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知识点复习总结_第1页
数列知识点复习总结_第2页
数列知识点复习总结_第3页
数列知识点复习总结_第4页
数列知识点复习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数列知识点复习总结.精品文档.数列高考知识点大扫描数列基本概念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对于数列这种特殊函数,着重讨论它的定义域、值域、增减性和最值等方面的性质,依据这些性质将数列分类:依定义域分为:有穷数列、无穷数列;依值域分为:有界数列和无界数列;依增减性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和摆动数列。数列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通项公式法及递推关系法);数列通项:2、等差数列 1、定义 当,且 时,总有 ,d叫公差。 2、通项公式 1)、从函数角度看 是n的一次函数,其图象是以点 为端点, 斜率为d斜线上一些孤立点。2)、从变形角度看 , 即可

2、从两个不同方向认识同一数列,公差为相反数。又,相减得 ,即.若 n>m,则以 为第一项,是第n-m+1项,公差为d;若n<m ,则 以为第一项时,是第m-n+1项,公差为-d. 3)、从发展的角度看 若是等差数列,则 ,, 因此有如下命题:在等差数列中,若 , 则. 3、前n项和公式 由 ,相加得 , 还可表示为,是n的二次函数。特别的,由 可得 。3、等比数列1、 定义 当,且 时,总有 , q叫公比。2、通项公式: , 在等比数列中,若 , 则.3、前n项和公式: 由 , 两式相减,当 时, ;当时 , 。 关于此公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认识:不能忽视 成立的条件:。特别是公比用字

3、母表示时,要分类讨论。公式推导过程中,所使用的“错位相消法”,可以用在相减后所得式子能够求和的情形。如,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 ,则,相减得 ,当 时,当时 ,; 3)从函数角度看 是n的函数,此时q和 是常数。4、等差与等比数列概念及性质对照表名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公式变式:性质中项单调性时 增时 常数列时 减或增;或时减;时常数列,时摆动数列前n项和(推导方法:倒加法)(推导方法:错位相消法)结论1、等差,公差d , 则 等差 公差kd ;子数列等差,公差md; 若等差 ,公差,则等差,公差。等比, 公比q,则等比, 公比q ;等比 ,公比;等比,公比。子数列等比,公比 ; 若等差

4、,公差d, 则等比 , 公比为。2、等差,公差d 则等差,公差2d; 等差, 公差3d.等差, 公差,且即连续相同个数的和成等差数列。等比, 公比q , 则等比,公比 ; 等比,公比;等比,公比q; 等比,公比,(当k为偶数时,)。3、等差.公差等比,公比4、等差共2n项,则 等差,共2n+1项,则 =5、等差等比, 公比q联系1、各项不为0常数列,即是等差,又是等比。2、通项公式.3、等差,公差d,, 则,即等比,公比.4、等比,公比q, 即等差,公差.5、等差, 等比, 则前n项和求法,利用错位相消法6、求和方法:公式法,倒加法,错位相消法,裂项法,累加法,累积法,等价转化法等。5、递推数

5、列 表示数列中相邻的若干项之间关系的式子叫数列递推公式。作为特殊的函数,数列可用递推式表示。求递推数列通项公式常用方法:公式法、归纳法、累加法、累乘法。特别的,累加法是求形如 递推数列的基本方法,其中数列 可求前n项和,即 ;累乘法是求形如 递推数列通项公式的基本方法,其中数列 可求前n项积,即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概念定 义 式:,或.递 推 式:.等差中项:任何两个数都有且仅有一个等差中项.通项公式:,(广义).特征:,其中.前n项和:.特征:,其中.注:1.等差数列的定义式和递推式、等差中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特征、前n项和的特征,都可以作为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判定依据,但等差数列的证明

6、必须根据定义式.2.对任何数列,都有等差数列的性质1. 若为等差数列,则.2. 若为等差数列,且,则.3. 若为等差数列,则. 4. 若等差数列共有项,则; .5. 若等差数列共有项,则;.6. 若为各项均不为零的等差数列,前n项和为,则.7. 若、均为各项非零的等差数列,前n项和分别为,则.8. 在等差数列中,若,则.9. 在等差数列中,若,则.10.在等差数列中,若,则.11.若为等差数列,则仍为等差数列,其中和是常数.12.若、为等差数列,则仍为等差数列.13.若为等差数列,则序号成等差的项也成等差数列,即:若为等差数列,为正整数等差数列,则为等差数列.14.为数列的前n项和,则为等差数

7、列为等差数列.15.若为等差数列,则依次项和仍为等差数列,即仍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定 义 式:,或.递 推 式:.等比中项:两个同号的实数才有但有两个等比中项.通项公式:,(广义).前n项和:当时,当时,.特征:.注:非零常数列既是等差数列也是等比数列,反之亦然.等比数列的性质1. 若为等比数列,则.2. 若为等比数列,且,则.3. 若为等比数列,则仍为等比数列,其中是非零常数.4. 若为等比数列,则当恒有意义时仍为等比数列,其中是任意常数.5. 若、为等比数列,则、仍为等比数列.6. 若为等比数列,则序号成等差的项也成等比数列,即:若为等比数列,为正整数等差数列,则为等比数列.

8、7. 为正项数列的前n项积,则为等比数列为等比数列.8. 若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且,则依次项和仍为等比数列,即仍为等比数列.注:等比数列各项积的性质类似于等差数列各项和的性质,应用范围较小,故未写入.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系1. 非零常数列,也只有非零常数列,即是等差数列也是等比数列。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可以相互转化.事实上,若是等比数列,则是等差数列;若是等差数列,则是等比数列,其中是常数,且.3. 等差数列和的运算与等比数列积的运算有类似的性质,等差数列差的运算与等比数列商的运算有类似的性质.一、基本概念1、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二、等差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

9、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 ,或1、若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差是,则有 性质: 2、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性质:(1) (2) 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则 (3)等差数列的求和最值问题:(二次函数的配方法;通项公式求临界项法)若,则有最大值,当n=k时取到的最大值k满足若,则有最小值,当n=k时取到的最大值k满足三、等比数列:从第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1、通项公式及其性质 若等比数列的首项是,公比是,则2、前n项和及其性质四、(1)与的关系:(检验是否满足)(2)五、一些方法1、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最大项

10、、最小项;前n项和的最大值、最小值2、求通向公式的常见方法 (1)观察法;待定系数法(已知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 (2)累加消元;累乘消元。(3);(4)化为构造等比,化为,分是否等1讨论。3、求前n项和的常见方法 公式法、倒序相加、错位相减、列项相消、分组求和1常见数列公式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d ,(n2,nN),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或 =pn+q (p、q是常数) 3 有几种方法可以计算公差d d= d= d=4等差中项:成等差数列5等差

11、数列的性质: m+n=p+q (m, n, p, q N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6.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 (1) (2) (3),当d0,是一个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式8.对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问题有两种方法:(1) 利用:当>0,d<0,前n项和有最大值可由0,且0,求得n的值当<0,d>0,前n项和有最小值可由0,且0,求得n的值(2) 利用:由二次函数配方法求得最值时n的值等比数列1等比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即:=q(q0)2.等比数列的通

12、项公式: , 3成等比数列=q(,q0) “0”是数列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4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的数列:非零常数列 5等比中项:G为a与b的等比中项. 即G=±(a,b同号).6性质:若m+n=p+q,7判断等比数列的方法:定义法,中项法,通项公式法8等比数列的增减性:当q>1, >0或0<q<1, <0时, 是递增数列; 当q>1, <0,或0<q<1, >0时, 是递减数列;当q=1时, 是常数列; 当q<0时, 是摆动数列;等比数列前n项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当时, 或 当q=1时,当已知, q, n

13、 时用公式;当已知, q, 时,用公式.类型1 递推公式为已知数列满足,求。解:由条件知:分别令,代入上式得个等式累加之,即所以类型2递推公式为. 已知数列满足,求。解:由条件知,分别令,代入上式得个等式累乘之,即又,类型3 递推公式为(其中p,q均为常数,1. 已知数列中,求.解:设递推公式可以转化为即.故递推公式为,令,则,且.所以是以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所以.2. 数列a满足a=1,a=a+1(n2),求数列a的通项公式。解:由a=a+1(n2)得a2=(a2),而a2=12=1,数列 a2是以为公比,1为首项的等比数列a2=() a=2()3 已知数列满足,且,求解:设,则

14、,是以为首项,以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类型4 递推公式为与的关系式。(或)解法:利用进行求解。数列知识点回顾第一部分:数列的基本概念1理解数列定义的四个要点数列中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在这里,只强调有“次序”,而不强调有“规律”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在数列中同一个数可以重复出现项a与项数n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数列可以看作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但函数不一定是数列2数列的通项公式一个数列 a的第n项a与项数n之间的函数关系,如果用一个公式a=来表示,就把这个公式叫做数列 a的通项公式。若给

15、出数列 a的通项公式,则这个数列是已知的。若数列 a的前n项和记为S,则S与a的关系是:a=。第二部分: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定义的几个特点: 公差是从第一项起,每一项减去它前一项的差(同一常数),即d = aa(n2)或d = aa (nN)要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必须对任意nN,aa= d (n2)或d = aa都成立一般采用的形式为: 当n2时,有aa= d (d为常数)当n时,有aa= d (d为常数)当n2时,有aa= aa成立若判断数列 a不是等差数列,只需有aaaa即可2等差中项若a、A、b成等差数列,即A=,则A是a与b的等差中项;若A=,则a、A、b成等差数列,故A=是a、A、

16、b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由于a=,所以,等差数列的每一项都是它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3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各项同加一数所得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仍为d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各项同乘以常数k所得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kd若 a、 b为等差数列,则 a±b与kab(k、b为非零常数)也是等差数列对任何m、n,在等差数列 a中有:a= a+ (nm)d,特别地,当m = 1时,便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此式较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更具有一般性、一般地,如果l,k,p,m,n,r,皆为自然数,且l + k + p + = m + n + r + (两边的自然数个数相等)

17、,那么当a为等差数列时,有:a+ a+ a+ = a+ a+ a+ 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从中取出等距离的项,构成一个新数列,此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kd( k为取出项数之差)如果 a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那么,a,a,a、a也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d;在等差数列 a中,aa= aa= md (其中m、k、)在等差数列中,从第一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末项除外)都是它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当公差d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随项数的增大而增大;当d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随项数的减少而减小;d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等于一个常数设a,a,a为等差数列中的三项,且a与a,a与a的项距差之比=(1),则a=4等差数列前

18、n项和公式S=与S= na的比较前n项和公式公式适用范围相同点S=用于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和末项都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 na用于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5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的基本性质数列 a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数列 a的前n项和S可以写成S= an+ bn的形式(其中a、b为常数)在等差数列 a中,当项数为2n (nN)时,SS= nd,=;当项数为(2n1) (n)时,SS= a,=若数列 a为等差数列,则S,SS,SS,仍然成等差数列,公差为若两个等差数列 a、 b的前n项和分别是S、T(n为奇数),则=在等差数列 a中,S= a,S= b (nm),则S=(ab)等差数列a

19、中,是n的一次函数,且点(n,)均在直线y =x + (a)上记等差数列a的前n项和为S若a0,公差d0,则当a0且a0时,S最大;若a0 ,公差d0,则当a0且a0时,S最小第三部分:等比数列1正确理解等比数列的含义q是指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顺序不要错,即q = (n)或q = (n2)由定义可知,等比数列的任意一项都不为0,因而公比q也不为0要证明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必须对任意n,= q;或= q (n2)都成立2等比中项与等差中项的主要区别如果G是a与b的等比中项,那么=,即G= ab,G =±所以,只要两个同号的数才有等比中项,而且等比中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如

20、果A是a与b的等差中项,那么等差中项A唯一地表示为A=,其中,a与b没有同号的限制在这里,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既有数量上的差异,又有限制条件的不同3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从中取出等距离的项,构成一个新数列,此数列仍是等比数列,其公比为q( m为等距离的项数之差)对任何m、n,在等比数列 a中有:a= a· q,特别地,当m = 1时,便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此式较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更具有普遍性一般地,如果t ,k,p,m,n,r,皆为自然数,且t + k,p,m + = m + n + r + (两边的自然数个数相等),那么当a为等比数列时,有:aaa = aaa 若

21、a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 a|、a、ka、也是等比数列,其公比分别为| q |、q、q、如果 a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那么,a,a,a,a,是以q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如果 a是等比数列,那么对任意在n,都有a·a= a·q0两个等比数列各对应项的积组成的数列仍是等比数列,且公比等于这两个数列的公比的积当q1且a0或0q1且a0时,等比数列为递增数列;当a0且0q1或a0且q1时,等比数列为递减数列;当q = 1时,等比数列为常数列;当q0时,等比数列为摆动数列4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S的基本性质如果数列a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那么,它的前n项和公式是S=也就是说,公比为q的

2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q的分段函数的一系列函数值,分段的界限是在q = 1处因此,使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必须要弄清公比q是可能等于1还是必不等于1,如果q可能等于1,则需分q = 1和q1进行讨论当已知a,q,n时,用公式S=;当已知a,q,a时,用公式S=若S是以q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有S= SqS若数列 a为等比数列,则S,SS,SS,仍然成等比数列若项数为3n的等比数列(q1)前n项和与前n项积分别为S与T,次n项和与次n项积分别为S与T,最后n项和与n项积分别为S与T,则S,S,S成等比数列,T,T,T亦成等比数列二、难点突破1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一个数列有通项公式在

23、形式上也不一定唯一已知一个数列的前几项,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更不是唯一的2等差(比)数列的定义中有两个要点:一是“从第2项起”,二是“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里的“从第2项起”是为了使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都确实存在,而“同一个常数”则是保证至少含有3项所以,一个数列是等差(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是这个数列至少含有3项3数列的表示方法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a与a是不同的,前者表示数列a,a,a,而后者仅表示这个数列的第n项;数列a,a,a,与集合 a,a,a,不同,差别有两点:数列是一列有序排布的数,而集合是一个有确定范围的整体;数列的项有明确的顺序性,而集合的元素间没有顺序性4

24、注意设元的技巧时,等比数列的奇数个项与偶数个项有区别,即:对连续奇数个项的等比数列,若已知其积为S,则通常设,aq, aq, a,aq,aq,;对连续偶数个项同号的等比数列,若已知其积为S,则通常设,aq, aq, aq,aq,5一个数列为等比数列的必要条件是该数列各项均不为0,因此,在研究等比数列时,要注意a0,因为当a= 0时,虽有a= a· a成立,但a不是等比数列,即“b= a · c”是a、b、 c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对比等差数列a,“2b = a + c”是a、b、 c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这一点同学们要分清6由等比数列定义知,等比数列各项均不为0,因此

25、,判断一数列是否成等比数列,首先要注意特殊情况“0”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蕴含着分类讨论思想,需分分q = 1和q1进行分类讨论,在具体运用公式时,常常因考虑不周而出错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概念定 义 式:,或.递 推 式:.等差中项:任何两个数都有且仅有一个等差中项.通项公式:,(广义).特征:,其中.前n项和:.特征:,其中.注:1.等差数列的定义式和递推式、等差中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特征、前n项和的特征,都可以作为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判定依据,但等差数列的证明必须根据定义式.2.对任何数列,都有等差数列的性质1. 若为等差数列,则.2. 若为等差数列,且,则.3. 若为等差数列,则. 4.

26、 若等差数列共有项,则; .5. 若等差数列共有项,则;.6. 若为各项均不为零的等差数列,前n项和为,则.7. 若、均为各项非零的等差数列,前n项和分别为,则.8. 在等差数列中,若,则.9. 在等差数列中,若,则.10.在等差数列中,若,则.11.若为等差数列,则仍为等差数列,其中和是常数.12.若、为等差数列,则仍为等差数列.13.若为等差数列,则序号成等差的项也成等差数列,即:若为等差数列,为正整数等差数列,则为等差数列.14.为数列的前n项和,则为等差数列为等差数列.15.若为等差数列,则依次项和仍为等差数列,即仍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定 义 式:,或.递 推 式:.等比

27、中项:两个同号的实数才有但有两个等比中项.通项公式:,(广义).前n项和:当时,当时,.特征:.注:非零常数列既是等差数列也是等比数列,反之亦然.等比数列的性质1. 若为等比数列,则.2. 若为等比数列,且,则.3. 若为等比数列,则仍为等比数列,其中是非零常数.4. 若为等比数列,则当恒有意义时仍为等比数列,其中是任意常数.5. 若、为等比数列,则、仍为等比数列.6. 若为等比数列,则序号成等差的项也成等比数列,即:若为等比数列,为正整数等差数列,则为等比数列.7. 为正项数列的前n项积,则为等比数列为等比数列.8. 若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且,则依次项和仍为等比数列,即仍为等比数列.注:等

28、比数列各项积的性质类似于等差数列各项和的性质,应用范围较小,故未写入.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系1. 非零常数列,也只有非零常数列,即是等差数列也是等比数列。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可以相互转化.事实上,若是等比数列,则是等差数列;若是等差数列,则是等比数列,其中是常数,且.3. 等差数列和的运算与等比数列积的运算有类似的性质,等差数列差的运算与等比数列商的运算有类似的性质.数列知识点1 考纲要求内容4要求层次ABC数列数列的概念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法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的概念等比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2 知识点 (一)数列的该概念和表示法、 (

29、1)数列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都叫这个数列的项记作,在数列第一个位置的项叫第1项(或首项),在第二个位置的叫第2项,序号为 的项叫第项(也叫通项)记作; 数列的一般形式:,简记作 。 (2)通项公式的定义:如果数列的第n项与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说明:表示数列,表示数列中的第项,= 表示数列的通项公式; 同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形式不一定唯一。 不是每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例如,1,1.4,1.41,1.414, (3)数列的函数特征与图象表示: 序号:1 2 3 4 5 6 项 :4 5 6 7 8 9 上面每一项序号与

30、这一项的对应关系可看成是一个序号集合到另一个数集的映射。从函数观点看,数列实质上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当自变量从1开始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系列函数值,通常用来代替,其图象是一群孤立的点(3) 数列分类: 按数列项数是有限还是无限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 按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分:单调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和摆动数列(4) 递推公式定义:如果已知数列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2) 等差数列 1.等差数列的定义:(d为常数)();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 首项:,公差

31、:d,末项: 推广: 从而;3等差中项 (1)如果,成等差数列,那么叫做与的等差中项即:或 (2)等差中项:数列是等差数列4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其中A、B是常数,所以当d0时,S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特别地,当项数为奇数时,是项数为2n+1的等差数列的中间项(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的各项和等于项数 乘以中间项)5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1) 定义法:若或(常数) 是等差数列 (2) 等差中项:数列是等差数列 (3) 数列是等差数列(其中是常数)。(4) 数列是等差数列,(其中A、B是常数)。6等差数列的证明方法 定义法:若或(常数) 是等差数列7.等差数列的性质:(1)当公差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的一次函 数,且斜率为公差;前和是关于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2)若公差,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则为常数列。(3)当时,则有,特别地,当时,则有.(4)若、为等差数列,则都为等差数列 (5) 若是等差数列,则 ,也成等差数列 (6)数列为等差数列,每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