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劳务派遣用工法律风险防范浅析劳务派遣用工方式是目前我国法律所承认的一种对合同制用工方式起到补充及辅助的用工方式,劳务派遣的实质是劳动力的租借行为。劳务派遣用工可以降低企业的人事管理成本及招工成本,同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而受到企业的青睐。用工单位的某些工作岗位具有存在的时间短,不固定的特点。例如,用人单位的员工休产假,产假期间的岗位空缺肯定需要有人来填补,如果用人单位在这个岗位上重新招用合同制员工,一旦产假结束,人力资源就会产生富余,为避免人力富余造成的损失,用人单位就要面临承担解除或终止一人劳动合同的解约风险。假如用人单位使用派遣工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风险。一、劳务派遣
2、法律关系框架图劳务派遣法律关系涉及劳务派遣公司、用工单位、劳动者三方之间的权利义务法律关系,其中劳务派遣公司与用工单位之间是平等的民事合同关系,双方依据劳务派遣协议的约定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劳务派遣公司与劳动者之间是劳动合同关系,即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劳动者与用工单位是劳动提供与接收的事实关系。其权利义务框架图如下:劳务派遣公司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向其支付服务费、劳动者报酬(可约定由用工单位代为支付)、保险费、其他约定费用向其派遣符合约定条件劳动者将符合法定退回条件的劳动者退回派遣单位劳动者按同工同酬原则提供相关福利待遇 提供劳动条件及劳动保护等提供在岗培训签订劳动
3、合同 连续用工的,正常调整工资待遇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保、办理社保手续 按要求提供劳动服务为其提供上岗培训、安全教育培训 遵守用工单位的规章制度及劳动纪律等发生工伤的,为其申请工伤认定二、劳务派遣用工的法律风险(一)派遣单位主体资格缺失风险我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公司的设立做了明确的规定,该法第五十七条规定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单位注册资本不得少于200万,须有固定经营场所及设施等,且明确规定须取得劳动行政部门的行政许可,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因以上规定均为强制性规定,派遣单位没有达到规定的设立条件或未取得许可而擅自劳务派遣业务的,属于非法用工。其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派遣合同
4、当属无效。基于无效的劳动合同,派遣单位应当承担支付劳动者报酬和赔偿劳动者损失的责任,并且用工单位将会对此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风险规避:用工单位需要使用派遣制用工时,要审慎选择劳务派遣公司,与之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前严格审核派遣公司的主体资格,要求其出示劳动行政部门颁发的行政许可证书。(二)超出劳务派遣用工的用工岗位及人数比例限制的风险劳动合同法出台后,对劳务派遣的用工现实予以了肯定,并在第六十六条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工作岗位上实施。因该规定的限制力较弱,造成现实中一些用工单位为避免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连续两次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须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
5、劳动合同),或面临招工难的困境而大量使用派遣制用工。国家为了遏制这种不良的用工趋势,于 2012年对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做了修改,明确规定劳务派遣只能在这三种岗位上实施,并且对这三种岗位进行了解释,并且对用工单位使用派遣工的数量也进行了限制。人社部14年3月份出台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对人数进行了明确规定,用工单位使用派遣工的人数不得超过用工总量的10%。超过该比例的企业须在该规定实施之日起2年内降至规定比例,并且降至规定比例前不得新用派遣劳动者。用工单位使用派遣工的岗位限制:1. 临时性工作岗位。该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岗位;2. 辅助性工作岗位。该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
6、业务岗位; 3. 替代性工作岗位。该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使用派遣工人数比例限制:用工单位使用劳务派遣工的人数不得超过用工总量的10%。超过该比例的企业须在该规定实施之日起2年内降至规定比例,并且降至规定比例前不得新用派遣劳动者。上述规定均为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违反以上规定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规定了具体的行政处罚措施。用工单位违反规定的,将被处以警告,逾期不改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同时,用工单位违反以上规定造成劳动者损害的,还要承担赔偿责任。风险规避:严格限制劳务派遣用工的使用范围,根据企业
7、自身的实际需求,依法使用劳务派遣用工。(三)劳务派遣用工中的退工风险。劳务派遣用工关系是一种双向选择的关系。劳动者可以依法解除这种关系,用工单位也可以依法将劳动者退回派遣单位。因劳动者为弱势一方,法律法规对用工单位退回劳动者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只有在满足法定退回条件的情况下,用工单位才可将劳动者退回派遣单位。根据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的规定,可以将用工单位依法可退回劳动者的情形归纳为以下几类:一、用工单位依法须进行重整、裁减人员、或其他的因订立派遣协议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协议无法履行的;二、用工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决定提前解散或者经营期限届满不再继续经营的;三、
8、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或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四、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失职、违法违纪或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五、劳动者以欺诈、胁迫、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变更劳动合同的;六、劳务派遣协议期满终止的。在以上情形下用工单位均可依法将劳动者退回派遣单位。但劳动者存在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的,用工单位在此情形消失前不得将劳动者依照以上第一类情形退回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违法退回劳动者的,可能会被处以行政处罚。劳动合同法第
9、九十二条规定,用工单位违反劳务派遣的规定的,将被处以警告,责令改正;逾期不改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用工单位擅自退回派遣劳动者还可能会因违反劳务派遣协议的约定而承担违约责任。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还要承担赔偿责任。风险规避:在派遣协议中明确约定用工单位退回派遣劳动者的条件,退回条件成就并退回派遣劳动者时,注意保留劳动者符合退回条件的证据,并知会劳务派遣单位。(四)劳务派遣协议签订中的风险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基于劳务派遣协议形成民事合同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除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以外,其他事项均可在劳务派遣协议中由双方做出约定。纠纷的产生,多数情况下是源于约定的
10、不明确。在签署协议时, 由于一方或者双方的失误或者疏忽大意经常会产生各种不必要的分歧和纠纷。风险规避:在签署劳务派遣协议前,双方一定要达成共识,并且了解相关的合同条款,对双方的权利义务作出明确的规定,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劳务派遣用工制度虽能为企业节省一些人事管理成本,省去一些企业招聘劳动者的精力。但工资、社保等费用的支出仍然不比合同制用工少。而其遭遇法律纠纷的风险也是比较高的。因此,企业还是不应盲目的选择劳务派遣用工,而应根据自己的真实需求进行权衡后,在法定的岗位上决定是否使用派遣工。法律法规等: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章第二节:劳务派遣(2012年修改)。颁布单位:人大常委会;生效日期:08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四章:劳务派遣特别规定。颁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际金融理财师资格考试各科目的重点与难点解析试题及答案
- 注重案例分析提高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的实操能力试题及答案
- 银行从业资格证的行业动态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银行业内实践试题及答案
- 新颖挑战2025年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畅所欲言分享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的成功心得试题及答案
- 畜牧师职业素养的试题及答案培养技巧
- 2025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的综合测评试题及答案
- 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内容概述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畜牧师职称考试全科目试题及答案
- (三诊)绵阳市高中2022级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地理试卷A卷(含答案)
- 店长劳务合同协议
- 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5年版)解读
- 肺癌化疗护理查房
- 2025年04月中共北京市大兴区委政法委员会公开招聘临时辅助用工4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GB/T 18655-2025车辆、船和内燃机无线电骚扰特性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 JJG 693-2011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
- 廉洁合作承诺书(简单版)
- 医院定量检验性能验证实验方案设计
- 《组织行为学》题库(含答案)
- 重医大小儿外科学教案11先天性肠闭锁、肠狭窄及肠旋转不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