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_第1页
急救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_第2页
急救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_第3页
急救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_第4页
急救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急救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 主讲人:凌艳主讲人:凌艳 急救脑血管病是由脑部血管病变或全身血液循环紊乱所致的脑组织供血障碍性疾病,又称“脑卒中”。临床上以起病急、死亡率和致残率高,出现急性脑功能损害的表现为主要特征,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按病变的病理性质可将急性脑血管病分为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引起脑血管并的病因有血管病变、血液成分改变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及发展有密切有密切关系的危险因素有高年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吸烟、喝酒、不良饮食习惯及体力活动减少、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药、药物滥用、寒冷的环境气候等。在众多可干预的危险因

2、素中,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血管病发病最重要的四大危险因素。脑血管病一旦发生,不论何种类型,迄今均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且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因此预防非常重要,除了对危险因素进行非药物性干预外,主要的预防性药物有阿司匹林、噻氯匹啶和华法林等。一、出脑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好发于55岁以上中老年人,发生在大脑半球者占80%,在脑干或小脑约占20%。多在长期高血压的情况下,导致脑内小动脉或深穿支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或胶质透明变性、小动脉瘤或微夹层动脉瘤形成,当血压骤然升高时,血液自血管壁渗出或动脉瘤直接破裂,血液进入脑组织形成血肿。豆纹动脉自

3、大脑中动脉近端呈直角分出,受高压血流冲击最大,是脑出血最好发部位,故出血多在基底节、内囊和丘脑附近。 脑出血治疗以挽救病人生命、减少神经功能残缺程度和降低复发率为原则。内科治疗,包括应用甘露醇、利尿剂、地塞米松等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应用卡托普利、美托洛尔等控制血压较理想水平,及防治并发症等。外科治疗,可采用开颅血肿清除、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脑室引流术等手术方法治疗。 蛛网膜下隙出血,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隙。本病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瘤、其次为脑血管畸形。任何年龄均可发生本病,由动脉瘤破裂所致者好发于3060岁间,女性多于男性。动脉瘤好发于动脉分叉处。

4、 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治疗原则是控制继续出血,防治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去除病因防止复发。包括应用甘露醇、呋塞米、等降低颅内压,应用氨甲苯酸、酚磺乙酸、巴曲酶、卡巴克洛等防治再出血,应用尼莫地平、氟桂嗪等防治迟发性血管痉挛;根据病情可对动脉瘤实施瘤壁加固术、动脉瘤切除术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护理评估】 (一) 致病因素 应询问病人既往有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史或先天性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出血性疾病史,发病前有无精神症状、情绪激动、劳累或用力排便等诱因存在;有无本病的家族史,病人的生活习惯、年龄、烟酒嗜好、体重等。 (一) 身心状况 1、脑出血 多在白天体力劳动、酒后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往往在

5、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病情发展到高峰。病人先有进行性加重的头痛、头晕、呕吐,迅即出现意识障碍,颜面潮红、呼吸深沉而有鼾声,脉搏缓慢有力、血压升高、全身大汗、大小便失禁。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出现不同的神经系统病灶:1、内囊出血,有典型的“三偏”症状,即出血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偏盲,如出血灶在优势半球则有失语,急性期腱反射消失,数日后瘫痪肢体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 2、脑桥出血,小量出血可无意识障碍,表现为交叉性瘫痪,头和眼转向非出血侧,呈“凝视瘫肢”状;大量出血常破入第四脑室,病人迅速进入昏迷、双侧瞳孔呈针尖样、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中枢性高热(持续39以上、躯干热而四肢不热)

6、、中枢性呼吸障碍,病情常迅速恶化,多数在24-48小时内死亡;3、小脑出血,常为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剧烈头痛和平衡障碍等,但无肢体瘫痪。 病人如不能清醒,面对突然发生的感觉障碍与肢体瘫痪的残酷现实以及担心预后,表现为情绪沮丧、悲观绝望。对自己生活能力和生存的价值丧失信心,且因失语或构音困难而不能表达情感,使病人内心苦闷,心情急噪。2、蛛网膜下腔出血 多于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急骤起病,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声、光刺激可使之加重。意识障碍轻且短暂,重症病人起病后迅即陷入深昏迷。最具有特征性的体征为脑膜刺激征。可有脑神经损害,以一侧动眼神经麻痹最常见。病人常因病势凶猛而紧张、焦虑不

7、安。三、实验室及其它检查 脑脊液检查呈均匀血性,压力升高。脑CT扫描:脑出血早期呈高密度出血影,可在早期准确显示出脑出血灶的部位、范围,并可据此计算出血量及判断其预后;蛛网膜下隙出血可见蛛网膜下隙高密度出血征象;大量出血时脑室、脑池可成“铸型”样改变。MRI、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均可出现相应的改变。【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疼痛:头痛 与出血性脑血管病致颅内压增高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 与脑血管破裂形成的血肿使锥体束受损导致肢体瘫痪有关。 3、生活自理缺陷 与出血性脑血管病致肢体瘫痪、意识障碍有关。 4、语言沟通障碍 与出血性脑血管病病变累及舌咽、迷走神经及大脑优势半球的语言中枢有关。 5

8、、有受伤的危险 与出血性脑血管病致意识障碍及感觉障碍有关。 6、 潜在并发症:脑疝、上消化道出血。【预期目标】 1、 头痛减轻或消失。 2、能学会摆放瘫痪肢体的方法,说出逐步进行功能锻炼的方法,使用合适的器具增加活动量,活动范围及能力增加。 3、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增强,参与进食、穿衣、入厕、沐浴和使用器具等活动。 4、能以非语言的沟通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有效的与医务人员和家属进行沟通,知道训练语言功能的方法、语言功能好转或恢复。 5、知晓引起的危险因素,未发生外伤。 【护理措施】 1、急性期应绝对卧床,尤其是发病后24-48小时内避免搬动,蛛网膜间隙出血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病人取侧卧位

9、,头部抬高15-30度,以利颅内血液回流,减轻水肿,对有面神经瘫痪的病人,可取面瘫侧朝上侧卧位,有利于口腔内分泌物的引流。病室应保持安静,避免声、光刺激,限制亲友探视;各项护理操作如翻身、吸痰、鼻饲等动作均需轻柔,必须搬动病人时需保持身体的长轴在一条直线上。病人应避免情绪激动、剧烈咳嗽、打喷嚏等,以防止颅内压和血压增高导致进一步出血。 2、急性脑出血病人在发病24-48小时内禁食,此后如生命体征平稳、无颅内压增高及严重上消化 道出血,可开始流质饮食,昏迷者可鼻饲,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除有意识障碍、恶心呕吐外,一般不必禁食,从流质饮食开始,逐渐改为半流质饮食。每日的总热量维持在8368KJ左右,并

10、保证有足够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摄入;根据病人情况调整饮食中的水和电解质的量,入液量应适当控制,一般每日不超过1500-2000毫升;清醒病人摄食时一般以坐位或头高侧卧位为宜,进食要慢,面颊肌麻痹时食物可由一侧口角流出,应将食物送至口腔健侧近舌根处,使病人容易控制和吞咽食物。 3、保持大便通畅 防止用力排便而导致颅内压增高,必要时按医嘱给予缓泻剂,禁止大量不保留灌肠,体温升高时应及时给予物理降温,头部放置冰袋或冰帽;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脑组织缺氧。 4、绝对卧床休息的病人应每2小时翻身1次,以免皮肤长时间受压,翻身后保持肢体于功能位置。大便失禁病人臀下垫吸水强的小布垫,并及时清楚排泄物,便后擦

11、洗干净局部皮肤,然后涂以保护性润滑油;尿失禁病人应及时留置尿管,勤换床单和尿布。 5、对失语病人,应评估失语的类型和程度,向病人和家属解释失语的原因,并鼓励病人进行言语训练。早期,首先应与病人加强非语言沟通,提及病人最关心的问题,使病人有讲话的欲望,鼓励和指导病人用非语言方式如表情、目光、手势、文字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及情感;与病人及家属共同讨论制定语言训练计划,促进语言功能尽快恢复,训练计划应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在语言训练过程中,对病人取得进步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以增强病人康复的信心。 6、安置病人合适的体位,使口水、呕吐物和呼吸道分泌物自然流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昏迷较轻的病人,口腔放置通气

12、管或用舌钳将舌外拉,以防后缀造成窒息;随时给病人吸痰、翻身拍背,做好口腔护理,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防误吸。准备好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包,必要时配合医生进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做好相应的术后护理。 7、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等,及时判断病人有无病情加重及并发症的发生。如迅速出现持续高热,常由于脑血管累及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所致,应给予物理降温。意识 障碍呈进行性加重,常提示颅内有进行性出血;当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加快、意识障碍加重、一侧瞳孔散大,常提示恼疝可能。应立即与医生联系,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30分钟内滴注完成),

13、头部冷敷,限制每日液体摄入量(一般禁食病人以尿量加500毫升液体为宜),避免使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剧咳、打喷嚏、躁动、用力排便等)。 8、急性期应保持肢体于功能位置;病情稳定后,可对瘫痪肢体关节进行按摩和被动运动,防止肢体肌肉失用性萎缩;康复期进行功能训练,促进肢体功能康复,康复训练时应做到计划切实可行、循序渐进,活动量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做到被动与主动运动、床上与床下运动相结合。 【健康教育】 向病人和家属介绍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本知识,告知积极治疗原发病对防止再次发生病的重要性;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及过度劳累等诱发因素,指导病人自我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教会病人家属测量血压的方法,每日定时监测血压,发现血压异常波动即使就诊。饮食宜清淡,摄取低盐、低胆固醇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及饱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矫正不良的生活方式,戒除烟酒。告知病人家属,家人的支持对病人疾病恢复的重要性,引导家属以乐观的态度接受自己亲人躯体和精神方面的改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