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对学生的作用及影响_第1页
经典诵读对学生的作用及影响_第2页
经典诵读对学生的作用及影响_第3页
经典诵读对学生的作用及影响_第4页
经典诵读对学生的作用及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经典诵读对学生的作用及影响 经典诵读培训材料(一)    现在开设的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课程,主要是指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三字经、弟子规、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孟子等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那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对学生又会产生什么作用和影响呢?                  一、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    据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但凡成功之人,80%-90%的人靠的是情商,(即高尚的人格

2、,优秀的道德品质)只有10%-20%的人靠的是智商。因此,要想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首先就得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而诵读经典则是培养其高尚道德品质的一条最好的捷径。经典诵读的持续实践证明,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思想道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试点学校不少教师讲,诵读前校园中不讲文明、不讲奉献、不懂孝顺、自私、任性等不良现象在学生中比较普遍,而自从孩子们接受国学教育之后,校园变得文明和谐了,同学们变得谦让、文明、尊重师长了。大部分家长反映:如今孩子们懂事了,懂得为父母端茶倒水;主动帮忙搞家务了;对师长的礼貌也多了。有些学生原来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及道德品质都很差,经常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随意拿别人的钱物,书

3、籍,同学们都躲着他,不跟他玩。父母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见效。自从诵读了国学经典以后,他思想态度及学习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慢慢的喜欢上了学习,再也没有听到同学们说又丢失东西了。二、经典诵读,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     在小学低年级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比如三年级孩子一个学期可以学会千字文,即认识近1000个汉字,诵读国学经典两年,即可自然轻松认识3000多汉字,相当于达到小学六年级的识字水平。三、经典诵读,能显著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小学时段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

4、如果有效地开发,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矿藏。但是,这种记忆潜能如果不予开发,就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天天蜕化。而一旦开发出来,不但现在记忆超人,而且可以伴其一生。从这个层面讲,国学经典诵读开发的是学生一生的潜能。同时,诵读国学经典,也是为孩子一生打点文化底色。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这些经典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而且会惠及其一生。三字经弟子规大学等大人都读不通的内容,小孩子不用多长时间就能够熟读成诵。随着记忆力的提高,还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孩子会对背诵产生越来越浓的兴趣。经典语言系统一旦进入孩子的大脑,沉睡的记忆潜能就会被唤醒,背诵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于是,在学生中读上三四遍甚至一两遍即可背诵者

5、已非个别现象。而其他学生也对背诵不再视为畏途,而是当作追求快乐的精神享受。不管在什么地方谈起孩子的经典诵读,他们都会显得无比地自豪与骄傲。因为孩子记忆的潜能被开发出来了,孩子读书有望了。四、经典诵读,能大大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     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通过经典文化的诵读,可以大为提高孩子的文化知识素养。国学经典诵读给学生带来最大变化的就是语文能力的提高。说简单点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飞速提高。通过国学经典的诵读,大部分同学

6、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读课外书的人越来越多了,特别是一些儿童版的文学名著更是成了同学们的至爱。课余,名著中的各种人物自然就成了同学们谈论的重要话题。一部分平时不善言谈的同学也渐渐参与到对名著的讨论中来,口头表达能力也渐渐得到了提高。特别是习作方面,以前一到作文课,同学们就害怕,现在,学生没有怕写作文的,每周都是盼着写作文,有的还不时提醒老师这周还没写作文呢?当然,这里面水平是不一样的,但态度是积极的乐观的。读经典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增强了其语言表达能力。有些特别优秀的学生,三字经、千字文、老子等不但倒背如流,而且能够活用于各种习作之中,用得恰当处,真是妙不可言、美不胜收。五、

7、经典诵读,促进了学校、家庭的和谐。     国学经典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内心的关系等内容都有着十分系统的论述。“天人合一”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为贵” 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追求人自我内心的和谐。可以说,和谐是国学经典的主旋律。现代我国所提倡的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 “和谐社会” 等,基本都能在传统国学中找到渊源。经典诵读给孩子们带来的学习上的成功,使得国学教育从学校唱独角戏,逐步演化成了一个“小手拉大手”的全民文化工程,经典诵读活动在广大家长中引起强烈反响,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影响下,自觉地加入到了国学经典的

8、学习中来。六、经典诵读是培育优秀子女的法宝,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武器。     马来西亚著名经典学教授钟积成先生在他的讲座“做智慧父母,育优秀儿女”的报告中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他说: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是那一个民族?回答是犹太民族。他接着又说,本来应该是我们中华民族,但现在却又为什么不是中华民族呢?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丢失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经典。而我们丢失的这些经典却被韩国、日本,东南亚、欧洲等许多国家当做传世珍宝。他认为对孩子进行经典教育是培育优秀子女的法宝,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法宝。钟教授进一步指出,经典教育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文字经典

9、:即教育孩子大量阅读、背诵古今中外经典诗文。另一方面是美育读经:即经常让孩子观看古今中外名画、名雕塑、建筑、艺术品,经常聆听世界古典音乐,歌剧等经典音乐。让孩子在经典文化的熏陶中潜移默化,最终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只有这样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多,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才会有望。的确,历史上我们中华民族曾数次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国,靠的是什么?现在仔细想想,我们不难得出,靠的就是我们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经典文化。是她们教会我们中华民族海纳百川,高瞻远瞩、与时俱进。由此看来,诵读国学经典,传承国学经典的确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最强有力的武器。综上所述,在中小学大力开展推广国学经典诵读不但有利于孩

10、子的健康成长,而且是社会和谐,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的重要法宝。教师如何教学生学经典经典诵读培训材料(二)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都意识到儿童经典启蒙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让学生从小体验到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对他的成长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可是,有不少老师持不同的态度。观点一:“那些经典艰深难懂,别说学生,就连我们老师有时候都不明白,学生能理解吗?而且很多观念都已经过时了,这对他能有多大用处呢?”观点二:“现在,学生负担那么重,哪里还有时间再去学这些东西呢?”    观点三:“老师平时教学生百家姓、三字经等经典,可是学生没多大兴趣,老师还应该继续教吗?”面对这些质疑,我认

11、为这并非是经典本身的问题,而是老师本身对经典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或者是教育学生的方法出现了偏差。首先,要以经典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但要有选择地吸收。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是一个乖巧、懂事、有修养的人,与其天天教导学生“这个要这样做,那个不能那样做”,重复唠叨引起学生反感,还不如让学生读一读教人“出门在家、待人接物、求学做事”的礼仪规范弟子规,俗话说“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教学生一事怎么做,还不如教孩子一世怎么处。有师生共读的班级,因为有了共同的行为准则作语言基础,师生沟通也不容易出现问题。再比如三字经,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容易记住且有兴趣反复诵读,并能从中学到不少好品质,

12、而且书中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道德等等,包罗万象,是历史、社会、人生的百科全书。经典启蒙的发起者认为,儿童犹如一张白纸,处于生命中吸纳力与记忆力最强的阶段,而这一阶段的人文教育,将形成其一生为人处事的底色。值得注意的是,以经典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要有选择地吸收。毕竟,数千年积淀形成的伦理道德体系中,也有一些不能与时俱进的内容,“有鉴别”地吸收,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好的美德教育。其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经典,并让他在特定的场景中理解经典。在给学生讲解经典时,我们根据他的理解能力,解释的深度和广度也应不一样。比如“凡是人,皆须爱”,三岁孩子能明白“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就够了;五六岁的孩子可以跟他讲

13、懂得爱就是替他人着想;而十岁左右的孩子应明白尊重和理解一个人也是爱他的表现,爱不需要回报。最重要的是,我们不应为了教经典而教,重要的是能在生活中切切实实地用经典规范学生的言行,或者说用经典里的格言指导我们做事。因此,让学生跟读、听老师讲解、背诵经典不是终极目的,关键是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场景,让学生感同身受,理解其中的意思。比如,当学生说话不算数时,就可以讲“言必信,行必果”。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学生原本答应老师的事,结果又反悔、耍赖。这时候老师可以用“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论语)来教育学生,意思是说话要讲信用,做事要果断。还有弟子规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意即凡是说出去的话,都要以诚信为先,欺骗蒙混或花言巧语是绝对不可以的。这些格言言简意赅,读来朗朗上口,学生在记诵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接纳它们、逐渐养成美德。这时,再系统地教他们诵读论语、千字文等典籍。让学生明白: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道德的根本,正如荀子所说:“养心莫大于诚”。最后,没有学生天生就喜欢经典,兴趣是需要培养的。  有人说经典很枯燥,很难学,学英语、学弹琴也很枯燥,为什么学生也得学呢?为什么学生也能学会呢?兴趣是靠培养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喜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