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大题培优)及答案_第1页
高考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大题培优)及答案_第2页
高考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大题培优)及答案_第3页
高考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大题培优)及答案_第4页
高考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大题培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大题培优)及答案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下表标出的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回答下列问题:表示,下同),金属性最强的是 ,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常温下单 质为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 ,属于过渡元素的是 (该空用字母表 示)。(2) B, F, C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 ,其中以 最不稳 定。(3)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答案】Ar K F Br M HO、HCl、PH3 PH Cl【解析】【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A为氟、B为氧、C为磷、D为碳、E为Ar、F为Cl、G为硫、H为Al、I为Mg、J为Na、K为Ca、L为钾、N为

2、Br、M处于过渡元素。【详解】(1)表中用字母标出的14种元素中,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Ar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故上述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为K,非金属性最强的为 F;Br2常温下为液态,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M属于过渡元素;故答案为:Ar; K; F; Br; M;(2) B, F, C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H2O、HCl、PH3,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故非金属性O P、ClP,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与PH3最不稳定,故答案为:H2O

3、、HCk PH3; PH3;(3)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第三周期中Cl原子半径最小,故答案为:Cl。2.离子化合物AB2的阴、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1mol AB2中含54 mol电子,且有下列反应:_点燃 H 2+B2CM X- Y+ AB2+H2O Y+J AB2+Z, Z 有漂白作用。根据上述条件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B2, X, 丫, Z。(2)用电子式表示 AB2的形成过程: 。(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CaC2 Ca(OH Ca(ClO2 HClOCsQg:【C/广 2cb+2Ca9Hxea(ClO2+CaC2+2H2O【解析】【分析】离

4、子化合物 AB2的阴、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1mol AB2中含54 mol电子,则 A2、B-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目均为18个,AB2为氯化钙,A为钙元素,B为氯元素,则H2+点燃.Cl2HCl, C为 HCl;Cl2+Xf Y+ CaC2+H2O, X为 Ca(OHp, 丫为 Ca(ClO;Ca(ClO+HCl-CaC2+Z, Z 有漂白作用,Z 为 HClO。【详解】(1)由分析可知AB2为CaC2,X为Ca(OH)2,Y为Ca(ClO2,Z为HClO。,故答案为:CaC2; Ca(OH2; Ca(ClO; HClO;AB2的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为GcaG中 一 :广c/r :,故答案为

5、:已4131个史:Cl:r Ca2+ :CI:1 ;(3)的化学方程式为 2c2+2Ca(OH)2=Ca(ClO?+CaC2+2H2O,故答案为:2cl2 + 2Ca(OH)2=Ca(ClO)2+ CaC2+ 2H2O。【点睛】常见18电子的离子有 K2、Ca22、ClT S2-、HS等。3. A、B、C 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核内无中子;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其氢化物能反应生成盐F;D与A同主族,且与E同周3期;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一,A、R D、E这四种元素,每一种4与C元素都能形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若干种化合物.请回答下

6、列问题:(1) C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一;C D、E三种元素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 序为:(用离子符号表示)。(2)写出分别由A、D与C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 1: 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3) A与C E间分别形成甲、乙两种共价化合物,且甲有 10个电子,乙有18个电子, 则沸点较高的是(填化学式)。(4) F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 、。(5) D和C形成的一种化合物能与 A和C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反应产生 C单质,该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为。【答案】第二周期 VIA族 S2- O2-Na+Na”:o:b j Na+ H2O 离子键极性共价键 2Na2O2+2H2O=4Na+4OH-+O2 T【解

7、析】 【分析】A原子核内无中子,则 A为氢元素;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其氢化物能反应3生成盐F, B为氮兀素,F为硝酸镂;E兀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一,4则E为硫元素,在第三周期; D与A同主族,且与E同周期,则D为钠元素;A、B、D、E 这四种元素,每一种与 C元素都能形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若干种化合物,则 C为 虱兀索。【详解】(1) C为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 VIA族;Na+、O2-、S2-离子半径由大 到小的顺序为S2- O2-Na+,故答案为:第二周期 VIA族;S2- O2-Na+;(2)由H、Na与O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 1:1的化

8、合物分别为 H2O2、Na2O2,其电子式分别为比忖4,故答案为:h:6:6:h; Na:O 0:f Na+Kth &T T d (3) H与O、S间分别形成H2O、H2s两种共价化合物,因为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则沸点较高,故答案为:H2O;(4) F为硝酸俊,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故答案为:离子键、极性共价键;(5)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能生成氧气,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T ,故答案为:2Na2O2+2H2O=4Na+4OH-+O2f。 【点睛】比较离子半径可以用 先层后核再电子”进行比较,S2-有三个电子层,则半径最大,Na+、O2-有两个电子层,但

9、氧的序数小于钠的序数,则O2-的离子半径大于 Na+,所以S2- O2-Na+o4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 A、B、C、D、E F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 20号元素,B、C D、E 同周期,A、D同主族,且A的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F和其他元素既不在同周期也不在同主族,且B、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混合均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A、F的名称为、 。(2)A和D与氢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沸点较高的是 (填化学式,下同),D和E的最高 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是 ,写出A和B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共价 键的化合物的电子式。(3)B、C形成的

10、单质中与水反应较剧烈的是 ,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写出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八 O* B i-【答案】氧钙 H2O HClC4 Na+: O:O:f-Na+ Na 2Na+2H2O=2NaOH+H2 TAl(OH)3+OH-=AlO2-+2H2O【解析】 【分析】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 A、B、C D、E、F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 20号元素,A的原子结构中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 3倍,最外层最多容纳 8个电子,则A含有2个电子层,最外 层含有6个电子,A为O元素;A、D同主族,则D为S元素;B、C、D、E同一周期,则 四种元素都位于元素周期

11、表第三周期,E的原子序数大于 S,则E为Cl元素;B、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混合均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则B为Na元素,C为Al元素;F和其他元素既不在同周期也不在同主族,则F位于第四周期,F不可能为K元素,只能为Ca元素,据此进行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为O, B为Na, C为Al, D为S, E为Cl, F为Ca元素。(1)根据分析可知,A、F元素的名称分别为氧、钙;(2)A、D分别为O、S,二者的氢化物分别为 H2O、H2S,由于H2O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增加 了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导致其沸点比H2s高;D为S E为Cl,元素的非金属性:ClS,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12、,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 性越强,所以S、Cl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较强的为高氯酸,其化学式为: HClQ; A为O, B为Na,二者形成的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为Na2O2, Na2O2是由2个Na+与1个O22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Na+;O;O:p-bTa+ ; A (3)B、C的单质分别为Na、Al,钠的金属性比铝强,与水反应更剧烈。钠与水反应生成氢 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4 ;(4)C是Al, A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Al(OH)3, B是Na, N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13、能够与强碱NaOH反应产生NaAlO2和H2。,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的位置、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应用,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和相互关系 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元素周期表结构、元素周期律内容,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5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1)下列 (填写编号)组元素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a、c、hb、g、kc、h、l d、e、f(2)以上13种元素中, (填写字母)元素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 多。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3)如果给核外电子

14、足够的能量,这些电子便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离去。核外电子离开 该原子或离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形成稳 定结构的倾向。卜表是一些气态原子失去核外不同电子所需的能量( kJ mol1);锂X丫失去A个电子519502580失去第二个电子729645701820失去第三个电子1179969202750失去第四个电子955011600通过上述信息和表中的数据分析为什么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二个电子时所需的能量要远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表中X可能为以上13种元素中的 (填写字母)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X和j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丫是周期表中 族元素。【答案】 m

15、第三周期V A族 Li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稳定结构,此时再失去1个电子很困难 a Na?。和Na2O2 mA【解析】【分析】(1)金属是导体(错是半导体),石墨是导体;(2)越容易失去第一个电子,第一电离能越小;(3)根据电离能的大小结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判断可能的元素种类,注意电离能的大小能判 断出元素的化合价,即最外层电子数。【详解】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布知识,可以知道a是Na, b是H, c是Mg, d是Sr, e是Sj f 是 Al, g 是 Ge, h 是 C, j 是 O, i 是 P, k 是 Sb, l 是 Cl, m 是 Ar;金属是电的良导体,石墨棒是电的良导体,金属有

16、Na、Mg、Sr、Sc、Al,错是半导体,故答案为:;(2)从题目所给信息知道,原子失电子所需能量不仅与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有关,还与形成稳定结构的倾向有关.结构越稳定失电子所需能量越高,在所给13种元素中,处于零族的m元素已达8e-的稳定结构,因此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i是P,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V A族;(3)锂原子核外共有 3个电子,其中两个在 K层,1个在L层,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 后,锂离子处于稳定结构,根据题给信息可知,要使锂离子再失去电子便会形成不稳定结 构,因此锂原子失去第二个电子时所需能量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由表中数据可知:X失去第2个电子所

17、需能量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9倍多),而失去第三个、第四个电子所需能量皆不足前者的两倍,故第一个电子为最外层的1个电子,而其他几个电子应处于内层;结合所给的周期表知,X应为a,即钠元素,和j即氧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分别为Na2O和Na2O2 ;由表中所给Y的数据可知,Y失去第1、2、3个电子所需能量差别不大,而失去第4个电子所需能量远大于失去第 3个电子所需的能量,因此 丫元素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即为 IDA族的元素Al。6 .已知A B、C、D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粒子,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转化 关系:回建I 十r i如果A B、C、D均是10电子的粒子,请写出:A的结

18、构式 ; D的电子式 ;(2)如果A和C是18电子的粒子,B和D是10电子的粒子,请写出:A与B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根据上述离子方程式,可判断C与B结合质子的能力大小是(用化学式或离子符号表示)。【答案】居丁或 H-F :&hHS+OH=HS+H2。或 HS+OH=S2-+H2。OH S2-或 HS【解析】【详解】(1)如果A B、C、D均是10电子的粒子,符合关系的微粒分别为NH+或HF、OH NH或F-、H2O;(2)如果A和C是18电子的粒子,A为H2S或HS,C为HS或S2-,B和D是10电子的粒子,分别为OH、HbQ7 . X、Z、Q、R、T、U分别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

19、期元素,在周期表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中,X的原子半径最小,X与R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Z的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U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6; R和Q可形成原子个数之比为 1: 1和2: 1的两种化合物;T与Z同主族。请回答下列问题:(1)T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X、Z、Q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填元素符号)。(3)R、T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某同学用X、R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固体物质RX, RX属于离子化合物,且能与化合物X2Q反应生成X的单质。RX的电子式为 ; RX与X2Q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同学认为取X、R两

20、元素的单质反应后的固体物质与发Q反应,若能产生X的单质,即可证明得到的固体物质一定是纯净的RX请判断该方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答案】第三周期 IV A 族 HOC 2NaOH+HSiO3=Na2SiO3+2H2O Na : HNaH+H2O=NaOH+H2 T 不合理,若反应后有 Na残留,也能与水反应生成H2【解析】 【分析】X、Z、Q、R、T、U分别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全部元素中 X的 原子半径最小,则 X为H元素,X与R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二者原子序数相差大于2,则R为Na元素,可知Z、Q处于第二周期,Z的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Z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4,

21、 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4,则Z为C元素;U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 化合物的代数和为 6,则U为Cl元素,R和Q可形原子数之比为 1: 1和2: 1的两种化合 物,则Q为。元素,这两种化合物为 Na2O2、Na2O, T与Z同主族,由于Z是C元素,所 以T为Si元素,据此分析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X为H, Z为C, Q为O, R为Na, T为Si, U为Cl元素。(1)T为Si元 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 2、8、4,所以Si元素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IVA族;(2) X为H, Z为C, Q为O,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所以上述三种元

22、素中原子半径由小到大顺序为HO”或同素异形体 水分子间存在氢键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离子化合物NaNa+:S:2-2H2O2Ma2L2H2O+O2T【解析】 【分析】短周期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2倍,则A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核外电子排布是 2、4, A是C元素;B的阴离子和C的阳离子具 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E,淡黄色固体 E是Na2O2,则B是O元素、C是Na元素;D的L层电子数等于 K、M两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之和,则D原子M层电子数为6,则D为S元素。然后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形成的化合 物的性质,结合元素周

23、期律分析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C元素,B是O元素,C是Na元素,D是S元素,淡黄色的固体E 是 Na2O2o(1)A是C元素,元素名称为碳; D是S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 2、8、6,则S在元素 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 VIA族;O2-、Na+核外电子排布是2、8,二者电子层结构相同, 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来说,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所以离子半径O2-Na+;(2)氧元素形成的单质有 02、03,二者是由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性质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 体;B的氢化物H20和D的氢化物H2s结构相似,由于在 H20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增加了 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得物质的熔沸

24、点升高,故物质的沸点:H2OH2S;(3)E是N32O2,该物质是离子化合物,2个Na+与。22-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在阴离子。22-中2个O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4)C与D的二元化合物Na2s是离子化合物,Na+与*通过离子键结合,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 加” 5Glfe I . (5)H与。分别形成10电子分子是 H2O,形成的18电子分子是 H2O2, 18电子分子H2O2不 稳定,容易分解为 H2O和。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曲&2H2O+O2 T。【点睛】本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及应用,涉及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结构、物质性质等 知识点,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元素

25、周期律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与应用能力。10. 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均为非金属单质;A、B、E和丁均为化合物,其中 A常温下呈液态;B和E为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且1mol E中含有10mol电子。乙和丁为黑色固体,将他们混合后加热发现固体由黑变红。(1)写出化学式:甲 ;乙;丙;(2) 丁的摩尔质量;(3)写出丙和E反应生成A和B的化学方程式 ;(4)有同学将乙和丁混合加热后收集到的标准状态下气体4.48L,测得该气体是氢气密度的16倍,若将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白色沉淀物g;【答案】H2 C O 80g/mol CH4+2O2【解析】点燃CO2+2

26、H2O 5【分析】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常见的黑色固体有:碳、二氧化镒、四氧化三铁、铁粉、氧化铜等,由乙和丁为黑色固体且乙为非金属单质,所以乙为C,由丙是非金属单质,乙和丙反应产生温室效应气体B,所以丙是。2, B是CC2, B和E为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且 1mol E中含有10moi电子,则E为CI,再结合转化关系可知, A为 水,甲为H2, 丁为CuO。【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甲、乙、丙分别为H2、C、O2;(2) 丁为CuO,相对分子质量为 80,则摩尔质量为 80 g/mol ;(3)丙和E反应生成A和B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点燃 CO2+2H2O

27、 ;(4)测得该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6,则M为16X2 g/mol =32g/mol,标准状况下气体 4.48L,为C。CQ的混合物,n=-4.48L-=0.2mol ,设CO2的物质的量为 xmol ,28 (0.2-x)+44x0.2=32,解得x=0.05mol,由C原子守恒可知,22.4L/moln( CC2) =n( CaCO) =0.05mol ,则白色沉淀物为 0.05mol x 100g/mol=5g 11.请用符号表不下列核素或同位素。(1)质子数为a ,中子数为b的X原子: 。(2)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9的氟原子: 。(3)中子数为2的氢原子:。(4)中子数分别为 8、9

28、、10的氧原子: 。(5)质量数分别为35、37的氯原子: 。a b v18316c 17 c 18c3537 cl【答案】a X9 F1 H(或 T )8 O、8 O、8 O17 Cl、17 Cl【解析】【分析】结合核素的组成结构和同位素的概念分析解题即可。【详解】质子数为a,中子数为b的X原子的质量数为a+b,其核素表示为;bX ;(2)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 9的氟原子的质量数为18,其核素表示为18F; 3 一 中子数为2的氢原子,质子数为1,质量数为3,其核素表木为1H (或T);(4)中子数分别为8、9、10的氧原子,质量数分别是16、17、18,核素依次表示为86O、1718 8 0

29、、8 O ;3537质子数为17,质量数分别为35、37的氯原子核素依次表不为17CI . 17 Cl o【点睛】A核素的最常见表不形式为 zX ,其中A为质量数,Z为质子数,核内中子数为A-Z,而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其子数肯定不等,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据此分析解题。12现有下列9种微粒:11H、12H 、163C、164C、174N 、5266Fe2、2566Fe3、186O2、186O3。按要求完成以下各题:12( 1) 1H 、 1 H 分别是氢元素的一种,它们互为。( 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微粒是。( 3) 5266 Fe2 的中子数为,核外电子数为。( 4)形成上述9 种

30、微粒的核素有种、元素有种。【答案】核素 同位素 ;6。2和86 0330 24 7 5【解析】【分析】结合核素的结构分析即可。【详解】12(1)11H 、 1 H 的质子数均为1,中子数分别为0、 1,分别是氢元素的一种核素,它们互为同位素;(2)86。2和16。3是由o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3)5266Fe2 的质子数为26,质量数为56,中子数为56 26 30,核外电子数为26 2 24;12131414(4)9种微粒中含有 H、C、N、Fe和05种兀素,含有iH、1H、6C 6 C 7 N、561626Fe、 8 07 种核素。13. NaN0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

31、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NaN02能发生如下反应:2NaNO2+4HI 2N0T +l2+2NaI+2H2O。( 1 )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是(填写化学式)。(2)根据上述反应,鉴别 NaNO2、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水、碘化钾淀粉试纸、淀粉、白酒、食醋,你认为必须选用的物质有 (填序号)。(3)某厂废液中,含有 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下列试剂能使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 N2的是 (填编号)。A. NaCl B NH4ClC. HNO3 D.浓 H2SQ【答案】NaN02 I2 B【解析】【分析】(1)反应中N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I 元素的化合价

32、升高;(2)由 2NaNO2+4HI 2NOT +l2+2NaI+2H2O 可知,鉴另ij NaNO2 和 NaCl,可利用碘的特性分 析;(3)NaNO2具有氧化性,能使 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 N2的物质应具有还原性。【详解】(1)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则氧化剂是NaNO2,氧化产物是I2;(2)由2NaNO2+4HI 2NOT +l2+2NaI+2H2O可知,鉴另1J NaNQ和NaCl,则固体加水溶解后, 再滴加食醋酸化,将溶液滴在碘化钾淀粉试纸上,变蓝的为NaNO2,故答案为:;(3)NaNO2具有氧化性,能使 NaNO2

33、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 N2的物质应具有还原性,只 有选项B符合,故答案为:B。14.有下列各组物质:(A)O2 和 O3; (B) 23592U 和 23892U; (C) CH5CH2CH2CH3 和m11;(D) Cl I和x L】;(E)甲烷和新戊烷。 I i AFH J 1 kII .I(1)组两物质互为同位素;(2)组两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3)组两物质互为同系物;(4)组两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B A E C【解析】【详解】(A)O2和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8) 235U和238 U都是U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C)CHjCH2CH2CH3

34、和(CH3)2CHCR分子式相同,碳链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IV(D)WC1和F都代表二氟二氯甲烷,为同一种物质;FIClI(E)甲烷和新戊烷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4个-CH2,互为同系物;则:(1)互为同位素的是B; (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 (3)互为同系物的是E; (4)互为同分 异构体的是Co【点睛】考查同位素、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判断。判断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的方法是:若化学式为元素,可能是同位素;若化学式为单质,则可能是同素异形体;若化学式为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则为同分异构体;若是分子式 不同结构相似的有机化合物,则为同系物。15.图A所示的转化关系中(具体反应条件略),a、b、c和d分别为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常见单质,其余均为它们的化合物,i的溶液为常见的酸,a的一种同素异形体的晶胞如图B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B对应的物质名称是 ,晶体类型为 。(2)d中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3)图A中由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中,沸点最高的是 ,原因是 ,该物质的分子 构型为。(4)图A中的双原子分子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