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目录引言I1 范围22 规范性引用文件23 总则2规划指导思想2规划任务和内容2规划范围与期限3编制原则3编制程序3编制单位和人员要求3其他要求44 土地规划分类45 调查研究4规划基础数据转换4基础资料调查分析4重点调查研究56 规划目标确定5规划目标的内容5确定的依据及程序方法57 基本农田调整与布局6基本农田调整的原则与要求6基本农田调整的检验分析6基本农田的规划布局68 重要建设用地安排6城镇建设用地6村镇建设用地6独立工矿用地安排7基础设施用地79 生态用地保护7稳定生态用地数量7合理布设生态用地710 土地用途区划定7含义与要求7土地用途区类型7土地
2、用途区划定的步骤与方法8土地用途区管制规则与细则811 土地整治项目落实8落实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8落实土地生态保护与整治项目9划定落实基本农田整备区912村土地利用控制913 规划方案确定9方案内容9方案论证914 规划公众参与10基本原则1014.2公众参与重点1014.3参与方法1015制定实施规划措施1016规划成果10规划成果内容10规划文本10规划说明11规划图件11规划附件12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附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规范性附录)(规范性附录)(规范性附录)(资料性附录)(资料性附录)(资料性附录)(规范性附录)(规范性附录)(规范性附录
3、)(规范性附录)(规范性附录)(规范性附录)(规范性附录)定义13土地规划分类及含义16土地规划分类与土地现状分类对应关系20基础资料调查分类表26调查分析的内容和方法27基本农田调整要求29土地用途区划定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的关系31土地用途区划定的步骤与方法32土地用途分区最小上图面积37工作表格38数据单位要求43编图方法与图例44本规程用词说明46引言为了规范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订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明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任务、内容、程序、方法及成果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4、)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依实际需要,在不与本规程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技术细则。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负责解释。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标准化中心归口。本规程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规划司、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本规程参编单位: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本规程参编人: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乡级规划)编制的任务、内容、程序、方法及成果要求。本规程适用于全国乡级行政单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
5、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50188-2007镇规划标准GB/T19231-2003土地基本术语TD/T10112000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GB50298-199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T14529-1993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J137-199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3 总则规划指导思想乡级规划编制,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
6、科学安排农村土地整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任务和内容3.2.1 乡级规划的任务,是根据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上级规划)的要求和本乡(镇)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综合研究和确定土地利用的目标、发展方向,统筹安排田、水、路、林、村各类用地,协调各业用地矛盾,重点安排好耕地和基本农田、村镇建设用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及其他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用地,划定土地用途区,合理安排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下简称增减挂钩),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3.2.2 乡级规划的内容一般包括:1 )规划基数转换;2 )调查分析土地利用状况;3 )确定规划目标与土地利用调控指标;4 )落
7、实耕地保有量及基本农田保护任务;5 )安排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6 )确定居民点用地规模和范围;7 )安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8 )划定土地用途区,明确土地用途管制细则;9 )安排土地整治和增减挂钩项目(区);10 )制定近期规划;11 )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规划范围与期限3.3.1 规划范围乡级规划的范围为乡级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3.3.2 规划期限乡级规划的期限应与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县级规划)一致,一般为1015年。规划期限内,重点做好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编制原则3.4.1依法编制乡级规划编制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及相关法律
8、、法规的规定。3.4.2 上下结合乡级规划宜与县级规划同步编制,注重与上级规划的反馈和衔接,调控指标、土地用途分区等主要规划内容应在反复沟通的基础上确定,3.4.3 因地制宜乡级规划编制应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制定规划方案和实施措施,利用的主要问题。3.4.4 相互协调乡级规划编制应做好与相关规划的协调。城镇、村庄和集镇规划,生态环境建设等规划应与乡级规划相衔接。3.4.5 公众参与规划目标、土地利用符合上级规划的要求。解决本乡(镇)土地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乡级规划编制中,应组织有关部门、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就土地利用决策及相关问题,广泛听取意见。3.4.6注重实施乡级规划编制应切实可行,充分考
9、虑规划实施的可能性和效果,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编制程序编制乡级规划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1)调查研究;2)确定规划目标;3)编制规划方案;4)规划协调与公众参与;5)规划成果报批;6)规划公告。编制单位和人员要求3.6.1 乡级规划应在县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乡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和相关协调工作。3.6.2 承担乡级规划编制的单位和人员,应符合国家有关土地规划机构资质认证的规定。其他要求3.7.1 编制乡级规划除执行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其他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3.7.2 规划成果数据应统一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4 土地规划分类依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在土地利用
10、现状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土地规划分类,以满足乡级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需要。乡级规划编制中,土地规划分类一般采用三级分类。一级类3个,分别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其他用地;二级类10个,其中农用地分为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建设用地分为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其他用地分为水域、自然保留地。可根据实际需要,有选择地对地类进行归并或细化。土地规划分类体系、名称、代码及含义见本规程附录B。5 调查研究规划基数转换5.1.1.15.1.1规划基数转换的目的与要求乡级规划编制中,应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土地规划分类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转换,形成规划基期年各类用地基数
11、。1.1.1.2 规划基数转换工作中,应遵循依法核定、综合平衡、衔接可行等原则,确保规划基数客观准确、图数一致,保障规划目标任务的落实。1.1.1.3 充分利用遥感等手段,结合实地补充调查,开展规划基数转换工作。1.1.1.4 可结合规划基数转换工作,分析核实基本农田情况,形成现状基本农田的图件和数据成果。5.1.2 规划基数转换方法5.1.2.1 农用地的转换,按照本规程附录B和附录C的土地规划分类体系进行归并,分别纳入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5.1.2.2 建设用地转换,按照本规程附录B和附录C的土地规划分类体系进行调整,分别纳入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采矿用地、独立建设用
12、地、交通、水利等。其中,城乡建设用地中,应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独立工矿用地进行区分,依空间属性分别纳入城市、建制镇、采矿用地和其他独立建设用地。5.1.2.3 其他用地转换,按照本规程附录B和附录C的土地规划分类体系进行调整,分别纳入水域和自然保留地。5.1.3 规划基数分析与处理5.1.3.1 应依据规划基数转换结果,对土地批而未用、违法用地等情况进行分析。5.1.3.2 批而未用土地应纳入相应的农用地和其他用地,在基期年土地利用现状图标注位置、范围和现状用途。规划基期年违法建设用地已依法查处到位的,按建设用地认定,纳入建设用地规划基数;未查处到位的,在基期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按违法建设用地予
13、以标注。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5.2.1 乡级规划编制所需的资料包括:自然条件、资源状况、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基础资料;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资料:有关土地利用的行业、部门规划资料。各类资料应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提供。基础资料收集的内容可参照本规程附录D。5.2.2 应对收集的基础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对有缺漏或可靠性较差的,应进一步调查核实。重点调查研究5.3.1 基本农田调查调查基本农田保护现状,包括基本农田数量、质量、结构、分布以及基本农田建设、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和补划情况,分析基本农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5.3.2 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查5.3.2.1 以行政村为单位,调查农村户籍人
14、口、实际居住人口、农户户数、宅基地、村庄用地规模、村庄布局、基础设施状况、农房质量等情况,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农村居民点用地中的主要问题。5.3.2.2 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调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等各类建设用地需求,调查农村空闲地、闲置宅基地和未利用地等情况。5.3.3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5.3.3.1 农用地整治潜力1) 通过农用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规划期间可增加用地潜力,尤其是增加耕地的潜力。2) 在调查农用地利用程度、集约利用水平的基础上,分析通过增加物质和科技投入、提高农用地质量所带来的潜力。5.3.3.2 建设用地整治潜力1) 调查旧村改造、迁村并
15、点和废弃工矿地整治的数量和分布,评价其适宜用途、整理成本,分析整理新增用地特别是补充耕地的潜力。2) 调查各类建设挖损、塌陷、压占、污染及灾害损毁等废弃地的数量和分布特点,分析规划期间可复垦新增用地特别是补充耕地的潜力。5.3.3.3 后备土地开发潜力调查在目前经济技术水平和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荒地、盐碱地、沙地和滩涂等未利用土地可开发利用的数量与分布。调查分析的内容和方法可参见本规程附录E。6规划目标确定规划目标的内容6.1.1 规划目标是指规划期间通过规划实施在土地利用上所要达到的特定目的。一般包括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
16、6.1.2 规划目标应通过具体的指标量化,主要包括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面积、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建设用地总规模、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规模、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土地集约用地指标等。规划目标确定的依据与方法6.2.1 乡级规划编制中,应将上级规划的要求、乡(镇)土地利用的主要问题、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土地调查分析结果等作为规划目标确定的主要依据。6.2.2 可根据上级规划要求和本乡(镇)的土地利用问题,提出初步规划目标;在调查分析基础上,对初步规划目标进行可行性分析,向上级提出反馈意见与建议
17、。6.2.3 通过上下级规划之间的反馈和协调,广泛征求、听取相关部门和公众意见,确定规划目标。7规划方案的确定方案编制7.1.1 制定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重点确定耕地和基本农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以及基础设施用地等用地的规模和比例关系。7.1.2 制定规划期内土地利用布局调整方案。应优先安排基础性生态用地,落实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协调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合理安排其他各类用地。7.1.3 划定土地用途区。与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相衔接,划定各类土地用途区,制定土地用途分区管制细则。方案论证7.2.1 根据社会经济条件和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的
18、不同,编制两个以上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供选方案,并从组织、经济、技术、公众接受程度等方面,对各供选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出推荐方案。7.2.2 将规划推荐方案征求村民意见,并做好与相关方面的协调。经反复协调仍有异议的,应提交县级人民政府审定。8基本农田调整与布局基本农田调整的原则与要求8.1.1 基本农田调整应遵循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原则。8.1.2 调整后的基本农田面积应不低于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8.1.3 调整后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别应高于调整前的平均质量等别,或调整部分的质量等别有所提高。8.1.4 调整后的基本农田中非耕地、坡耕地的比重应当有所降低。8.
19、1.5 调整后的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程度应当有所提高。基本农田调整的检验分析8.2.1 基本农田调整后,需对调整前、后的基本农田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对相关成果进行检验评价,统计调整变化情况。8.2.2 乡级规划编制中,应结合基本农田调整情况,重点标注调入、调出基本农田的空间位置、质量等别、地类代码,编绘基本农田调整分析图。8.2.3 基本农田调整成果应当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基本农田调整与检验分析要求可参见本规程附录F。基本农田布局8.3.1 乡级规划编制中,应在基本农田调整的基础上,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将县级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落实到地块。8.3.2 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粮、棉
20、、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集中连片、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交通沿线、城镇工矿、集镇村庄周边的耕地,水田、水浇地等高等别耕地,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优质耕地,应当优先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8.3.3 基本农田布局应与建设用地、生态用地布局相协调,城镇、村庄、基础设施以及生态建设等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基本农田应当调出。9 建设用地安排城镇建设用地按照上级规划土地用途分区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的要求,统筹安排城市、建制镇建设用地总规模和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布局范围,结合实际划定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和扩展边界,形成允许建设用地区、有条件建设用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依据上级规划和相关规划,围绕
21、新农村建设,落实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的规模和范围,结合实际划定村镇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和扩展边界,形成允许建设用地区、有条件建设用地区;结合规划控制指标和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调查结果,明确村镇拆并的位置、范围及时序安排。独立工矿用地综合考虑村镇分布、产业发展和社会民生建设等因素,落实规划确定的采矿用地和其他独立建设用地的规模和布局范围。基础设施用地落实上级规划提出的交通、水利、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项目的选线或走向,结合乡域内村镇居民点及产业分布、农业生产方式,合理安排农村基础设施用地。10 生态用地保护稳定增加生态用地乡级规划编制中,应切实保护具有生态功能的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滩涂和苇地,
22、严格控制对天然林、天然草场和湿地的开发利用,稳定增加生态用地的规模,提高生态用地比例。统筹生态用地布局结合乡(镇)及相邻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在维持自然地貌连续性的前提下,优先将水田、水浇地划入基本农田,引导园地向立地条件适宜的丘陵、台地和荒坡地集中发展;因地制宜对林地、牧草地进行空间布局,重点保护天然林、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重要林种恢复基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人工和改良草场、滩涂苇地、维系河流、湖泊及滨水地带的自然形态,预留乡土动植物生长、迁徙和培育的用地空间。落实各类生态用地界线在明确生态用地规模和布局的基础上,与建设用地管制分区相协调,划定各类生态用地界线;结合土地用途分区和分
23、区管制细则的制定,明确与生态保护相关的要求,包括保护范围、生态建设、乡土景观和文化遗产保护、开放空间建设、交通布局、景观风貌等内容。11 土地用途区划定土地用途分区是指将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划分为特定的区域,并规定不同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则,以对土地利用实行控制和引导的措施。乡级规划编制中,土地用途分区应当依据上级规划的要求、本乡(镇)土地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划定,落实县级规划中土地用途区的范围与界线,确定基本农田、生态廊道与重点建设用地,制定土地用途区管制细则,控制土地用途转变。乡级规划编制中,可结合实际划定以下土地用途区:1)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为对基本农田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划定的区域。2)
24、 一般农地区,是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外、为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3) 城镇建设用地区,是指为城镇(城市和建制镇,下同)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4) 村镇建设用地区,是指为农村居民点(村庄和集镇,下同)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5) 村镇建设控制区,是指为控制农村居民点建设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6) 独立工矿用地区,是指为独立于城镇村用地之外的采矿用地,以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7) 风景旅游用地区,是指具有一定游览条件和旅游设施,为人们进行观赏、休憩、娱乐、文化等活动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8) 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是指基于维护生态环境安全需要进行土地利用特殊控制的
25、区域。9)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是为对自然和文化遗产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划定的土地用途区。10) 林业用地区,是指为林业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11) 牧业用地区,是指为畜牧业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土地用途管制的需求,在上述土地用途区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二级区类型。12) )园地区,是指在一般农地区内为发展果、桑、茶、橡胶及其他多年生作物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2)生态林区,是指在林业用地区内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对林地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划定的土地用途区。3)基本草地保护区,是指在牧业用地区内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对牧草地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土地用途区可
26、不覆盖规划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各类土地用途区原则上不相互重叠。在土地用途分区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土地用途区与建设用地管制分区的对应关系见本规程附录G。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划定方法及其管制规则见本规程附录I。土地用途区划定的步骤与方法11.7.1 乡级规划编制中,应依据规划目标和土地用途分区要求,在与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方案相衔接的基础上,拟定土地用途分区划定草案。11.7.2 将土地用途分区草案征求相关部门和村民意见,并与相关规划相协调。在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划定土地用途区,落实分区界线。土地用途区划定的具体步骤与方法见本规程附录H。土地用途区管制规则与细则11.8.1 土地用途区
27、管制规则是对各类土地用途区内土地利用活动实行利用、保护、控制与引导的规范,包括允许、限制和禁止用途的规定和不合规定的处理办法。11.8.2 乡级规划编制中,应在县级规划土地用途区管制规则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明确土地用途区管制细则,引导和控制土地利用活动。12土地整治规划乡级规划编制中,要根据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与相关规划相协调,综合考虑土地整治潜力、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农民意愿及资金保障水平等因素,制定土地整治规划方案,确定农村土地整治的类型、规模和范围,安排土地整治项目。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安排12.2.1 乡级规划编制中,应结合乡(镇)实际,以村为单位,将农用地整治与建设用地整治、宜农
28、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相结合,整合涉农的相关项目,组成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区),整体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12.2.2 农用地整治,应结合基本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建设、坡改梯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等进行,确保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12.2.3 建设用地整治,应结合农房建设、农村道路改造、公共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集中对散乱、废弃、闲置的宅基地和其他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整治,使农民居住向中心村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整治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其次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预
29、留农村发展用地;节余的土地,用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12.2.4 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应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结合流域水土治理、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因地制宜地确定荒地、盐碱地、沙地等开发的用途和措施,尽可能增加符合一定质量要求的耕地。12.2.5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安排要注重保持农村风貌和当地特色,保留传统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中的积极元素,保护农村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12.2.6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安排要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广泛而充分听取村民组织和农民的意见,不得安排村民组织和农民不同意的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在整治方式、旧房拆迁、新居建设等方面要提供多种选择。增减挂钩项目安
30、排12.3.1 乡级规划编制中,开展增减挂钩工作的地方,应制定增减挂钩方案,作为农村土地整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12.3.2 增减挂钩项目安排应遵循以下原则:1)统筹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2)确保项目区实施后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3)零拆整建,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4)尊重群众意愿,维护集体和农户合法权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12.3.3 增减挂钩项目安排,应根据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和城镇建设用地需求,确定拆旧区和建新区,明确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的规模、范围和复耕面积,合理安排建新区城镇
31、村建设用地比例,明确项目区实施时序、周转指标规模及使用归还计划,拟定拆旧区整理复垦和安置补偿方案。12.3.4 增减挂钩项目布局应优先考虑城乡结合部,项目区内建新和拆旧地块要相对接近,并避让基本农田。划定基本农田整备区12.4.1 乡级规划编制中,可在明确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地块的基础上,结合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整治项目,划定基本农田整备区。12.4.2 应制定措施,对基本农田整备区内零星分散的基本农田和耕地实施整治,引导区内建设用地等其他土地逐步退出,建成具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设施、集中连片的耕地集中分布区域。13 村土地利用控制按照乡级规划目标,结合各村实际
32、,确定各村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并与建设用地布局、土地整治安排相衔接,确定耕地保护地块,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按照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调控要求,确定各村建设用地控制规模,并与村镇建设、基础设施布局、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相协调,合理确定拆除、保留和适当扩大的村庄规模和范围,划定村庄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和扩展边界,统筹安排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等建设用地。对确实需要又难以确定位置和范围的零星建设用地,可以村为单位,预留一定数量的建设用地指标,在符合村镇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前提下安排使用。14 近期规划安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综合考虑城乡建设部
33、署和土地供求状况,对近期土地利用作出安排,重点确定近期耕地保护、建设用地控制、土地整治等任务和措施。15 公众参与乡级规划编制中,应就规划目标和规划方案广泛听取村民和用地企业的意见,尽可能协商一致,使规划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体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公众参与应公开、透明,为参与者提供便利,并免费提供必要信息。对基本农田调整、宅基地安排、农田整治、村庄拆并、移民搬迁等规划内容,应组织村民参与,并取得相关权利人同意。公众参与应结合实际,采用问卷调查、会议座谈、听证、公示等形式,告知相关信息,协调用地矛盾,妥善处理土地利用的利益关系。乡级规划报批后,应在乡(镇)范围内,就规划目标、规划期限、规划
34、范围、地块用途、土地用途区管制细则、规划批准机关和批准时间、违反规划的法律责任等内容依法公告。16 规划措施制定16.1.1 实施规划措施的制定应结合乡(镇)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16.1.2 规划实施措施要重点针对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村镇和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土地整治等方面,提出领导责任、组织制度、资金保障和监督管理等具体要求。17规划成果乡级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件、规划说明及附件。规划文本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前言:简述乡域概况,规划编制的目的、任务、依据和规划期限。2)土地利用现状:简述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和主要问题。3)规划目标:阐述规划目标和土地利用调控指标。4)土地利用结
35、构和布局调整:阐述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的任务和措施。5)主要用地安排:阐明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保障、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农村土地整治等的规模、布局和管控措施。6)土地用途分区:阐明土地用途区的类型、面积、分布和管制细则,建设用地分区管制措施。7)村土地利用控制。8)近期规划。9)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规划文本的表格应符合本规程附录J的要求。规划文本的数据单位应符合本规程附录K的要求。规划图件16.3.1 必备图件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土地整治规划图。乡域范围的必备图件,比例尺一般为1:1万;如辖区面积过大或过
36、小,可适当调整比例尺。16.3.2 其他图件根据实际需要,可编制其他相关图件。包括区位分析图、村镇用地空间组织图、交通设施空间组织图、农业产业用地布局图、基本农田调整分析图、土地适宜性评价图、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图等。16.3.3 主要图件内容16.3.3.1 土地利用现状图,主要标注按照土地规划分类进行转换形成的现状地类以及主要水系、交通、地形、地名和行政区划要素。16.3.3.2 土地利用规划图、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土地整治规划图,在土地利用现状图基础上,标注相应的规划要素以及水系、交通、行政区划等其他要素。规划说明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关于上轮规划实施的情况、存在问题和经验。2)
37、编制规划的过程。3)关于规划基础数据。4)关于规划主要内容的说明。包括规划目标、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用地调控、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土地整治、土地用途分区管制、村土地利用控制、近期规划。5)关于规划实施保障措施。6)关于规划的协调论证和公众参与情况。规划附件主要包括乡级规划编制工作报告及其他调研报告、基础资料、相关文件等。附录A(规范性附录)定义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一定的活动,利用土地的属性来满足自己需要的过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级人民政府为实现土地合理利用的目标,对本辖区一定时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进行统筹安排和综合部署的过程。规划范围(规划区)需
38、要实行土地利用规划控制的空间范围。一般按行政区划范围确定。规划期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时段。土地现状分类根据土地现状用途、经营方式、利用特点和覆盖特征等因素的异同,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类别。土地规划分类为了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以及规划编制需要,在土地分类的基础上归并或进一步划分的土地规划用途类别。规划基础数据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根据土地规划分类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转化,形成的规划基期年各类用地基础数据。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法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和优质农用地。土地利用现状在一定区域内规划基期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其数量、质量、分布、效益等状况。土地利用问题土地
39、利用现状中存在的和规划期间可能发生的,需要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加以解决的问题。土地需求量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具有一定质量和区位条件的各类用地的数量。土地供给潜力在预期的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开发利用并能获得一定效益的土地数量。土地适宜性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或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包括当前的和潜在的适宜性。土地供需状况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一定区域范围内土地的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规划目标规划期间通过规划实施在土地利用上所要达到的目的。规划指标规划期间通过规划实施在土地利用上所要达到的定量化的结果。土地利用结构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或)土地覆被在数量上的比
40、例关系。通常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覆被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表示。土地利用布局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覆被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其组合形式和相互关系。建设用地扩展边界为适应建设发展的不确定性,在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划定规划期内建设用地选择布局有条件建设的范围边界。土地用途区是指为指导土地合理利用、控制土地用途转变、依据县域土地资源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划定的空间区域。土地用途分区将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划分为特定的区域,并规定不同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则,以对土地利用实行控制和引导的措施。土地用途区管制规则对各土地用途区内土地利用活动施行限制的规范,包括各土地用途区中允许、限制和禁止用途的规定和不合
41、规定的用途的处理办法。土地整治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活动的总称。土地整理采用工程、生物和技术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土地整理一般包括城镇、农村居民点整理和农地整理。土地复垦采取工程、生物和技术措施,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进行整治,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土地开发采用工程、生物和技术等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投入利用与经营的活动。规划供选方案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编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战略和调控措施拟订的多个可供选择的规划方案。规划大纲是反映规划编制基本思路、土地利用的
42、主要政策、目标和土地利用布局与结构调整意向的规划方案,是指导规划方案编制的框架性文件。规划方案为实现规划目标、经过选择、协调后确定的合理利用土地的决策文件。包括指标、文字说明和图件。规划协调规划范围内,有关部门、单位和公众对规划目标、规划方案等进行讨论和协商,以选定最终规划方案的过程。公众参与规划范围内有关部门、单位和公众参与规划的过程。规划实施措施在规划期内为保证规划目标实现而采取的行政、经济、技术和法律措施的总称。规划公告政府将已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向社会公众公布的行为。基本农田整备区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通过土地整治活动,逐步形成的集中连片、具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集中
43、分布区域。规划期间区域内的耕地可以调整补充为基本农田。附录B(规范性附录)土地规划分类及含义表B土地规划分类及含义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含义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1农用地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11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v1.0m,北方宽v2.0m的沟、渠、路和田展。111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112水浇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
44、,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113旱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12 园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含其苗圃),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有收益的株数达到合理株数70%的土地。13 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点内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林。14 牧草地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15 其他农用地指上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以外的农用地。151设施农用地指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及其相应附属用地,农村宅基地以外的晾晒场等农业设施用地。152农村道路指公路用地以外的南方宽度A1.0米、北方宽度A2.0米的村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153坑塘水面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V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舞台设备租赁合同协议书
- 2024燃气公司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运营管理合同3篇
- 2025年环保包装材料仓储配送及循环利用服务合同3篇
- 大学劳动合同范本(2篇)
- 兼职翻译合同
- 空调采购安装合同
- 2024年项目执行任务细则合同版
- 品质保证协议书
- 玩具产品销售合同范本
- 2024智能医疗设备维修服务合同
-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主观题 答题模板与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
- 公卫科科长述职报告范文(6篇)
- 广西南宁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大学《保险学》期末复习重点及考试试题(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题等)
- 2024年考研(英语一)真题及参考答案
- 2024年质量工作总结(3篇)
-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附答案
- 9《小水滴的诉说》 (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 幼儿园交通安全一校一策方案
- 2023年海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C卷)
- 保险合作框架协议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