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节选分析_第1页
《中庸》节选分析_第2页
《中庸》节选分析_第3页
《中庸》节选分析_第4页
《中庸》节选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中庸节选 【教学目标】1.学习中庸首章,初步把握全书义理的总纲。2.初步了解“中庸”的内涵,感知 “中庸” 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理解中庸之道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教学难点】探讨中庸之道的现实意义,从而丰富人生智慧,指导我们的生活、学习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中庸介绍中庸一般认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著作,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於书,以授孟子。中庸最初作为礼记中的第31篇,一直未引起历代注疏家的注意。到了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大为尊崇中庸,朱熹将其从礼记中抽出来校定章句并作注释,四书章句集注完成后中庸才得到重视。 中庸一书有两个

2、特点:一是最难理解,二是容易误读。朱熹说:“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中庸难读,看三书后,方宜读之。” 另一方面,中庸当中的“中庸”思想在历史长河中遭遇到了不断的误读。二、“中庸”释义1.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 “中庸”的含义。2.名家的解读。程颐:“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朱熹:“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郑玄:“庸者,用也。”三、走进中庸(一)疏通文脉     朗读接龙,疏音义。     根据学生朗读实际情况,订正

3、字音释义。概括段意,理文脉。 段意:“中庸”释义“中庸”之于君子、小人的表现“中庸”至高无上,民鲜能久世教不行,“中庸”衰落“中庸”之“三达德”“中庸”之“九经”“中庸”之至诚尽性思路:何谓中庸?中庸的意义中庸的原则     要想了解中庸这本书的内在价值,首先就必须了解“中庸”二字的具体涵义。(二)深入探究1、中庸的涵义:为什么子思不开门见山解释什么是中庸,而是从性、道、教娓娓道来?此开卷第一章,是中庸全书的总纲。 开篇从人的自然禀赋叫“性”,顺着本性行事叫“道”,按照道德原则修养叫做“教”。在这一过程中,“道”是不可片刻离开的。所以

4、自身的修养必须谨严格遵循“道”。在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的基础上才能谈及中庸的内涵。因为中庸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子思对中庸是如何定义的呢?子思认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一个人,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心中是平静淡然的,叫做中,这是人的本性;喜怒哀乐必然要表现出来,表现出来符合节度原则,这就是和。春秋末期的晏子以烹调设喻:“和,如羹焉,水火醯醢(x hi)盐梅,以烹鱼肉,婵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和”就像烹制羹汤一样,用水、火和各种佐料来烹制鱼肉,掌管膳食的人去调和,再努力去达到适口的味道。味道淡了,或

5、味浓了,随时调和,君子吃了就会感到满意,大到君臣治国,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古人常常用“调和鼎鼐”一词来形容治国,鼎鼐就是煮肉的器皿。“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就是只有每种原料都适得其“中”,才能使由各种原料组合而成的羹适得其“和”。这就是中庸思想内涵“恰到好处”“因中致和”。阅读第2章,思考:好好先生“一团和气”是中庸“因中致和”思想的奉行者吗?      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于“君子而时中”,“小人无忌惮”。君子言行时时处处符合原则,小人则无所不至。好好先生的“一团和气”则是毫无原则的和稀泥。好好先生:毫无原则和稀泥。中庸之道:遵循并坚持原则。

6、60;  正因为“中”是“性”,是天下的根本,“和”是“道”,是天下人普遍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所以孔子评价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是能否遵循“道”,严格遵循“道”那就能达到最高境界“中庸其至矣乎!”才会感叹“民鲜能久矣”。为何“民鲜能久矣”?那是因为孔子意识到世人不是太过就是不及。所以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朱熹曰: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常也。     纵观先贤对中庸内涵的解读,概括为:因中致和、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遵循并坚持定理(准则)。中庸绝不是平庸而简单的中点,而是一种

7、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所不用的思想观念:对正确而普遍的真理不偏不倚的追求。     既是一种观念,更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那么要想达到如此高深境界该践行哪些原则呢?  2、中庸的主要原则朗读第20章,找关键句。(“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如何解读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天道是诚,人人都拥有天命所赋予的“性”,但是,诚性虽然人人具有,但并不是人人都能“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即不经过个人努力而自发地实现,所以在追求

8、诚的过程中,自身的努力,自我的完善就非常重要。这就回应了第1章纲目中所强调的“故君子慎其独也。”“择善固执”是纲,选定美好的目标而执著追求。也就是荀子劝学里的名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楔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是目的,是追求的手段。“弗措”的精神,“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态度,也就是俗语所说的“笨鸟先飞”的态度,龟兔赛跑的寓言里那获胜的乌龟的态度。无论是精神还是态度,都绝不仅仅适用于对真诚的追求,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坚持这样的精神与态度,有什么样的困难不能克服,有什么样的成功不能取得呢? 孔子把“中庸”看成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也

9、是他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智慧。中庸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其思想广博深邃。其主要思想综合如下:因中致和、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慎独自修、至诚尽性。四、运用中庸     中庸思想涉及到了各个领域,方方面面,可谓是无所不在,无所不用。我们的选修教材只是节选了其中一小部分,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讨论: 请你谈谈“中庸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要求结合实际,大至和谐社会,小至日常生活。      明确:     1、中庸思想在处理国

10、家问题方面的应用。坚持“和平解决,绝不承诺放弃武力”的原则。在世界问题上提倡“和为贵”。育万物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反对霸权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不称王不称霸,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宝贵的思想资源。3、保护生态环境,人是自然的人,人不能违反自然规则,以人力去改变自然规律,而只能是利用自然规律。融于自然,使其为人类所服务。4、促进家庭关系和睦相处。5、学习上既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能自暴自弃。6、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以和为贵,但坚持原则,明辨是非。7、做人方面注重自身修养,慎独自修,严格自律。五、迁移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

11、“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 。” 2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3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注】师、商:师,子张;商,子夏。二人均为孔子弟子。 语录1孔子则说                           。(2分)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在语录2中形象地解释了一个什么道理?(4分) 根据三条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