组织学

2、生根据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已成为一种教学时尚,是品德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一种课堂教学策略。今天我就“品德课堂中有效讨论的组织与指导”与大家做一交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感悟与思考。接下来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和大家聊聊品德课堂中的有效讨论:一、对品德有效讨论的认识;二、品德有效讨论的前提条件;三、品德有效讨论的组织与指导。一、首先我们来谈一谈对品德有效讨论的认识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叫品德有效讨论,品德有效讨论就是指教师在品德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下开展的讨论,能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品德有效讨论,本身内在地蕴涵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融洽合作的课堂氛围,意味着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个性差异和关注学生的发展,意味着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围绕问题进行有效讨论,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打破“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局面,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和主体地位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有利于学生丰富对事物的认识,获得在个体学习中所不能获得的东西,进而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或者改变自己原有的不正确或片面的观点和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价值观;更能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有效的多元交流,形成多元互动的教学局面,用智慧启迪

4、智慧,在互动式的交流研讨中实现共同发展、教学相长。品德有效讨论是一个集思广益、求同存异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追问的过程,它可能是个人内部的自我追问,也可能是学生之间的追问、师生之间的追问。通过不同形式的追问,有效讨论的三个功能就凸显出来。哪三个功能呢?那就是笼统的现象具体化,模糊的问题清晰化,表面的感知本质化。然而,我们的品德课堂上开展的讨论活动并没有充分发挥这些功能,存在着形式化、简单化的问题。下面我们来看一位老师在上品德与生活第二册夏天的小虫这一课时的教学片断。【案例1】夏天的小虫 课前,这位老师让孩子们捕捉1-2只小虫子装在玻璃瓶里;收集夏天小虫的图片、标本,通过上网查资料了解一下昆虫的知

5、识,再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一下。在课上,孩子们发现、研究的兴致很高,这位老师说:“小朋友,你们真能干,都把可爱的小虫带来了,那下面我们根据自己的喜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小家伙,好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好!”看见学生兴趣很浓的样子,老师又说:“那研究什么呢?老师这里有一张表,你们可以根据表上的内容进行仔细观察,研究。合作的时候,要认真观察,认真记,观察后要认真讨论”老师在讲述合作时的要求及应注意的问题时,不少学生,没有听,好奇地看着自己瓶里的小虫,有的还在小声交流。老师并没有停下来进行教育,就开始分组,喜欢研究蜘蛛的在一组,喜欢研究蚂蚁的在一组,喜欢研究瓢虫的在一组小朋友手拿从家里带来的小虫,急

6、急忙忙找座位,教室里顿时乱做一团。这位老师有点着急,于是一组一组,让他们静下来。合作讨论交流时,教室里很热闹。学生不时摸一摸、看一看,很投入。八分钟后,讨论学习结束,老师让孩子们交流讨论结果。有一位小朋友声音很低地说:“我们组研究的小虫是蚂蚁,蚂蚁它有一个小脑袋” 这位学生声音不够响亮,讲话时,其他的学生好多还看着自己的小虫子,根本没有听。在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激动、兴奋状态,没有几个人专心倾听,有的甚至在聊着与本课无关的话题。交流完了,这位老师自己就进行归纳总结小虫的特点、生活习性等等。从这个片断的设计上来分析,这位老师的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7、,而且安排了合作讨论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探究,集小组众成员的智慧得出结论,最后安排全班交流,既展示了自己小组的合作成果,也可以倾听其他小组的发现,增长见识,提高兴趣。这位老师的出发点和设计意图都是好的。可是,我们从这堂课的效果,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上来深入分析,却发现这种合作学习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我们所期望的效果。存在以下两个问题是:1、开展合作,缺乏组织。2、合作研讨,议而无效。为什么说开展合作,缺乏组织呢?大家都看到,在讨论过程中,尽管教师在合作学习前已经提出了要求,但是在课堂上,学生仍然只顾自己,你一言,我一行,而且有的小组话题扯得很远,在讲与本课无关的话题。

8、在全班交流中,也暴露了一个问题,回答者只是自己个人的看法,并没有把其他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那为什么又说合作研讨,议而无效呢?表面上看来,热热闹闹的讨论,其实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的东西。最后,只能由教师来归纳结果。因此,讨论的有效性就成了我们品德课堂追求的目标之一。二、老师们,我们已经对品德有效讨论有了一定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品德有效讨论的前提条件首先,有效讨论源于学生对讨论的充分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让学生了解讨论的意义,掌握参与讨论的基本规则,是非常必要的。当然,这些资料可以由教师直接地告诉学生;不过,另一种方法更适合小学生,那就是播放讨论短片或图片,让同学们观看讨论案例,并对

9、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一起形成讨论的规则,构建讨论的意义。对于由自己定的规则,他们更乐意把它运用到讨论中去。【案例2】盼盼迟到了在教学盼盼迟到了这一课时,教材首先呈现给我们的是"盼盼"迟到的镜头。我们可以抓住零散的书本、蓬乱的头发、手抓早点等特写镜头,让儿童真切的感受到迟到的狼狈与难为情,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脑海中建立迟到的负面印象。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学校生活中某些学生迟到的情形,将捕捉到的情况记录下来,课堂活动时汇报。讨论"盼盼为什么迟到?"教材中呈现了三种原因:睡懒觉、自己的东西不会整理、上厕所玩玩具浪费时间。其实迟到的原因可能性多种多样,我们的

10、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探讨上学迟到的原因,为有针对性的找到解决的策略打下基础。盼盼迟到的原因正是我们学生迟到的原因。我们要巧妙地将教材中盼盼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拉进,形成互动,唤起学生的迟到体验,敞开心扉,说出原因,而后针对上面的问题探寻不迟到的方法。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同样,没有生活的德育是死德育。生活与德育本是一体的,以生活为主题,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道德问题,检验自己的道德认识,辨析自己的道德行为,真正形成自己生活的智慧和德行。由于这个话题与孩子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孩子们对迟到这一行为深有感触,根据“盼盼为什么迟到”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小朋友

11、打开回忆生活的匣子,七嘴八舌找原因,齐心协力想办法,真正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要惜时、守时、做事要有条理,切实体会到了有序生活会给自己带来愉快的心情。其次,品德有效讨论必须依托于一定的组织形式讨论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全班讨论,可以是大组讨论,可以是小组讨论。不过,教学中使用得比较多的是小组讨论这种形式。那么小组讨论如何组织呢?一是要进行分组。分组方法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由学生自由组合。学生往往会与那些与自己相处融洽或者意见相近的小伙伴一起建立小组。这样,一方面,他们可以在互相认识和了解的前提下,直接切入讨论的问题;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意见很可能比较相近甚至是一致,实际上难以形成基于不同

12、观点上的争辩。另一种是由教师直接进行分组。教师一般会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各方面表现,把学习水平不一、学习风格各异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这种分组方法能够使讨论中传达的信息更为丰富,小组成员观点更为多维,容易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辩论。但它也有缺陷,由于小组成员的个性差异较大,他们之间合作关系的建立较为困难。由于两种分组各有利弊,可以轮番使用。二是分配讨论任务和谈话角色。为了避免出现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讨论任务,而另一些成员无所事事的现象,应进行任务的分配和谈话角色的安排。所谓任务分配就是把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细化为若干个分任务,由各小组成员分别承担。谈话角色一般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角色是组长,负责对整个小

13、组的讨论进行管理,如监督小组成员是否按一定的规则参与讨论,每隔一段时间就大家的话题进行简单的总结,以便使讨论能始终围绕着共同的主题有效地展开;第二种角色是记录员,负责把同伴发言中的有用信息记录下来,以便形成小组意见;第三种角色是鼓动者,负责在同伴取得一致意见时提出一个相反的观点,以拓宽同伴的讨论思路深入验证有关意见;第四种角色是汇报者,负责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向全班汇报。实践证明,进行角色分配能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参与讨论,并为小组讨论活动作出自己的贡献。三是进行小组汇报。小组汇报活动不仅仅是对小组讨论的总结,而且是引发全班范围内的讨论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应该要求汇报人员报告小组成员提出的新奇

14、的、具有启发意义的观点,或者提出在小组讨论中大家提出来的而又暂时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以激发其他成员的强烈反应,产生进一步讨论的欲望。有效的讨论活动需要足够的时间保障。没有足够时间作保障,讨论便无法充分地展开,而流于为了讨论而讨论。这不但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而且,这种行为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输了一种浮躁信息,对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更严重。经验告诉我们,不把讨论局限于课内,把讨论延伸到课外是保障讨论时间的有效方法。讨论主题可以在课前告诉学生。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寻找讨论所需要的资料,并形成自己的看法。如果一个讨论的课题在课堂上未能得到较为充分的解决,教师也可以把未解决的论题作为课外探究的任务,让学

15、生在课外继续进行讨论。最后,品德有效讨论需要确立合作与竞争的目标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这是有效讨论的一个重要价值追求。在讨论活动中,每一名学生都承担着自己的角色,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每一名学生都不能只是以自己的学习来完成学习任务,而是需要依托团队整体来完成学习任务。团队内合作学习的机制就是根据这个建立起来的。而竞争是在如何为团队的学习多作贡献上展开的,这就意味着学生之间的竞争越是激烈,合作学习的成果越大,学生之间实质上的合作关系越是紧密。【案例3】在教学我们的合作这一课时,我围绕生活实际让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讨论:在哪些活动或者比赛中因合作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怎样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16、学生列举了许多他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团结协作例子。这些例子源于学生生活实际,更有说服力,它们让学生看到了生活的主流,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最后明理导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庆祝祖国妈妈60岁生日”设计一份小报,比一比哪组小报最有创意。在这一活动中,孩子们的合作与竞争的目标是一致的,大家献计献策,互相讨论,交流设想,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一位成员的聪明才智。当意见发生冲突时,大家互相协调,择优录取,制定出最好方案为自己小组出一份力,引导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知道怎样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学会在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合作。老师,你们看,这就是孩子们在合作与竞争中所设计出来的作

17、品。老师们,在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时,我们常常发现一组学生你说你的思路,我说我的见解,谁也不听谁的。结果是合作讨论学习成了形式,没有实际的效果。在进行合作、讨论学习时要指导学生在学习小组中遵循合作讨论学习的规则,有序合作。每个同学要学会倾听、学会有礼。一个成员发言时,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他人讲话,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我们提倡适度争论,但争论要有礼貌,有礼貌的打断别人的讲话,发言者也应有礼貌地接受被打断。一个成员需要帮助时,可以求助他人,其他成员尽力提供帮助,求助以后要表示感谢。每个人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人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优势。只要定下合作与竞争的目标,有正确的引导,学生

18、的潜能就会像空气一样,放在多大的空间里,同学们体会到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是很微弱的,只有在集体相互协作中,才能获得成功。品德有效讨论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来展示自己的成果,来分享交流,来锻炼表达能力。怎样做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呢?我们来看看第三大点:品德有效讨论的组织与指导。首先,明确任务。其次,适时引导。最后,合理指导。首先,明确任务教学中,过于简单的任务容易使讨论变成“对不对”、“是不是”的问答过程,笼统的任务又难以激发起学生的讨论热情和个性化思考,使学生感到无从入手。“适当”的任务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总是能引发学生多方面的自主思考,由于没有现成的答案可用,

19、他们会觉得这样的讨论任务是可以完成但又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于是,“跳起来摘桃子”式的学习便发生了。【案例4】有一位老师在上五年级上册我们的班级一课中,讲了一个小水珠的故事,她问学生小水珠为什么会很快消失?学生们都说因为它离开了大海妈妈的怀抱被太阳光蒸发了。她又问如何让小水珠不很快消失呢?学生们争着回答让它回到大海妈妈的怀抱。这时这位老师就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说我们每个人就像一颗颗小水珠,集体就像大海妈妈,离开集体你们说会怎么样呢?同学们想象力丰富,有的说会寂寞、有的说害怕这时老师出了一个讨论题:请同学们谈谈你得到过集体的温暖吗?原来热闹的课堂突然安静了许多,有些同学甚至摇头说没有,这位老师忽然

20、想到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别人的帮助看作为理所当然的事,感受不深。于是这位老师换了一种问法,你留恋你学习、生活的班集体吗?哪些人、哪件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人一小组纷纷开始讨论,这时教室内又热闹起来了,有的说留恋某老师因为他在学习上经常帮助他,有的说留恋某同学,因为是他最好的朋友,在生病的时候帮他补习功课,有的说留恋班集体,因为他是班长,为这个集体做了很多事,是他展示自己的舞台,同学们你一言我一句,这时老师就提醒大家这种留恋是不是集体温暖的体现?同学们都拍拍脑袋说是呀!在这堂课中,小小的故事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这位老师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交流活动,达到了教学目的,使学生

21、懂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生在学习、交流、探讨中也得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当教学内容处于学生之两区(最近发展区和现有发展水平)以外时,教学难以有效进行;当教学内容处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区)之内时,教学是没有效益的;当且仅当内容处于其“最近发展区”时,教学不仅可行而且有效。因而教学的起点应当是学生群体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学生群体在教师启发或“合作”的氛围里能解决的,是在学生群体能思考的最近发展区域内。课堂讨论的问题应注意难易适中,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既有助于唤起学生讨论的欲望,也有助于鼓励学生“奇思妙想”,促

22、使学生不断地将“最近发展区”转换为“现有发展水平”,不断地创造新的更高水准的“最近发展区其次,适时引导讨论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的信息交流活动。由于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不一样,领悟程度不同,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往往层次有别,有时还会出现一些"意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成为课堂进程的调控者,要适时应变,采用灵活的策略,调控好讨论的进程,变"不利"为"有利",激发学生主体性,使讨论有效地进行。1、情感引导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孩子的情绪,意志或触及孩子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要提高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必须具备浓

23、厚的情感色彩,品德与生活教学尤其是这样,我们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对孩子的讨论活动产生影响。因为品德生活本身就有情感,教学内容一般都是通过美好的大自然、幸福的生活以及儿童周围的事迹来感染教育孩子,所以我们首先在备课时要进入"角色",体会文中的思想情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撞击出心灵的火花。【案例5】在教春天在哪里这一课时,课前,我就让孩子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去寻找春天。在上课开始,我深情地朗诵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草,那优美的词句,那动人的意境,使孩子的内心漾起了向往的感情,陶醉在那诱人的诗意当中。紧接着我抛出这么一个问题:你发现春天了吗?怎么发现的?一石激起千层浪

24、,孩子的激情被点燃了,纷纷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观察与体会。生1说:星期天,爸爸陪我去田野里找春天。我看见红的花,绿的草。生2说:星期六,我和哥哥去放风筝了。春天到了,放风筝的人多了。生3说:我发现春天小蚂蚁都出来了呢。生4说:天气暖和了,人们穿的衣服越来越少了,说明春天来了。生5说:春风吹在我的身上真爽,春天真好啊!生6说:我昨天在田野里看到了一只青蛙,我哥哥说青蛙到了春天才出来,真的很可爱。 孩子们把自己的发现在全班小朋友面前交流时是那样的欣喜、激动,朴实的语言让我看到了孩子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慧眼,他们稚嫩的童音让我的思绪来到了桃红柳绿的公园,来到了草长莺飞的田野,来到了让我充分地体会到孩子

25、们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美,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感情得到了升华,这不比我们单纯的说教来得更有意义吗?2、正向鼓励正向鼓励是指我们用肯定、赞许的言辞情感,鼓励孩子积极思考,畅所欲言,敢于质疑问难,乐于提问题,谈看法。孩子的这种积极性是难得的,我们应该保护它,但孩子的发言不可能都说到"点子"上,有时会出现一些幼稚甚至是错误的看法,我们要用微笑面对孩子,以真诚唤起孩子的信心和勇气,只有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下,讨论才会热烈。这不仅仅是教学民主作风的发扬,而且也能通过不同的意见相互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案例6】在与孩子一起播种春天的时候,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成果到教室里来展示,都争先恐后地向

26、我汇报:“杨老师,这是我种的蒜苗。”“杨老师,这是我种的太阳花,已经长出小苗了。”“杨老师,你看,这是我的观察记录!”但是吴俊杰同学却拿着一个空花盆怯怯地对我说:“老师,我本来是种了一颗茉莉花籽。”我望着空花盆问:“那花呢?”他接着说:“茉莉花苗直到昨天才长出一点点,我觉得它长得太慢了,就把它往上拔了拔,没想到它竟然死了。” 我真没想到"拔苗助长"的典故,在21世纪的今天居然还会存在。低年级的孩子就是这么天真,这么烂漫,是原生态的。我想:他的出发点也是为了得到我的表扬嘛,初衷是好的。于是我并没有抹杀这一颗宝贵的童心,喜滋滋地对他说:“你敢于这样尝试是很好的,那现在你把你种茉

27、莉花的经验和大家说说好吗?”他愉快地接受了我的任务,高兴地向小组走去。我想他一定会把他的经验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让大家吸取他的教训一起成长的。3、合理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正确的观点,如果学生通过多方面的思考而坚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纵使是大多数人都不赞同,都不妨鼓励他们大胆地坚持。甚至可以在学生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分歧较大时,把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两方,组织他们开展辩论。【案例7】我不任性曾记得我在上品德与生活第三册我不任性这课时,学生正在交流替贝贝爸爸想出的各种帮助贝贝改掉“驴脾气”的办法。忽然从教室的一个地方传来一位学生的自言自语声 “这些方法千万不能让我爸爸知道。” 说话声虽然很小很轻

28、,我还是听见了。直觉告诉我,同学们想出了治“驴脾气”的好方法,可有的同学却并不想改,因为这是他们对付父母的秘密武器,是他们向父母索取的法宝。改掉任性,不解决这部分学生的问题,教育就会落空。我听后亲切地发问:“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告诉我行吗?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没关系。”这位学生在我的鼓励下,站起来不好意思地说:“如果让我爸爸知道的话,那我下一次就不能达到我的目的了。”听到这样的真实想法,我微笑着面向全班学生:“你们的想法和他一样吗?” 四下传来“一样”、“不同意”的声音,有些孩子在座位上就开始了争辩。抓住契机,立马让全班安静,我提议道:“不如我们来个辩论会,同意他的观点的同学坐在教室右边为黄队,不

29、同意他的观点的同学坐在教室左边为红队。如果在交流过程中,你发现自己有了新的想法,或者改变了主意,可以自由地调换座位。”话音刚落,孩子们一会儿就分成了两队,认为应该告诉爸爸的红队只有八人,仅占全班人数的19.5%。分组完毕,红方队员和黄方队员的辩论赛就开始了。红方代表:我觉得应该告诉爸爸,把这些方法告诉爸爸的话,爸爸就可以用这些办法帮我们改掉这些任性的坏毛病,这样,我以后都不会再任性了。黄方代表:那如果告诉爸爸的话,你想要这个,爸爸不给,想要那个,爸爸也不给,哭闹也起不了作用了,你就得不到了你想要的东西了。还不如不告诉爸爸。红方代表:哭又不是最好的办法,有时候你又哭又闹地任性,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30、有一次,我在商店里看见一个布娃娃,很想要,妈妈不给买,我就赖在那儿不肯走,又哭又闹,然后爸爸说:“就让你在这儿哭吧”。结果,我什么也没得到,还不如不任性,省得让别人看笑话。红方代表:我还有补充,如果你确实需要一个东西的话,你可以和妈妈好好谈一谈。如果妈妈觉得你说得有道理,她肯定会答应你的要求的,用不着任性。我也觉得应该把这些方法告诉爸爸。黄方代表:如果任性对爸爸妈妈不灵的话,对爷爷奶奶肯定行。红方代表:那你爷爷奶奶又不能跟你一辈子,你工作了,如果养成了任性的坏习惯,跟老板任性的话,是要下岗的。激烈的辩论还在进行中,陆陆续续有些黄方学生坐到了红方那边,并且还加入了辩论。黄方代表:我现在任性,长大

31、了不任性就是了,这样不就可以现在又能让爸爸治不了我的任性,满足了我的要求,长大又不会下岗了吗?红方代表:老师说过,我们小朋友就像小树苗,如果小树苗小时候就是歪的,长大怎么能长直呢?如果小时候就任性,长大了怎么能一下子改掉呢?黄方最后两位学生被问得哑口无言,也改变了想法。老师们,品德与生活课程特别强调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能说真话,表真情,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体验,这样才能将孩子富有个性色彩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等都调动起来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教学“动态生成”,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而这样的“动态生成”需要有积极的“生态环境”,即建立在师生双方真诚平等基础上的民主对话。以上案例中,那个“可千万不

32、能让爸爸知道”的声音,似乎是一个与本节课内容极不和谐的音符,甚至与本节课预设的目标背道而驰。面对这一“另类”的声音,我的处理是尊重的、民主的。一句“为什么会这么想?能告诉我吗?”亲切地询问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教师以一个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在一种轻松、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放飞思想,进行真情“对话”,获得心灵的沟通。“你们和他想的一样吗?”引发孩子畅谈自己真实的感受,通过在辩论会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使孩子真切地体会到任性的危害,产生要在父母的帮助下改掉任性习惯的心理需要。这种情感是内心的而非表面的。这种体验、认知是真实的而非虚假的。孩

33、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到底该不该告诉爸爸?”的辩论实现了对任性危害性的重新认识,坚定了改掉任性习惯的信念,重新做出了价值判断,促进了德性的内化。学生在课堂中,经常获得辩论研讨的机会,就会掌握辩论的技巧,学会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同时更能学会倾听别人意见,学会审视自己的观点,学会重新选择,学会合作讨论。不难看出,品德课上多安排学生辩论研讨,不但使“理越辩越明”,正确观点深入人心,更可以让学生在辩论中成长。【案例8】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我们再来看曹旦洁老师执教的塑料与我们的生活这一课,她先让学生摆弄塑料制品,通过体验,感受塑料制品的特点,然后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一起探究塑料从什么时候起源、发展、应用。再此基础上学生一起讨论塑料制品的优点。通过学生调查的汇报,也认识到塑料制品的危害。在初步了解塑料制品的优点和危害后,进行了最后环节辩论赛。这些塑料制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