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03压强、浮力的判断及相关计算_第1页
专项训练03压强、浮力的判断及相关计算_第2页
专项训练03压强、浮力的判断及相关计算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项训练 (三) 压强、浮力的判断及相关计算(限时:45 分钟)一、选择题1. 晶晶帮妈妈洗碗时发现 ,同一只瓷碗既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也可以沉入水底 (如图 ZX3 -1 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ZX3 -1A. 瓷碗能漂浮在水面上,说明陶瓷的密度比水小B. 瓷碗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浮力等于其受到的重力C. 当漂浮的瓷碗沉入水底后,水对盆底的压力变大D. 当漂浮的瓷碗沉入水底后,水对盆底的压强不变2. 如图 ZX3-2 所示,压在杯底的乒乓球 ,上浮时会弹离水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ZX3-2A. 乒乓球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始终不变B. 乒乓球弹离水面后上升,是由于受到了

2、水的浮力作用C. 乒乓球上浮过程中,水对杯底的压强始终不变D. 乒乓球上浮过程中,水对杯底的压强先不变,后减小3. 水平桌面上 ,甲、乙两相同的杯中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 ,现将两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杯中 ,待物块静止时 ,两杯中液面恰好相平 ,如图 ZX3 -3所示,则()图 ZX3-3A. 甲杯中物块受到的浮力较大B. 乙杯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小C. 甲杯中物块对杯底的压力等于物块所受重力D. 乙杯中物块所受到的浮力等于物块所受重力4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甲容器内盛有适量的A液体,乙容器内盛有适 量的 B 液体。将同一个苹果先后放入甲、乙两个容器中,苹果静止后的浮沉状况及液体的深

3、度如图 ZX3-4 所示。下列对图中情景分析正确的是 ()图 ZX3-4A .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B. 苹果排开A液体的重力小于苹果排开B液体的重力C. A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 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D. 苹果在A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于苹果在 B液体中受到的浮力5. 在水平桌面上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 ,内盛相等质量的同种液体。将体积 相同、材料不同的两个小球A和B分别放入两容器中,A球漂浮,B球悬浮,如图ZX3-5所示。 两球在两容器中所受的浮力分别为 F 甲和 F 乙,两容器底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 p 甲和 p 乙,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图 ZX3

4、 -5A.F甲F乙 p甲p乙B.F甲F乙 p甲p乙C.F 甲 <F 乙 p 甲 <p 乙D.F甲尸乙 p甲p乙6. 如图 ZX3-6 甲所示,盛有液体的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1000 Pa;如图乙所示,用细线拴一铝块,将铝块的一半浸在液体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改变了 80 Pa如 图丙所示,将细线剪断,铝块沉到容器底部,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又改变了 460 Pa。容器的底面 积为100 cm2, p铝=2.7 g/cm3,g取10 N/k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 ZX3-6A. 铝块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的浮力为 0.8 NB. 铝块的体积是100 cm3C. 铝

5、块沉底时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 4.6 ND. 液体的密度是0.8 g/cm3二、计算题7. 2019江西如图ZX3-7所示,将边长为5 cm的实心正方体木块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溢水 杯中,木块静止时,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为0.1 kg。求:(g取10 N/kg)(1) 木块受到的浮力。(2) 木块的密度。(3) 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图 ZX3-78. 某实验小组在研究某种物质的属性时,日常需将物体浸没在煤油中保存,将体积为1 X10-3 m3、重6 N的该物体用细线系在底面积为 250 cm2的圆柱形容器的底部,物体浸没在煤油中,如图 ZX3-8 所示。(g 取 10 N/kg, p煤油= 0.8

6、X103 kg/m3) ( 1 )细线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若细线与物体脱落 ,待物体静止后煤油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了多少 ?图 ZX3-89如图ZX3-9甲所示,不吸水的长方形物块放在底部水平的容器中,物块的质量为0.2 kg,物 块的底面积为50 cm2,物块与容器底部用一根质量、体积均忽略不计的细绳相连 ,当往容器 中缓慢注入水至如图乙所示位置时,停止注水,此时物块上表面距离水面10 cm,绳子竖直拉 直,物块水平静止,绳子的拉力为2 N,已知p水=1.OX1O3 kg/m3,g取10 N/kg,求:(1) 物块的重力。(2) 物块的密度。(3) 注水过程中 ,绳子刚好竖直拉直时到图乙

7、所示位置时 ,水对物块下表面压强的变化范围。图 ZX3-910在水平台面上放置一个底面积为 100 cm2的圆筒形容器,容器内水深20 cm,将一个长方体用细线拴好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 ,从水面开始逐渐浸入直至浸没到水面下某处停止。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长方体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 h的关系图像如图ZX3-10所 示。g取10 N/kg,容器厚度、细线重力均不计,容器内的水未溢出。求:(1) 长方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2) 长方体浸没时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图 ZX3-10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 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

8、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 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 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 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 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 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 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 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 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

9、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 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 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 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参考答案1. B

10、解析瓷碗是空心的,增大了可以利用的浮力,所以瓷碗能漂浮在水面上并不能说明陶瓷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A错误;瓷碗漂浮时,根据浮沉条件可知:瓷碗受到的浮力等于 它所受的重力,故B正确;由于瓷碗浸没时是沉底状态,浮力小于重力,漂浮时瓷碗受到的浮 力与其所受重力相等,所以瓷碗浸没时和漂浮时相比所受的浮力变小,根据V排二?浮?可知,.水-瓷碗浸没后,排开的水的体积减小,水面下降,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变小,根据F=pS,水对容 器底的压力变小,故C、D错误。2. D 解析乒乓球在上浮过程中,先是完全浸入水中的上升过程,此过程排开水的体积不 变,由F浮=p7水V排g可知,受到的浮力不变;然后从刚露出水面到脱离

11、水面,此过程排开水的体 积变小,由F浮=ptkV排g可知,此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变小,所以乒乓球在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 力先不变,后变小,故A错误;乒乓球弹离水面后不再受浮力作用,故B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 乒乓球在上浮过程中,水对杯底的压强先不变,后变小,故C错误,D正确。3. D 解析物块在甲杯中沉底,受到的浮力小于物块所受重力,卩甲卩物;在乙杯中悬浮,物 块受到的浮力等于物块所受重力,卩乙=p物;因此甲杯中物块受到的浮力较小,故A错误。由 以上分析可知,p乙 p甲,两杯中液面恰好相平,由p=p gh可知,乙杯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 故B错误。甲杯中物块静止在容器底部,物块对杯底的压力等于物

12、块所受重力与浮力之差, 故C错误。物块在乙杯中悬浮,根据浮沉条件可知,此时物块受到的浮力等于物块所受重力, 故D正确。4. A 解析由题图可知,苹果在A液体中漂浮,所以苹果的密度小于A液体的密度;苹果在 B液体中悬浮,所以苹果的密度等于B液体的密度,因此A液体的密度大于B液体的密度。 因为甲、乙为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待苹果静止后容器内液面高度相同,由图可知,甲容器内 A液体体积大于乙容器内B液体体积,且A液体的密度大于B液体的密度,所以A液体重力 大于B液体重力,则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较大,由p=?可知,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较大,由 p=p gh可知,A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较大,故A正确、C错误。

13、苹果在A液体中漂浮,则苹 果受到的浮力等于苹果的重力;苹果在B液体中悬浮,则苹果受到的浮力也等于苹果的重力 因此在A液体和B液体中苹果所受浮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苹果排开A液体的重 力等于苹果的重力等于苹果排开 B液体的重力,故B、D错误。5. C 解析由F浮二p液V排g可知,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液体的密度,二是物体 排开液体的体积;甲、乙容器中为等质量的同种液体,A、B两球的体积相等,而V排不同,V甲 排V 乙排,所以F甲F乙。根据漂浮、悬浮条件F浮=G可知:GaGb,甲、乙容器中液体质量相 等则G甲=G乙,则放入小球后G甲总G乙总,因此桌面受到的压力大小关系是 F甲压F乙

14、压,则p 甲p乙,故选C。6. D 解析题图乙中,铝块的一半浸在液体中,所受浮力F浮1= ApiS=80 PaXlOOXlO-4 m2=0.8 N,则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所受浮力为 1.6 N,故A错误。铝块沉底时,压强变化了 80Pa+460 Pa=540 Pa 桌面所受压力变化量 F1+2二p1+2S=540 PaX100X10-4 m2=5.4 N,即铝块重?铝5 4N力G铝=5.4 N,则铝块的体积 V铝二二二=2X10-4 m3=200 cm3,故B错误。铝?铝? 2.7X10 kg/m3 X10N/kg块浸没时,所受浮力为1.6 N,重力为5.4 N,则支持力F支二G-F浮=5.4 N

15、-1.6 N=3.8 N,F压二F支?浮1 6N= 3.8 N,故 C 错误。液体密度 p液=乔=2 X10-4 m3X10N/kg=0.8X103 kg/m3=0.8 g/cm3,故 D 正确。7. 解:(1)F 浮=G 排=m 排g=0.1 kgX10 N/kg=1 N。?孚1N一?木?侏木块漂浮,则 G 木=F 浮,p木=?木 =两=硕=10N/kg x(5x10-2 m)3=°.8X1°3 kg/m3。F浮二F 向上-F向下 =F 向上- 0=F 向上,oo?向上 则p= ?'浮?1N-2 (5 X10皆=400 Pa。8. 解:(1)物体浸没在煤油中时,V

16、排=V= 1.0X10-3 m3,受到的浮力 F浮=p煤油V排g=0.8X103kg/m3X1.0X10-3 m3X10 N/kg = 8 N,因为G+F拉二F浮,所以物体受到的拉力 F拉=F浮-G=8 N-6N=2 No(2)漂浮时,F浮'=G= 6 N,此时排开煤油的体积V'排二"浮6N?煤油?= 0.8X103 kg/m3 X10N/kg= 7.5 X10-4 m3, N排排 2 5 乂10-4 m 3=1 X10-3 m3-7.5Xl0-4 m3=2.5Xl0-4 m3,煤油深度变化量 Ah? = 250 xi0-4 m2=0.01 m, 2p= p 煤油 g

17、 Ah=0.8xl03 kg/m3xi0 N/kg X0.01 m=80 Pa。9解:(1)物块的重力 G=mg= 0.2 kgxi0 N/kg=2 N。(2)由题意可知F浮二G+F二2 N+2 N=4 N,?水 ?-0.2kg X1.0 X1°3 kg/m3 x10N/kg = 0.5X103 kg/m3。4N?" ? 根据 F浮=p水V排g, p ,V物=V排,可得 p=:?物?浮(3)绳子刚好被拉直时物块恰好漂浮,下表面所受压强为? 0.2kg X10N/kgP1 =?= 50X10-4 m2 =400 卩乩物块上下表面高度差h-物 = 浮?水?停止注水时下表面与水面

18、的高度差为 H=h+h 0,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 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 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 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 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压强为P2=p水gH,联立解得P2= 1800 Pao故压强的变化范围为4001800 Pao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 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 博士”, 这与当今 博士 ”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 经籍”者,又称 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 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 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 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