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佐剂的现状和未来_第1页
疫苗佐剂的现状和未来_第2页
疫苗佐剂的现状和未来_第3页
疫苗佐剂的现状和未来_第4页
疫苗佐剂的现状和未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疫苗佐剂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当今使用的单纯重组和人工合成抗原制成的疫苗存在一些不足,这些抗原的免疫原性远不及传统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因此,这类疫苗的使用就需要功能强大的疫苗佐剂的辅助。毫无疑问,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大部分国家铝佐剂依然是唯一可用于人的疫苗佐剂。虽然铝佐剂能诱导产生体液免疫反应,但是对细胞免疫的刺激几乎不起任何作用,而细胞免疫对许多病原体的免疫保护至关重要。另外,铝佐剂引起剧烈的局部和全身性副作用,能引起肉芽肿、嗜伊红血球过多和肌筋膜炎,但是这些剧烈副作用很少发生。也有人担心铝佐剂能引起诸如老年痴呆症之类的神经退化性疾病。因此,当前急需安全、高效,适合人类使用的疫苗佐剂,特别是能激发细

2、胞免疫的安全无毒佐剂。鉴于当前的新型疫苗技术,需要适合黏膜递呈类疫苗、DNA 疫苗、癌症和自身免疫类疫苗的佐剂。这些领域中,每一种疫苗的发展都与之相应的佐剂技术密切相关。本文回顾了疫苗佐剂的当前现状,探求未来的发展方向,最后提出人类疫苗佐剂发展和审批的障碍和阻力。 关键词:佐剂,免疫反应,黏膜免疫,疫苗佐剂起源免疫接种的目的是诱发机体产生对接种抗原强大的免疫反应,以保护机体免受相应病原体的侵袭。为了达到此目的,和减毒疫苗相比,灭活疫苗需要佐剂的协助。佐剂是一类能增强针对一同接种的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佐剂”一词来源于拉丁语“adjuvare ”,是协助和增强之意。佐剂概念最早起源于二十世

3、纪二十年代,Ramon 等人发现接种白喉类毒素疫苗部位形成脓肿的马产生更高的特异性抗体。随后他们发现,脓肿的形成能增强机体对类毒素的免疫反应,脓肿则是接种时引入与白喉类毒素不相关的物质引起。1926年Glenny 等人通过吸附于铝佐剂的白喉类毒素证明了铝佐剂的佐剂活性。至今,铝盐类复合物(主要是磷酸铝和氢氧化铝胶)依然是人用疫苗的只主要佐剂。1936年,Freund 开发出含有分枝杆菌的水和矿物油乳剂,从而研制出目前所知佐剂中效力最最强的佐剂弗氏完全佐剂。尽管复试弗氏完全佐剂作为佐剂的黄金标准,但是此种佐剂能引起剧烈的局部反应,不能作为人用疫苗佐剂。不含分分枝杆菌的水包油乳佐剂成为弗氏不完全佐

4、剂毒性较轻,已经用于人用疫苗。20世纪50年代Johnson 等人发现革兰氏阴性菌的脂多糖具有免疫增强剂的功能,去除毒性的脂多糖或者相关复合物(如脂质A )已经用于人用疫苗佐剂的研究。1974年,Lederer 等人发现弗氏完全佐剂佐剂中的分枝杆菌胞壁酰二肽具有佐剂活性。细菌成分虽然一般具有毒性作用,但通常也是很强的免疫激活剂。例如,细菌DNA 中具有免疫激活作用的CpG 序列是最强的细胞免疫激活剂之一。具有免疫激活作用的CpG 是细菌DNA 中一类去甲基化的胞嘧啶和鸟嘌呤二核苷酸,而不存在于哺乳动物的DNA 中。总之,数百种天然或人工合成复合物都已经发现具有佐剂的作用。很多佐剂的免疫增强作用

5、远远强于铝佐剂,但由于其毒性是其很难成为人用疫苗佐剂。佐剂的作用使用佐剂有不同目的:(1)增强超纯或重组抗原的免疫原性;(2减少抗原的使用量或免疫接种的次数;(3)提高疫苗对新生儿,老年人或免疫缺陷者的效果;(4)提高抗原递呈系统通过黏膜对抗原的摄取。佐剂的选择选择合适的佐剂是应该考虑到抗原种类,欲免疫动物的种类,免疫接种的途径以及可能引起的副作用。理想的佐剂应该有较长的保质期,机体能够进行生物降解,价格便宜。同时不会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并且能够激发预期的免疫反应(如根据免疫保护的需求诱发体液或者细胞免疫反应)。不同的免疫途径会使佐剂产生明显不同的效果(例如黏膜和注射途径)。因此,新型载体,抗原

6、递呈系统和佐剂复合物应该考虑到计划免疫途径的特性。佐剂的安全性佐剂与抗原混合使用的优势必须与其存在的副作用达到平衡。佐剂引起的副作用何意分为局部性和全身性的。重要的局部反应主要有疼痛,局部炎症,肿胀,注射部位坏死,发热,佐剂性关节炎,葡萄膜炎嗜伊红细胞增多,变态反应,过敏性反应,器官特异性毒性以及免疫毒性(例如细胞因子的释放,免疫抑制或自身免疫病)。可惜的是,很强的佐剂活性通常都与强的毒性相伴随。例如,弗氏完全佐剂具有很强的免疫增强作用,但由于其毒性使其不能作为人用疫苗佐剂。因此,佐剂研制中最大的难题之一就是获得很强免疫作用的同时减少副作用。尽管铝佐剂已经发现80多年了,但依然是当今人用疫苗的

7、主要佐剂,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克服佐剂研制中难题的艰难程度。佐剂规程要求对人用疫苗佐剂的要求要远远高于兽用疫苗佐剂。不仅需要对佐剂本身进行预期临床试验,而且在一期临床试验开始之前还要对抗原佐剂复合物进行毒性研究。毒性学的评估主要通过诸如小鼠,兔子之类的小动物进行,免疫途径和计划使用的人用途径相同。前期临床毒性试验的免疫剂量和免疫接种次数应该高于或像似与人计划用剂量,以便放大佐剂存在的安全性问题。预期临床试验研究同时也可以优化出最佳的疫苗免疫剂量。佐剂的分类可以依据佐剂的来源,作用机制,以及理化特性对其进行分类。Edelman 把佐剂分为三种类型:(1)免疫激活剂,主要指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的物质

8、;(2)运载类佐剂,对T 细胞起协助作用的蛋白;(3)载体类佐剂,油乳剂或脂质体不仅可以最为抗原的基质,而且也能刺激免疫反应。第二种是根据免疫接种途径把佐剂分为黏膜类佐剂和注射用类佐剂。第三种分类方法把佐剂分为铝盐类和其他矿物盐类佐剂,细菌衍生物佐剂,载体和缓释佐剂,细胞因子。最近提出的第四种分类方法把佐剂分为如下种类:胶状佐剂,微生物衍生物,油乳剂,微粒类佐剂,融合蛋白或脂质短肽类佐剂。佐剂的局限性尽管在佐剂的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已经取得进展,但是铝佐剂依然是人用疫苗的主要佐剂。多年以来虽然提议很多种佐剂,但是由于毒性,稳定性,生物可利用性以及成本使其不能成为人用疫苗佐剂。由于粒子大小,电荷,疏

9、水性都可以影响蛋白与佐剂的结合,因此很难根据经验确定何种佐剂与特定的蛋白或肽段结合能产生最佳的效果。此外,在佐剂疫苗制剂制备过程中,抗原表位可能发生变化。如果使用蛋白载体类佐剂,机体预先存在的针对载体蛋白的免疫会是其使用受到限制。而且,每种佐剂都形成特有的免疫反应。例如,铝盐类佐剂疫苗不能诱导产生Th1抗体类型或细胞免疫反应,以及不能对多糖类抗原起到协助作用,从而限制了其在多种疫苗中的应用。主要佐剂种类矿物盐类佐剂铝盐类佐剂自Glenny 等人的实验以来,铝盐,尤其是磷酸铝和氢氧化铝是应用最广的人用疫苗佐剂。不足之处在于,铝盐类佐剂免疫增强作用相对较弱,并且不能诱导产生细胞免疫反应。研究显示,

10、铝盐类佐剂通过在接种部位形成抗原库使抗原缓慢释放,从而发挥免疫佐剂的功能。铝胶对可溶性抗原的吸附作用可以延长抗原与免疫系统的作用时间。其他作用机制涉及到补体,嗜酸性细胞,巨噬细胞,激活和增加抗原递呈细胞对10微米以下微粒的吞噬效率。机体对铝胶佐剂疫苗耐受性比较好,当进行皮下和皮内免疫接种时发生肉芽肿的几率大于肌肉注射。铝胶佐剂其他方面的不足在于能增加IgE ,变应原性和神经毒性。正常情况下,低剂量的铝可以通过肾脏排泄,但是在肾脏功能衰退等一些特殊情况下,铝就会在体内积聚,具有很大的毒性。机体内高剂量的铝首先影响大脑和骨组织,引起严重的神经综合征和透析性痴呆症。铝毒性还与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和

11、老年痴呆症有关。其他矿物盐类佐剂钙盐,铁盐和锆盐也作为抗原吸附剂,只是没有铝盐的使用范围广。尤其是磷酸钙已经作为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疫苗佐剂。虽然与铝盐具有相似的性质,但是磷酸钙佐剂也具有以下优点:钙是人体的天然结构成分,机体对其有很高的耐受性。磷酸钙对抗原具有很好的吸附作用,能诱导高水平的IgG ,不会增加IgE 的量。磷酸钙百日咳疫苗神经性反应也很少见。Tensoactive 佐剂Quil A是来源于皂皮树科树皮的一种水提取物,对于需要很强的细胞免疫反应的疫苗来说,通过反向定向色谱层析从Quil A中纯化得到的成分,主要是指QS-21,有望成为铝佐剂大代用品。皂苷是一种糖苷,由多糖或寡聚糖与非

12、极性的糖苷配基三萜结构连成。皂苷对T 细胞依赖性抗原以及T 细胞非依赖性抗原具有很强的免疫辅助作用。皂苷也能诱导很强的细胞毒性CD+淋巴细胞,同时也能增强对黏膜抗原的免疫反应。Quil A 已经成功地用于兽医领域,Quil A 由23中不同的皂苷组成,对人类毒性太大限制了使用。Quil A不仅引起严重的局部反应和肉芽肿,而且还能造成溶血,说明皂苷对红细胞表面的胆固醇具有亲和力,致使细胞膜溶解和溶血。从Quil A 中提取的QS-21与Quil A 相比毒性较弱,但也存在以上相同的缺点,不适合人类的使用,对一些诸如HIV 感染的威胁生命的疾病则可以使用。微生物衍生物佐剂由于微生物衍生物具有很强的

13、免疫刺激作用,所以微生物衍生物成为佐剂主要的潜在来源。细胞壁肽聚糖或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脂多糖能增强机体对一同接种的免疫原性差的抗原产生免疫反应。这类佐剂是通过激活Toll 样受体而发挥作用的,Toll 样受体介导能激活宿主免疫防御系统的危险信号。作为佐剂来源的微生物种类主要有分枝杆菌,棒状杆菌,百日咳博代氏杆菌,脑膜炎双球菌。不足之处在于,全微生物活的或灭活的全菌体通常因为毒性太大而不能作为人用佐剂。N-乙酰胞壁酰-L-丙氨酰-D 异谷酰胺,也称其为MDP 。MDP 的免疫佐剂活性取决于免疫接种的条件。在盐溶液中主要增强体液免疫,但与脂质体或者甘油混合使用时能诱导很强的细胞免疫。MDP 激活多种

14、不同的细胞,包括,巨噬细胞,白细胞,肥大细胞和纤维原细胞。而纤维原细胞诱导诸如IL-1细胞因子,B 细胞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激活因子的分泌。MDP 也能诱导过氧化物,前列腺素和胶原酶的分泌。从MDP 中分离的不同化合物包括苏氨酰-MDP ,是一种很强的无热源疫苗佐剂。来源于革兰氏阴性菌的其他重要化合物是脂多糖,这种物质是很强的B 细胞分裂原,也能激活T 细胞产生IFN-和TNF ,因此增强细胞免疫反应。脂多糖中免疫佐剂活性以及毒性作用取决于其结构成分脂质A 。在弱酸性的条件下脂质A 水解为单磷酰脂A ,单磷酰脂A 能保持脂质A 的免疫佐剂活性同时减小其毒性。另外一种来源于细菌细胞壁具有佐剂活性

15、的是海藻糖二霉菌酸酯(TDM ),能诱导很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结核分枝杆菌DNA 具有佐剂活性的证实进一步发现细菌核酸上高含量的CpG 基序与佐剂活性有关。含有CpG 基序的DNA 具有很强的刺激细胞免疫的功能。油佐剂这类佐剂包括水包油和油包水佐剂,如弗氏不完全佐剂,Montanide ,佐剂65和Lipovant 。油乳剂作用机制为在接种部位形成抗原“储存库”,减缓抗原的释放速度,同时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通常,油乳剂毒性太大不适用于人的免疫接种。但是可用于终端治疗,例如癌症,因为此时机体的耐受性很强。油乳剂常见的副反应主要包括注射部位的炎性反应,肉芽肿和溃疡。为了找到稳定,功能强,并

16、且毒性小的佐剂类型,不同类型的天然油已经用于研究。佐剂65在体内能被代谢排出,当用于IFA 中时效果优于矿物油佐剂。诸如油包水或水包油包水之类的佐剂也用于IFA 中,并且更稳定,黏度更小更易于接种,很少会形成肉芽肿。Montanide 属于油基质类佐剂家族,与天然抗原,重组和人工合成抗原制成的实验用疫苗已经用于小鼠,兔子,猫和狗的实验。Montanide 也已经用于抗HIV ,疟疾和乳腺癌的人用试验疫苗中。脂质体佐剂脂质体是有脂质层组成的复合球状结构,能把抗原囊括在脂质体内,发挥疫苗递呈载体和佐剂的双重功效。脂质体的功效却决于脂质层的层数,电荷,成份和制备方法。此种佐剂能增强蛋白和多糖类抗原的

17、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效应,同时也能延长血液中抗原的半衰期,从而确保有疫苗中有更多的抗原能与抗原递呈细胞接触。脂质体佐剂的稳定性,制备工艺,以及质量问题一直是此种佐剂成为人用疫苗佐剂的主要影响因素。聚合微球体佐剂在微粒和聚合体家族中,聚乙烯微球体已经被广泛的用于研究。这是一种不引起机体排斥反应,可在体内降解,并且能与不同的抗原配合使用的微球体。此种佐剂的优点之一在于,可以通过改变微球体不同成分的浓度人为控制微球体的降解速度,从而可以控制抗原的释放速度。细胞因子佐剂细胞因子属于现在分类佐剂之中。IFN-是多效细胞因子,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增强细胞免疫反应。粒细胞集落刺激生物因子通过激活和招募抗原递呈细

18、胞增强初次免疫应答。由于粒细胞集落刺激生物因子需要重复免疫,具有毒性以及异种细胞因子的免疫原性,所以此种佐剂的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细胞因子非常有望成为DNA 疫苗佐剂,在其内可以通过相同的质粒抗原表达细胞因子。多糖类佐剂菊粉衍生物佐剂天然来源的多种复合糖类能刺激网状内皮细胞和免疫细胞。这类复合糖类主要来自于植物和真菌。来源于菊科植物根部的伽马菊粉是一种能明显提高体液和细胞免疫的免疫佐剂。伽马菊粉是一种强有力的替代途径激活剂,能增加C3的活性,因此能激活巨噬细胞。此种佐剂能明显增强细胞免疫反应,而且没有诸如弗氏完全佐剂产生的毒性反应。伽马菊粉也能与其他不同的佐剂配合使用(如氢氧化铝胶)从而诱导

19、不同程度的Th1和Th2细胞活性。例如,Algammulin 是由伽马菊粉和铝胶组成的复合物。Algammulin 与伽马菊粉相比能增加Th2和Th1的比值,虽然其内的铝成分含量减少了,但是其发挥的免疫效果却与铝佐剂相当。菊粉基质佐剂已经成功地用于了多种动物模型疫苗的研究中,诸如由呼吸道合胞体病毒中的白喉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的E7蛋白,疱疹病毒D 糖蛋白,乙肝表面抗原,流感病毒血凝素,嗜血杆菌流感抗原,以及恶性疟原虫的抗原都可以与菊粉制成的疫苗。菊粉类佐剂的主要优点在于能同时诱导Th1和Th2免疫反应,并且不会引起明显的局部和全身副反应,不像铝佐剂不能诱导IgE 。菊粉类佐剂能在体内被代谢降解,

20、因此不会在体内长期的积累,并且也不像金属粒子复合物(如,铝)能产生毒性。其他糖类佐剂具有佐剂活性的,由葡萄糖和甘露糖组成的多糖主要包括葡萄糖,葡聚糖,香菇多糖,甘露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果聚糖和木聚糖有具有免疫增强的作用。巨噬细胞具有葡聚糖和甘露聚糖受体,这些受体的激活能刺激吞噬作用,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加白细胞三烯和前列腺素。对于癌症病人,通常使用多糖为免疫刺激剂。在体外甘露聚糖能激活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IFN ,TNF ,GMCSF,IL-1,IL-6。Acemannan 为从天然多糖中提取的粘液胶状物质,能刺激细胞毒T 淋巴细胞的形成和NK 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最近证实,Acemannan 增

21、强鼻腔接种的乙肝表面抗原的免疫反应,与肌肉接种的铝佐剂乙肝疫苗相比能在血清中产生相同水平的IgG 。佐剂剂型由于相同制剂中存在不同的佐剂的混合物,所以就需要制成合适的剂型。一般来说,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佐剂配合使用时能增强疫苗中抗原的免疫反应,以及增加反应的类型。例如,铝盐类佐剂通过与脂质A 配合使用可以增强免疫原性。同样,由-菊粉和铝胶组成的Acemannan 佐剂能增强吸附作用和增强Th2反应。皂苷(如,Quil A )是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 的组成成分。ISCOMs 是由Quil A,脂质和胆固醇组成的30至40纳米的病毒样微粒,具有笼格样的结构。抗原能插入膜或者囊膜中

22、。很多种抗原都可以插入到笼格样的结构中。ISCOMs 可以通过口服,呼吸和阴道途径接种,能明显增强细胞免疫效应,但其稳定性较差,并且具有免疫副作用。粘膜免疫佐剂粘膜免疫佐剂是当今疫苗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粘膜免疫佐剂的质量需要考虑到刺激抗原通过不同的粘膜途径被吞噬摄取的能力,以及增强粘膜递呈抗原的免疫原性。相同佐剂通过注射和粘膜几种所产生的结果是不相同的。铝盐类佐剂通常用于注射接种,通过口服和鼻腔接种时不起任何作用。粘膜是许多病原体入侵的门户,通过肌注很难产生粘膜抗体,但是通过粘膜途径接种抗原则有可能形成粘膜免疫抗体。对于在粘膜表面增殖以及通过粘膜途径入侵机体的病原体来说,强大的局部粘膜反应能提

23、供很好的免疫保护。可以通过不同策略策略来引发粘膜免疫,例如,通过把抗原与专一针对上皮细胞的配基相连来增强粘膜免疫反应。选择与粘膜具有相同粒子大小,电荷以及疏水性等理化性质的配基有利于抗原通过粘膜屏障。已经优化理化性质的佐剂, 就能是抗原通过通过前述的不同途径增强免疫反应,如:吸附和贮存抗原,诱导细胞因子和不提的分泌,招募各种细胞,递呈给不同的APC 细胞,调节通过MHC 和MHC 的抗原肽表达,以及刺激产生不同亚型的抗体。细菌衍生物类佐剂熟知的非肠道佐剂,如MDP ,MPL 和LPS ,也可以作为粘膜免疫佐剂。霍乱和大肠杆菌毒素及相应的类毒素也具有很强的粘膜佐剂功能。虽然霍乱毒素是目前已知最强

24、的粘膜免疫佐剂之一,但是具有很强的毒性以及抗自身免疫反应。CT 和HLT 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增加B 细胞抗原递呈能力,促进B 细胞向分泌IgA 型细胞转化,与T 细胞相互作用增加细胞因子的分泌。CT 的B 亚单位毒性较小,已经通过突变编码CT 的基因来获得减毒的霍乱毒素。合成及灭活抗原递呈系统这类佐剂包括不同合成聚合体微粒,组成聚合体微粒由生物可降解的聚乙烯(DL-丙交酯-乙交酯)(DL-PLG ),纤维素乙酸酯,类蛋白微球体,聚酸酐,右旋糖酐,以及来源于天然的海藻酸盐,胶质和植物种子微粒组成。其他诸如脂质体,病毒颗粒和ISCOMS 的天然化合物也属于此类佐剂。影响粘膜免疫佐剂效果的主要因素为微

25、粒的大小。已证实,大于10微米的颗粒不能经过肠道粘膜被吸收。小颗粒的微粒可以被派伊尔结摄取,小于1微粒的颗粒能直接渗透进入淋巴结,肝脏,直接到达循环系统。虽然脂质体和微粒通过疏水作用与粘膜表面层结合,但是由于快速的被粘膜胶体包围,大部分不能不能到达粘膜层,所以不能有效地进入M 细胞。由于需要特异性的受体,因而诸如CTB 之类的大分子或微粒配基共轭体的应用受到限制。抗原递呈系统疏水性和亲水性之间的平衡可以调节,从而获得预期的免疫反应。与微粒相联的配基可以与M 细胞特异性结合,但是只有在有限的范围内才能结合。1微米或者大于1微米的微粒则需要相应的配基才能与M 细胞相结合。活抗原粘膜递呈系统有些致病

26、性细菌不像灭活病菌,它们可以通过特异性M 细胞受体被摄取。例如,沙门氏伤寒ty21a 具有能与M 细胞多糖受体结合的外源性凝集素。霍乱和脊髓灰质炎病毒毒株都可以用于异种抗原的口服免疫。这些微生物的转基因毒株已经用作为异种抗原的载体。活载体概念的提出带来了性的挑战。没有编码毒性的基因,V 霍乱疫苗毒株依然具有毒性。群体中自然感染或接种疫苗获得的先期存在的免疫反应是此策略的主要不足。细胞因子高剂量的IFN-能消除口服耐受,IL-12也具有这种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口服细胞因子以辅助粘膜佐剂克服系统免疫无应答性反应,这已经在慢性乙肝感染中得到证实。DNA 疫苗佐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纯DNA 作为疫苗进行

27、免疫时,人们认为这种免疫反应不需要佐剂的参与就可以。现在已经证实,需要一些辅助策略以增强DNA 疫苗的免疫效果。具有编码细胞因子或共刺激因子的质粒与质粒疫苗共同接种时能增强免疫反应。表达B7-2的质粒与来源于HIV-1的DNA 疫苗一同注射时能增强针对HIV-1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反应。分别编码GM-CSF 和兔病毒G 蛋白的质粒同时接种时能增强对G 蛋白的体液免疫反应。表达IL-12的质粒与表达HIV-1的蛋白一同接种时能增强针对VIH-1的细胞免疫应答。DNA 疫苗和微粒佐剂体系聚合物和微粒家族类已经在DNA 疫苗免疫中得到应用。1微米大小的聚乳酸微球体,聚碳酸酯和聚苯乙烯微粒用于粘膜和注射接

28、种时,与DNA 单独接种能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甘露聚糖已经作为DNA 疫苗的免疫增强剂。主要通过增强DTH 和CTL 反应的机制增强DNA 疫苗的免疫效果。癌症的DNA 疫苗调制剂已经用于DNA 疫苗的免疫中。乌苯美司能增强DNA 疫苗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通过已经使用过的MPL 和皂苷类蛋白抗原免疫调制剂已经对针对DNA 编码抗原的免疫应答进行了免疫评估。肌肉接种DNA 疫苗后产生免疫应答可以作如下解释,进入机体内的DNA 本身就是一种危险信号。DNA 疫苗的免疫刺激序列能诱导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如IL-12,TNF 和IL-6,因此具有佐剂活性。癌症疫苗佐剂当前癌症疫苗有望能减慢或者消除癌

29、症,这是令人兴奋的消息。这类癌症疫苗由全肿瘤细胞,肿瘤抗原或者肿瘤生长因子受体与强有力的佐剂组成。这类疫苗有自身分子组成,免疫原性很弱,因此需要强有力的疫苗佐剂增强免疫效果。主要方法有,使用Montanide 佐剂,使用GM-CSF 辅助的肽段。结论虽然近几十年来我们对免疫功能方面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但是人用疫苗佐剂依然是80年前发现的铝佐剂。近几年来疫苗的发展,特别是重组亚单位和合成疫苗的大量使用,都改良型佐剂的需求更加紧急。虽然新型佐剂有望能消除铝盐类佐剂的一下缺点,但是这些新型佐剂不会批准为人用疫苗佐剂,而仅仅只能用于科学研究。很明显,除了对佐剂更加详细的认识之外,在新型佐剂的使

30、用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克服。首先也是最主要的一点,许多候选佐剂由于不可接受的毒性副反应使其不能作为人用,特别是对于儿科预防疫苗,安全性是最高要求准则。第二,自铝佐剂被批准为人用疫苗佐剂后,对人用佐剂的要求更加严格。确实,如果这些年没有使用铝佐剂,首次被管理部门审批时,会因为其安全性问题而被拒绝。第三,不会单单因为佐剂本身而批准其使用,必须考虑到与抗原结合之后制成的疫苗制剂。也许,许多具有良好免疫增强作用的佐剂没能被批准为人用佐剂,不是因为佐剂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与抗原组成的制剂没有明显的效果或者毒性太大。这就类似于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一样。第四,公司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疫苗抗原的研发,但是几

31、乎没有几个公司愿意投资候选抗原与未知的新型疫苗佐剂配合使用进行临床试验。一旦与佐剂配合使用进行的临床试验出现为问题,则会使整个研究陷入窘境。第五,很多疫苗公司都把佐剂的数据视为专利,注册有佐剂组成的疫苗时也不愿分享佐剂的相关知识。最后,开发新型佐剂之类的产品的代价已经被禁止。投资数亿美元用于新型疫苗的研制是合理的,因为将来可以通过疫苗销售从而获得回报。但巨大投资用于佐剂的研发则不合理,因为很难从投资中获得收益。由于以上法律和商业上的原因,所以至今还没有安全性和无毒性都达标的佐剂。特别是,无毒的并且能诱导强烈细胞免疫反应的佐剂更是少有。尽管免疫学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以上因素依然是疫苗学发展的

32、主要障碍。因此,诸如国家卫生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以及慈善组织等主要机构的重要性在于对疫苗发展的投资,例如为了支持疫苗的发展,建立盖茨基金进行佐剂的研发。致谢共同作者NP 是Vaxine Pty Ltd 的股东和办公主任。这家疫苗公司位于澳大利亚的堪培拉,是本文菊粉佐剂技术专利所有人。参考文献:1 Bomford R. Will adjuvants be needed for vaccines of the future.In: Brown F, Haaheim LR, (eds. Modulation of the Immune Response to Vaccine Antigens. Dev

33、. Biol. Stand, Vol. 92. Basel:Karger 1998; p. 138.2 Vogel FR. Adjuvants in Perspective. In: Brown F, Haaheim LR(eds. Modulation of the Immune Response to Vaccine Antigens.Dev. Biol. Stand, Vol. 92. Basel: Karger 1998; p. 2418.3 Ramon G. Sur laugmentation anormale de lantitoxine chez leschevaux produ

34、cteurs de serum antidiphterique. Bull. Soc. Centr.Med. Vet 1925; 101: 22734.4 Ramon G. Procedes pour accroïtre la production des antitoxins.Ann. Inst. Pasteur 1926; 40: 110.5 Glenny AT, Pope CG, Waddington H, Wallace V. The antigenicvalue of toxoid precipitated by potassium-alum. J. Path. Bacte

35、riol.1926; 29: 3845.6 Vogel FR, Powell MF. A summary compendium of vaccineadjuvants and excipients. In: Powell MF, Newman MJ (eds.Vaccine Design: the Subunit and Adjuvant Approach. NewYork: Plenum Publishing Corp, 1995; p. 23450.7 Freund J, Casals J, Hosmer EP. Sensitization and antibody formationaf

36、ter injection of tubercle bacili and parafin oil. Proc.Soc. Exp. Biol. Medical 1937; 37: 50913.8 Stuart-Harris CH. Adjuvant influenza vaccines. Bull. WHO1969; 41: 61721.9 Johnson AG, Gaines S, Landy M. Studies on the O-antigen ofSalmonella typhosa V. Enhancement of antibody response toprotein antige

37、ns by the purified lipopolysaccharide. J. Exp. Med.1956; 103: 22546.10 Ribi E. Beneficial modification of the endotoxin molecule. J.Biol. Response Mod. 1984; 3: 19.11 Ellouz F, Adam A, Ciobaru R, Lederer E. Minimal structuralrequirements for adjuvant activity of bacterial peptido glycanderivates. Bi

38、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1974; 59: 131725.12 Weiner GJ, Hsin-Ming L, Wooldridge JE, Dahle CE, Krieg AM.Immunostimulatory oligodeoxynucletides containing the CpGmotif are effective as immune adjuvants in tumor antigenimmuniza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7; 94: 108337.13 McElrath MJ. Selecti

39、on of potent immunological adjuvants forvaccine construction. Seminars Cancer Biol. 1995; 6: 37585.14 Marx PA, Compans RW, Gettie A. Protection against vaginalSIV transmition with microencap-sulated vaccine. Science 1993;28: 13237.15 Douce G, Turcotte C, Cropley I et al. Mutants of Escherichia colih

40、eat-labile toxin lacking ADP ribosyl-transferase activity act asnon-toxic mucosal adjuvant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5;92: 16448.16 Lindblad EB. Aluminium Adjuvants. In: Stewart-Tull DES (ed.The Theor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Adjuvants. Chichester:John Wiley & Sons Ltd, 1995; p. 2135.1

41、7 Byars NE, Allison AC. Immunologic adjuvants: general properties,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In: Zola H (ed. LaboratoryMethods in Immunology. Boca Raton: CRC Press, 1990; p. 3951.18 Edelman R. Vaccine Adjuvants. Rev. Infect. Dis. 1980; 2: 37083.19 Neutra MR, Pringault E, Kraehenbuhl JP. Antigen sa

42、mplingacross epithelial barriers and induction of mucosal immuneresponses. Annu. Rev. Immunol. 1996; 14: 275300.20 Warren HS, Chedid LA. Future prospects for vaccine adjuvants.CRC Crit. Rev. Immunol. 1986; 4: 36988.21 Edelman R. An update on vaccine adjuvants in clinical trials.AIDS Res. Hum. Retrov

43、iruses 1992; 8: 140911.22 Allison AC, Byars NE. Immunological adjuvants: desirableproperties and side-effects. Mol. Immunol. 1991; 28: 27984.23 Waters RV, Terrell TG, Jones GH. Uveitis induction in the rabbitby muramyl dipeptides. Infect. Immunol. 1986; 51: 81625.24 Goldenthal KL, Cavagnaro JA, Alvi

44、ng CR, Vogel FR. Safetyevaluation of vaccine adjuvants. National Cooperative VaccineDevelopment Working Group. AIDS Res. Hum. Retroviruses1993; 9: S45S49.25 Stewart-Tull DES.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assessment of adjuvants. In: Gregoriadis G, Allison AC, Poste G (eds. ImmunologicalAdjuvants and Vacc

45、ines. New York: Plenun Press, 1989;p. 21326.26 Edelman R, Tacket C.Adjuvants. International Rev. Immunol1990, 1992; 7: 5166.27 Jennings R, Simms JR, Heath AW. Adjuvants and DeliverySystems for Viral Vaccines-Mechanisms and Potential. In:Brown F, Haaheim LR, (eds. Modulation of the ImmuneResponse to

46、Vaccine Antigens. Dev. Biol. Stand, Vol. 92. Basel:Karger 1998; p. 1928.28 Schirmbeck R, Melber K, Mertens T, Reimann J. Antibody andcytotoxic T-cell responses to soluble hepatitis B virus (HBV Santigen in mice: implications for the pathogenesis of HBVinducedhepatitis. J. Virol. 1994; 68: 141825.29

47、Traquina P, Morandi M, Contorni M, Van Nest G. MF59 adjuvantenhances the antibody response to recombinant hepatitis Bsurface antigen vaccine in primates. J. Infect. Dis. 1996; 174:116875.30 Brewer JM, Conacher M, Satoskar A, Bluethmann H, Alexander J.In interleukin-4-deficient mice, alum not only ge

48、nerates T helper1 responses equivalent to 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 but continuesto induce T helper 2 cytokine production. Eur J. Immunol.1996; 26: 20626.31 Blagowechensky NN. Durdu sour de lntige dans lrganisme et immunit? Rev. Immunol. Par1938; 4: 161.32 Walls RS. Eosinophil response to alum adju

49、vants. Involvementof T cells in non-antigen-dependent mechanisms. Proc. Soc. Exp.Biol. Medical 1977; 156: 431?.33 Gupta RK, Rost BE, Relyveld E, Siber GR. Adjuvant Propertiesof Aluminium and Calcium Compounds. In: Powell MF,Newman MJ (eds. Vaccine Design: the Subunit and AdjuvantApproach, New York:

50、Plenum Press 1995; p. 229?8.34 Butler NR, Voyce MA, Burland WL, Hilton ML. Advantages ofaluminum hydroxide adsorbed diphtheria, tetanus and pertussisvaccines for the immunization of infants. Br. Med. J. 1969; 1:663?.35 Straw BE, MacLachlan NJ, Corbett WT, Carter PB, Schey HM.Comparison of tissue rea

51、ctions produced by Haemophiluspleuropneumoniae vaccines made with six different adjuvants inswine. Can. J. Comp. Med. 1985; 49: 149.36 Audibert FM, Lise LD. Adjuvants: current status, clinical perspectives and future prospects. Immunol. Today 1993; 14: 281?.37 Bomford R. Aluminium salts: perspective

52、s in their use as adjuvants.In: Gregoriadis G, Allison AC, Poste G (eds. ImmunologicalAdjuvants and Vaccines. New York: Plenum Press 1989;p. 35?1.38 Goto N, Kato H, Maeyama J-I, Eto K, Yoshihara S. Studies onthe toxicities of aluminium hydroxide and calcium phosphate asimmunological adjuvants for va

53、ccines. Vaccine 1993; 11: 914?.39 Relyveld EH, Hencoq E, Raynaud M. Etude de la vaccination antidiphterique de sujets alergiques avec une anatoxine pureadsorbee sur phosphate de calcium. Bull. WHO 1964; 30: 321?. 40 Gupta RK, Siber GR. Adjuvants for human vaccines-current status, problems and future

54、 prospects. Vaccine 1995; 13: 1263?6. 41 Relyveld EH. Preparation and use of calcium phosphateadsorbed vaccines. Dev. Biol. Stand. 1986; 65: 131?.42 Kensil CR. Saponins as vaccine adjuvants. Crit. Rev. Ther. Drug Carrier Syst. 1996; 13: 1?5.43 Takahashi H, Takeshita T, Morein B, Putney S, Germain RN

55、, Berzofsky JA. Induction of CD8+ cytotoxic T cells by immunizationwith purified HIV-1 envelope protein in ISCOMs. Nature 1990; 344: 873?. 44 Dalsgaard K. Adjuvants. Vet Immunol. Immunopathol. 1987; 17: 145?3.45 Bomford RHR. The differential adjuvant activity of Al (OH 3 and saponin. In: Madje J (ed

56、. Immunopharmacolog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Vaccine Adjuvants and Modulators of Non-SpecificResistance, New York: Alan R. Liss 1987; p. 65?0.46 Rnberg B, Fekadu M, Morein B. Adjuvant activity of nontoxic Quillaja saponaria Molina components for use in iscommatrix. Vaccine 1995; 13: 1375?2.47 Kensil

57、 CR, Patel U, Lennick M, Marciani D. S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aponins with adjuvant activity from Quillaja saponaria Molina cortex. J. Immunol. 1991; 146: 431?.48 Kensil CR, Wu J-Y, Soltysik S. Structural and immun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vaccine adjuvant QS-21. In: Powell MF, New

58、man MJ (eds. Vaccine Design. The Subunit and Adjuvant Approach. New York: Plenum Press, 1995; p. 525?1.49 Kotani S, Watanabe Y, Shimoto T et al. Immunoadjuvant activities of cells walls, their water soluble fractions and peptidoglycansubunits, prepared from various gram-positive bacteria,and of synthetic N-acetylmuramyl peptides. Z. Immunitatsforsch.1975; 149S: 302?.50 Audibert F, Leclerc C, Chedid L. Muramyl peptides as immu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