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怎样做好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高三第一轮复习是整个复习中最关键的环节,它对知识的理解深化和夯实,对能力的锻炼培养和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第一轮复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夯实双基,突出主干,形成网络在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特别重要,只有理解了,东西才能真正记住,才能使它真正成为个人的东西,才可能正确、灵活地应用;只有理解所学的知识,才可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真正实现能力的提高。双基是分析判断解答问题的依据,使学生能力提高的基础,离开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任何有关提高学生的能力的方法都是毫无意义的。要准确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基本规律的适用范围及多
2、种表达形式等,并能熟练应用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知识梳理时应回归课本,重视课堂,将自己学过的知识,结合考试大纲,进行系统整理。从概念的形成,定义式及变形式、物理意义、单位、矢量性及相关性等方面进行讨论,对定理、定律的理解则从其实验基础、基本内容、公式形式、物理实质、适用条件等作全面的分析理解。我们说课本是基础,课堂是主战场,两者都不能忽视。有些学生的基础比较差,更应该抓住课本,重视课堂。否则,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对基础知识似懂非懂,说起来知道做起来错,煮成“夹生饭”,以后就很难再补救了。在完成知识的完整性、准确性的基础上,希望同学们能够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综合。主干知识,如物体的
3、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应用;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或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等。因此要充分注重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重读课本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的理解),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要立足于本学科知识,把握好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二、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掌握科学的解题思路提高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应从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上开始。1、审题能力:表面上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
4、解能力。每次考试总有学生埋怨自己因看错了题而失分,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对某些题根本看不懂(主要是信息类题,因题干太长,无法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有些同学对这类题有一种恐惧感,影响其它题的解答)。这都是审题能力不强的表现,如何才能避免呢?具体来说,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如下的三个方面的问题:(1)关键词语的理解。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审题时,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值(包括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对另外一些叙述性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不求甚解,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如:题目中的“刚好不相碰”
5、,“连在杆上或绳上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刚好能越过最高点”等“刚好”一类的词,不能正确理解其含义。另外在一些细节方面也不注意,如有时把竖直面内的图与水平面内的图混淆,以至于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不需要考虑重力时而考虑了重力),原因一是因为思维定势所引起的,二是基础不扎实,对一些常见的运动及其受力情况、遵循的规律不清楚。(2)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如:“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点是相互之间的弹力、摩擦力为0”;“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点为绳子的拉力达最大值”;“追击问题中两物体相距最远时速度相等,相遇不相碰的临界
6、点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时V1V2”;“做变加速运动的物体,当合外力为最大时,加速度最大;当合外力为0,加速度为0,而速度达到最大”;“两物体碰撞过程中速度相等时系统动能最小”“在电场和重力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带电小球,重力和电场力合力为0”等都是一些常见的隐含条件,要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潜意识。(3)排除干扰因素。在一些信息题中,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关的条件,而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2、掌握科学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解答物理问题时,应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掌握科学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如正确选择研究对
7、象,准确的分析物体受力,在对状态、过程分析时,画出状态、过程的示意草图,将抽象的文字条件形象化、具体化,构建物理模型,分析运动状态和过程,寻找规律,列出物理方程,解答并检查结果。在平常的练习中,掌握经典习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对经典习题通过变换情景,改变条件,转换角度等方式,将其举一反三,进行迁移。对解答完后的习题,要学会反思,深层理解,归纳总结。只有这样,才能灵活应用,少走弯路,跳出题海。3、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解题格式是目前广大学生应解决的重大问题。怎样答题才算规范呢?首先是文字表述方面要做到:(1)对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
8、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2)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3)说明研究对象与研究的过程。(4)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5)对求解出的物理量中的负号的含义加以说明。其次是列方程时要做到“四要四不要”,即:(1)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有些同学在解答时,只是简单地把一些公式罗列在一起,没有实际意义)。(2)要原始式而不是要变形式。(3)方程要完备,不要漏方程。(4)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因为这样往往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最后对结果也要注意:(1)对题中所求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回答(尽量写在显眼处)。(2)答案中不能
9、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3)因物理数据都是近似值,无特殊说明的,一般不能以无理数或分数作计算结果。(4)除特殊说明外,一般在最终结果中保留2到3位有效数字,多余部分采用四舍五入。(5)是矢量的必须说明方向。三、加强实验复习,提高实验迁移能力全国高考物理实验题的设计全部取材于课本中的学生实验,又比课本中的原有实验有所加深、提升和变化,纵观近几年的考题变化可以看出,实验的考查更加全面,从实验电路图的选择,实验数据的读取,到实验步骤的完善和数据的处理,以及误差的分析,都有所涉及。其中,实验原理是实验考查的核心,是物理实验命题的重要方向,因此在复习时要有意识加强,对课本上的每个实验,应从实验目的、实验原
10、理、实验仪器的使用与实验数据的读取、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等方面加以复习。其次,要注重设计性实验的复习,深挖课本上的设计思想。在复习常规实验的同时,还应知道此类实验是否还能用其他方法完成,或者此实验中的器材、原理、方法还可以完成哪些实验,增加一些设计性实验方案的训练,以提高解答设计性实验的能力。再次,要重视新教材中探究性的实验,注意新旧教材的衔接。总之,夯实基础知识是根本,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是方向,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是关键,在第一轮的复习中,同学们应尽可能利用有限时间,狠抓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规律、提高能力,相信成功一定属于你们。复习的过程是总结,归纳,系统,提高
11、的过程,它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总结,归纳,学生把零散的知识连成线,连成片,构成系统的知识网络。那么,如何进行归纳,总结呢 ?笔者认为:应当以教材为蓝本,以考纲为目标,找准知识点,把握复习方向。我们知道每年高考题中的知识点源于教材,但题目必须具有原创性。鉴于这一点,以教材为蓝本,使考点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必然受到较好的复习效果。怎样确定考点呢?应当以考纲为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 第一轮复习中应当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教材与考纲的关系;(二)考点与知识点的关系;(三)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教材是知识点的载体,各种各样的知识点通过载体表现得千姿百态,异同有别;知识点以载体为背景,
12、教材内容对知识点加以衬托,显现出知识点各自的特征,没有载体的知识点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造成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障耐。我们在第一轮复习中,怎样面对众多纷纭的知识点呢?不能面面俱到,而应轻重有别,要做到轻重有别,就要以考纲为目标。考纲上规定的,才是高考卷上可能出现的,考纲上没有的,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去频繁地练习它、研究它,那样会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这里列举两例说明教材里出现的知识点与考纲里出现的知识点的差异。高中英语第一册第一单元列词汇如下:introduction , practice , dawn , state , chemistry , geography , well , res
13、ult , physics , biology , opinion , vacation , general , wheat , employ , pump , expression , area , channel , regret 列短语如下:as a result, in ones opinion , find out, give ones regards to sb. in the way,come on, have sb. do , so do I, go on with sth., prefer A to B, in the south; take care of, at this
14、 time last week 例句型如下: Nice to meet you . Let me introduce sb. to sb. See you soon. I must go / be off / be leaving now . Give ones regards / best wishes / love to sb . 上文所列出的词汇有些在考纲中没有,如:oral , partner , regards ;还有的是三会词汇,如:area , opinion , vacation , general ,wheat ,employ , expression , channel ,
15、 regret ,这些词汇只要求学生能听懂,会读,懂得汉语意思就可以了。高中英语第一册第二单元列词汇如下: allow , once , unless , experiment , cupboard , electricity, , shut , finally , basin , soap , taste , lively , petrol , castor , oil , vinegar , mix , mixture , dip , second , suck , sadly , request , proper 列短语如下:on holiday , first of all , fol
16、low your teachers instruction , make sure , allow sb. to do sth . , have a way of doing sth., bring out , fill sth. with sth. , hold up, dip A into B, make faces, taste horrible, a student of chemistry, turn off, by the side of , instead of , at the end of 例句型如下:What about . ? sb. told sb. to do sth
17、 . sb. asked sb . to do sth .在第二单元里考纲中没有出现的词汇有:suck, dip , petrol, vinegar, mix, mixture 这些词在高考题中不会成为考点。另外,像experiment ,sadly, finally, lively, basin ,request, cupboard, electricity, soap, castor, oil proper 这些词作为三会单词,只要求听懂,能读,知道汉语意思。从以上两个单元的例子可以看出,第一轮复习不能脱离开教材,应当在教材中去理解,分析,掌握知识点,但又应当认真地研究考纲,把握住考点,做
18、到方向明确,轻重有别,精讲精练,事半功倍。 在第一轮复习中,对于知识点应做拉网式总结,而且应注意编织知识网络。但应当指出的是知识点不等于考点。考点与知识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考点含盖着更多的知识点,一个考点是一个小的知识网络;知识点是考点的支撑,考点来源于知识点,复习中应当注重知识点,更应当注重考点,应当把复习的重点放到研究考点上。还是以第一单元为例,考点并不多,这里列出来可供参考:(1)go 构成的短语,如:go away/go on doing sth./go on to do sth.);(2)“必须走”的表达方式,如:must be off/must be leaving ;(3) pr
19、efer A to B, prefer to do sth./prefer doing A to doing B;(4) in the way/by the way/on the way;(5) have sb. do sth./have sth. done/have sth. doing/have sth. to do;(6) until/ not until;(7) so do I/so I do 等等。 在复习中如何对待知识点与考点呢?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笔者认为知识点是认知的知识,而考点是运用的知识点。换句话说,知识点是记忆性的知识,而考点需要加工、分析、判断的知识。这里举例说明:r
20、esult 一词是一个普通名词,记住它的汉语意思就可以了,并且了解它能够成短语,as a result ,意思是:其结果。 go与result不同,光记住它的汉语意思是不够的,还应当记住它怎样应用,应当掌握它的不同用法;go on to sth ,go on doing sth . go on with sth . 它与 keep on ding短语的区别是什么,go 还可以构成不同的短语,如:go away , go out , go in , go off 等等,所以还需对go 的深层含义加以挖掘,并应分析它的特征,分析它的含义,go on doing 表示做某过程中停顿一会继续做;go
21、on to do 指接着做(另一件事);keep on ding指连续不断地做,go on with 或go on to 后跟名词。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知识点是加以识记的知识,而考点是识记并加以分析运用的知识,基于这一点,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努力挖掘考点。知识与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提到知识,就想到识记,一提到能力,就想到运用。其实,能力是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对某方面知识能运用自如,这说明能力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努力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只有能力才是我们工作、生活中最有意义的。目前的高考中,题目的设定实现了以知识立意向以能力立意的转变,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这就为我们的复习指明了
22、方向。下面我们进一步举例说明能力与知识的关系,introduce一词的意思 为“介绍”,如果你只知道它的汉意,说明你只是有了introduce的知识,但如果你不光知道它的汉语意思,而且能正确地读,别人讲这个词,你能听懂,而且你能把它写下来,甚至能进行形式变换,知道它的名词形式为 introduction,知道句型 introduce sb. to sb.能运用这个句型向别人传递信息,这就已经转化为能力了。那么,能力是什么样形成的,上文中已经提到,能力是知识运用的熟练成度,它的着重点在“运用”,所以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实践。对某知识点反复地运用,才能形成能力,在高考题中,考查学生的听、读、写等能力,
23、考查学生的的语法运用能力,词语的辩析能力。这些能力都要靠教学中学生的反复操练才能获得。听力题考查学生既能听懂所传递的信息。而且能够做出迅速反映的能力;阅读题考查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判断中心思想,作者意图、词义判断,细节信息的判断能力。单项选择题考查学生语境中对不同语法现象的理解,对不同词汇的理解。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尽量减少了只凭死记就能得分的因素,加大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中要求我们把知识变为能力,把死的知识学活,注意挖掘知识点的深层含义,从而转化为能力,这里列举几例:(1) so do I一般
24、讲解此短语时,告诉学生(1)汉语意思:我也那样做了(2)应当附在上文是肯定含义的句子后面,(3)与neither do I 或nor do I的区别, neither do I ( nor do I )用于上文为否定意义的句子中,而so do I 用于上文是肯定意义的句子,但是往往忽略一点:so do I中的主语一定与上文中提到的主语不相同。请看下题:A: You came here late yesterday . B: _.A. So did I B. So I did C. Neither did I D. Nor did I E. So do I 一般学生都会选择A项,当学生看到A、B
25、、C、D、E五个选项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某某也是这样,Neither did I上文要求是否定句,E项中do与上文came时态不相符,这些学生都能考虑到,但you与I的选择上往往搞不清,其实这题的语境是A说B昨天来晚了,B回答说的确来晚了,如果选A,表达“我也是来晚了”显然语义不通,正确选项应当是C。意思是:我确实来晚了,这里you与I在对话中指的是同一个人此题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此。(2) withoutwithout 一词意思是介词,意思是“没有”,这在学习中一般都要学到,但它与instead of的区别在什么地方?下题中是否能填without一词呢?He stayed at hom
26、e studying English_ going to the cinema. A. without B. instead of C. instead D. with 句义为:他躲在家学习英语,没有去电影院。有的学生可能填入without 一词,没有考虑到instead of的区别,实质在于instead of表示前后两个动作,两种事物是对比的关系,而without没有这种作用,此题正确答案应当填入instead of。请看下题中应当填入without , Tom passed by me _ saying hello to me. 汤姆从我身边走过,没有打招呼。(3) unless教师讲解
27、unless 时,一般教给学生汉语意思“如果不”相当于if not ,这样学生在应用 这个词时,往往与until相混。例如:I didnt work it out _I explained how to him. A: unless B. until C. when D. even 学生往往选择A。他们理解为:如果我不向他解释如何,他就不会解出这道数学题。学生这样理解是由于没有掌握unless一词的实质,与虚拟表达方式中的条件从句相混了,其实unless不能在虚拟表达时,引导条件状语从句。学生把它理解为虚拟语气是错误的,如果不向他解释就解不出这道数学题,事实上已经解出。理解为虚拟,但谓语动词结
28、构不是虚拟结构,这样是不合理的,所以只能考虑until 一词,理解为:直到我向他解释,他才解出这道题。 从以上例子可以的出结论,只有反复操练知识点,仔细分析知识点的深层含义,才能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抓住课本,从课本中来到课本中去从新浪网获取经验一轮复习是重点,必须要抓好,要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 一轮中课本是关键,需要像开始学习那样从头至尾看一遍,不能觉得之前已经会了就草草跳过,这是大忌,因为再简单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都有可能因为知识点的遗忘而变得困难。所以,一轮中要把书从头到尾细看一遍,但要把握速度,因为是复习,不能跟学习时那么慢。注重基础!首先概念要理解并记牢,
29、多看例题多做习题,学会举一反三,方法对了学习也就轻松了一、章节编排顺序的比较顺序基本不变,主要变化有:1、原第三节平抛物体的运动改成了探究平抛物体运动的规律和抛体运动的规律二节;2、原第四节匀速圆周运动改成第五节的圆周运动;3、原第五节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改成了第6节的向心加速度和第7节的向心力;4、原第6节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和第7节的离心现象及其应用改成了第8节的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二、教材变化的意图分析第1个变化:“探究平抛物体运动的规律”是探究性的学生实验,从原来的验证性实验改变而来,所以看起来增加了一节内容,其实总课时数是没增加的,新教材这样处理,教学理念变化很大,实验功能和教学线索截然
30、不同。“抛体运动的规律”的处理,第一,较注重体现抛体运动的普遍规律,而不仅仅是具体的平抛运动的解题方法。第二,较注重跟数学学科的横向联系,把数学中的学习内容及其术语跟物理学融合起来。第三,拓展到斜抛运动,但应用的要求不高。第2个变化:第一,明确引入了平均和瞬时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概念,用到了极限的思想,明显提高了数学上的要求,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也不象以住那样仅限于匀速圆周运动。第二“转速”也是归类于研究一般的圆周运动的概念,只有“周期”这概念才在匀速圆周运动中提出的,比较严谨,规范。第3个变化:第一,构建向心加速度合理的知识结构,充分体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这一本质含义。第二,努力突破用极限思
31、想推导向心加速度的困难;教材采用了“抓住要害,放慢过程,降低级阶,化解难点”的策略。第三,加强了向心力概念的教学,用牛顿第二定律引出向心力的概念就顺理成章了。第4个变化:第一,以前二课时,时间很浪费,目前增加了“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才一课时;第二,原来的题目有问题,拱桥问题是非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现在写成“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更合理;第三,章节在此有所压缩,保证总章节变化不大。新课程第六章目录2001版第六章目录1、行星的运动一、行星的运动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二、万有引力定律3、万有引力定律三、万有常量的测定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四、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上的应用5、宇宙航行五、人造卫星宇宙速度
32、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阅读材料:黑洞 六、行星、恒星、星系和宇宙三、新、旧教材内容比较(一)、追寻守恒量1、能量的概念是在人类追寻“运动中的守恒量是什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能量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这是一个守恒量。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关系,从中学开始加强学生对守恒关系的认识是有益的。因为它“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根据这种认识,本书把守恒思想的提出放到了具体的概念之前,即从追寻守恒时出发引入能量概念,并把这种物理思想渗透在能量学习的全过程中,这既是学科教学的需要,跟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也是吻合的。引入本节内容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树立能源观点,形成良好的公民意识,
33、也为了使整章知识的结构更顺畅。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中,如果能帮助学生学会通过一般的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的方法,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形式中,达到开阔思路、锤炼能力的目的就可以了。因此,本节课采用结合实验进行讨论教学的方法比较合适,但要课前要进行精心的准备。(二)、功1、这节内容光从知识的角度来看跟旧教材相比没什么变化,只是跟生产和生活的联系结合得紧密一些而已,生活化的插图使课程生活化的味道更浓了。2、变力做功删去了旧教材作为阅读材料的“变力的功”。但作为能力培养的途径,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通道,或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窗口,以达到开阔学生视野的目的。3、功和功率的内容学生比较熟悉,要尽可能
34、“旧课新上”,适当地赋以这块内容以研究性的味道。4、不要刻意进行做功问题的习题训练,功的概念、功的计算问题要通过后续内容的学习中逐步加深,是一个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过程。(三)、功率1、新教材提出了额定功率的概念。2、与生活中的汽车换档等问题挂钩,生活化的程度提高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新教材删去了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的问题,这是由于这种情景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千万不要再去补充这样的习题,以免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负担。4、教学中,要结合实际问题解决,理解公式P=FV的物理意义。例如,可以通过引入汽车通过换低档获得较大的牵引力,换高档获得较大的速度;测量人在某种运动或劳动中的功率等实例的分析
35、,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四)、重力势能1、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贯穿于教材编排的整个主线中,但这种思路到这节内容时才正式登台亮相。2、重力的功比旧教材介绍得具体多了,重力势能的引入铺垫得足够到位了。到这时,重力势能也已呼之欲出了。3、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渗透在其中,也是通过语言表达的形式以“心照不宣”的途径作为一条暗线出现的。在初中科学教科书中,十分突出功和能的关系,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教科书中没有明确给出“功是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而是在探究重力做功、探究弹簧的拉力做功和探究与物体的速度变化关系的过程中,不断地渗透和提升这一思想的。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功能关系这条主线,突出功与能量变
36、化的因果关系和数量关系。采用这种方法来处理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知识的生成方面来看,也是比较和谐的。(五)、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1、科学探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行为,变求知为已知。其中是否采用实验的方式,不是问题的本质特征。教材中,关于弹性势能表达式的探究过程中,尽管没有采用实验的方法,教材中探究性思路的设计却体现得很好。2、弹性势能在新教材中单立一节后,更强化了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的思想。使学生明确这既是一种教学思路,更是一种考虑问题的途径,也是一种科学思想之路,因而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研究方法是非常有益的。3、在教学中要展示清楚建立弹性势能概念的思路。(六)、探究功与物体速度
37、变化的关系1、增加这么一节教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贯彻新课程重在体验与感受的教育理念。2、进一步强化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的教学思想。3、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4、本节与“动能和动能定理”一起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研究课题,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会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5、这节内容,教材的处理中,只是为下一节“动能和动能定理”的理论推导奠定一个认识基础,并没有直接给出动能定理。但是,没有动能定理,又不能完整叙述功与速度、功与速度的变化、功与速度二次方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把握。(七)、动能和动能定理1、尽管动能和动能定理这节内容新、旧教材相比变化甚少,但将排序调整后,从科学素养教育的角度来看意义却完全不同了。新教材中,它是作为“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的又一个实例的形式出现的,使学生又经历了一次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究经历中,获得发情感的体验和知识的丰富。而旧教材中,动能定理却更多的是以作为统帅后续内容的面貌出现的,其探究性功能是被大大地削弱了。2、动能和动能定理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增加了一个例题,但例题所反映的物理情景不够宽广,还须补充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赣东学院《微生物与发酵工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2年上海审计师(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考试题库(含典型题)
-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课件
- 三年级科学上册13风教案冀教版
- 2021年消防工程师综合能力模拟题及答案
- 《森林环境微生物》课件
- 《信息系统运作》课件
- 2021年试验检测师(含助理)-道路工程-集料试题
- 2021年度证券从业资格证券发行与承销预热阶段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 国家安全线上教育课件
- 项目财务核算业务蓝图
- 8.台球助教速成培训手册0.9万字
- 深圳京基·KKmall市场考察报告(45页
- 无缝钢管焊接作业指导书(1)
- 零缺陷与质量成本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西方社会学》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1296)
- JBT5323-91立体仓库焊接式钢结构货架 技术条件
- 网吧企业章程范本
- 60m3卧式液化石油气储罐设计
- 命题多维细目表()卷
- 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