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教案_第1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教案_第2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教案_第3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教案_第4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教案刘晓伟老师执教两小儿辩日,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体验,学生在读、思、议中从感知到理解,再向评价性阅读水平发展,赢得了各省参加听课的老师的激赏,现摭拾若干片段加以评析,与大家共赏。(生在小组内读课文后)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先看第一自然段。生:孔子周游列国,遇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太阳,问其中的原因。师:非常棒!我第一次读课文时,差点把 “游 ”当作 “游玩 ”,你把它当作什么?生:周游。师:你是怎么弄明白的?生:我从课外书上知道,孔子是鲁国人。他周游列国。师:这位同学做到了课内外相结合,这叫融会贯通,值得鼓励。(生掌声)谁能把二、三自然段连起来说一说?生:有一个小

2、孩说,我看见日出的时候太阳离人很近,中午时离人很远。有一个孩子不同意,又说日出时太阳远,日中时离人近。于是就争论起来。生:一个孩子说,日出时太阳像车盖一样大,日中时太阳跟盘盂一样小,难道不是太阳远的时候小,近的时候大吗?师:第四自然段写什么呢?生:另一个小孩说,日出时很凉爽,而到中午时就非常热。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师:我相信如果你不紧张,会说得更好。现在这三个自然段还有问题吗?不过,我注意到了这个同学说到 “探汤 ”时特简洁。你能说说 “探汤 ”是什么意思吗?生:热水。师:在这里是指什么?生:指像热水一样热。师:大地在太阳的炙烤下,酷热难当。 “汤 ”作为 “热水 ”在成语中经常

3、出现,能说出一两个来吗?生:固若金汤。师:好,非常坚固。能再想一个? “赴汤蹈火 ”听说过吗?生:听说过。师:故事说到这,大家明白了两小儿辩论太阳的什么了。请迅速阅读屏幕,把你认为正确的那个写下来。(生各自写题板。)师:现在互相交流,看一看,能否大声告诉我你选择的是哪一个?生:A(B)!师:有不同的答案。选A的举手,说说理由。生:我选A。因为第一个小儿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说的是上午的太阳离我们近。师:你认为他们在争论太阳的大小,还有远近?生:争论大小,也争论远近,还有凉热。生:我认为,XX同学说的他们争太阳的大小、冷热,都是为了证明上午还是中午太阳到底离我们是远还是近。师:这才是核心呢。同

4、意这种说法的请举手。(环视一下)暂时还心存疑惑的,呆会儿问老师。生:我补充一点,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这句话是说太阳远时小,近时大。他是辩论太阳的远近。师:多数同学认为他们在争论太阳的远近。这个问题孔子当时弄明白了吗?生:没有。师:用书中的话说。(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师: “两小儿笑曰 ”,这个 “笑 ”怎么理解?生:我觉得两小儿是笑孔子的不知。师:呵,嘲笑的意思。生:两小儿是笑孔子徒有虚名。师:这是你们的理解,老师暂不予评论。建议大家在后面的学习中去进一步用心感受。在检查学习效果时,通过复述故事、选择两小儿辩斗的焦点,解开上课之初的问题 “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 ”并引导

5、学生 “浅读 ”对重点词 “笑 ”的理解,适时点拨。在教师的 “陪伴 ”下,学生动口、动脑,自我磨炼诵读古文的能力,同时也感受到诵读古文的乐趣。师:课文读通顺了吗?谁来试一下?(一学生读全文。)师:第一次能读得这样,值得鼓励。(生鼓掌。)来评点一下。(二生评读。)师:尽管还存在些问题,不过古文的确需要反复地去品味。这样你会发现它有着音乐般的美感。下面咱们来感受一下,好吗?(出示课件竖写的全文)古文看上去美吗?生:美!师:读起来更美。我有个请求:第一遍我大声读,你们在心里读,好吗?生:好。(师范读全文后,生热烈鼓掌。)师:谢谢大家。下面咱们一起再来感觉一下。这次你们出声读。(师生同读全文。)师:

6、到底是人多力量大,读得真美。谁愿意一个人再来展示一下古文的美?(一女生读得声情并茂。)师:你的朗读让我想起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读得比老师好。下课后,老师向你请教怎么读得这么好。刚才在合作时,有同学问:课文一开头便说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可课文读来读去都只见 “一儿曰 ”、 “一儿曰 ”,没有两小儿呀?知道是怎么回事?生:一儿曰,就是一个小孩说话。师:那另一个小孩哪儿去了?注意是一对呀,谁能解得开?生: “一儿曰 ”是指其中一个小儿说;下面还有 “一儿曰 ”是另一个小孩在说。师:你的意思是这儿有所省略,是吗?省略了什么你感觉得出来吗?生:另。师:看来古文真是太简洁了,能省则省

7、。为了便于理解,我们给两小儿取个名,如果一小儿叫小儿A,另一个小儿就叫生:小儿B。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次合作,完成两项任务:第一,用不同符号画出小儿A和小儿B辩斗的内容;第二,看一看两小儿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争什么呢?又说出什么理由?(生自学画有关句子。)师:先看小儿A的观点是什么?生:小儿A的观点是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近,中午离人远一些。师:小儿B的观点呢?生:小儿B的观点是早晨太阳离人远,中午离人近。(师板书:远近等)我认为两小儿辩日是指两个小孩辩论太阳离我们的远近。师:这才是核心的核心。现在还有不同意见吗?那些选择其他答案现在终于顿悟的同学也需要勇气呀,大家掌声鼓励。(掌声)这两小儿的观点刚好

8、怎么样?生:相反。师: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感受这种反差。(生齐读第二自然段。)师:看看两小儿各说出什么理由?生:我认为小儿A以日始出时离人近太阳刚出时大,所以近;中午看起来太阳小,所以远。师:平时我们看东西是不是近大远小呢?生:是。师:看起来,小儿A说得有道理!说说小儿B的理由。生:小儿B认为早上凉,所以远;中午热,所以近。师:平常碰到会发热的东西时,是不是近热远凉呢?生:是。师:小儿B也有道理。看来两小儿争辩针锋相对,互不相让。读一下三、四自然段。感受你的自信。(生读三、四自然段)师:我们合作读一读,好吗?后三排为小儿A、前三排为小儿B,老师读叙述部分。(师生合作分角色读全文。)师:同学们,

9、面对两小儿的争论,就连 “问其故 ”的孔子都怎么样?用书上的话说是生:不能决也。师:所以两小儿都犯难了;孔子这样的高人都不明白,我们找谁评理去?于是笑着说(生齐读最后一句。)师:同学们,现在对两小儿的 “笑 ”有什么新的认识,生:我认为两小儿不是笑孔子,而是在笑他不知道这个知识。师:还有其他的认识?生:我认为两小儿是笑:谁说孔子您有那么多智慧呢?师:感觉不可相信。你能读出这种语气来吗?(生读。)师:好。同学们,看来大家都觉得两小儿的 “笑 ”是善意的。说实话,要弄懂这个问题实在不容易。咱们在读书讨论中明白了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的道理。咱们来读这句话(出示写有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的题

10、板)(生齐读。)从文言文 “简洁 ”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弄清两小儿 “辩斗 ”的内容,分清 “辩斗 ”的观点和理由,感受争论的氛围,激发学生边读边想。在反复诵读之后,促使学生对两小儿之 “笑 ”有深入、独特的感悟,从而明确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的道理。师:读书有这么大好处,咱们再来读两小儿笑孔子这句话。(师生齐读。)师:面对两小儿的争论,孔子当时 “不能决也 ” ,然而今天你们能道出其中的奥妙吗?生:我认为太阳不分远近大小,只是方向不同。生:我觉得早晨和中午太阳远近是一样的,说它大则近,远则小只是感觉不同。早晨,大阳刚出来,周围雾气很大,看起来大一点。师:你认为显得大,是吗?中午呢?生:中

11、午,太阳在空中,在广阔的天空中看起来小一点。师:显得小。那凉热能说出来?生:凉是因为早晨太阳斜照着大地,到中午时,太阳是直照在地面上,温度就比较高。师:而且中午晒的时间长。咱们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说法。(课件演示: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看来,在同一天中,无论是早晨也好,中午也罢,太阳离地球的距离几乎都是一样的。如果说真有变化的话,地球绕太阳转一圈要365天哪!今天这个知识对我们来说挺普通,但是当年却难倒了孔子。孔子说: “我不知道。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生:我认为孔子这样说是对的。他自己曾经说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他自己不知道,如果还说懂的话,他就不是孔子了。(热烈的

12、掌声。)师:呵!能以孔子的话为孔子作评,有水平!(掌声再次响起。)同学们,现在还觉得两小儿有嘲笑孔子的意思吗?生:没有。精心组织 “如何看待孔子不能决 ”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各抒己见,从而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领悟 “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的道理。总评:激趣导学,以读为本,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古文的韵味,在生成中展示教师的教学智慧,确是本课的亮点。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5页教学目标:1、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

13、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教材简析:例题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给学生在计算器上按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再用计算器解决小数加法的实际问题。“试一试”继续通过例4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同学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购完物,营业员都能借助计算器准确、快速地算出应付的价钱,今天我们也来用计算器解决一些计算问题。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1、教学例4(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谈话:怎样用计算器算出她一共用了多少元?(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在全班交流中达成共识:只要把“金额”一栏的

14、数据加起来。(3)提问:那在计算器上,怎样才能按出买铅笔的钱呢?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按一按,再交流方法。学生的方法可能有:按照“0”、“”、“8”、“0”的次序按键。先按“”再按“8”,显示“08”,就是买铅笔的钱数。(4)尝试计算。(5)集体校对。提问:怎样才能计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的想法可能有:先记牢这个数,然后再按。看到零点几的小数,可以直接按小数点和小数部分,这样能节省计算时间。按好一个数,还要看看显示屏,核对一下。算完还可以用计算器再算一遍。2、完成“试一试”(1)提问: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请你用计算器算一算。(2)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计算。(3)小结:用计算器计算这些比较复杂

15、的小数加减法(出示课题),确实非常快捷,正确率也高。设计意图: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为确保计算的快捷和正确,核对和验算很重要,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获得准确灵活的计算方法。学生已经有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以尝试使用、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顺应了学生使用计算器的需要,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1、完成“练一练”(1)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在书上记下每题的得数。(2)交流计算的注意点。在讨论交流中使学生明确:先记牢一个数,然后再按,按好后注意核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完成练习九第6题(1)提问:你是怎样列式的,结果是多少?(2)学生各自

16、用计算器计算这四题。(3)同桌互相出题并借助计算器解答。3、练习九第8题(1)理解题意。先让学生观察这张收支情况统计表,说说每栏表示什么含义。(2)思考:怎样算“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先让学生独自思考,再指名回答。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用上月的余额12035元减去支出的100元,就能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3)明确各项余额的算法。让学生挑选一栏和同桌说说怎样算它的余额?重点解决“合计收入”“合计支出”的算法。(4)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集体校对答案。(5)拓展延伸。谈话:我们也能像小明一样,学记自己的经济小帐本。设想一下,如果要你来统计每月零花钱的收支情况,你准备怎样来设计这张统计表?希望同学们持之以恒记好经济帐,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钱。设计意图:通过用计算器计算开支情况,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并且联系生活用数学,让学生学记经济帐,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4、练习九第9题(1)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2)汇报结果。前三题的答案依次是189、2889、38889。(3)提问:观察一下,这三题的答案有什么规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