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点评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题目胜于全国卷_第1页
教师点评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题目胜于全国卷_第2页
教师点评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题目胜于全国卷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师点评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题目胜于全国卷         高考已结束,如何看待今年语文试卷成功与不足,从而有利于推动高考和中学教学的改革。本报招考特刊邀请沪上两位长期在高中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了点评高考语文须改弦更张如果将今年高考作文题作一比较,那么,很明显,上海卷远胜于北京卷,更胜于全国卷。北京卷去年是“规则”,今年是“转折”,不但容易被猜中,且太贴近热点,对学生束缚太大,很难展示学生的文化底蕴。全国卷则捆绑得更厉害,“感情亲疏对认知的影响”,已经将作文的思想观点限死,学生只能在这条小巷中施展拳脚,几乎无法表现自

2、我了。学生的水平很大部分表现在思想见识方面,一旦文章思想、内容、观点都被规定死,那还剩些什么呢?我敢断言,全国卷是不会有多少好文章的!与之相反,上海卷的“杂”就大气多了。这道题实际上是在讲“读书”,讲“做人”,讲“城市精神”,既可以谈历史,也可以谈现实,既可以谈学习,也可以谈做人和治国,既可以谈身体健康,又可以谈精神成长;题材广阔,凭君驰骋;但又必须围绕“杂”这个话题。这道题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读书范围,文化底蕴,反映出学生的思辨能力,还可以反映出学生文字功底。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道作文题更像语文。由于它与前几年的作文题区别很大,因此又很难猜题押题,使抄文套文者无所逞其技,于是拉开了档次。我同样敢断

3、言,今年上海卷一定能有许许多多好文章,使阅卷官的眼前一片光明这才像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出的作文题。遗憾的是,与作文题相比,上海卷的阅读部分实在不能让人恭维。现代文阅读素来是一个难题,这是先天带来的,“出浅了”等于不出,“出难了”往往故弄玄虚,故作高深,弄不好还会无答案甚至答案错误。笔者近两个月在招考特刊上写了十几篇辅导短文,没有提到现代文阅读,并非偶然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因为在我看来,照现在的考法,现代文无法辅导,不必复习。这样考法,还不如不考;用功复习,不如不复习。今年上海卷现代文阅读,撮其要,有四不足:一、选文差高考选文应经得起分析、咀嚼、品味,即使不是经典也应有经典性,至少是耐读的好文章。

4、这些文章虽然文字浅,内涵却要深,能考出学生的理解能力。然而今年的三篇文章,都不是大家作品,不能说是平庸之作,至少是平平的。比如一篇平常的访谈,问答还有相当的随意性,如第5问,王洛宾先生本身就是答非所问。用这样的文章去挖空心思出题,怎能不出问题!二、失之浅如“好山万皱”句说明什么道理,只要照抄前一句即可,有如傻瓜相机;谁要深究,反而出错。第3题问“目光有压力”的内容要点,本来一看就懂,却偏要人回答是“有压力,但压力不大。”三、问得奇第8题,问“发问的方式和特点?”学生一般不知何从下手。12题,问“简简单单的一撇的一的含义?”叫学生如何回答?四、答案怪第2题,问“罗丹敲掉优美的手说明什么?”稍有阅

5、读能力的人,稍懂美学原理的人都知道正是为了突出整体美,让观者目光更集中,而正确的选项却是“要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人物的不同侧面。”第15题,问“符合文意的答案”,竟是“语言流畅”。第13题“百代之下,依然令我仰慕不已”难道就是因为写了送别诗吗?这样的答案怎不叫人心惊肉跳!至于古诗文阅读。应该说有了一点进步,其进步特别表现在同现代文一样,没有了诸如修辞、语法等知识点的考查。基本上都是对文意、词语的理解。但与现代文有一个同样的缺陷,就是选文不理想,因此,出题也发生了不少问题。第17题“矗立云间”“近青天”,要求回答“楼之高”,太简单。第18题要求从“空间”“时间”回答,是套话。第19题,一定说“倒

6、映在酒樽”是错的,太武断。总的说来,这阅读部分正应了某些人所说的一句俏皮话:“现代文读得懂做不出,文言文做得出读不懂。”如此考法,怎不令人扼腕。阅读题的这些问题由来已久,并非某人之责。去年笔者参与命题,也同样发生类似问题。这是命题框架和思路所决定的。这样的测试不利于选才,更不利于导向素质教育,是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对今后语文怎么考,应该引起语文界、教育界、知识界的讨论,不能再讳疾忌医,不能再含糊过去。笔者在此提出二点想法,以引起争鸣。一、“死去活来”,要重视基本功考查现在写错字,读错字的现象十分普遍。全国卷一直坚持考查这些基本功,上海卷为什么不借鉴。还有成语的积累,名言、名句、名诗、名文、文学常识等的积累,这些都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为什么不加强。考这些内容答案唯一,学生复习有方向,这些看似是死的内容,却有利于积累。只有“死去才能活来”,只有下这样的死功夫,今后才能灵活运用。一味考似是而非的分析、选择,将贻误学生的多少光阴!二、“化繁为简”,重视理解、见识的考查一般地说,对作品的理解不应有标准答案,应鼓励考生自由发挥,从中看出考生的阅读量及见识高下、悟性高低。比如,可以给一篇文章,要求写读后感。甚至可以将阅读与写作合而为一。对于古诗文的考查更应简化,只要考查是否读懂就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