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资源知识点第一章 绪论水资源:人类长期生存、生活、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水的社会属性:1.社会共享性 2. 利害的两重性 3.商品性 4.多用途性自然属性:1.流动性 2.可再生性 3.有限性 4.时空分布的不均匀 5.多态性 6. 不可 替代性 7. 环境资源属性第二章 水循环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状态全取用水占比:农用 2/3 工业 1/4 生活 8%水的分布:97.47% 咸水 68.69% 冰川 30.06% 地下淡水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是 0.1*1083 ,占淡水总量的 30.4%水文循环的概念: 各种水体受太阳能的作用, 不断的进
2、行相互转换的 迁移的周期原理。大(小)循环:大循环: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循环过程。小循环:陆地或海洋本身的水单独进行循环的过程。更替周期:固定水体的总量全部自然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全球水量平衡:全球多年平均年蒸发量 E 等于全球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P水质型缺水:某个地区水体总量充足, 但由于水体遭受污染不能被正常利用, 致使 该地区水资源不足。全球水资源面临问题:(1)水量短缺严重, 供需矛盾尖锐【农工业激增、工业用水量激增,水利用率低下】( 2 )水源污染严重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1)总量大、人均少(2)夏秋多、冬青少(3)南东多、西北少(4)北方、西北干旱地区严重缺水,黄海流域
3、资源分配不均。农业用水:灌溉用水占农业总用水比例始终保持在 90%以上的水平中国水资源面临主要问题:(1 )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3 )地下水过度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4 )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5 )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第三章水资源量的评价地表水:河流、冰川、湖泊、沼泽等水体的总称。降水公式:(1 )年降水量极值比:xmaxxmin(2)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 X河流径流的水情和年内分配取决补给来源蒸发:水面蒸发、陆面蒸发干旱指数:衡量一个地区降水量多寡、进行水资源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定义为某地区年水面蒸发量 E
4、与年降水量P的比值:Eo P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1) 结合水(2) 重力水(3) 毛细水形成含水层的基本条件:(1) 岩层具有能容纳重力水的空隙。(2 )具有储存和聚集地下水的地质条件。(3)具有补充的补给来源地下水分类:埋藏条件定义按含水层空隙性质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上层滞水包气带中局季节性存在出露于地表裸露岩溶华部隔水层之于局部隔水的裂隙岩层安层中季节上具有自由层上的重力中季节性存性存在的重水面的重力水在的重力水力水。水潜水饱水带中第上部无连续基岩上部裂裸露岩溶化一个具有自完整隔水层隙中的水岩层中的由表面的含存在的各种水。水层中的水松散岩层中的水承压水充满与上下松散岩层组构造盆地及向斜的单
5、斜两个稳定隔成的向斜、向斜、单斜岩层岩层中水层之间的单斜和山前岩层中的裂的承压水。含水层中的重力水平原自流斜地中的地下水。隙承压水、 断层破碎带 深度的局部 承压水。地下水循环: 含水层或含水系统通过补给,从外界获得水量,径流过程中水由补给 处输至排泄处,然后外界排除补给、径流和排泄决定着含水层或或含 水系统的水量或水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同时这种补给、径流、 排泄无限往复进行,构成了地下水的循环。地下水运动特征:(1) 迟缓的流速(2) 层流或紊流(3) 非稳定缓变流运动水资源分区原则:(1 )区域地理环境条件的相似性和差异性2)流域完整性3)考虑行政与经济区划界线4)与其他区划尽可能协调
6、地表水资源评价的内容:1)单站径流资料统计分析2)主要河流年径流量计算3 )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4)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分析5)人类活动对河流经流的影响分析地下水资源评价原则:(1)“三水”转化,统一考虑与评价的原则(2)利用储存量以丰补欠的调节平衡原则(3)考虑人类活动,化害为利的原则(4)不同目的和不同水文地质条件区别对待的原则5)技术、竞技、环境综合考虑的原则8 / 28地下水资源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模型特征评价方法所需资料使用条件确定性渗透性解析法渗流场水文地 质参数,初始条 件,边界条件,开采条件数值法需要一 个水温以上的 水位、流量观测 资料和大流量、 长时间群井抽 水试验资料。是用
7、于含水层均质程度高,结 构、边界简单,开采井分布规则等接近解析 解的条件数值法适用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研究程度和精度 要求较咼的大、中型水源地。系统分析需要抽水试验或水位、流量、降水量等长期不受复杂的海水层结构与边界条件的限制,随机型数理统计分析水文分析开采试验法动态观测资料适用于泉源水 源地或旧水源 地的扩建与调 整。补偿疏干法补偿疏干法使用与调节型水源地经验型相似比拟法需要相似水源地的勘探、开采统计资料适用与勘探水 源地与一只水 源地的水分地 质条件相似的 情况。水均衡法需测定均衡区各项水量均衡要素适用于均衡要 素单一,易于测定的地区。第四章供水资源水质评价锅炉用水的水质评价:(1 )成垢
8、作用(2 )起泡作用(3 )腐蚀作用成垢作用起泡作用腐蚀作用按锅垢总量按硬垢系数按起泡系数按腐蚀系数指标水质类指标水质类指标水质类指标水质类型型型型<125锅垢很具有软不起泡>0腐蚀性少的水<0.25沉淀物<60的水水的水1251锅垢少具有中半起泡<0,但半腐蚀50的水0.250等沉淀6020的水0.503性水2505锅垢多.5物的水02+>000的水>500锅垢很具有硬气泡的<0,但非腐蚀多的水>0.5沉淀物>200水0.503性水的水2+<0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评价:灌溉用水的水质状态主要涉及水温、 水的总溶解固体和溶解的眼泪成
9、第五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目的: (1)通过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分析,弄清楚水资源总量的供需现状 和存在的问题。(2)通过不同时期不同部门的供需不衡分析,预测未来,了解水资 源余缺的时空分布。(3)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要采取对供需双方严格管理来实现供需 平衡,要从过去以需定供转变为在加强需水管理、 提高用水效率和效 益基础上的保证供水。意义: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保 护生态环境必须进行的行动, 也是进行水源工程和节水工程建设, 加 强水资源、水质和水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依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原则:(1) 近期和远期相结合(2) 流域和区域相结合(3 )综合利用
10、和保护相结合可供水量: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或不同频率条件下通过工程设施 可提供的符合一标准的水量工业用水: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于制造、加工、冷却、空调、 净化和洗涤等方面的用水,是城市用水的重要部分。Qi Qc Qd Qr总用水量耗水量排水量重复用水量 生活用水: 在城市中扣除工业用水之外所有的用水, 包括城市居民住 宅用水,公共建筑用水,市政用水,环境、景观与娱乐用水,供热用 水及消防用水。农业用水:包括农、林、牧、副、渔业的用水, 农村居民的生活用水、 农村工业、企业用水等。需水量河道外用水河道内用水城市用水申 71T11'直仙讪-I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禺民生活公共设施j生态环境
11、用水1H河湖环境农业用水农业就 林糸灌既 渔业用水 农业押水 工业仑业第六章取水工程地表水源的供水特征:(1) 水量较充沛,分布较广泛,总溶解固体含量较低,硬度一般较小。2 )时空分布不均,受季节影响大。3 )保护能力差,容易受污染。4)泥沙和悬浮物含量较高,常需净化处理后才能使用5)取水条件及取水构筑物一般比较复杂。水源地选择原则:(1)水源选择前,必须进行水源的勘察。(2)水源的选用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决定。(3)用地表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是,应根据城市规模和工业大用水 户的重要性选定,一般采用 9097% 。(4)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使用。( 5 )确定水源、取水地点和取水量等、赢取
12、的水资源管理、卫生防 疫、航运等有关部门的书面同意。影响地表水取水的主要因素:径流变化、泥沙运动、河床演变、冰冻情况、水质、河床地质与地形。泥沙运动:床沙、推移质、悬移质河床演变的表现:纵向变形、横向变形、单向变形、往复变形。河段形态:顺直型、蜿蜒型、游荡型、汊道型。地表水取水位置的选择:(1)取水点应设在具有稳定河床、靠近主流和有足够水深的地段。(2)取水点应尽量设在水质较好的地段。(3)取水点应设在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地段,并有较好的地 形及施工条件。(4)取水点应尽量靠近主要用水区。( 5 )取水点应避开人工构筑物和天然障碍物的影响。(6)取水点应尽可能不受泥沙、漂浮物、冰凌、冰絮、
13、支流和咸潮 等影响。(7 )取水点的位置应与河流的综合利用相适应, 不妨碍航运和排洪,并符合河道、湖泊、水库整治规划的要求取水构筑物分类:(1)固定式(2)活动式(3)山区浅水河流虹闻霍式水眾自按嘅水疏f固宦式取水构筑物逆5M: 磁进水谨谅式硝式地表水取水构筑物斓式esnt冈77吃现式式山区浅水问流嚴肚冏氐勒症曲式固定式取水构筑物主要构造:集水井、泵房、取水头部、进水管斗槽的形式:顺流式、逆流式、侧坝进水逆流式、双向式为防止进水孔格栅堵塞,可采取下列措施:(1 )降低进水孔流速。( 2 )加热格栅( 3 )利用废热水( 4 )其他进水管类型;自流管、虹吸管。浮船的锚固:( 1 )岸边系留加支撑
14、杆。(2)船首尾抛锚与岸边系留结合。(3)船首尾抛锚,增设外开锚,并与岸边系留结合。地下水水源优点:1、分布广泛,易就地取水。2、水质稳定可靠。3、具有时间上的调节性。4、减轻或避免了土地盐碱化。5、具备某些特殊功效。管井构成:井室、井壁管、过滤器、沉淀管过滤器类型:骨架过滤器、缠丝过滤器、填砾过滤器。管井的井群系统:(1)自流井井群:使用预警水位高出地表,呈自流状态的恒压含水 层。(2)虹吸式井群:因受虹吸高度限制,只适用于静水位接近地表的 含水层。(3 )卧式泵取水井群: 适宜于井内最低的动水位距地面不深 (68m ) 时。(4 )深井泵取水井群:当地下水位埋深超过 1012m 时,采取深
15、井 泵取水井群。径流公式的构造方法与表达形式的简要概括:( 1 )裘布依公式和泰斯公式奠定了出水量计算的理论基础,它刻画 了完整井条件下地下水井流运动的基本状态。(2 )在结局额 u 径流不急的各种侧向边界问题是, 理论公式运用镜 像法和水流叠加原理, 构造了不同供水条件和不同几何形态的边界的 径流公式。(3)当含水层是越流系统时,其越流补给如下图:(4)当管井为非完整井结构时,其水流状态与完整井有所不同,即 在井的附近存在局部的空间流区, 但从整体上看仍属平面径向流运动。管井施工过程:凿井、井管安装、填砾、管外封闭、洗井等过程。 洗井和抽水试验:当出水变清,井水含砂在 1/50000 (粗砂
16、地层) 1/20000 (细沙 地层)以下时,即可结束洗井工作(新规范对井水含砂量的要求 1/20000 以下)。大口径的构造:直径一般为 48m ,井深一般都在 12m 以内 组成:井室、井筒、进水部分。施工方法:开挖和沉井法。复合井是由非完整式大口径和井底下设管井过滤器组成辐射井管长一般在 30m 以内。渗渠的优点:1、截取浅层地下水 2 、集取河床地下水或地表渗水第七章 节水理论与技术节约用水的定义:基于经济、社会、环境与技术发展水平,通过法律法规、管理、技术 与教育手段,以及改善供水系统,减少蓄水量,提高用水效率,降低 水的损失与浪费,合理增加水可利用量,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达 到环
17、境、生态、经济效益的一致与可持续发展。节水政策: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建立水资源价格体系、增强节水意识。万元国民生产总值取水虽h开汉応主产总当卜吕万元工业円g服gw主要用水awe产風型卞壘姉工业忧水車0珂用墜诚市用水率痘捋标=三?值职水量城市节约用水指标休系(总体指标)城市节水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水意识。2、合理调整水价,运用经济杠杆推动节水工作。3、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和设备。4、指定用水量定额,实行用水计划管理。5、保护城市供水水源,实现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节水灌溉技术主要采用喷灌、滴管、管道灌溉、 U形混凝土渠道等工 程措施。渠系水利用系数:末级固定渠道输出流量之和与渠首引入流量的
18、比值。田间水利用系数:水稻灌区不宜低于 0.95 ,旱作物灌区不宜低于 0.90.污水再生利用:1、中水回用。 2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回用再生水水源: 再生水水源应以生活污水为主, 尽量减少工业废水所占的比例。 因为 工业废水事故排放时污染集中,会冲击再生处理过程。城市污水再生利用:(1)城市污水量大,集中,不受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水质水量 变化幅度小,是较稳定的供水水源。(2)城市污水厂一般建在城市附近,与跨流域调水、远距离输水相 比,可大大节省取水、输水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3)污水处理常因增加深度处理单元而增加的投资少于新建水厂的投资,故可节省部分新建及水处理厂的费用。(4)城市污水处理后回用减少了污水排放量,从而可以减轻水体的 污染,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5)城市污水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仿制药稳定性研究外包服务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山东广播电视台采编人员聘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 国产荚蒾属(Viburnum)的分类学研究
- 黄山租赁合同范本
- 高强度钢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交互行为对大学生运动健身APP持续使用意愿影响研究
- 基于Ripple-Ling混合进位的32位加法器设计与实现
- 基于平面谐振腔的磁振子-光子耦合的研究
- 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TJ地区快递分拣中心作业优化研究
- 干、湿纺纱方式对亚麻成纱性能及其织物的影响
- 网络营销讲义网络营销产品策略课件
- 《小型混凝土预制件标准化生产管理办法》
- 六年级上册英语教案-Culture 2 Going Green 第二课时 广东开心英语
- 警察叔叔是怎样破案的演示文稿课件
- 青年教师个人成长档案
- 2021译林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课文翻译
- 2022年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真题
- 《网店运营与管理》整本书电子教案全套教学教案
- 打印版 《固体物理教程》课后答案王矜奉
- 中考《红星照耀中国》各篇章练习题及答案(1-12)
- Q∕GDW 11612.43-2018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第4-3部分:应用层通信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