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文章主要写史学家谈迁为写国榷所付出的努力,可在付印前国榷却被偷走了,谈迁并没有被这次厄运打垮,他坚定信念,通过重新奋斗,最终著成了新的明史巨著国榷。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本文结构完整,条理清晰,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尤其是列举数据增加课文表现力,在教学时应加以关注。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识字能力,识字教学已不再是难点,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也不成问题。在此基础上,要引导他们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
2、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通过品词析句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情。并且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二、教学目标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并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课后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通过品读谈迁撰写国榷的过程,体会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4、 初步学习体会课文运用数据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依据本文的特点及学生的学情,我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设为:1、结合
3、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列数据的写作方法。2、体会谈迁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三、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和谐统一。基于此,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作铺垫。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具体的学法是品读感悟法,让学生自读,并进行交流讨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从“信念”如入手,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谈迁从小就“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4、这也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为下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把语文学习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前,我先要求学生根据预习卡的要求: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问问别人或自己查字典,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B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C。质疑。上课以后就用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浯,指导认读。再让学生接读课文。通过指名读、学生领读、开火车读、竞赛读等形式,让学生一步一步的把课文读通读准。扫除了生字障碍后,就进入了今天阅读的环节。(三)精读课文,品味感悟谈迁遭遇了什么厄运?为什么说是厄运?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之后,让学生
5、带着这个疑问进入第三个环节。1让学生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并划出问题的相关句子,并想想理由。2.学生交流:围绕“厄运”-体会艰辛在学生交流时,我适时多媒体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让学生自读感悟,这几个数字在这里表现了什么,学生可以说一个数字,也可以几个数字结合起来说。20多年,一万多个日夜,记载了谈迁辛劳的付出;6次修改是为了明史的翔实可信;50多岁说明年老志坚;500多万字从数量上说明谈迁巨大的工作量,真是一本巨著。最后通过朗读加深对谈迁的认识,认识谈迁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这一小节中“为了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
6、路”,引导学生去比较“一点史料”和“一百多里路”,从而让学生感悟谈迁对历史的责任感,在通读朗读去感受人物。此环节,让学生抓住数字,是因为“语言不是无情物,一字一句皆关情”,品词析句对于语文教学非常重要。要让学生在对词句的品析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走进文本当中。随后的感情朗读,进一步使学生感悟谈迁的伟大形象,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受打击之大:在解读关键词语的过程中,在联系前文的基础上,学生体会到国榷被偷是极大的“厄运”, 家境贫寒并没有动摇过谈迁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的信念,就在他大功告成的时候,他的内心不知道有多喜悦,简直是难于言表。可就在他沉浸的喜悦之中时,他遭受到了这样的厄运,让学
7、生自读课文找到,接着追问:这样的厄运对于谈迁造成了多大的打击?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到底在想什么?这里安排了说话练习,让学生根据以上的内容有条理、有层次地说一说,进而体现语言的层次感。接着,追问,谈迁在以泪洗面的日子里消沉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自然会抓住“很快”、“回到”、“从头撰写”等词语体会谈迁并没有被厄运打垮。品读“重编国榷”,体会艰辛 “谈迁是怎样重撰国榷的呢?”这个问题引入第3自然段的教学。让学生自读这一小节,并圈画出谈迁重撰国榷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上感受,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接着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交流:多媒体出示“在北京的那段时间已经不多”这个重点句
8、段,并抓住句中“四处寻访”、“亲自”、“一袭破衫”、“奋笔疾书”这几个词语,让学生个别读、齐读,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谈迁重撰时的顽强信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此时,我还将以“四处寻访”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谈迁在寒冬腊月、炎热酷暑之下,为写国榷而到处寻访的情境,紧接着我设置了一组想象联系来加深学生对“信念”的理解:(1)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2)那是一个漫天飞雪的清晨,在想象练习的基础上再看一组动画,让学生对谈迁所付出的艰辛
9、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然后再追问:谈迁为了矢志不渝的信念,在努力,在抗争,他要与什么抗争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读到悟,到想象人物情景,逐步丰满了人的形象。此时再让同学理解“名垂青史”这个词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意志,他才从厄运中走来而名垂青史的。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练习说话,进一步体会谈迁坚定信念及顽强的意志,这设计将有利于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情感升华,拓展迁移首先,我总结全文,启发学生从谈迁写成国榷的经过中感悟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并让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感悟文章的主题。从读到写是仿造积累,文本内化
10、的过程,也是一种创新发展。我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写一个以“谈迁,我想对您说”为题的小练笔,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让学生的情感有了一个宣泄的渠道,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五) 布置作业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作为教师应因材施教,所以我设计了1个必做题和2个选做题作为回家作业:1、必做题:背诵、摘录最后一个自然段,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2、选做题:(1)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一帆风顺的。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例,向同学们简单地介绍一下。(如贝多芬、海伦·凯勒、凡高、司马迁的事例。)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
11、语文积累。(2)自行组织一次“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故事会,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五、板书设计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书稿被偷 致命打击从头撰写 名垂青史 总之,在本节课中我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在这里碰撞,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以升华,让我们的语文走出课堂,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三度设疑:提升思维的坡度
1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实录及反思
13、 江苏省句容市后白中心小学 柏海山 教学设想:厄运打不垮的信
14、念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清末明初的史学家谈迁在厄运的打击下重新撰写国榷的故事,赞扬了他在厄运面前不低头、不屈服,永不言弃的人生态度。本文语言浅显、情感浓烈、蕴含哲理,教学此篇文章,抓住“厄运、信念、打不垮”三个关键词,采用读中体验、读中感悟、读中明理的方法便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这样的课堂往往一览无遗、索然无味,它还需要一条不断制造张力的教学路径,它还需要一个思维的坡度不断召唤学生走进文本,研读文本。笔者无数次地细读文本,于无疑处读出了三点疑问:一、仅仅是一本书被偷了怎么能说是厄运呢?二、书丢了可以再写,而且第二次写得比第一次还要翔实、精彩,这怎么能叫厄运呢?三、厄运一定要和灾
15、难、不幸、悲惨划等号吗?笔者抓住这三处疑问巧妙设疑,不断制造学生的认知、情感、思维的落差,有效地激活了阅读期待,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智慧的、深刻的、多元的。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学习谈迁在逆境面前的人生态度。2、能够体会文中数字表情达意的效果。3、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并能够理清文章叙述顺序和概括主要内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学习谈迁在逆境面前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体会文中数字表情达意的效果。教学准备:布置预习;多媒体课件。课堂实录:
16、0; 板块一:导入新课,指导读题师:(点击课件)同学们请看一
17、组词语,谁会念?(指名读;齐读。) &
18、#160; 家境贫寒一贫如洗 家徒四壁
19、 刻苦好学 博览群书 志向远大
20、60; 茶饭不思 夜难安寝痛不欲生
21、160; 四处寻访 考察历史 奋笔疾书
22、; 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 不屈不挠
23、160; 明史巨著 鸿篇巨制名垂青史师:其实,这些词语中包含着一个人物的命运,他是谁?生:谈迁。师:(点击课件)这就是谈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谁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生:厄运打不垮的信
24、念。(重读了信念)师:他强调的是信念,有不同的读法吗?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重读了打不垮)师:他强调的是打不垮,还有不同的读法吗?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重读了厄运)师:他强调的是厄运。同学们,你们看,一个课题、一句话因为我们理解不一样读法也不一样,这就是我们汉语的魅力,让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齐读一遍课题。
25、160; 板块二:一度设疑,一石激起千层浪师:(板书:厄运)看老师写厄运一词,同时思考:根据你的理解,什么叫厄运?生1:灾难。生2:倒霉的事情。生3:悲惨的遭遇。师:字典中是怎样解释的呢?(点击课件)(厄运:灾难,困苦,不幸的遭遇)课文中谈迁的厄运是什么呢?生:他写的国榷被小
26、偷偷了。师:只是一本书被偷了怎么能说是厄运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2小节,边读边思考不要放过一个词,一句话,待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生:读书思考。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好吗?生:因为谈迁从小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这本书是他一生的志向。师:眼看自己的志向就要实现,转眼间却化为泡影,这的确是厄运。生: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才完成了这部史书。师:20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这难道不是厄运吗?生: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他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师:是呀,一个50多岁、体弱多病的老人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而且要想重写这本书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事,看来,
27、这的确是厄运呀!师: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见解,让我们一起把目光聚焦在文中这样一句话上。(点击课件: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师:谁来读一读。生:读。师:你们发现这句话有什么特别之处吗?生:这句话中有几个数字。师:哪几个数字?生:20多年、6次修改、50多岁、500多万字。师:老师把这句话改动了一下,你们再读读,体会一下,两句有什么不一样,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好?(经过奋斗,经过修改,谈迁终于完成了一部明朝编年史国榷)生1:第一句话好,因为第一句话写的具体,第二句不具体。生2:第一句话好,因为第一句话写出了谈迁是怎样写国榷的。生3:第
28、一句话好,因为第一句话写出了谈迁写国榷的艰辛和付出。师:20多年、6次修改、50多岁、500多万字,老师去掉的仅仅是几个普通的数字吗?你们再仔细读一读这句话,体会这些数字背后的意思,掂量掂量这些数字的分量。生:(读句体会。)师:你掂量出了哪个数字的分量?生:6次修改。因为这是500多万字的书,这是非常辛苦的。师:你平时写作文一般修改几次?生:2次。师:多少字左右?生:三四百字。师:500多万字、6次修改,这是怎样的艰辛啊!把你的感受放进去读。生: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师:你们还感受到哪个数字的分量?生:20多年。因为这本书耗费
29、了他20多年的心血。师:你现在是多大岁数?生:十一。师:这本书耗费了20多年的心血,从一个风华正茂、志向远大的青年到一个白发苍苍、体弱多病的老人,这是怎样的付出啊!把你的感受放进去读。生: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师:同学们,这一句正因为有了这些数字才让我们感受到谈迁创作国榷是那么的生:艰辛。师: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生:(齐读)师:20多年,几千个日日夜夜,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那些令人心酸的往事。由于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谈迁只得生:借书抄写。师: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师:同学们,你们说小偷偷走的
30、只是一本书吗?偷走的其实是什么?生1:他的志向。生2:他的汗水和心血。生3:他的生命。师:现在这本书不翼而飞,这对谈迁来说真是生1:致命的打击。生2:意想不到厄运。生3:飞来横祸。师:(点击课件: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轻声地读一读这段话,用心体会谈迁内心的感受。生:(读中体会)师:谁来读一读?生:(动情地读)师:读得动心动情,这位同学已经走进了谈迁的内心,读书就应该聆听人物内心的声音。同学们,你能够体会到谈迁此时此刻内心的感受吗?假如你就是谈迁你能表白一下
31、自己内心感受吗?(你就是谈迁)谈迁啊谈迁,你为什么泪流满面?生:因为我20多年的心血没有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师:把你的感受放进去读生: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师: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你能理解他这样的决定吗?(你就是谈迁)谈迁啊谈迁,你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生:因为不把这本书重新写出来我会死不瞑目的!师:把你的感受放进去读生: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
32、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师:同学们,其实在谈迁的心中一直有一个声音暗暗对自己说生:我一定要重写这部史书!师:这真是打不垮的什么?生:信念。(板书)师: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读出这打不垮的信念。生:(齐读)课后反思:虽然学生能够一口说出谈迁遭遇的厄运是所写的国榷被小偷偷走了,但这只是受到文本的暗示,对厄运的体认是肤浅的,并没有真正激起内心的认同和共鸣。教者反其道而行之,于无疑处生疑,抛出了“仅仅是一本书被偷了怎么能说是厄运呢?”这一出乎意料而又极富认知和思考张力的问题,无异于惊雷乍起,言下之意,一本书被偷了到底算不算厄运?似乎还
33、需要质疑和印证。显然,这是学生不曾怀疑过的问题,惊讶写在他们的脸上,思维开始转换。这一问,激发了阅读兴趣,唤醒了阅读期待,营造了阅读惊讶,在这极具召唤力和涵盖性的问题的诱惑下,学生开始走进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搜寻、思考、确认,于是,对厄运才有了多元而又真切的体验和认同,才能够和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谐共振,为下文的教学做了较好的铺垫。此外,文中数字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应引导学生体会,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不可偏废。 &
34、#160; 板块三:二度设疑:于无声处闻惊雷师:谈迁第二次写出来的国榷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三小节划出文中有关的句子。生:重写的国榷更
35、加翔实、精彩。师:(板书:翔实、精彩)同学们,书丢了可以再写,而且写得比第一次还要翔实、精彩,这能叫厄运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中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点击课件: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生:(边读边想)师:读着这些文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也许那是一个黄沙飞舞的早晨也许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也许那一天他劳累过度病倒了也许有一天他出去考察把你看到的画面写下来。生:(写画面)师:我们来交流一下
36、。(略)师:你们说,谈迁为什么要这样做?生1:他要重写国榷。生2: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生3:他在和时间、生命赛跑!师:说的多好呀!因为谈迁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他读生:在北京的那段时间,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师:因为谈迁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他读生: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师:因为谈迁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他读生:面对孤灯,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课件分句出示)师:这是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在和时间赛跑啊!据史料记载谈迁为了让这部史书更加完备,先后访问了173人,是什么支撑着一个体
37、弱多病的老人四处寻访,亲自考察?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师:是什么支撑着他一袭破衫终日在风沙中奔波?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师:又是什么支撑着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在孤灯下奋笔疾书?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师:这真是怎样的信念?生:打不垮的信念。师:(板书:打不垮)让我们用朗读读出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生:(齐读)师:我们在回到前面的问题,书丢了可以再写,而且写得比第一次还要翔实、精彩,这能叫厄运吗? 生:我认为是厄运,因为谈迁第二次写国榷时已经是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比第一次写的还要艰难,如果不是厄运他现在应该在安度晚年了。师:是呀,第二次写国榷虽然时间没有第一次长,但
38、是它付出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并不比第一次少啊!他等于写了两次国榷呀!这都是厄运造成的,但是他靠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重新写出了更加翔实、精彩的国榷,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呀!(板书:奇迹)课后反思:好的课堂是一个不断制造张力而又不断消解张力的过程,是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思维不断爬坡的过程,这样的课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充满磁性和魅力,这样的课堂一定会让学生魂牵梦绕、如痴如醉。在学生对厄运有了真切体认的基础上,教师二度设疑:“书丢了可以再写,而且写得比第一次还要翔实、精彩,这怎么能叫厄运呢?”,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再一次把学生的思维从地上拉到天上,把学生视角引到谈迁第二次创作国榷上,巧妙地进行了教学内
39、容的转换。谈迁第二次创作国榷上是最能够体现他具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学生要能够把文字转换成画面,要不失时机地引进课外资源,这样才能够感悟到“他是在和时间、生命赛跑,其间的付出是难以想象的。”,才能感悟到这都是厄运造成,同时谈迁厄运打不垮的人物形象才会真实、丰满起来。
40、160; 板块四:三度设疑,信念驱散绝望之云师:同学们,像谈迁这样在挫折面前,在厄运面前不低头、不屈服的人古今中外有许多,请看这一位,(点击课件: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贝多芬,德国伟大的音乐家。八岁开始登台演出,很早就显露了音乐才能,可是二十六岁时,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聋了。他几乎绝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
41、活下去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听不见他喜欢听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声音更不幸的事情吗?但他想起他想写的一切音乐,他对自己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从灰暗中走了出来,写出了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等不朽的音乐作品,一生共完成了一百多部优秀的音乐作品。) 静静地读一读,讲的是谁?和谈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师:谁扼住命运的咽喉?生:贝多芬。师:他和谈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1:都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生2:都遭遇了厄运。生3:都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师:我们应该感谢谁呢?生1:谈迁。生2:贝多芬。生3:厄运。师:是的,如果不是厄运我们也许就看不到今天这样翔实
42、精彩的国榷,听不到这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由此看来,在厄运面前我们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就能把厄运转化为奇迹,正如课文结尾所说,我们一起读。生:(齐读)师: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呀,让我们记住它,把它当作我们的座右铭,并且从中汲取力量吧!我们再读。课后反思:贝多芬作为课外资源的引用,旨在升华学生的情感,从人物身上汲取力量,学会正确的看待挫折和不幸,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好的语文课应该展示两种魅力:一是语言的魅力,二是精神的魅力。语文课如果没有很好的情感体验,没有对生命的仰视,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语文,因为语文课是学生精神发育的摇篮。在学生默读了贝多芬的材料后,教师三度设疑:“这些留给我们后人的宝
43、贵的精神财富除了要感谢谈迁、贝多芬,还应该归功于什么?” 这一问如拨云见日,一下子擦亮了学生的自我视野,至此,学生对厄运又多了一份理性的认识:厄运何尝不是奇迹的前奏!解释学认为,文本意义的实现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尽可能地敞开、擦亮每个学生的自我视野,应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和智慧所在。 &
44、#160; 板块五:积累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师:谈迁的故事我们学完了,这篇课文的语言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用了许多四个字的词语,前面我们读过,我们再来读一读,体会它们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出示词语)生1:每一排词语意思相近。生2:一排一排的看就是课文叙述的顺序。师:也是谈迁一生命运的缩影
45、。请你选用这些词语,说一说课文的主要讲了什么?自己练一练,组织好自己的语言。生:自由练说。师:(指名说略)我们一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明末清初,浙江出了一位史学家名叫谈迁,他读生:家境贫寒、一贫如洗、家徒四壁师:但是他从小就生: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志向远大师:当撰写的国榷被偷,几年的心血化为乌有,他生:茶饭不思、夜难安寝、痛不欲生师:为了重写国榷,他生:四处寻访、考察历史、奋笔疾书师:重写的国榷更加翔实、精彩,他创造了一个奇迹,他靠的是 生:坚持不懈、锲而不舍、不屈不挠师:国榷是一部生:明史巨著、鸿篇巨制师:谈迁因此生:名垂青史师:这真是(师生共同朗诵)&
46、#160;
47、 从头再来
48、 二十余载成巨制,
49、60; 一夕之间化云烟。&
50、#160;
51、 厄运不改男儿志,
52、160; 泣血丹心留青史。师:下课。
53、 板书: 厄运 打不垮 信念
54、0;
55、60; 翔实、精彩(奇迹)黄鹤楼送别说课海口市龙峰实验小学 黎飒一、说教材:(一) 教材简析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的确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课文共五个自然段。前部分讲述了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孟浩然饯行的情景,后面的部分写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登船远去,触景生情,吟诗抒情。(二)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
56、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让之广陵。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仰望、远眺、凝视”的意思。3、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三)学习重点指导学生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四)学习难点形象再现诗歌意境,感受诗歌深远意境。二、说教法学法: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根据自学导读要求先自己学习,再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前后联系、读中感悟、角色体验,从而真正掌握学习此类文的方法。三、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25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25课课文并简单地理解了文中的一些词语,2、读词语并填空补充完整课文主要内容。3、小结:以后我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尤其是写事的文章时应该像这样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几要素就能交代清楚。【设计思路:复习上节课内容,利用课后题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并教给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二)、学习古诗1、示古诗,指名读2、学生根据自学导读自学古诗。3、指名交流与古诗对应的句子。齐读【设计思路:根据文包诗的特点,采用诗文对照的方法教学,把理解古诗整体意思的难度降低了,让学生放松了学诗文的畏难心理,为后面更好地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2025版二手房买卖合同空白含租赁权处理条款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油茶林规模化种植管理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荐设备采购与服务一体化合同2篇
- 2025年商场广告位租赁合同标准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影视内容版权采购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水电工程智能化控制系统设计与实施合同2篇
- 2025版高铁物流运输与物流金融产品开发合同3篇
- 2025年度科技创新项目委托担保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工程施工保修合同协议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农业合作协议主体变更及种植养殖协议3篇
- 奇瑞车展策划方案
- 档案馆业务管理制度
- 神经根型颈椎病演示课件
- 第十六章1二次根式第一课时
- 2022年10月全国自考英语(一)真题试卷含答案
- 建筑行业试验员培训试验检测基础
- 2024年国药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届北京初三中考 病句修改专题讲义及其专题练习 学案
-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
-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 基础课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工作汇报-PPT2015-10-9-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