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大型化和竞争力初步分析_第1页
高炉大型化和竞争力初步分析_第2页
高炉大型化和竞争力初步分析_第3页
高炉大型化和竞争力初步分析_第4页
高炉大型化和竞争力初步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炉大型化和竞争力初步分析作者: 刘文权 近年来,钢铁工业竞争日趋激烈,工业发达国家为进行结构调整、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改善环保,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继建成了2000m3级以上大型高炉160多座,高炉最大容积已达5775m3。其中,日本和西欧等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成了一批4000m3级以上特大型高炉。一、国内外高炉大型化概况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大于2000m3高炉超过169座,大于4000m3高炉39座(其中:5000m3级高炉 13座),见表1。日本原有60多座高炉,1989年底服役有37座高炉,平均每座容积3143.4m3。高炉大型化和结构调整后,2004年服役

2、高炉仅为28座,平均每座高炉容积3814m3。川崎制铁千叶6号高炉、水岛4号高炉、新日铁君津3号高炉、名古屋1号高炉、名古屋3号高炉、大分1号高炉,由4500m3、4826m3、4063m3、3850m3、3424m3、4158m3分别扩容至5153m3、5005m3、4822m3、4650m3、4300m3、4884m3。新日铁君津2号高炉、钢管福山3号高炉、日新钢铁吴厂1号高炉、住友金属小仓2号高炉、北海制铁室兰2号高炉也进行了扩容。日本高炉座数减少了,而炉型更加大型化。近年来日本没有新建高炉,主要通过高炉扩容来提高设备产能和能源效率,并同时追求高产和环境和谐。德国蒂森公司与克虏伯公司合并

3、前有9座高炉,合并后减少到6座。高炉座数减少,但总产量并没有减少,高炉单产提高,寿命延长。近年我国重点大中型企业高炉结构情况(座数)见表2。我国小高炉众多,单炉产量低,布局分散,高炉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水平低,在未来几年,需淘汰1亿吨左右落后的炼铁生产能力。随着原燃料费用和人力资源费用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环保要求日益苛刻,小高炉竞争力逐渐弱化。只有在能耗、劳动生产率、环保和生铁质量等方面提高竞争能力,才能避免因竞争力差而被市场淘汰。表2 近年我国重点大中型企业高炉结构情况(座数) 二、高炉大型化和竞争力分析高炉大型化是建立在精料、富氧喷煤、高顶压、高风温、高炉长寿和低硅低硫冶炼等技术基础 上。

4、普遍采用无料钟布料、薄壁内衬、炉顶余压发电、热风炉双预热、铜冷却壁、炉渣粒化装置、高风温长寿型热风炉、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高炉冶炼专家系统等现代化工艺和装备。高炉大型化与投资主体融资水平、企业规模、企业产品定位和原燃料条件等因素有关。高炉大型化对原燃料要求、技术经济指标、经济效益和运行成本等方面对比分析如下。1、原燃料要求精料是大型高炉高产、优质、低耗、长寿与环境友好的物质基础,是高炉炼铁工艺中最重要的一项关键技术。随着高炉大型化,对原燃料质量、合理炉料结构等要求日益苛刻。高炉越大,对原燃料质量要求越高。焦炭强度,尤其是高温强度(反应后强度CSR和反应性CRl)是建设大型高炉考虑的首要因素。

5、目前,大中型焦炉配备了干熄焦工艺,改善了焦炭质量。大型高炉对原燃料质量的要求见表3。表3 大型高炉对原燃料质量的要求2、技术经济指标要求表4 高炉技术经济指标要求3、高炉大型化的经济效益及成本分析比较根据前苏联的资料,高炉大型化经济效益显著。其经济效益比较见表5。成本是钢铁行业最重要的竞争要素,成本优先历来是钢铁企业首选的竞争策略。国内不同级别高炉运行成本对比见表6。表5高炉经济效益比较表6 高炉运行成本对比注:*假定能耗价为1元kg;*不考虑含铁原料。4高炉竞争力分析比较高炉竞争力分析主要体现在工序能耗、环境保护、劳动生产率和生铁质量(铁水含硫和含硅量)等几个方面,见表7。表7 高炉竞争力分

6、析比较三、实现高炉大型化的途径和对策1新建大型高炉。如京唐钢铁联合有限公司规划新建2座5500m3高炉;宝钢新建4号高炉 (4350m3);武钢、天钢新建3200m3高炉;沙钢新建2500m3高炉等。2淘汰落后,以新替旧,以大替小,实现高炉大型化。如鞍钢建2座3200m3高炉取代7座6001000m3高炉;涟钢建2座2200m3高炉取代300m3高炉;马钢建2座2500m3高炉淘汰300m3级高炉等。3大修扩容改造。如本钢5号高炉由2000m3大修扩容至2600m3;包钢1号高炉由1513m3大修扩容至2200m3;武钢1号高炉由1386m3大修扩容至2200m3。新钢7号高炉由600m3大修

7、扩容至l050m3;湘钢l号高炉、酒钢2号高炉均由750m3大修扩容至1000m3等。4整体推移大修扩容改造,如唐钢2号高炉(1260m3)、邯钢5号高炉(1260m3)采用整体推移技术大修扩容至2 000m3。5采用熔融还原或直接还原等新工艺替代1000m3以下的高炉。我国74家重点钢铁企业中,现有18家建在省会城市,有34家建在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不仅造成了城市环境容量的压力,也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采用流程短、生产灵活性强、环境污染小的熔融还原或直接还原工艺,替代1000m3以下高炉。宝钢集团浦钢公司搬迁采用Corex C-3000工艺,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年产150万顿铁水熔融还原装置。

8、首钢与美国纽柯公司、澳大利亚力拓公司、日本三菱公司四方共同出资进行Hismelt熔融还原的研究,在澳大利亚投产的年产80万吨铁水的熔融还原厂,目前已经进入设备试车阶段。2003年,莱钢集团公司与澳大利亚力拓集团签署了莱钢力拓Hismelt设备工艺许可协议,引进直接Hismelt熔融还原技术,标志着使用直接熔融还原工艺的新型炼铁厂将在莱钢诞生。河北省石钢和日本神户制钢有限公司签订了成立年产50万吨铁水煤基自接还原铁合资公司的意向书,采用神户制钢和其子公司Midrex公司开发的Fastmelt工艺。四、高炉大型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产业技术政策规定:高炉有效容积达到1000m3及以

9、上,新上项目高 炉必须同步配套余压发电装置和煤粉喷吹装置。沿海深水港地区建设钢铁项目,高炉有效容积要大于3000m3。按照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今明两年,1亿吨左右的300m3以下高炉(专业铸铁管厂除外)产能进入淘汰的具体实施阶段。2重视企业总体规划工作,注意前后工序和整体生产能力的协调与配套。我国目前高炉生产大致分为3个层次,重点大中型企业以1000m3以上高炉为主,地方骨干企业以3001000m3高炉为主,地方及小民营企业以300m3以下高炉为主。对此,在企业总体规划中,应统筹考虑生产规模、投资、总图位置和资源供应情况,以大替小,以新替旧,逐步实现高炉大型化。如企业在技术改造时淘汰23座300

10、m3级的高炉改造为1座1000m3级高炉;600m3级高炉大修扩容至1000m3高炉;1000m3级高炉采用整体推移技术扩容至2000m3级高炉。高炉大型化后,单一企业高炉座数以23座为宜。31000m3以上的大型高炉应配备富氧喷煤、高炉炉顶余压发电(TRT)、热风炉煤气和助燃空气双预热等节能降耗措施,以降低炼铁的能耗和生产成本。上游工序应配备干熄焦、烧结余热回收等设备。4高炉大型化要与原燃料条件相适应。高炉大型化对原燃料条件提出更苛刻要求,尤其是对焦炭质量的要求,否则为大型化而大型化效果会适得其反。因为随着高炉炉型增大,炉内料柱压力也随之急剧增高,从而对焦炭强度、炉顶压力、鼓风强度以及对炉衬

11、材质等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将导致高炉投资、焦炭生产成本、鼓风和耐材等费用急剧升高。5大型高炉应配备出铁场及原料系统等除尘设施,对瓦斯灰、瓦斯泥、除尘灰和炉渣等进行资源综合利用,以实现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达到循环经济的要求。6高炉大型化要实现高炉长寿,l000m3以上高炉一代炉龄无中修设计寿命应达到1220年,热风炉寿命达20年。只有长寿才能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五、结语高炉大型化和结构调整为大势所趋。我国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兼并,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迁建改 造为高炉大型化提供了契机。1高炉大型化的关键和核心是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和成本,改善环保,提高市场竞争力。2高炉大型化首先必须考虑企业的融资能力及资源供应情况,特别是原料和燃料的品质。还需考虑生产能力平衡、生产效率、技术装备水平、煤气平衡、备品备件配套及生产管理等因素。3高炉大型化可通过扩容改造、原地或易地大修等途径实现。也可采用熔融还原或直接还原新工艺(采用 Corex、Hismelt、Fastmelt等熔融还原或直接还原工艺替代1000m3级以下高炉)。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