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纺织品的检测标准第一部分 纺织品的色牢度检测一 耐洗色牢度检测二耐摩擦色牢度检测三耐汗渍色牢度检测四 耐热压(熨烫)色牢度检测五耐次氯酸盐漂白色牢度六耐过氧化物色牢度七耐丝光色牢度实验第二部分纺织品的外观保持性一 悬垂性能检测二刚柔性能检测三 织物的起毛起球试验圆轨迹法第三部分 纺织品的损坏检测一 拉伸断裂检测二撕破强力检测三顶破强度检测第四部分纺织品的舒适性能检测一 纺织织物的透湿性能的检测透湿杯法二 纺织织物的防水性能的检测静水压实验三纺织织物表面抗湿性测定第五部分生态纺织品的检测一 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二甲醛含量检测(水萃取法)三甲醛的测定 释放甲醛(蒸气吸收法)第六部分纺织品的功
2、能检测一 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二 静电防护织物的检测方法16第一部分纺织品的色牢度检测一耐洗色牢度检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所有纺织品都是要进行洗涤的,洗涤时纺织品在一定温度的洗涤液中洗涤, 由于洗涤液的作用,染料会从纺织品上脱落,最终使纺织品原本的颜色发生变化,这称之为变色。同时进入洗 涤液的染料又会沾染其他纺织品,亦会使其他纺织品的颜色产生变化,这称之为沾色。1 .检测标准ISO 105 C01 C05 198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耐洗色牢度:试验l一试验5、EN20105c01 C05 1992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涤色牢度:试验1 一试验5,DIN EN20105C01 -C05- 1
3、99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l一试验5、AATCC172 2002耐家庭洗涤无氧漂白色牢度、GB/T 3921.1 - 5- 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l一试验5»。2 .检测原理耐洗色牢度试验是将纺织品试样与一或两块规定的贴村织物贴合,放于皂液中,在规定的时间和温度条件下,经机械搅拌,再经冲洗、干燥。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耐洗色牢度共有五个试验方法,主要区别在于试验温度和时间不同,其他皆基本相同。3 .检测方法(1)试样:尺寸为 40 mm x 100 mm ,贴衬织物尺寸与试样相同,可以是两块规定的单纤维贴衬织物 或一块多纤维贴衬织物,
4、与试样沿短边缝合,形成一个组合试样。(2)仪器:多个直径75 mm、高125mm的密封容器,密封容器能沿半径为45 mm。、转速为 40 r/min进行转动,并能保持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下进行机械搅拌。(3)试验条件:五种试验方法的温度、时间和加料分别是: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方法一;40 C, 30 min;50 C, 30 min;60 C, 30 min;95C, 30 min,加10粒不锈钢珠;95 C, 240 min ,加10位不锈钢珠。(4)洗涤试液:试液由5 g/L皂片和2 g/L无水碳酸钠,或4 g/L标准合成洗涤剂和 1g/L无水碳酸钠组成,皂片和标准合成洗涤剂中不应
5、含有荧光增白剂。皂片和标准合成洗涤剂的组成应符合一定要求,标准分另1J如表1 l、表1一2所不。表11皂片的组成要求皂片皂片游离碱(以N&CO计)/%<0.3水/%<5游离碱(以NaOHh /%<0.1制备肥皂混合脂肪酸冻点/c<30 总脂肪物/g.kg -1>850碘值<50.表1一2标准合成洗涤剂的组成要求成分m/m (%)成分m/m (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碳链平均长度C11.5)8硅酸镁1 . 9指肪醇羟乙基缩合物(环氧乙烷数 14)2. 9羟甲基纤维素1 . 2钠皂(链长(C12 C16 : 13%26%;CsCz: 74%87%)3.
6、5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 2硫酸钠21 . 2三聚磷酸钠43. 7水9. 9硅酸钠(SiO2:Na2O=3 .3:1 )7.5合计100(5)试验:将组合试样放入规定的密封容器,容器内放入与组合样质量比为50: 1的洗涤试验液。将密封容器沿半径为45 mm、转速为40 r/min进行转动,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下(方法一方法五)进行机械搅拌。试验结束取出试样,用冷三级水清洗两次,然后在流动冷水中冲洗10min,挤去水分。展开组合试样,使试样和贴衬仅由一条缝线连接,悬挂在不高于60c的环境里干燥。用变色用灰色样卡( GB 250)评定试样的变色,用71r色用灰色样卡( GB 251)评定贴衬织物的沾色
7、。二、耐摩擦色牢度检测家用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经常要与其他物体进行摩擦,有时这种摩擦还是在湿态情况下进行的,若染料的 染色牢度不好,在摩擦过程中就会沾染其他物品,所以应对家用纺织品的耐摩擦色牢度进行要求。摩擦过程中 主要是沾染其他物品,故耐摩擦色牢度只有沾色,而无变色。1 .检测标准ISO 105-X12-2001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JIS L 0849 1996耐摩擦色牢度试验方法(ADP ISO 105 X12: 93)DIN EN ISO 105 X12 200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AATCC8-2001耐摩擦色牢度:AATCC摩擦仪法。GB/T3920 1997纺织品色
8、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2 .检测原理将试样分别用一块干的纯棉标准摩擦布(棉贴衬)和一块湿的纯棉标准摩擦布(棉贴衬)按规定的压力、速度进行摩擦,对摩擦布的沾色用沾色用灰色样卡( GB 251)进行评级。3 .检测方法(1)用夹紧装置将试验样品固定在试验机底板上,使试样的长度方向与仪器的动程方向一致。(2)干摩擦:将干摩擦布固定在试验机的摩擦头上,使摩擦布的经向与摩擦头运行方向一致。在干摩擦试样的长度方向上,在 10s内摩擦10次,往复动程为100mm,垂直压力为9N。(3)湿摩擦;更换试样,用湿摩擦布按(2)所述重复操作。湿摩擦布必须用三级水浸湿,并放人滴水网或使用轧液装置 ,使其含水量在95%
9、105%,摩擦结束后,在室温下晾干。(4)去除摩擦布上的试样纤维。(5)用灰色样卡评定上述摩擦布的沾色级数。三耐汗渍色牢度检测人的汗液是由复杂的成分组成的,其主要成分为盐,因人不同,汗液有酸性的也有碱性的。纺织品短 暂的与汗液接触对色牢度可能影响不大,但长时间的且紧贴着皮肤的与汗液接触,对某些染料就会产生很 大的影响。纺织染料有的不耐酸性,有的不耐碱性,耐汗渍色牢度就是用不同酸碱的人造汗液,模拟出汗 时的情况对纺织品进行试验,主要用于与皮肤接触的纺织品。1 .检测标准ISO 105 E041994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DIN EN ISO 105 E04- 1996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
10、渍色牢度,JISL08481996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 、AATCC 15 2002耐 汗渍色牢度、GB/T 3922 1995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2 .检测原理将纺织品试样与一决或两块规定的贴衬织物组成组合试样(同耐洗色牢度),将两个组合试样分别放在两种含有组氨酸盐酸盐的酸碱不同的试液中浸湿,去除多余的试液,将组合试验样置于12.5kPa的压力下,在(37+2) C温度的环境下放置 4h,干燥后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的沾色。3 .检测方法(1) 仪器装置:一组不锈钢夹具,能给试样以持续的12. 5 kPa的压力。恒温箱,能产生(37+2) C持续的温度环境,无通风装置。(2)
11、试样;尺寸 40 mm X 100mm,贴衬织物尺寸与试样相同,可以是两块规定的单纤维贴衬织物 或一块多纤维贴衬织物,与试样沿短边缝合,形成一个组合试样。(3) 人造汗液;现配现用,见表 13。表1-3人造汗液的配方碱液酸液L一组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 / 一、 / -1(C6HQN3?HCrHO /g?_0.5L一组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_ 、/ 一 -1(CMQNPHClTKO) /g ?.0.5氯化钠(NaCl) /g1-15一,-1氯化钠(NaCI) /g?_5磷酸氢二钠十二水合物/一八八、-1(NaHPO?12H2O) /g 支5 -1磷酸二氢钠二水合物(NaHPO2H2。/g支2.2用0
12、.1mol /L氢氧化钠溶液调pll值至8用0.1mol /L氢氧化钠溶液调PHU15.5(4)试验:酸碱试液使用的仪器分开,不能同时用一台仪器。将组合试样浸在与组合试样质量比为50: 1的人造汗液中,浸湿试样时如试样不易渗透,可稍加揪压和拨动,但不能太剧烈使试样表面起毛,浸泡30min。取出组合试样,用两根玻璃棒夹去组合试样上多余的试液,将组合试样夹在两块试样板中间,加上12.5 kPa的压力并保持,放入(37+2) C温度的烘箱,4h。从烘箱取出后,不清洗,试样、拆去组合试样上除一条 短边外的所有缝线,展开试样,在温度不超过60 c的环境下干燥。用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 250)评定试
13、样的变色,用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GB 251 )评定贴衬织物与试样接触一面的沾色。对酸碱试样应分别评级。本国家标准与ISO 105 E04相等。四 耐热压(熨烫)色牢度检测有的纺织品是要进行熨烫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主要用下面三种熨烫方式:其一,纺织品干燥后用熨斗 将其烫平;其二,干燥的纺织品上放块湿布或用蒸汽熨斗给其定型;其三,将湿的纺织品用熨斗烫干。在熨 烫过程中要对纺织品施加高温或高温高湿,其温度多远远超过纺织品染色时的温度,对某些染料亦会产生很 大的影响。故需熨烫的纺织品应该进行耐热压色牢度的检测。1 .检测标准ISO 105 Xll 1994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热压色牢度、JIS L。
14、0850 1994耐热压色牢度试验方法,DIN EN ISO 105 Xll 1996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热压色牢度AATCC 133 1998耐热色牢度熨烫法;GB/T 6152- 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热压色牢度。2 .检测原理模拟熨烫时的三种方式,对试样或试样和贴衬织物进行熨烫,评定其经熨烫后的颜色变化。耐热压色牢度有三种方法:(1)干压:干试样在规定温度和规定压力的压力装置中受压一定的时间。试验后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2)潮压:干试样用一块湿的棉贴村织物覆盖后,在规定温度和规定压力的压力装置中 受压一定的时间。试验后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3)湿压:湿试样用
15、一块湿的棉贴衬织物覆盖后,在规定温度和规定压力的压力装置中受压一定的时间。试验后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3.检测方法(l)仪器:由一对光滑平板组成的加热装置,有能精确控制的电加热系统,常用的温度为110C、150c和200c三种,并能赋予试样4kPa的压力。如能达到上述要求,也可使用家用电熨斗。试验时试样的具体放 置见图1 l。试样白棉布100130g/m2两层羊毛法兰绒垫 3mm石棉板36mm图1 1耐热压色牢度试样放置示意图(2)试样;试样尺寸40 mm X 100 mm,贴衬织物尺寸与试样相同。(3)试验:先选定所用的压烫温度,若是干压,试样上不放贴衬织物,直接压烫;若
16、是潮压,试样上放湿的棉贴衬织物;若是湿压,试样和棉贴衬织物皆浸湿。放下上加热平板,使试样受到4kPa的压力,保持15s,抬起上加热平板。取出试样,用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250)评定试样的变色,用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 251)评定棉贴村织物的沾色,要用棉贴衬织物沾色较重的一面进行评定。耐熨烫色牢度试验方法国家标准与ISO 105 Xll标准相等。五耐次氯酸盐漂白色牢度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一种测定各种纺织品的颜色在商业漂白中对常规浓度的次氯酸盐漂白浴耐漂能力的方法。本方法主要用于天然和再生纤维素纺织品。二.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17、,所示版本均为有效。GB 2501995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idt ISO 105-A02 : 1993)GB/T 6151 1997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试验通则(eqv ISO 105-A01 : 1989)GB/T 3921.1 1997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洗色牢度 试3"1 (eqv ISO 105C01; 1989)三.原理纺织品试样在次氯酸盐溶液中搅动,水洗后,再在过氧化氢或亚硫酸氢钠溶液中搅动,清洗和干燥。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4 .主要试剂:1 .次氯酸钠工作液(NaClO),每升含约2g有效氯,用10g/L无水碳酸钠(N&CO)调节pH11.0
18、77; 0.2,温度 为 20 ± 2C。2 .过氧化氢溶液,2.5ml/L 30%(m/m)HQ或5g/L亚硫酸氢钠溶液。紧告:使用过氧化氢时,注意执行有关安全预防措施。3 .肥皂溶液(GB/T3921.) , 5g/L,用于浸湿拒水织物。5 .检测方法1 .试样准备:如试样是织物,取 40mm x 100m试样一块。如试样是纱线,将它编成织物,取40mme 100mm试样一块。或紧密地单层卷绕于一薄片材料上。如试样是散纤维,取足够量充分梳压成40 mm由100mm的薄层,缝于一块不会影响次氨酸盐对试样作用的织物上,以作为支承。2 .操作程序:(1)如试样经拒水整理,需将试样在温度
19、2030c的肥皂液中充分浸湿,除去试样上多余皂液,使保持约为自身于质量的溶液,立即展开试样,放入次氯酸钠的溶液中,温度为 20c士 2C,浴比为50: 1。(2)如试样未经拒水整理,需将试样在室温下放入蒸储水中浸湿,除去试样上多余水分,展开试样,放入次氯酸钠的溶?中,温度为20士2C,浴比为 50: 1。(3)关闭容器,使试样在 20±2c溶液中静置 60min,避免直接阳光曝晒。(4)试样在流动冷水中充分冲洗,然后放入过氧化氢溶液或亚硫酸氢钠溶液的任一溶液中,在室温下搅动10min。(5)试样在流动冷水中充分冲洗,除去多余水分,悬挂在不超过60c的空气中干燥。(6)用灰色样卡评定试
20、样的变色。六耐过氧化物色牢度本标准规定了一种测定各类纺织品的颜色在纺织品加工中使用常规浓度的过氧化物漂浴耐漂能力的方法。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 250 1995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idt ISO 105A02: 1993 )GB 251 1995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idt ISO 105 A03:1993 )GB/T 6151 1997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试验通则(eqv ISO 105-A01 : 1994)GB 75647568 87纺织
21、品色牢度试验用标准贴衬织物规格( neq ISO 105-F: 1985)GB 11404 89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多纤维贴衬织物规格(neq (ISO 105-F10: ig89)二.原理纺织品试样与一块或两块规定的贴村织物相贴合一起浸入漂液中,水洗和干燥,用灰色样卡评定试 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三.设备和试剂1 .试管,试管的直径及长度能使卷状组合试样恰好装入,并能用漂液浸没。2,漂液,组成如表1。始浴漂浴1用于天然及 再生纤维漂浴2用于天然及 再生纤维漂浴3用于羊毛及醋纤漂浴3 用于丝每升3级水中含:过氧化氢溶液1, mL5-2020过氧化钠2, g-3-硅酸钠溶液3, mL55-表1
22、漂源组成焦磷酸钠4, g 氯化镁5, g-0. 1-0. 15-0. 1一,r6起始PH ± 0 210. 511 . 579. 310. 0温度士 2 c90805070处理时间,h1122浴比30: 130: 130: l30: l1)含HQ304g/L( =275g/kg H 2O2),如浓度与该值有差异,可取近似值。2) 100% NaQ。3) 20 c 时相密度为 1.32;SiO 2: Na 28 2.7:1 。4) Na 4B。- 10 H2。5) MgCl2 - 6 H 2O。5)如需要,NaO的液调节。7)漂液pHB试验终了时不低于 9.0。3 .贴衬织物,尺寸为
23、40mmX100mm(GB/T6151 1997,8.3),按3.1 或3.2任选其一。3.1 符合GB11404的多纤维贴衬织物一块。3.2 符合GB 75647568有关章节的单纤维贴衬织物两块,一块与所试纺织品纤维同类属, 如试样为混纺则与主要纤维同类属;第二块按表2所示。如试样为混纺则与第二位主要纤维同类属。或另行规定。表2单纤维贴衬织物如第-一块贴衬织物是则第二块是羊毛、丝、亚麻、粘纤、聚酯、聚丙烯睛棉棉、醋纤粘纤4 .如需要,用一块染不上色的织物(如聚丙烯类)。5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应符合 GB 250;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应符合 GB 251。6 . 3级水GB/T6151
24、1997, 8.1)。四.试样1 .如试样是织物,按下述方法之一制备试样:a) 取40mmX100mm试样一块,正面和一块40mmX100mm的多纤维贴衬织物相接触,沿一短边缝合,形成一个组合试b) 取4mmX100mm试样一块,夹于两块4mmX100mm单纤维贴衬织物之间, 沿一短边缝合, 形成一个组合试样。2 .如试样是纱线或散纤维,取其量约等于贴衬织物总质量的一半,按下述方法之一制备试样;1)夹于一块40mmX100mm多纤维贴衬织物和一块 40 mmX100mm 染不上色的织物之间,沿四边缝合 (GB/T6151 1997, 9.3),形成一个组合试样。2)夹于规定的两块40mmX10
25、0mm单纤维贴衬织物之间,沿四边缝合,形成一个组合试样。五.操作程序1 .组合试样沿长边方向松松成卷,将40mm的卷放入合适当漂液(表 1)的试管中,按表1中规定的温度和时间,保持试样良好地浸没在漂液中。2 .取出组合试样,在流动冷水中冲洗 10min,挤干,拆去除一短边外的所有缝线,展开组合试样,使所有部分仅留一缝线相接触,悬挂在不超过60c的空气中干燥。3 .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七耐丝光色牢度实验本标准规定了 一种测定纺织品颜色耐氢氧化钠浓溶液丝光能力的方法。本方法主要用于棉和含棉的混纺织物。1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26、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250-1995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idt ISO 105-A02:1993 )GB251-1995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idt ISO 105-A03:1993 )GB/T6151-1997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试验通则(eqV ISO 105-A01:1994 ) GB75647568-87 纺 织品 色牢度试验用标准贴衬织物规格( neq ISO 105-F:1985)2 .原理2.1 纺织品试样与规定的贴衬织物相贴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处理,然后冲洗,酸洗,再冲洗和干燥。用
27、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2.2 由于完全耐丝光的试样彩度会增加,一般评级办法不能评为5级(不变色)。在此情况下,仅能用灰卡评定色相和亮度变化,而不考虑彩度,此类评级必须加注星号(*)并加以说明。例:5*彩度增加(不考虑),色相和亮度不变。3-4较红*:彩度增加(不考虑),色相变红,用灰卡评定为3-4级。2较蓝,较暗*:彩度增加(不考虑),色相和亮度均有变动,用灰卡评定为2级2.3 彩度并未增加的试样,按正常评级方法进行评定,其结果不需加注星号。例:2较明、较蓝,较暗:彩度减少(要考虑)和色相明度均改变.相当于灰卡2级。3.设备和试剂1.1 棉贴衬织物,应符合 GB7565,至少
28、100mmX100mml ,用以评定沾色。1.2 金属框架,用以夹持试样,适用于试验的金属框架有两个可折叠的翼片,可用蝶形螺帽锁定于闭合的位置上,两翼有80mmX80mm方孔。框架四边呈瓦楞状或钉有针板,处理时可将组合试样固牢。用于纱线 的刚性框架须略大于织物用的瓦楞或针板以便将后者固定在内。1.3 氢氧化钠溶液,300g/L。1.4 硫酸溶液,含有5mL/L浓硫酸(1.84g/mL)。1.5 乙酸溶液,含冰乙酸 10mL/L1.6 评定变色用灰色木¥卡,应符合 GB 250;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应符合 GB251。4 .试样4.1 如试样是织物,取至少100mmX100mm试样一块
29、,与一块同尺寸的棉贴衬织物(3.1)相贴合,沿四边缝合,形成个组合试样。将组合试样牢牢地固定在框架(3.2)上,但张力不要过大。4.2 如试样是纱线,取相等于棉贴衬织物的质量,牢牢地卷绕刚性框架上,但张力不要过大,纱线的卷绕务 必相互紧靠和平行,面积至少为100mmX100mm ,覆上一块同尺寸的棉贴衬织物(3.1),沿着与纱线垂直的两边缝合,形成一个组合试样。5 .操作程序5.1 将组合试样浸入氢氧化钠水溶液(3.3)中,有色纺织品应在上面,于 20c± 2c处理5min。用70c± 2c热水1L冲洗框架中的组合试样l min ,然后用流动冷水冲洗 5 min。5.2 将
30、组合试样从框架上取下,浸入硫酸溶液(3.4)或乙酸溶液(3.5)中5min。浴比为50:1,用流动冷水冲洗至中性。5.3 拆去试样的三边缝线(纱线拆去一边),悬挂在不超过60C”的空气中干燥,注意除余下的一条缝线外,贴衬织物和有色纺织品应保持分开。5.4 如试样彩度增加,可用相应灰卡(3.6)只评色相和(或)亮度的变化。用相应灰卡(3.6)评定贴衬织物的沾色。5.5 如试样彩度并未增加,则用灰卡评定试样的总色差(2.3)和贴衬织物的沾色。第二部分 纺织品的外观保持性一 悬垂性能检测织物在自然悬挂时因自重下垂的程度及形态称为悬垂性,它是衡量纺织品柔软性能的一个指标,通常 用悬垂系数来表示。悬垂系
31、数是试样下垂部分的投影面积与其原面积之比的百分率。1 .检测标准FZ/ T 01045 1996织物悬垂性试验方法。2 .检测原理将规定的圆形试样水平置于圆形夹持盘间,让其自由悬垂,用与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光线照射,得到试样悬垂时的投影图,通过光电转换计算或描图计算求得悬垂系数。3 .检测方法(1)织物悬垂性测定仪,试样夹持盘直径120mm,并具有四支架机构。能直接读出悬垂系数或供描图的投影图。分度值小于或等于 10 mg的天平或求积仪。(2)钢尺、剪刀、半圆仪、笔、制图纸。(3)试样:裁取直径为240mm,无折痕的试样2块。每块试样正面画4条过圆心的直线,每两条直线间夹角为45。见图2-1悬垂
32、性测定试样图。每块圆形试样的圆心。处冲(剪)直径为4 mm的定位孔。图2-1悬垂测定试样图(4)试验;悬垂系数测试方法有两种。直接读数法:将试样放在试样夹持盘上, 使OA线与一定位物吻合, 加上盖,轻轻向下按3下,静止3min, 记下读数。调零后依次测出 OB、OC、OD与定位物吻合的3个读数。透光明显的织物不适用直接读数法, 可用描图法。描图法:剪取与试样相同大小的制图纸和与夹持盘相同大小的制图纸,在天平上称量。将试样放在试样夹持盘上,使OA线与一定位物吻合,再依次放上有机玻璃划样块、制图纸以及上盖,轻轻向下按3下,静止3min,开始描图,然后剪下图形并称量。按下式求出悬垂系数:F=100%
33、式中:F 悬垂系数;m1 与试样相同大小的纸的质量,mg;m2与试样投影图相同大小的纸的质量,mg;m3与夹持盘相同大小的纸的质量,mg。若有求积仪,可根据测得的面积计算悬垂系数。二 刚柔性能检测织物脱离支撑后因自重而向下弯曲的程度,称为刚柔性,它也是衡量纺织品柔软性能的一个指标,通 常用弯曲长度和抗弯刚度来表示。1 .检测标准ISO 9073 7 1995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7部分:弯曲长度的测定、GB/T18318纺织品织物弯曲长度的测定、ASTM D 1388 1996 (2002)织物硬挺度的试验方法。2 .检测原理如图2-2,长条形试样放在平台上,尺子压在试样上,试样的长轴与尺子
34、长度方向平行,尺子与试样沿长轴方向同时在平台上移动,使试样伸出平台部分悬空,并在自重下弯曲。当试样向下弯曲的头端触及与水平呈41.5。的斜面时,试样伸出长度的1/2为弯曲长度。试样的抗弯刚度通过弯曲长度与单位面积质量计算得来。图2-2 弯曲长度测定示意图3 .检测方法(1)试样:25 mm X 250 mm ,经纬向各6块,每块试样测4次,取平均值。(2)抗弯刚度计算:G=mXC 3X10-2式中:G 单位宽度的抗弯刚度,mN cm;m试样单位面积质量,g/m2;C试样的平均弯曲长度,cm。该方法国家标准与 ISO 9073 7 1995标准相等。三织物的起毛起球试验圆轨迹法1 .范围本标准规
35、定了织物在受轻微压力下起球性能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纺织织物。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 6529 86 纺织品的调温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 8170 87 数值修约规则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起毛起球纱线或织物经过摩擦,纤维端伸出表面,形成绒毛或小球状凸起。3.2 耐起球性纺织织物耐起球的能力。4 .原理按规定方法和试验参数,利用尼龙刷和磨料或单用磨料,使织物摩擦起毛起球。然后规定光照条件下,将起球后的试样对比标准样
36、照,评定起球等级。5 .装置5.1 园轨迹起球仪:试样夹头与磨台质点相对运动的轨迹为圆,相对运动速度为(60± 1) r/min,试样夹环内径(90士0.5) mm,夹头能对试样施加表1所列的压力,夹头压力可调,压力误差为± 1%。仪器装有自停开关。1.1.1 尼龙则:尼龙丝直径0.3mm;尼l龙丝的刚性必须均匀一致,植丝孔径4.5mm ,每孔尼龙丝150根,孔距7mm;刷面要求平齐,刷上装有调节板,可调节尼龙丝的有效高度,从而控制尼龙刷的起毛效果。1.1.2 磨料织物:2201全毛华达呢,19.6texX2,捻度Z 625-S 700,密度:445根/10cmX244根/
37、10cm ,平方米重 量:305g/m2, 2/2斜纹。1.3 泡沫塑料垫片,重约 270g/m2,厚度约8 mm ,试样垫片直径约105mm。1.4 裁样用具:裁样器,可裁取直径为(113± 0.5) mm的试样。也可用模板、笔、剪刀剪取试样。1.5 标准样照:针织物、毛织物各有不同标准样照,样照为五级制。5级稍发毛无起球4级发毛轻微起球3级中等起球2级稍严重起球1级严重起球1.6 评级箱;提供照明以对比试样和样照起球等级的设备。上方装有 3.0W日光灯2支,内四周衬以黑板,试样 板角度可调节,日光灯到试样板垂直距离为30cm。6 .标准大气6.1 试验用标准大气:一般试验按GB6
38、529中的三级标准,即温度(20±2) C,相对湿度(65±5) %。仲裁性试验时,按GB6529中的二级标准,即温度(20±2) C,相对湿度(65±3) %。6.2 试样必须在试验用标准大气下调湿、剪取和进行试验。7 .试样7.1 将样品在试验用标准大气下暴露24h以上。7.2 在距织物布边10 cm以上部位随机剪取试样五块,试样上不得有影响试验结果的疵点。8程序8.1 试验前的准备8.1.1 试验前仪器应保持水平,尼龙刷保持清洁。如果仪器每天使用,每星期至少做清洁工作一次。用合适的溶剂(如丙酮)清洁刷子,用手刷梳除短绒和用夹子夹去突出的尼龙丝。8.
39、1.2 分别将泡沫塑料垫片、试样和磨料装在试验夹头和磨台上,试样必须正面朝外。8.2 按表2-1调试样夹头加压重量及摩擦转数,其他织物可以参照表中所述类似织物或另行选定试验参数和磨料,进行实验。表2-1样品类型压力,cN起毛次数起球次数化纤丝针织物590150150化纤丝梭织物5905050军需服(精梳混纺)4903050精梳毛织物7800600粗疏毛织物4900508.3 取下试样,在评级箱内,根据试样上的大小、密度、形态对比相应标准样照,以最邻近的0.5级评定每块试样的起球等级。当试样正面起球状况异常时,视其对外观服用影响的程度综合评定并加以说明。第三部分纺织品的损坏检测拉伸断裂检测织物的
40、拉伸断裂强力是指织物受外力直接拉伸至断裂时所需的力。它是表示拉伸力绝对值的一个指标, 法定单位是牛(N)。在织物断裂强力的测定中,断裂强力是指在规定条件下进行的拉伸试验过程中,试样 被拉断的最大力。通常用断裂强力指标来评定日照、洗涤、磨损以及各种整理对织物内在质量的影响。因此,对于机械 性质具有各向异性、拉伸变形能力小的家用纺织品都要进行该性能的检测。目前织物的断裂强力测定方法 主要有两种,即条样法和抓样法。国内外测定纺织品断裂强力的相关标准见表3-1。本实验采用条样法。表3-1 l国内外纺织品断裂强力测定的相关标推检测方 法国内标准同外主要标准卜样法GBZ T 3923.1-1997 , =
41、Z/ T 60026-1999ISO 13934.1-1999 , ISO 13935.1-1999 , ISO 4606-1995 ASTMD 503595,BS 2576-86 (95) , DIN 53857.1-1979 , DIN ENISO 13934.1-1994 , DIN EN ISO 13934.2-1994 NFG 07-001-1973,EN ISO 13934.1-1999 等卜样法GBZ T 3923.2-1998ISO13934.2 1999,ISO 13935.2 1999,ASTM D 5034 95, DIN 53858-1979,NF G 07 - 120
42、1973, EN ISO 13934.2 一1999等(一)条样法条样法可测知试样整个工作宽度上的断裂强度,并可分析纱线在织物中的有效强力且与织造前的纱线强力比较,故该法应用最普遍。条样法测试的主要技术参数国内外标准各不相同,见表 3-2表3-2条样法测试主要技术参数项目GBZ T 3923.1-1997ISO 13934.1ASTM D 5035测试范围适用于机织物,也适用于针 织物、涂层织物及其他类型 的纺织织物适用于机织物,也适用于其 他技术生产的织物适合于机织物,对针织 物和高弹织物(大于 11%)建议不采用设备CR由伸强力测试仪上卜夹具 限距100m诚200mm精度为土 l。100
43、mnm 200 mm (视率值定)75mm拉伸速度20mm/min 100mm/min,精度 为土 l0 %20mm/min 100mm/min, (视伸长率值定)300 mm/ min环境条件温度(20±2) C ,相对湿度(65 ±2) %温度(20± 2) C相对湿度(65 ±2) %温度(20±1) C相对湿度(65 ± 2) %调温时间至少4h24h至少4h试样尺寸长至少200mml戈100mm,宽 (50 ±2)长30mm,宽 50mm长250或50mm宽25 mi试样数量经向5块,纬问5块经向5块,纬向5块经向
44、5块,纬问8块1 .检测标准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GB/T 3923.1 1997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2 .检测原理由适宜的机械方法使试样的整个宽度全部被夹持在规定尺寸的夹钳中,然后以规定的速度拉伸试样,直至试样发生断裂,并显示断裂点的最大拉力。3 .测试仪器等速伸长型(CRE)试验仪。4 .检测方法及步骤(1)试样准备:在距布边150 mm以上处,剪取两组试样,一组为经向试样,另一组为纬向试样。每组5块,每块试样的有效宽度为 50 mm (不包括毛边),长度应能满足隔距要求200 mm,如试样的断裂伸长率超过75% ,应满足隔距长度为100 mm。试样应均匀分布于样品上,试
45、样间不含有相同的经纬纱,长度方向与待测方向平行。取好试样,放入恒温 恒湿实验室进行调湿处理后再进行测试。(2)检查校准仪器后,设置测试参数:若织物的断裂伸长率v 8%,则隔距长度设为200mm,拉伸速度设为20 mm/min;若织物的断裂伸长率为8%75%,则隔距长度设为200mm,拉伸速度设为 100 mm/min;若织物的断裂伸长率75%,则隔距长度设为 100 mm,拉伸速度设为 100 mm/min。(3)夹持试样;在夹钳中心位置夹持试样,以保证拉力中心线通过夹钳的中点。试样可在预张力下夹持或松式夹持、所加预张力值应根据织物的单位面积质量确定,织物单位面积质量w200 g/m2时,预张
46、力值2 N;织物单位面积质量为200500g/m2时,预张力值5N;织物单位面积质量 500 g/m2时,预张力值10 No(4)启动拉伸试验仪,进行拉伸强力测定:拉伸试样至断裂,记录断裂强力、断裂伸长或断裂伸长率。每个方向至少试验5块。如果试样在距钳口 5 mm以内断裂,则作为钳口断裂。当5块试样试验完毕,若钳口断裂数值大于最小的“正常值”,可以保留;若小于最小“正常值”,则舍弃,另加试验量,以得到5个“正常”断裂值;若所有试验结果均为钳口断裂,或不能得到5个正常值”,应报告单值。二撕破强力检测织物被钩住,局部纱线受力断裂而形成裂缝,或者织物局部被握持而被撕成两半,这种现象通常称为撕裂,有时
47、也称为撕破。在织物撕裂强力测定中, 撕裂强力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使试样上初始切口扩展所需的力, 单位是牛(N)。按撕破过程中经纱或纬纱面被拉断分别称为“经向撕裂”或“纬向撕裂”。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织物断裂强力测试方法主要是摆锤法、舌形法和梯形法。我国国家标准中也采用此三种方法。除上述三种方法外,有的国家还采用翼形法、矩形法和钉子法。国内外检测纺织品撕裂(撕破)强力的相关标准见表 33。我国国家标准 GB/T3917 1997与国际标准ISO/DIS 13937 1995相接轨。本实验采取梯形法测试方法。表3-3撕裂强力测试标准的技术参数项目国内标准主要国外标准摆锤法GB/ T 3917.1-19
48、97ISO 9290 , ASTM D 1424,DIN53862,DIN EN ISO 139371 , KS K 0535, EN ISO 13937.1 等舌形法GB/ T 3917.2-1997ASTM D 2261, DIN 53859.I,DIN EN ISO 13937.4,NF G07-146 NF G 07-148,NF G 07-149,KS K 0536,EN ISO 13937.4等梯形法CB/ T 3917.3-1997ASTM D 5587,DIN 53859.5,KS K 0537 等其他方 法BS 43O3 (翼形法),DIN 53859.2(矩形法),DIN
49、53859.3(Wegsne袪),DIN EN ISO 13937.2(裤形法), DIN EN ISO13937.3 (翼形法), NF G 07-145 (钉子法),NF G 07-147 (钉子 法),NF ISO 13937.3 (翼形法)EN ISO 13937.2 (裤形法)等梯形法测试方法如下:梯形法适用于各种机织物和某些轻薄非织造织物。该试验结果能够反映织物的强韧性, 对检验染整加工和其他原因造成的织物耐用性脆化现象有明显效果。试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比性都较好,且测定方便,在普通强力机上就能进行。1.检测标准GB/T 3917. 3-1997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 3部分:梯形试样
50、撕破强力的测定2.检测原理在一规定尺寸的条形试样上按要求画一等腰梯形,并在梯形短边正中部位开剪一条一定长度的切口,然后用强力试验仪的夹钳夹住梯形上两条不平行的边,对试样施加连续增加的力,使撕破沿试样切口线向梯形的宽度方向延展,直至试样全部撕破,测定出平均最大撕破力,单位为牛( N)。 3.测试仪器等速伸长型(CRE)或等速牵引型(CRT)强力试验仪。4 .检测方法及步骤(1)试样准备;在距布边150 mm以上剪取两组试样,一组为经向试样,另一组为纬向试样,每组试样至少5块。试样为矩形长条,尺寸约 75 mmX150 mm。如图31,在试样上画出等腰梯形,并在梯 形短边正中部位剪一切口。按规定将
51、试样送入恒温恒湿室进行调湿处理,用于测试。图3-1梯形试样尺寸(2)仪器准备:检查校准仪器。将试验仪两夹钳间隔距设为(25± 1) mm,拉伸速度设为100 mm/min,选择适宜的负荷范围,使断裂强力落在满刻度10%90%范围内。(3)夹持试样;沿梯形不平行两边夹住试样,使切口位于两夹钳中间,梯形短边保持拉紧,长边处于折皱状态。(4)进行测定:启动试验仪,记录装置记录每个试样的撕破强力值。试验应在标准大气中进行,并注意观察撕破是否沿切口线撕裂,若不是,则不做记录。三顶破强度检测将一定面积织物的周围加以固定,从织物的一面给以垂直的力使其破坏,称为顶破或顶裂。织物破损时往往同时受到经向
52、、纬向、斜向等方面的外力,特别是某些针织品具有纵向延伸、横向收缩 的特征,纵向和横向相互影响较大,如采用拉伸强力试验,必须对经向、纬向和斜向分别测试,而顶破试验 可对织物强力做一次性综合评价。另外,由于破裂试验各向均等受力,不会产生“预缩”现象,所以这项检 测特别适用于针织物、三向织物、非织造布及降落伞用布。我国已把顶破强度作为考核部分针织品内在品质 的指标。国内外对家用纺织品中的很多产品,如床上用品(床单、被罩、枕套)、毛巾(面巾、浴巾、沙滩 巾)、厨房用品(桌布、围裙、袖套)、沙发布等都要求进行这方面的检测。织物破裂强力的测定方法主要 有两种,即弹子顶破法和弹性膜片服破波。国内外测试纺织品
53、顶破强力的相关检测标准见表34。表3 4国内外测试纺织品顶破强力的相关标准标准号标准名称说明GB/ T 7742-1987纺织品胀破强度和胀破扩张度的测定弹性膜片法巾国国家标准SO 13938.1-1999ISO 13938.2-1999纺织品织物的胀破性能第 1部分:脱破强力的测定(液 压法)纺织品织物的胀破性能第 2部分:胀破强力的测定(气压 法)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ASIM D 3786-87AATM D 3787-89针织物及非织造布水压胀破强 U式验方法膜片式胀破强力 仪法针织物胀破强力试验方法等速牵引( CRT 球胀破试验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 标准BS 4768-72 (97)织物胀破
54、强度及胀破膨胀度的测定方法英国国家标准DIN 53861. I1-1992DIN 53861.2-1978DIN 53861.3-1970纺织品试验顶破试验和账破试验术语的定义纺织品试验区破试验和胀破试验试验方法纺织品试验顶破试验和胀破试验试验给果评定用的数值 表德国国家标准NF G 07-112-1975机织物试验胀破强度及伸长的测定法国国家标准KS K 0350-991KS K 0351-1981织物顶破强力试验方法圆球顶破法 织物顶破强力试验方法薄膜顶破法韩国国家标准(一) 弹子顶破法1 .检测原理将圆形试样周围固定,用机械弹子(金属球)垂直顶伸试样至破裂。测定中,试样与弹子接触部分受压、磨、拉,而其他部分受拉,试样受力不匀。2 .测试仪器弹子式顶破强力试验仪,结构如图3 2。3 .检测方法及步骤(1)试样准备:在距布边150mm以上处剪取直径为 120 mm的圆形试样 5块。按规定将试样送入恒温恒湿 室进行调湿处理后用于测试。(2)仪器准备:检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婴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 项目一任务二思考与练习答案
- 急救护理学绪论
- 个人房屋租赁协议模板
- 2025国内货物买卖合同模板「」
- 小学梅花魂教案
- 广州短期装修工程合同
- 2025合同能源效益提升宣传口号标语
- 2025汽车销售合同模板
- 合同纠纷处理手册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短文两篇 教案+学案+素材
- 选修-危重病学外科液体治疗课件
- 第二章-社区护理程序课件
- 抑郁障碍的心理治疗
- 胃肠功能紊乱
- 棚户区改造住宅大面积拆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NB/T 10742-2021智能化综采工作面设计规范
- GB/T 6320-2008杠杆齿轮比较仪
- GB/T 5538-2005动植物油脂过氧化值测定
- GB/T 5530-2005动植物油脂酸值和酸度测定
- 某智慧城市政务云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 德勤业务管理流程优化咨询报告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