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杭州会展业pest分析一、 政治法律方面1、 政府制定发展战略2000年以来,杭州会展业通过实施西湖博览会龙头带动战略,实现了快速发展2、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生活品质”城市特色和城市品牌,突出“和谐生活、和谐创业”会展主题,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化运作”,促进会展业与城市休闲、城市文化和城市经济的有机结合,强化特色,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打造品牌,进一步提升杭州会展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国内外影响力,推动杭州现代服务业发展。3、 总体目标经过5至10年的努力,形成一批以杭州特色文化为内涵、以杭州特色产业为依托的国际性、全国性专业会展品牌,把西湖博览会打造成
2、有国际影响力的博览会,年安排国际性会议和展览50次以上,会展业总收入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递增,把杭州打造成国内乃至国际具有“生活品质”鲜明品牌特征的会展集聚城市和国际会议目的地。4、 杭州会展业发展的基本原则(1) 坚持主题突出,实现广博与精专的有机融合。(2) 坚持品牌提升,实现会展业与城市形象的互为促进。(3) 坚持机制创新,实现政府主导与民间推动的和谐互动。(4) 坚持资源整合,实现会展项目与会展资源的充分运用。(5) 坚持文化浸润,实现会展经济与城市文化的相互支撑。5、 设置管理机制和机构在西博会组委会的基础上,建立杭州市会展业发展促进委员会(以下简称会展委)。会展委是杭州发展会展业
3、的非常设领导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研究决定杭州会展业的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和其他重大问题。杭州市发展会展业协调办公室(以下简称会展办)是会展委的常设办事机构,与市西博办合署,承担市会展委的日常工作,负责对全市会展、节庆活动行业发展的组织、指导、协调、交流工作,负责研究拟订会展业发展规划,受委托研究起草有关会展业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草案,完成会展委交办的其他工作。市有关部门应根据会展业的政策法规和要求部署,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对会展业的服务和管理工作,积极支持会展业的发展。6、 政府背景特定会展的运作机制严格控制以政府名义举办的会展,逐步减少政府直接主办、承办会展的数量。除西博会等少数大型的、
4、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会展外,市政府不主办、承办或联合举办纯商业性会展。各级各部门不得随意以市政府名义举办各类会展,确需以市政府名义举办的,须经市长办公会议审定。组建国有控股的大型会展公司,发挥大企业在发展会展业中的带动作用。控股公司以政府采购的方式承办具有政府背景的特定会展项目,也可组织同业合作,从而既有利于体现政府的主导,又使会展运作符合市场化要求。政府可以将相应的会展和广告等资源授予控股公司运作,为有政府背景的特定会展项目筹集资金。7、 会展业的评估和咨询机制。组建杭州市会展业发展评估与咨询专家组。专家组的人员由机关、行业组织、企业、中介机构、学校、院所、媒体等方面的领导、专家和资深人士构
5、成,形成党政界、企业界、知识界、新闻界“四界”联动机制。专家组是一个功能性、非常设机构,具有评估和咨询两大职能。参与评估的人员定期聘任,相对稳定,为紧密型组织;参与咨询的人员范围较宽,为松散型组织,并可视情设立各专业小组。专家组的有关联络工作,由会展办承担。专家组的主要工作:准入评估。对要求加入西博会的重点会展项目以及要求政府直接参与的大型会展项目,会展办审查后提交专家组讨论。专家组根据具体的项目准入条件,对申请项目进行评估,提出意见。会展办将专家组的意见报会展委研究决定。运作评估。专家组根据会展项目运作评估的具体办法,在会展项目举办中和举办后,采取定量定性的方式对项目进行社会化、动态化的评估
6、。评估结果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决策咨询。专家组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如下设专业组别,可召开联组会议或专业组会议,研究会展业面临的形势、遇到的问题,提出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8、 完善保障,优化会展业发展环境制定会展业的发展规划。结合杭州“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与杭州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相配套,在深入分析会展业宏观背景和杭州会展业现实状况的基础上,规划杭州会展业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举措,以规划为先导,整体推进杭州会展业快速、协调发展。 加快会展业的设施建设。科学规划会展场馆建设。按照市域网络化大都市格局,修订完善杭州市会展中心布点规划,防止会展场馆的重复建设。在场馆建设中,
7、发挥国有资本的引导作用,通过国有资产进入若干重点会展场馆的方式,确保我市会展场馆的规模优势和发展后劲。同时,积极吸纳社会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会展场馆配套设施建设。对已建的会展场馆,规划、建设、商贸等部门要采取必要的引导、扶持措施,完善配套设施和周边环境,尽快形成功能完善、优势互补、配套齐全的会展区块。 出台会展业的管理办法。结合杭州实际,制定会展业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对会展市场的管理职能,建立统一协调的会展市场监管体系。工商、公安、卫生等部门要形成合力,加强对招商招展、广告宣传、公共安全等事项的监管和服务,保护会展知识产权和品牌,制止不正当竞争,严厉处置有损
8、杭州会展业整体形象的不法行为,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完善会展业的扶持政策。坚持“非禁即入”,扩大开放领域,降低准入门槛,充分调动企业从事会展活动的积极性。用足用好我市出台的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会展业的扶持政策。市会展办与市财政局负责编报会展业专项资金年度使用计划和预决算,对资金使用进行管理。会展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我市会展业的宣传与推广、引进与扶持、表彰与奖励以及其他公共性支出。政府的农业以及文化、动漫、旅游、丝绸、信息化、招商引资等服务业专项资金,可适当用于对口专业会展的引进、扶持和培育。 健全会展业的行业组织。杭州市会议展览行业协会为我市会展行业社团组织,应在推进行
9、业建设、开展行业自律中积极发挥作用。协会要及时反映行业意见,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参与研究会展业发展规划,交流会展信息,推介杭州的重要会展,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服务,推动会展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建立会展业的统计制度。统计部门要将会展业纳入我市现代服务业的统计范围,加强对会展行业的统计调查和统计指导,建立健全会展业的统计指标体系,为制定会展产业政策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提供会展业的人才支撑。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协调相关院校开设会展专业或会展课程,为会展业输送人才。培育会展培训市场,举办会展业务培训班,选派人员到国际、国内会展业发达城市学习考察,邀请国际会展专家来杭培训国际会展的营销和管
10、理人才。以宽松的政策、优良的环境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会展专业人才到杭州创业发展。探索建立会展专业人才认证制度,推进会展执业资格制度建设。通过努力,使会展业的核心人才、辅助人才相互配套,形成多层面、立体化的人才体系。 营造会展业的宣传氛围。在宣传推介中,既要整体宣传西博会、休博会和杭州会展业,显现杭州会展业的整体特色和综合竞争力,又要分类宣传各专业会展品牌、专业会展公司、城市产业特色,提升杭州会展业的专业化水平。既要在大众媒体上造声势,引起国内外普通群体的关注,又要在专业媒体上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在专业领域内的知名度,吸引专业客户参与。二、 经济产业方面1、 国际会展产业发展状况国际会展业近几年呈现平
11、稳发展的趋势,在1999年2001年中,全球国际会议总量保持不变。2002年全球会展业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了2800亿美元,成为了全球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的新兴产业。 据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国际协会联合会统计,单是加入该会的各国际组织召开有5个以上国家和500名以上外国与会者参加的国际会议,1994年就达98 00个,1996年达万余个。 纵观世界会展经济在全球发展的情况,一国会展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是与该国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总体规模及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交通、通讯、服务业水平方面的优势,在世界会展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占有绝对优势。当今从经济总量和经济规模角度来考查,
12、世界各国的会展发展很不均衡。 欧美是国际会展业最为发达的地区。经过10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欧洲会展经济历史最为悠久、整体实力最强、,具有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高、专业化强、重复率低交易功能显著等特点。整个欧洲占据了全世界会展市场的半壁江山。2、 国内会展业发展背景总体来看,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历史还比较短,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处在探索及积累经验的时期,会展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和产业两大因素。我国深厚文化和消费潜力,使我国日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充满无数的发展机遇。会展业作为促进市场交流,扩大市场交易的一种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加之国内国外两个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推动,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前景自然是一片
13、光明。根据我国贸促会的研究显示,未来515年内,我国会展业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1520左右。2020年,我国会展业总收入将超过1000亿元。 我国会展业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与发达国家会展产业相比,我国会展产业无论在宏观的管理体制方面,还是在微观的市场机制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如:举办展会数量多、单位多、重复举办、内容没有新意、会馆闲置等等,这不仅造成了资金、土地等资源的浪费,而且必然导致展馆经营市场的恶性竞争,致使我国会展业陷入了一个徘徊不前的尴尬局面。区域性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以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成都、西安、昆明等为会展中心城市的环渤海会展经济带、长三角会展经济带、珠三角会展经济带、
14、东北会展经济带以及中西部会展经济带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框架。这些经济产业带通过准确的功能定位,逐步形成相互协调、各具特色、梯级发展的互动式会展经济发展格局。3、 国家经济发展状况2015年以来,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中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持续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形势出现了积极变化。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良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新的发展动能加快积聚。国民经济运行平稳。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结构持续优化,新经济快速发展。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15、1585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产业看,结构调整加快,向服务业和中高端制造业提升趋势明显。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8803亿元,同比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59510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90214亿元,增长7.6%,较第二产业高出1.8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升至56.9%,比2015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高出第二产业19.4个百分点。新经济、新动能持续快速增长,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0%,高技术产业增长9.2%。节能降耗持续推进,一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3%。4、 杭州经济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走出了
16、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符合浙江实际的发展路子。全省经济发展迅速,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并成为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和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6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4.3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6570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总收入分别为1167亿元和567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均居全国第4位。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53.58亿元,成为第10个GDP突破万亿元的城市。速度保持中高速。按可比价计算, GDP增长10.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3和2.2个百分点,增速位于副省级以上城市第二。5
17、、 杭州产业结构全市以产业迈向中高端为目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实现增加值287.69、3910.60和5855.29亿元,比重由上年的3.0:41.8:55.2优化为2.9:38.9:58.2,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6%,高于上年6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达到74.6%,拉动全市GDP增长7.6个百分点,是经济保持增长的主要动力。新兴产业引领发展。规上高技术服务业(不含批零、住餐、房地产开发和金融)实现营业收入3031.79亿元,增长43.8%,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各市首位。电子商务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
18、62.35亿元,增长44.2 %,电子商务已深入融合到传统商业、制造业、旅游、外贸等多个领域。文创实力持续提升。实现增加值2232.14亿元,增长20.4%,占GDP比重达22.2%。蓝狮子、米奥兰特、中南卡通、南广影视、金海岸等10家文创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杭州文博会已成为公认的中国文化产业领域四大综合性展会之一。旅游业发展较快。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2200.67亿元,增长16.7%。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20亿人次,增长13.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046.25亿元,增长17.3%。接待入境游客338.37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4.79亿美元,增长7.0%。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全市规上工业实
19、现增加值2903.30亿元,增长5.4%。转型升级加快。全市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9.8%、9.4%、13.5%,分别高于规上工业4.4、4、8.1个百分点,成为工业企稳回升的重要力量。高耗能行业生产回落。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总产值下降6.4%,低于全市平均水平7.0个百分点 ,占工业的比重为30.1%,同比回落2.2个百分点。运行质量提高。全市规上工业劳动生产率为25.91万元/人,增长9.0%,工业增加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较去年提高1.2、0.3个百分点。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92.13亿元,增长1.8%。粮食播种面积159.03万亩,下降2.0%,粮
20、食总产量63.38万吨,增长1.3%。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建成市级智慧农业示范园区8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20个,市级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投入试运行。美丽乡村建设继续推进。新启动实施了“杭派民居”建设项目,着力打造依托山水、融入自然、百姓安居的杭派民居典范,不断提升杭州“美丽乡村”建设的水平和层次。6、 杭州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238.75亿元,增长11.0%,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3.88亿元,增长9.8%,增速居全省首位。从主体税种看,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分别增长35.1%、11.9%、16.8%、6.3%。7、 投资结构服务业投资快
21、速增长。完成服务业投资4593.07亿元,增长14.3%,高于固定资产投资2.1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分别增长19%和47.1%。新兴产业投资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85.22亿元,增长12.8%,占全部工业投资的30.7%,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186.61亿元,增长17.4%,高于全部服务业投资3.1个百分点。重点项目强势推进。全市190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92亿元,549个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655亿元,均完成年度目标。加大峰会项目协调力度,积极推进峰会项目开工建设,峰会项目开工率达到89%。8、 出口结构 针对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全
22、市外贸下行压力较大的现状,我市及时出台外贸稳增长专项政策,全市完成出口3108.03亿元,增长2.9%。不含省属公司,增长5.1%。产品结构更加优化。机电、高科技产品增速较快,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增长5.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7.3%。跨境电商加快发展。全市实现跨境电商出口22.73亿美元,进口11.91亿美元,分别占全市的4.5%和7.2%。一带一路效应初显。全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出口额为156.37亿美元,占全市的31.2%,增长2.7%,高于全市出口0.9个百分点。9、 城镇居民收入情况积极落实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进一步加强民生保障。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42642元,增长8.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316元,增长8.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19元,增长9.2%,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8:1。10.、新兴产业的发展 信息经济引领发展。全市信息经济实现增加值(剔重)2313.85亿元,增长25.0%,高于全市GDP增幅14.8个百分点,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23.0%,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其中数字内容、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增势强劲,分别增长35.5%、37.5%和34.5%。现代金融势头强劲。随着我市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建设的推进,互联网金融产业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全市互联网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326.17亿元,增长33.5%。机
24、构平台加速落地。阿里巴巴集团旗下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已正式设立,浙江网商银行于今年获监管机构批准。互联网金融平台交易活跃。杭州市民卡有限公司与理财机构合作推出市民卡公司惠民理财产品,上线仅3个月用户已超过30万人、购买总额超过20亿元。创新创业活力迸发。大力构建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特色小镇等创新创业平台。全市累计拥有众创空间45家,其中纳入国家科技孵化器体系14家,国家级孵化器总量连续3年居省会城市第一。创建省市两级特色小镇41个,目前已形成了滨江物联网小镇、滨江创意小镇、余杭梦想小镇、西湖云栖小镇等一批创新示范小镇。市场主体较快增长,全年新设企业6.30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7.16万
25、户,分别增长17.6%和27.0%。科技创新成果涌现,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8296件,增长49.4%。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5.2%,同比提高4.0个百分点。 三、 社会文化方面1、 教育状况杭州市属高校6所(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5.6万人(其中研究生1329名),教职工5258名。2014年末,全市共有小学421所,在校学生50.27万人;初中241所,在校学生21.39万人;普通高中72所,在校学生11.05万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98.7%,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比例为99.7%。优质学前
26、教育覆盖面由上年的74.5%提升到76.7%;优质高中教育覆盖面为85.6%,提高1.2个百分点。普通高等院校38所,在校学生47.47万人,其中在校研究生4.80万人,比上年分别增长0.6%和4.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上年的59.1%提高到59.8%。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接纳在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25.23万人。2、 环保2006年,全市用于环保的资金投入达65亿元,相当于杭州市生产总值的1.9%。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水综合排放达标率分别达到94.0%和92.0%。主要水系监测断面水质三类以上比例达50.0%。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99天,优良比例达81.9%。市区全年扩绿地面积468公
27、顷。至年末,市区人均园林绿地面积达45.16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75平方米,分别比上年末增长2.3%、15.3%。3、 医疗2014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198个,其中医院218个,比上年末分别增加59个和10个。拥有床位5.58万张,其中医院床位5.08万张,分别增长7.2%和8.9%。有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8.56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2万人,注册护士3.47万人,分别增长9.3%、7.7%和12.0%。4、 杭州市人口分布状况杭州市的常住人口为870.04万人3,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687.87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82.17万人,增
28、长26.48%,年平均增长2.38%。全市常住人口中市外流入人口为235.44万人,占27.06%。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297.08万户,家庭户人口为768.10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59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8人减少0.39人。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45.72万人,占51.23%;女性人口为424.32万人,占48.7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34下降为105.04。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周岁人口为99.11万人,占11.39%;15-59周岁人口为654.35万人,占75.21%
29、;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16.58万人,占13.40%,其中65周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8.44万人,占9.0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周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06个百分点,15-59周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92个百分点,60周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14个百分点,65周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19个百分点5、 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64.27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54.17万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77.03万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97.21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
30、、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7206人上升为18881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13758人上升为17720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33276人下降为31841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32529人下降为22667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周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2.41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3.72万人,文盲率5由5.25%下降为3.73%,下降1.52个百分点。6、 城乡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37.27万人6,占73.2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32.77
31、万人,占26.75%。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3.90万人,乡村人口减少51.73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61个百分点。四、 技术服务方面1、 杭州市科技发展状况杭州是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电子政务试点城市、数字电视试点城市和国家软件产业化基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杭州致力于打造“滨江天堂硅谷”,以信息和新型医药、环保、新材料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杭州的一大特色和优势。43 通讯、软件、集成电路、数字电视、动漫、网络游戏等六条“产业链”正在做大做强,有12家企业进入全国“百强软件企业”行列,15家企业进入国家重点软件企业行列,14家IT企业在境内外上市。10 2014年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1480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5559件,分别比上年增长5.3%和13.1%。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251家,累计达2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