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集合_第1页
教学设计:集合_第2页
教学设计:集合_第3页
教学设计:集合_第4页
教学设计:集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学广角集合执教教师:陈云娟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科书第104-10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维恩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出示本班班参加选修课的统计表。 师: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2、尝试解决,激发“冲突”, 激发欲望。学生独立完成学案,写出算式并汇报:正确答案到底是多少呢

2、?点名证实,学生上讲台。并追问:为什么是11人?为什么少了2人?问题出在哪里?(相机板书:少2人,重复)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生活经验,更注重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本班学生的选修课参加的情况统计表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问题,提高学习兴趣。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冲突”不断产生、化解和发展的过程。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是13人,而一部分学生认为是11人时,我故意在学习的过程中制造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充分激活已有的学习经验,主动建构知识。引领学生在“冲突”中发展思维,完善和优化认知结构,为后面的列式计算作

3、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小组合作,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师: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你能不能借助图、表或是其他方式,让人能清楚地看出结果,在学案上完成“我能证明”。 2、汇报展示, 初步感知集合概念。 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案进行小组展示,介绍思考过程,体会两个集合中的公共元素构成的交集。 预设1:连线。余欣晨 张彤彤 姜钰彤刘珂雨 赵浩韬 姜钰彤 陈灏熙 雷倩 罗汶松 罗东 李骏浩 余欣晨 姜录录预设2:画表格。张彤彤 余欣晨 姜钰彤刘珂雨 赵浩韬 陈灏熙 雷 倩 罗汶松 罗 东李骏浩 姜录录预设3:画集合圈。3、对比分析,介绍维恩图。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强,而且画出了这么

4、多不同的图示来表示。你更喜欢种一个种方法呢?为什么?预设1:喜欢第二幅,去掉了重复的学生的姓名,更清楚,很容易看出参加这种选修课的学生情况。预设2:喜欢第二幅,中间的部分表示两种都参加的学生,很直观。预设3:喜欢第三幅,因为用椭圆的方式比较简便。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在数学上,我们把参加合唱队的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叫做一个集合,用 来表示;把参加科技班的学生也看作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集合,也用 。(课件出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集合。(板书课题:数学广角集合) 师:(课件出示下图)利用这两个图,怎样才能更直观地看出“参加这两门选修课的人员情况”呢? (请刚才站在讲台的学生在白板上操作移动,将自己的名字移

5、入相应的集合圈,更直观地体验重复的过程)学生1:我们该把名字放入哪个集合圈子呢?我们两种都参加了啊?(重复的两名同学)学生2:咱们想个办法帮助他们。(白板操作:将两个集合圈合拢,并让既参加合唱队又参加科技班的两名同学的名字重复,如下图所示,并说明集合圈每一个部分所表示的含义)师:介绍韦恩图,并分别说出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师:现在你明白为什么不是13人?为什么要少2 人了吗?4、列式解答,加深对集合运算的认识。(1)尝试独立解决。 (2)汇报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学生1:3+10-2=11(人) 学生2:1+2+8=11(人) 学生3:3+8=11(人) 学生4:1+10=11(人)让

6、学生通过图示与算式结合进行表达,感悟多种集合知识。可以让学生在维恩图上指一指它们求出的是哪一部分,体会并集;指一指算式中每一步表达的是哪一部分,体会差集。(3)优化方案,体会基本方法。3+10-2=11(人)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故我设计了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我能证明”,自己画图来表示,最后通过总结,对比优化“创造”出维恩图。并且通过创造认知冲突,让学生们在白板上动手操作移动,去发现“重复”这个问题,最后再让学生在学案上完成“维恩图”并用多种方法列式计算,关注了学生的参与度,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7、 1、完成第105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第105页“做一做”第2题。设计意图:提供丰富的练习内容,有层次地渗透集合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联,逐渐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物。 四、作业布置,加强巩固 完成教科书第106页的第1-3题。 五、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数学广角集合既又3+10=13(人)(×) 3+10-2=11(人)( ) 少2人重复 维恩图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基本上实现了教学设计的意图,达到了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维恩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

8、样性。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体会到了'集合'这一基础数学思想在生活中实现运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有用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生活经验,更注重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本班学生的选修课参加的情况统计表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问题,提高学习兴趣。 二、关注“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

9、“冲突”不断产生、化解和发展的过程。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是13人,而一部分学生认为是11人时,我故意在学习的过程中制造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充分激活已有的学习经验,主动建构知识。引领学生在“冲突”中发展思维,完善和优化认知结构同,为后面的列式计算作好铺垫。 三、重视学生的已有基础,自主探索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机结合。 学生以前已经接触过集合思想,对于“重复的人数要减去”,学生是有经验的,能能列式计算,故我设计了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我能证明”,自己画图来表示,最后通过总结,对比优化“创造”出维恩图,我再介绍维恩图及各部分的含义,最后再让学生在学案上完成“维恩图”并用多种方法列式计算,恰当选择自主探索或有

10、意义的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有机结合。四、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本节课我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故我设计了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我能证明”,自己画图来表示,最后通过总结,对比优化“创造”出维恩图。让学生们在白板上动手操作移动,去发现“重复”这个问题,最后再让学生在学案上完成“维恩图”并用多种方法列式计算,关注了学生的参与度,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五、注重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思维。 在教学中,充分的探索时间和空间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本节课无论是“我能证明”环节,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维恩图”创造过程,学生运用了边线,画表格和画集合圈的方法,列式计算时学生也从不从的思维角度列出好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