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论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论文_第1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论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论文_第2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论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论文_第3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论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论文_第4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论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论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论文试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摘 要: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占有不小的比重。这一群体逐渐脱离农业、实现劳动力的转移对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工业化的进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和问题的思考,分析了劳动力转移的发展效应,并且对加快劳动力转移提出了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发展效应 对策 1.引言 所谓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农村劳动力中没有从事农业生产也没有从事其他生产或服务活动的劳动力。由于这群人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工作,所以称为剩余劳动力。目前,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8,剩余劳动力

2、达到1.2亿,而且每年增加1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比重大,是农民增收的潜力。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2.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在1997年后开始出现减缓的态势,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上了新台阶,农产品实现了供需基本平衡,出现了丰年有余的新局面;大部分工业产品出现了过剩,农村非农业发展出现徘徊,导致了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变慢。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要实现农民增收,加快劳动力转移是关键。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主要出现了下面几个问题。第一

3、: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下。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低下既制约了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规模,也制约了转移的层次提高。第二;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在城市一体化过程中,一方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生产力的提高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剧烈地释放出来,形成巨大冲击力;另一方面,随着下岗职工的增加和再就业任务的加重,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户籍制度的存在也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第三,劳动力市场的不健全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无序盲目流动,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鱼目混珠的劳动力市场,没有规范的招工程序,没有准确的招工信息,没有善后的“输出”服务,农村劳动力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闯入了茫茫城市中,其后果可想而知。较低的组织化

4、程度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带来了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后的保障、维权工作带来了难度,也难以形成规模化、正规化的经济。 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发展效应分析 3.1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加快城市化进程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的18%提高到目前的37.3%,但与工业化水平相比,仍然落后了10多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低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遏制了城市工业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也限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影响了农村消费市场的规模,最终将制约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所以,逐渐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增加农民收入,用农村消费需求推动城市经济发展,通过转移农

5、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当前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3.2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扩大了社会总需求,增加了农村的收入和购买力,从而有利于就业岗位的增加。再者 劳动力的转移使得农村人力资本得到合理配置,有助于解决摩擦性失业的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使许多农民工的子女与城市居民的子女一样享受高质量的教育,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增加了他们将来的就业机会。 3.3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城市和农村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城市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既提高了现有就业者的工资水平,又增加了就业率。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6、另外由于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加快农村人口非农化进程,间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4.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4.1 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这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核心问题 首先要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改善和营造一个良好的农村教育环境,确保教育机会的平等和公正。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积极引导社会各种力量投资农村教育事业,更新教育思想,转变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增加适合农村发展的职业教育,为农村发展培育大批科技实用人才,增快高素质的劳动力的转移。其次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应鼓励家庭和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通过自行组织和联合,成立农民协会。互相学习,从而提高了技能水平。最后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

7、技术培训。可以在农闲时期举办短期培训班,找准切入点,对农民进行劳动技能、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培训。通过技术指导,稳定农村基层技术推广队伍,使农民边学边干,掌握专业技术。 4.2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深化体制改革,健全各项制度,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宽松环境 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农村市场信息体系,拓展服务领域,做好信息服务工作;为了鼓励分工分业农民顺利转产,政府应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对在培训期的农民给予一定的生活津贴,对于分工分业后的农民创办新企业,提供贷款补助等,在这方面,经济发达地区已有一些实践,要及时进行总结推广;鼓励多部门、多渠道、多形式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服务;完善失业保险制度。进城农村劳动力

8、的失业要逐渐纳入政府失业保险系列,实行城乡统筹,促进城乡社会稳定。 4.3 建立统一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体系 要把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至今还在起着束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诸如人口、土地、就业、社会保障等体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以改革和完善。在这方面,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就已经明确,但真正落实到位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改变这种现状,当务之急是要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城乡二元对立造成的隔阂。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改革了户籍制度,农民才可能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又会出现一些新问题,如大量农村和小城镇居民迁往大城市

9、,造成了大城市的过分拥堵和房价的快速上涨;大量农民工子女涌入城市,造成城市教育资源紧张;大城市的积聚效应可能会形成“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这个问题说明,体制的改革触一发而动全身,在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教育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必须统筹兼顾,综合发展。只有实现了城乡劳动力资源的一体化管理,才能降低劳动力的流转成本,克服自发性、盲目性,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 4.4 推进城镇化建设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据测算,到21世纪中叶实现城镇化之时,我国城镇人口将在目前基础上净增加7-8亿。其中不足20来自于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80以上将来自于农村人口进城。由于各地区进城人口与城镇化的其他要素配置的不均衡,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农村人口就近进城与跨地域异地进城并存就成为必然。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东部地区城镇的快速发展,以劳务输出为主要形式的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跨地域进入东部地区城镇,曾经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未来10-20年内估计这种异地城镇化进程仍将成为一道风景线。 4.5 开辟多渠道的转移路径 将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整乡镇企业结构,增强乡镇企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进一步扩大国际劳务输出,用农村人力资源换国外土地、能源等资源。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