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关系习题课(学生)_第1页
第三章关系习题课(学生)_第2页
第三章关系习题课(学生)_第3页
第三章关系习题课(学生)_第4页
第三章关系习题课(学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习 题 课例1 设是一个集合,n,求:1.上的二元关系有多少?2. 上的自反的二元关系有多少?3. 上的反自反的二元关系有多少?解:因为把所有的反自反的二元关系的每个都加上对角线上的序对,就变成了自反的关系,因此,自反的与反自反的个数一样多。即4. 上的对称的二元关系有多少?,故共有个对称的关系。5. 上的反对称的二元关系有多少?6. 上既是自反的也是反自反的二元关系的个数;7.上既不是自反的也不是反自反的二元关系有多少?解:解:可用容斥原理来计算设B表示所有自反关系构成的集合,C表示所有反自反关系构成的集合,则。而,故,从而于是,既不是自反的,也不是反自反关系共有个

2、。8.自反的且对称的关系有多少?此结果与“反自反的且对称的关系有多少?”是一样多即有(对角线上全去掉)9.自反的或对称的关系有多少?解:设B表示自反关系的集合,C表示对称关系的集合,则自反或对称关系的集合为:。10.上既是反自反的也是反对称的二元关系的个数为:;11.上既是对称的也是反对称的关系个数;解:上既是对称的也是反对称的关系,故有。12.上既不是对称的也不是反对称的关系个数;解:设A表示对称、B表示反对称,则既不是对称的也不是反对称的二元关系为:例2设有集合A,求A上具有反自反且反对称性的二元关系的数目,并写出计算过程。解:不妨设,将,看作一个抽屉,看作一个抽屉,看作一个抽屉。若要获得

3、具有反对称性且反自反性的关系,其中的元素只能在三个抽屉中取且每个抽屉中至多取一个元素,分几种情况:(1)一个也不取,有种取法。(2)只取一个元素,有种取法。(3)取二个元素,有种取法。(4)取三个元素,有种取法。故具有反自反性且反对称性的二元关系数目共有1612827个。若,结果又为多少?抽屉数:,每个抽屉有3种选择,故共有个。例3 设,是A的幂集上的二元关系且,则不满足下列哪些性质?为什么?(1)自反性;(2)反自反性;(3)对称性;(4)反对称性;(5)传递性。等价于。解:(1)自反性。因为,但,所以,故不是自反的。(2)反自反性。因为,故,故不是反自反的。(3)对称性。,若,则,所以,故

4、,从而是对称的。(4)反对称性。令,则,故且,但,所以,从而不是反对称的。(5)传递性。令,则有且,故且,但,故,所以不是传递的。习题课例1 证明:,其中证:;同理可证例2 书上做为定理出现设R、S是上的二元关系,则(1),是空关系。(2)证:因为是传递的,故。(3)证:因为且,故,且,从而例3 如图5所示给出下图中每个关系的自反、对称和传递闭包。· · (a) (b) (c)图5(1)自反闭包(2)对称闭包(3)传递闭包例4 设R是集合A上的反对称关系,则t(R)一定是反对称的吗?证:t(R)在A上不一定是反对称的。例:,则R的传递闭包为:t(R)是全关系,故t(R)不是

5、反对称的而是对称的。例5 举例说明与确实不相等。解:设,在上定义小于关系“”,则“不等关系”;而“全关系”。因此的确不相等。例7()是否存在()上的一个二元关系R,使得两两不相等。解:存在。令,即可。例8 证明:如果R是对称的,则R也是对称的。证:证1 ,则,使得。于是存在m1个元素,使得。由R的对称性有:。于是,从而,即是对称的。习 题 课例1 设是整数集上的关系,定义为,则(1)证明:是等价关系;(2)确定的等价类。证:(1)因为,有,故,即R是自反的。,若,即,则,因此,即R是对称的。,若,即且,故,即,所以R是传递的。由此可知:是上的等价关系。(2)因为,所以R的等价类有:。例2设是上

6、的一个自反关系,证明:是等价关系若且,则。书上习题证:是上的等价关系。若且,由的对称性有:且,再由的传递性有:R是自反的,故有。若,由,有,所以是对称的。若且,由的对称性有:且,故由题意得,所以是传递。因此,是上的等价关系。例3.令,上的两个关系如图3所示,它们是否是等价关系?不是等价关系(因为不传递)是等价关系图3例4 设,是上的等价关系,则也是上的等价关系吗?解:不一定是的等价关系。因为不一定具有传递性。举例:设,则因为且,但,故不满足传递性,即不一定是上的等价关系。例5设是上如下的二元关系:,当且仅当。证明:(1) 等价关系;(2)求等价类数。证:(1)等价关系显然;(2)等价类数为:。

7、只能取2,3,2n,故等价类数有个。例6 设R是A上的对称和传递的关系。若对A中每个a,使得,证明:R是A上的等价关系。证:,使得。由R的对称性有:。再由R的传递性有:。由a的任意性可知,R是A上的自反关系,故R是A上的等价关系。例7 设R是集合A上的一个自反的和传递的关系;T是A上的一个关系,使得且。证明:T是A上的等价关系。证:(1)因为R是上的自反关系,所以,有,故由T的定义有:,即T是上的自反关系。(2)若,由题设:且。显然,即T是上的对称关系。(3)若且,由题设可知:,且,。由R传递性得:且,故,所以T是上的传递关系。由(1),(2),(3)即得T是上的等价关系。例8设是上的一个二元

8、关系,设,使得且。证明:若是上的等价关系,则也是上的等价关系;证: 证明若是等价关系,则也是等价关系。(1)自反性因为是自反的,所以,有。根据的定义,有,所以是自反的;(2)对称性:若,则,使得且。因为是对称的,所以且,根据的定义有,所以是对称的;(3) 传递性:若,则,使得且。因为是传递的,所以。且,使得且。因为是传递的,所以。根据的定义有。所以是传递的。由(1),(2),(3)可知:是等价关系。例9 设是集合A的划分,若,1in,证明:是集合的划分。证:因为是集合A的划分,故,ij。但,当ij时,。当ij时,。所以是的划分。例10设和是集合上的等价关系,和是由和所诱导产生的划分,证明:当且

9、仅当的每个划分块都包含在的某个划分块中,。 分析:只要理解等价关系和划分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就很容易证明。证:令划分, 。充分性。若,则的每个划分块都包含在的某个划分块中。于是,即为中任一划分块,所以。在中任取一个元素。因为是的划分且,所以存在,使得。于是,有,又因为,所以。根据划分的定义有,所以。由的任意性知,的每一划分块都包含在的某一划分块中。必要性若的每个划分块都包含在的某个划分块中,则。,则在的同一划分块中。根据题设,必有在的同一划分块中,故。因此。例11设。是S上的二元关系,若,证明:是上的等价关系;求等价类。证:因为,所以到的映射共有8个,如图2所示。图2(1)等价关

10、系显然。(2),故,。所以等价类集合为。例12 设,并设,在上定义关系为:。证明:(1)R是等价关系;(2)计算出A/R。证:I(1)自反性。,有,所以,即R是A上的自反关系。(2)对称性。,若,则,故,所以,即R是A上的对称关系。(3)传递性。,若且,则且,即,所以,故R是A上的传递关系。由(1),(2),(3)可知,R是A上的等价关系。II首先求出A=S×S的全部元素,然后找出所有元素对应的等价类即可。在求等价类时,记住以下几条性质:(1);(2)若,则。因为所以,例13设是上的等价关系,是上的等价关系。关系满足:证明:是上的等价关系。解:(1)自反性:,有,;因为和分别为和上的

11、自反关系,所以,故,因此是自反性的;(2)对称性:,若,则,;因为和分别为和上的对称关系,所以有,从而,因此是对称性的;(3) 传递性:,若且,则有 ,;因为和分别为和上的传递关系,所以有,从而,因此是传递性的。综上可知:是上的等价关系。例14设是自然数集合,定义上的二元关系:,则 (1)证明是一个等价关系;(2)求关系的等价类;证:(1)自反性:,是偶数,所以有。因此是自反的;对称性:若,即是偶数,则是偶数,所以有。因此是对称的;传递性:若,即是偶数,是偶数,则是偶数,所以有。因此是传递的。 综上可知:是等价关系。(2)关系的等价类有:。(3)设, 则所诱导的等价关系就是。例15 设,A上的

12、二元关系R定义为:,证明:1.R是A上的等价关系;2.确定由R对集合A的划分。证:1.首先证明R是A上的等价关系。(1)自反性。,因为,故,即R是自反的。(2),若,有,则,从而,即R是对称的。(3),若即,得,从而,故R是传递的。由(1)、(2)、(3)可知,R是A上的等价关系。2.由定理知,由R的等价类可确定对集合A的划分。划分中的元素分别为元素的等价类,它们是:即集合A的划分。习 题 课例1 非空集合A上存在二元关系R,使得R既是A上的等价关系又是A上的偏序关系吗?解:存在。A上的恒等关系就满足。例2 在A1,2,3,4,6,8,12,24和B2,3,4,8,9,10,11上定义的整除关

13、系“|”,画出Hasse图,指出最大(小)元,极大(小)元。(a) (b)图1解:如图1(a)所示最大元:24 最小元:1;极大元:24 极小元:1;如图1(b)所示最大元:无 极大元:8,9,10,11;最小元:无 极大元:2,3,11(元素11既是极大元又是极小元)。例3 设偏序集的关系图如图2(a)所示。(1)画出的Hasse图。(2)设Bb,c,求B的上界集合C和上确界;下界集合D和下确界。(a) (b)图2解:1. 的Hasse图如图8(b)所示。1. 设Bb,c,则A中无任意元素“大于”b,也同时“大于”c,故C,此时,无上确界,而Dd,下确界:d。例4 设集合上的偏序关系如图9所

14、示。则1.求出A的最大(小)元,极大(小)元。2.求出的上界、下界、上确界和下确界。x5x4x3x2x1图2解:1.最大元:最小元:无极大元:极小元:,2.令,则上界:下界; 上确界:下确界:令,则上界:,下界:无; 上确界:,下确界:无;令,则上界:,下界:; 上确界:,下确界:。例5设集合,上的关系定义如下:。则 (1)写出的关系矩阵;(2)验证是偏序集;(3)并画出Hasse图。(4)若上的关系如下:,则又如何?cebad解:(1)所对应的关系矩阵为为:(2)由关系矩阵可知:对角线上的所有元素全为1,故是自反的; 图10,故是反对称的; 对应的关系矩阵为: 。因此是传递的。综上可知:故是

15、上的偏序关系,从而是偏序集。(3)对应的Hasse图如图10所示。(4)的关系矩阵为:因为,但,故不是传递的。因此,不是上的偏序关系。实际上,也可通过计算的关系矩阵来说明:,故不是传递的。因此不是上的偏序关系。例6 证明:每个由个实数组成的数列中必有一个长至少为的不减子序列,或有一个长至少为的不增子序列。证:不妨设个数是互不相同的。于是,这个数构成的集合A,且。在A上定义二元关系“”如下:当且仅当且。其中是实数间的通常的小于或等于关系。显然,二元关系是自反的,传递的。设且,则,且,从而,。所以,是反对称的。因此是A上的偏序关系,是偏序集。由推论可知,A中或有长至少为的链或有长至少为的反链。A中

16、长至少为的链,就是序列的长至少为的不减(在下)的子序列。而A的长至少为的反链,实际上就构成了的不增子序列。设反链中元素按下标递增顺序排列成因1,而,所以,故,。于是便有:。例7设是实数集,令为到的所有映射所构成的集合。若,定义:,证明:(1)是偏序关系;(2)是全序关系吗?分析:证明是偏序关系,首先搞清是定义在什么集合上,中的元素是什么形式;然后再按偏序关系的定义分别证明的自反性,反对称性,传递性;证明这三个性质,可以直接采用按定义方法证明。显然是定义在以映射作为元素的集合上,因此,中的序对是以映射作为元素的。证明:(1)证明是偏序关系。自反性:,则, ,都有, 即,故,所以是自反的。反对称性:,若且,则,有, ,即,故,即,从而是反对称的。传递性:,若且,则,有,即,所以,即,因此有,从而是传递的。综上可知:是偏序关系。(2)不是全序关系。例如:设,则,故与是不可比较的,即不是全序关系。例8设是偏序集,,,证明:是一个单射,且当时,有。证:由的定义,因,有。,若,则有,即;同理可证。由于偏序关系是反对称的,所以有,于是是单射。当时,有,由于偏序关系是传递的,有,即。于是。例9 已知集合A和B,其中A,(B,)是偏序集,定义上的二元关系如下:,1证明:R为上的偏序关系。2给出存在最大元的必要条件和最大元的一般形式。证:1(1)及有,因为是偏序集,所以“”是偏序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