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应用题对比_第1页
两种应用题对比_第2页
两种应用题对比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两种应用题比照教学内容:教材第59页例4、“比比算算,练习十二第37题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与求比一个数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它们的联络与区别。通过比较、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的思维才能。教具准备:复惯用的线段图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一、复习旧知1、 口算,让学生口算练习十二第3题2、 看图列式计算:1 出示线段图:第一行表示8朵红花,第二行表示黄花朵数5朵,要求黄花比红花少?朵2 图上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谁能说一说要怎样算黄花比红花少几朵。3 出示图:第一行8朵红花,第二行表示黄花数,分别用大括号表示比红花少“

2、3朵和“黄花?朵4 图上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求黄花多少朵要怎样算?二、教学新课1、 出例如4第1题1 学生默读。提问:第一个和第二个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问题?谁来说一说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意?2 分析图里表示的题目的数量关系。大家看一看,哪种瓜的个数多,哪种瓜的个数少?谁能告诉大家,求冬瓜比南瓜少几个,可以怎样想?要从南瓜的个数里去掉几?3 按照刚刚想的,用什么方法做?把书上填完好。做完后提问:12-9表示的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减法求冬瓜比南瓜少的个数?2、 出例如4第2题1 学生默读题目。提问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2 这道题里也是哪种瓜的个数多,哪种瓜的个数少?你是怎么

3、知道的?哪位小朋友看着图说一说,求冬瓜的个数要怎样想?要从南瓜个数里去掉几就能求出冬瓜的个数?3 把书上的填完好。做完后提问:12-3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减法算?3、 比照1 这两道里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出:两道题里第一个条件一样,第二个条件和问题正好调换了一个位置,第1题的条件是第2题的问题,第1题的问题是第2题的一个条件。2 这两道题里都是哪种瓜多,哪种瓜少?求第1题要怎样想?第2题呢?这两个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三、稳固练习1、“算算比比,先让学生读一读,说说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做这两题要怎样想?指名两人板演,其余的做在书上。2、做练习十二的第5

4、题,做完后提问:这两题都是哪个班浇的棵数多?32-25表示什么意思?32-7呢?3、做第6题4、小结:做这种比多比少关系的应用题,总是先想哪个数量多,哪个数量少。假如要求多的数,就把较小的数和多的数合起来,用加法算;假如要求少的数,就从较大的数中去掉少去的一部分,用减法算。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拟,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程度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才能,课堂上,我特别重视老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上下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

5、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兴趣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才能,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才能,强化了记忆,又开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根底。四、作业:练习十二第4、7题“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如今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

6、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渐渐“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老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老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程度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程度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构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