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失业保险制度的含义和特征1、失业的含义界定失业的含义界定是制定失业保险制度的前提条件。(1)失业具有劳动能力、又有就业要求的人员在劳动年龄内不能就业的状况。(2)构成失业的几个条件:在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在一定期限内没有找到任何工作。(3)不列入失业范围的几种非就业状况2、失业保险(1)含义:依据国家法规,通过国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渠道筹资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在劳动者失业时给予失业救济以保障其最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地位:失业保险制度是失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的制度(2)失业保险的两种保险类型强制性保险(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自愿性保险(丹麦、瑞典实行)(3)失业保险的
2、领取者条件非自愿失业;缴纳一定期限的保险金或达到受保一定工作年限的人员(4)社会保险项目的特点:针对的劳动风险不同(领取者并没有丧失劳动能力)间接目的不同完整的失业保险内容,直接目的是提供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而间接目的是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工作机会享受条件有特别要求(劳动者的就业意愿)失业保险属短期保险项目,有时间期限二、建立失业保险的原则和范围1、建立失业保险的原则(1)准确确定失业保险的对象和范围(基本前提)(2)失业保险金的享受人员只能是非自愿失业者(3)失业保险需要在较大范围内实行社会统筹(体现共济性原则)(4)制定适度的失业保险待遇标准和享受期限完整的失业保险内容应包括两部分:
3、保证失业职工在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提供接受培训的机会和职业介绍失业金的大小标准:适当低于本人失业前的工资水平,又要适当高于社会救济金的发放标准2、失业保险金的范围(1)失业保险金的享受者条件(2)不在失业保险范围内的失业人员( ,p,113)实行强制性保险制度的国家的失业受保范围实行自愿性保险制度的国家的失业受保范围三、失业保险的待遇标准1、含义:根据法律规定对参加失业保险的人员在失业时给予物质帮助的数额或水平2、基本标准:领取失业保险金3、失业保险金标准的规定大多数国家的规定国际劳工组织建议的参考规定4、失业保险金给付标准的计算方式薪资比例制(有上下限)均一给付制(绝对数额)混合给付制一次性
4、给付制(依据工资和工龄而定)失业保险与失业救济四、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1、含义:根据法规所制定的给付失业保险待遇的最长期限。1934年国际劳工组织的规定:一年内78-156天各国的期限:8-36周,最常见26周,即半年半个月2、失业保险金给付期限的确定标准(依据)(1)按每个人失业前的受保时间和缴纳保险费的持续时间来确定其可以享受保险金的连续时间(法、德、瑞典等国)(2)根据失业者工龄长短决定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时间(希腊等国)(3)根据失业者的年龄和投保时间决定失业者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期限(日、法等国)(4)根据多种因素决定给付期限(如中国)一、计划经济时代解决失业问题的方式(一)建国初期(19
5、50-1957)1950年的关于救济失业工人的暂行办法1.救济金的来源:2.救济方法:粮食发送、以工代赈3.特点:临时性和短暂性,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失业保险制度(二)铁饭碗时代(1957-1980年代)1.“统包统配”的劳动制度2.国家失去了建立社会失业保障制度的基础二、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一)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1986-1993)1. 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国发198677号)(1)待业保险的适用范围:国营企业的四类人员(2)待业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三方筹集(3)领取期限及发放标准(4)开支项目-意义:第一次以建立和实施保险制度的方法来处理我国新出现的失业问题,虽然范围狭
6、窄,但却使失业保险走上了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2.1986-1993年间相继颁布的近十个有关失业保险的规定及其内容3.成效(1)各省市基本建立了各级失业保险管理机构(2)逐步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二)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观念上的认可:正式承认中国存在失业问题,并使用“失业保险制度”一词-两个核心文件:1993年的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 1999年的失业保险条例1. 1993年的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及其实施(1)对待业保险实施范围的规定(国有企业范围内的七类人员)(2)待业保险基金来源企业缴纳的待业保险费(全部工资总额的0.6%-1%,主要为企业缴纳)基金利息收入国家财政补贴(3)待
7、业职工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期限(4)待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5)待业保险金的支付项目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与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的比较-实施范围、企业缴纳失业保险金的基数、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失业保险金的统筹层次、管理机构等五个方面均有发展不足之处:范围窄、保险资金来源单一、统筹层次低、保险金水平低2. 1999年的失业保险条例(三)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以1999年失业保险条例为蓝本)1.背景:1998年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2.主要规定和内容(1)实施范围(城镇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2)资金来源(四个方面来源,和以前相比,单位职工也要缴纳失业保险费)(3)领取期限(分三种情况
8、)(4)发放标准(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5)支付项目3.现行的失业保险条例相比1993年的规定具有的新特点和进步(1)覆盖面扩大了(2)扩大了资金来源渠道,提高了缴费比例和统筹层次(3)把农民合同工也纳入到失业保险体系中(4)对发放标准的明确规定(5)开始有了一些监督、处罚等内容(四)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权益的再就业工程1.两个概念或含义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 2.性质:过渡工程(1998-2006年)3.保障方式:建立再就业工程-以解决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和第二次就业为目标的保障措施4.再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为本企业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和代下岗职工缴纳养老、
9、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费用,组织下岗职工参加职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引导和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资金来源:“三三制”办法5.下岗职工本体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与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衔接和补充-三条保障线6.2006年,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基本完成,再就业保障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五)失业保险与失业救济、再就业服务的关系 1.失业保险与失业救济的关系 (1)失业保险是基础,失业救济是有效补充 (2)两者需要相互衔接、互为补充 2.失业保险与再就业服务的关系 (六)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1.当前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 到2010年,我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8
10、.3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5000万人,而从需求情况看,劳动力就业岗位预计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1000万左右。这一巨大缺口未来20年内不会缓解,其中前10年的就业压力更为突出。此外,在体制转轨时期遗留的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尚未全部解决,高校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和被征地农民就业问题又凸显出来。失业将是中国长期面临的严峻问题。2.我国目前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1)覆盖面过窄问题官方统计的失业人口只包括城镇登记失业人口, 大量的城镇企业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被纳入失业保险的范围之内,但是,促进他们的就业是政府和社会不能回避
11、的重要责任。以下三种现象尤其需要关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全国每年至少有300万农民成为失地农民,现在累计的失地农民可能已达4000万一5000万,其中完全失去土地、没有工作的农民至少在1000万人以上,占失地农民的20%。46%的失地农民失地后生活水平下降,部分失地农民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保障无份、创业无钱”的群体,由此引发诸多社会矛盾。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城镇国有和集体单位从业人员从1990年的1.39亿人减少到2005年末的不到7300万人,占就业总人口的比例由21.4%降到9.6%。而同期城镇从业人员从1.7亿增加到2.7亿,增加的主要是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和多种形式灵活
12、就业人员,具有就业不稳定、收入差距大、流动性强、管理分散等特点,对社会保险(包括失业保险)的开放性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2)保险费收缴困难,保险基金筹集不力,欠费现象比较严重没有针对失业保险的特点来进行失业保险制度的设计,失业保险金的征缴缺乏强有力的手段和激励机制,失业保险较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更具有互济性,一些经济效益比较稳定的国有单位及其职工不愿进人失业保险。各地政府没有认识到完善的失业保险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导致相关政策衔接不够,漏洞不少,政策落实不到位。由于1999年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取消了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征缴额提取管理费的办法,割断了失业保险
13、基金征缴数额与征缴机构、人员的直接利益联系,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经费不足,失业保险征缴人员积极性受到影响。(3)统筹层次较低,地区之间的调剂作用难以发挥(4)失业保险监管滞后,制度运行成本较高两个问题比较突出:基金管理上的混乱;基金管理费支出比例过高 3.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总目标:(P,130) (2)具体改革措施(P,130-131) 个人看法: (1)合理拓宽覆盖面 (2)提高统筹层次 (3)提高和完善管理水平 (4)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大促进再就业工程,突出就业导向 (5)加强与其他相关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 新失业群体的困境及对策研究新失业群体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大学生失业
14、群体为例以大学生失业群体为例一、一、“新失业群体新失业群体”的概念界定及未来变化的概念界定及未来变化(一)(一)“新失业群体新失业群体”的概念界定的概念界定1.“新失业群体”这个概念最早由清华大学的孙立平教授于2004 年的关注“新失业群体”一文中提出的。“新失业群体”指这样一个社会失业群体,他们大学、高中、初中甚至更低学历毕业或者肄业后处于准失业状态,没有国有或集体企业工作经历,面临各种“制度真空”,并日益成为中国未来失业人口的主体,从而必将会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2.显著特征(1) 日益呈现出高学历、低龄化的趋势.根据有关调查,2005 年全国失业人口中35% 的失业人员
15、在35 岁下,51.1% 具有高中以上学历,而且近年来,大学生的严峻就业形势也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2003 年全国大学本科毕业生约52 万人失业,2004 年为69 万,2005 年为79 万;据统计,到2007年累计下来,大学生失业人数已达200万。(2)长期处于准失业状态,即频繁地在就业和失业之间转换,就业的稳定性十分脆弱,甚至其本人对自身的劳动状态认识都很模糊.(3)没有国有或集体企业工作经历。 孙立平教授对于这一点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新失业群体”内在规定性及其本质.(4)面临着制度上真空,无论是劳动就业还是社会保障方面,几乎所有的相关优惠政策都遗忘了这一群体.(5) 极易被边缘化
16、,但同时却日益成为中国未来失业人口的主体. (二)(二)“新失业群体新失业群体”和和“老失业群体老失业群体”的未来变化的未来变化1. “老失业群体” 的数量逐渐达到峰值,“就业转失业” 人员不断减少,我国由下岗所引发的“第二次失业”高峰即将过去.伴随着“老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等制度逐步得到完善,其就业再就业的潜力不断得到充分发掘,据中国统计年鉴分析,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总人数从2003 年的260万、2004 年的153 万减少到了2005 年的117 万,由于国家在政策制度、资金、技术上不断加大投入,2003 年实现再就业人数为350 万,其中包括98 万“4050”人员,2004 年
17、440 万,包括120 万“4050”人员,2005 年510 万,包括110 万“4050”人员,同时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从2003 到2005 年分别递减为440 万、419 万和362 万,截止2005 年6 月底全国已经有北京等14 个省份基本实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并轨。 2. “新失业群体”却在社会的宏观和微观层面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劳动力市场上的“新失业群体”就业问题正逐步成为主要矛盾.据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2004 年白皮书指出,当前我国正面临着自然新生劳动力的高峰期,青年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在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中,35 岁以下的占70% 左右,另据劳动
18、保障部和团中央的调查显示,城镇新增劳动力中只有40% 50% 能够实现就业,新成长失业青年增幅率为63% ,15 岁至29 岁的青年总体失业率约为9% ,远高于目前6.1% 左右的社会平均失业率。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趋严峻,如上所示。二、举步维艰二、举步维艰, 风险重重风险重重:“新失业群体新失业群体”面临的诸多风险及挑战面临的诸多风险及挑战(一)经济上的风险和挑战(一)经济上的风险和挑战1.“新失业群体”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的缺乏 (结构性失业、经验缺乏)2.双重二元结构的夹缝生活困境(1) “新失业群体”一方面由于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的缺乏,只能在二元劳动力市场中的初级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工作
19、,因而,他们的工作大多是较低的工资收入、不稳定的就业岗位、较差的工作条件和极少的职业发展机会.(2)同时他们又承担着城乡二元结构中的城市高昂的生活方式代价,双重二元结构的风险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困境。 3.生命周期内的风险挤压“新失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员都开始步入生命周期的“高责任”阶段,即他们一方面面临着自己爱情、婚姻和家庭的重担,另一方面也需要承担起赡养上代人的义务,尤其随着“4-2-1”型的核心家庭结构的形成更是使得他们的养老负担日益沉重,同时由于自身就业状态的不稳定和“啃老” 条件的逐步丧失,“新失业群体”在这个生命周期的“高责任”阶段也必然会是一个高风险的阶段。(二)社会上的风险和挑战
20、(二)社会上的风险和挑战1.社会地位的不断下降和流动的凝固化即使存在着流动,也大多是在同一个社会垂直分化阶层中的位置转移,他们不断进行的“就业失业就业”的循环越来越使他们丧失向上流动的动力,社会流动的凝固化趋势日益明显。2.劳动保障制度上的“真空”一方面,由于没有在国有或集体企业工作的经历,他们的就业大多都被抛给了市场,即鼓励其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但几乎所有的风险都由他们自己或家庭来承担;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给予的保护也严重不足,尤其是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日益成为“劳动强势者的俱乐部” ,其结果就是面临着失业高风险的“新失业群体”却被失业保险政策逐渐遗忘. (三)心理上的风险和挑战(三)心理上
21、的风险和挑战1.大量不良“亚文化”的形成和侵扰(校漂一族)由于缺乏整个社会的关注和正确引导,这一群体的大量“亚文化”逐步背离和否定现存的社会主流文化和价值观.2.准失业状态的心理重担 “新失业群体”由于经常处在就业和失业的频繁转换之中,因而由此导致的心理负担过重,变得不自信起来,而且也处于一种极易被边缘化的地位。3.落后观念的阻碍“高不成,低不就”、 “精英情结”,攀比、求高、自负心理比较普遍,阻碍了大学生就业的自主性和多样化的趋势,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据有关部门专家调查显示,70% 的毕业生希望留在北京等直辖市和沿海开放地区,近60% 学生希望到国家机关和三资企业工作,同时有65% 的
22、毕业生期望的薪酬水平在2000 元以上,31% 的毕业生希望能够达到3000 元以上,还有20% 的毕业生希望能够达到4000 元以上。三、群策群力、多管齐下三、群策群力、多管齐下: 加快解决加快解决“新失业群体新失业群体”的严峻现状的严峻现状(一)从就业乃民生之本的角度来看(一)从就业乃民生之本的角度来看1.开展职业指导,建立系统的就业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2.健全就业信息发布机制,努力减少摩擦性失业。(二)从社会保障乃民生之安全网的角度来看(二)从社会保障乃民生之安全网的角度来看-鉴于实行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种种现实障碍与困难, 在当前阶段, 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可能并非明智之举;
23、 而大学生失业社会救助制度由于和现行相关制度的兼容性较好,因而可以优先选择首先, 政府是大学毕业生失业救助的责任主体,可以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加大对于“新失业群体”的救助;具体操作:其次, 大学生失业救助以保障生活和促进就业为基本原则,再次, 提供就业援助是失业救助基金支出结构中另一重要内容, 其主要内容为失业者提供高效、免费或非盈利性的就业指导、就业培训等服务;最后, 失业基本生活救助金的领取期限不宜过长。 时间以不超过6 个月为宜。同时失业救助金水平不能过高, 只需要在他们未找到合适工作之前一定时期保障其基本生活和发展机会即可.(三)从教育乃民生之基的角度来看(三)从教育乃民生之基
24、的角度来看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优化中等教育结构。2.政府一方面要做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3.各高校更要立足自身的特色,开设具有高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专业,将大学生的就业放在重要的位置,努力打造出学校的教育品牌。 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与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水平密切相关一、英国的失业保险制度简介1.英国是世界上建立失业保险制度较早的国家,首次立法在1911年2.英国实行的是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1)实施范围(2)基金来源失业保险基金来源(三方面)失业救济基金来源(政府承担)(3)给付条件给付的三个条件取消保险金领取资格的几种情况(4)给付标准和期限 每周按28.45英镑支付;受供养的妻子,每周给付17
25、.55英镑支付期限最多为52周,即13个月社会救济或其它津贴费的给付及其条件二、德国失业保险制度简介1.德国实行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双重失业保险制度2.失业保险体系(1)失业保险实施范围:资金来源:雇主、雇员、和政府的财政补贴给付条件:(一般情况、特殊行业如建筑、特殊情况如企业安排雇员的工时过少)给付标准和期限-给付标准:为受保人失业前税后收入的68%-给付期限 :1652周,并视受保人受雇的时间长短而定(2)失业援助计划实施范围:对无权享受正常保险金和在正常保险金给付期过后的失业者给付标准:按在职时税后收入的支付(独身者为)救济金期限:无期限资金来源:政府财政负担,失业者不承担缴费义务目的及效果三、美国的失业保险制度简介美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实行强制性保险制度(一)失业保险制度1. 管理及管理机构(全国统一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夏季食品供应与配送合同
- 《冯梦龙文艺思想研究》
- 《髌骨张力板固定系统的有限元分析》
- 《英式橄榄球项目制胜规律的训练学研究》
- 《不同成绩选手华尔兹舞双左疾转动作运动学参数对比分析》
- 第02讲物质的量浓度-2025年高考化学卓越讲义
- 2024年户外广告项目合作合同
- 2024年河北全国客运资格证模拟考试
- 2024年江西客运上岗证多少分算合格
- 专题04幂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练习)(原卷版)
- 水工岩石分级及围岩分类
- 基因扩增实验室常用仪器使用课件
- 2023年营养师、营养指导员专业技能及理论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斜井敷设电缆措施
- 施工机械设备租赁实施方案
- 牙膏产品知识课件
- 液化气站人员劳动合同范本
- 第一章 教育政策学概述
- 常见土源性寄生虫演示文稿
- 全员育人导师制学生谈话记录
- 了解学前儿童科学领域核心经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