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评级机构的缺陷及完善_第1页
信用评级机构的缺陷及完善_第2页
信用评级机构的缺陷及完善_第3页
信用评级机构的缺陷及完善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信用评级产业的缺陷及完善摘要:作者分析了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上信用评级产业的现状,指出了我国信用评级产业发展中的一些的缺陷,并对此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关键词:信用评级;信用评级产业信用评级来源于金融市场中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信用评级机构是依法设立的从事信用评级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即金融市场上一个重要的服务性中介机构,它是由专门的经济、法律、财务专家组成的对证券发行人和证券信用进行等级评定的组织。而信用评级按照评级对象不同有主体评级和证券评级。主体评级包括企业评级、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公司)评级,国家主权评级和个人评级;证券评级包括债券评级,商业票据评级,优先股评级,普通股评级,基金评级和

2、结构融资评级。一 国际信用评级业现状概述经过多年的发展,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有权威性的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只有三家,分别是美国标准普尔公司,穆迪投资服务公司和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目前国际信用评级行业中国际资本市场已基本形成以美国三大评级机构为主导,各国资本市场以本土信用评级机构为主导的大格局。欧洲的信用评级业是按照美国模式发展起来的,在英国,金融市场历史悠久且规模较大,这是的英国的市场比欧洲其他国家更有可能和更愿意接受信用评级;在法国,信用评级是有管理当局直接推动的,法国政府规定绝大多数的证券发行都要有信用评级;在德国,信用评级主要开展与国际性债务的发行。金融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信

3、用评级机构在国际金融业的角色和地位越来越重要,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业的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不可否认,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发生和蔓延与目前信用评级机构的疏忽及其固有的运作模式密不可分。在危机到来之前,信用评级机构为大量的隐藏有很大风险的证券资产贴上了安全标签,助长了证券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当金融风暴来临,评级机构又迅速下调相关证券和主体的评级,进一步造成相关证券的贬值或者使得相关主体的融资更加困难,大大加速了危机的蔓延的速度和程度。由此,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的运作模式受到了广泛的质疑。二 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 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改革开放后

4、的产物。最初的评级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组建,隶属于各省市的分行系统。20世纪90年以后,经过几次清理整顿,评级机构开始走向独立运营。1997年,人民银行认定了9家评级公司具有在全国范围的业债券评级的资质。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推动短期融资券市场的建设,形成了中诚信、大公、联合、上海新世纪和远东五家具有全国性债券市场评级资质的评级机构。自2006年,从穆迪收购中诚信49%的股权并接管了经营权开始,除了大公外,其余几家全国性的信用评级机构均已经或正在被美资控股。美国评级机构借助被收购公司的分支机构,直接或间接从事中国的评级相关业务。三 我国信用评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经过近20年的发展,但是与国际

5、同行业相比国内的信用评级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除了国内金融环境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导向影响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进程外,评级公司本身的运作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从微观方面来分析评级公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一,我国的评级行业存续时间较短,历史信用数据缺乏,因而对信用评级的结果和评级体系、方法进行检验和修正比较困难,因而无法保证评级方法,体系及结果的客观科学。第二,我国的评级机构大多缺乏真实的评级跟踪。由于目前信用评级在我跟所应用的范围狭窄,信用评级公司完成评级之后较少进行评级跟踪,而大多数发行人完成相应的经济业务行为之后,也不太关心自身的信用评级变化情况。所以我国目前的信用评级信息失效速度快,易误导

6、信用评级的使用者。第三,评级概念模糊,评级方法较落后。国内的评级公司基本上还是采用比率分析和打分法等方法,结合定性分析来进行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是评级方法不科学,定性与定量的关系比例难以确定,容易造成信用评级的结果产生偏差。在宏观方面,首先,我国缺乏信用评级产业相关的法律。目前,我国针对信用评级的相关立法工作明显滞后,尽管我国对信用评级业在相关的法规中做出了一系列规定,但较为分散,目前还没有独立的针对信用评级行业的强制性、基础性的法律法规或部门来保证其实行。相关法律多是针对评级行业运营的相关问题,涉及信用评级业的地位与作用的法规出了在证券法中稍有阐述外,其他法规并没有给予信用评级一个明确的说明

7、,并且关于评级的强制性规定较少。而在美国除了1933年证券法等确立信用评级业的立法外,在19601980年的20年间专门针对信用评级业陆续出台了公平信用报告法、平等信用机会法等17项于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逐步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管理立法框架体系。除此之外,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也缺乏一个有效的监管体系。我国信用评级对象不同,分别有不同的部门进行监管,尽管这些及众多的监管机构在不同程度和范围上对信用评级机构实行了监管办法,但是总体上缺乏一致性和连续性。其次,与欧美评级机构类似,我国的评级机构也存在过分关注短期利益,缺乏社会责任的情况。信用评级机构作为市场环境下的服务中介,很多时候并没有保持其独立性的

8、身份,因为利益及其他原因未能及时揭示风险,而在危机来临以后,又迅速调低相关产品的评级以撇开自身的法律责任。这种为了短期利益放弃职业原则的做法,不仅扰乱了市场,也对行业的公信力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最后,我国信用评级产业发展过程中还需要警惕盲目崇拜外国技术,信用评级业被美国公司把持话语权的趋势。美国评级机构在国际市场拥有绝对的权威,而目前在我国,除了大公外,其余几家全国性的信用评级机构均已经或正在被美资控股。美国评级公司在国际市场上长期有意压低中国企业和政府的信用级别,2003年末我国银行业谋求海外上市之时,标普公司不顾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宣布维持其10年来对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BBB级,还将13家

9、商业银行信用评级评为“垃圾级”,从而给中国造成了非常大的经济损失。鉴于此,对于目前美国信用评级公司已经控股我国多数评级公司的现状,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有所警惕。四 结论和一些建议首先,我国的信用评级业要得到发展,必须先强化信用评级的意识。行业发展的初期政府需要对信用评级业产生足够的重视,明确其发展的方向与模式。同时,我国也可以借鉴经济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将信用评级的对象通过政策法规予以明确并加以执行。其次,应当进一步完善信用评级行业的政策法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急需建立和完善信用评级法律体系,当务之急是要完善基础性的发了体系框架,从各个法律层次展开立法工作,建立强制性推广信用评级结果的法律以

10、及约束信用评级机构,对其评级标准进行检查和监督的一系列法规。同时,也应当完善信用评级行业有效的监管体制,加强对信用评级业的监管。建立信用评级业务的许可制度,日常管理制度和“退市”制度,实现对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统一监督。建立期信用评级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也是促进信用评级产业规范化的一个良好途径。最后,对于目前美国评级机构可以不受限制地参与我国政府和各类企业的信用评级的现状,政府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干预,同时,争取国际信用评级市场上的话语权也是保护中国核心利益的需要,国家应该对民族信用评级机构做出一定的支持。国家我国是美国国债的最大债权国,也是世界第二大净债权国,如果没有评级话语权,也就没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市场定价权。参考资料: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