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知识梳理与考查角度例析_第1页
《燃烧与灭火》知识梳理与考查角度例析_第2页
《燃烧与灭火》知识梳理与考查角度例析_第3页
《燃烧与灭火》知识梳理与考查角度例析_第4页
《燃烧与灭火》知识梳理与考查角度例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知识梳理与考查角度例析1Contents目目录录234上一页 下一页(1)燃烧的定义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燃烧的条件(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考查角度1234上一页 下一页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能燃烧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现象D、凡是燃烧,一定有火焰产生考查角度1: 对燃烧概念的理解C考查角度1234上一页 下一页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是不是燃烧.B、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例如铁能

2、在氧气中燃烧,但是不能再空气中燃烧.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正确.D、有的物质燃烧发光,而没有火焰产生.故选C。解析考查角度1234上一页 下一页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如图是普通电子打火机的实物照片下面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件能打火的组合是( )A、 B、 C、 D、考查角度2:燃烧需要的条件考查角度1234A上一页 下一页 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可知要使打火机燃烧必须具备:电火花,氧气即通风口,可燃物答案:A解析

3、考查角度1234上一页 下一页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能实现的探究目的是()A.甲图中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植物油是否有关 B.甲图中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水是否有关 C.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D.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 考查角度3: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考查角度1234A上一页 下一页 A、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氧气,看铁在只和水接触的条件下能不能生锈,故不能实现的探究目的;B、中铁钉只和氧气接触,中铁钉和氧气以及水同时接触,一段时间后中铁钉没有锈蚀,而中铁钉锈蚀,通过对比说明铁钉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铁钉与水接触故能实现的探究

4、目的;C、乙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燃烧对比可知,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燃烧了,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能实现的探究目的;D、乙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的燃烧对比可知,薄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所以燃烧了,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故能实现的探究目的;故选项为:A解析考查角度1234上一页 下一页几年“纸火锅”(如图)逐渐流行起来“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C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考查

5、角度4:燃烧条件的应用燃烧条件的应用考查角度1234B上一页 下一页 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纸张是可燃物,也与氧气接触,潮湿的纸张不燃烧的原因是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故选B解析考查角度1234上一页 下一页灭火的原理(满足任一个条件都可达到灭火目的)2考查角度12上一页 下一页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B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C可燃物的温度降

6、到了着火点以下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考查角度1:灭火的原理考查角度12B上一页 下一页 本题中蜡烛熄灭一定是燃烧的某个条件不满足了,蜡烛没有燃烧完,空气也可以通过线圈,因此应该是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金属可以吸收和传递热量,是线圈内气体温度降低。如果将金属丝预先加热线圈的吸热现象就不明显,蜡烛就不会立即熄灭。答案:B解析考查角度12上一页 下一页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油锅着火用锅盖浇灭 B. 实验桌上酒精着火用湿布盖灭C. 白磷着火用沙土盖灭D. 电器着火切断电源后用湿棉被盖灭考查角度2:灭火的方法考查角度12D上一页 下一页 A、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B、酒精倒

7、在实验桌上着火,可以用湿抹布扑灭C、燃气泄漏着火,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气D、电器着火用水灭火,会损坏电器,更会导致人触电故选D解析考查角度12上一页 下一页(1).促进燃烧的方法:a.增大氧气浓度;b.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氧气供给不足,碳燃烧不充分,会生成CO ,CO和人体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强,人吸入CO会造成人体缺氧,导致CO中毒。煤炉、煤气灶等易产生CO气体,使用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有效的排气,确保安全。3考查角度12上一页 下一页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

8、火要虚”的含义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考查角度1:促进燃烧的方法D考查角度12上一页 下一页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越充分燃烧越完全越剧烈.可燃物架空一些,可使空气容易进入而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氧气与可燃物接触更充分,才能燃烧更旺.故选D。解析考查角度12上一页 下一页一氧化碳有毒是因为()A.它具有可燃性 B.它具有还原性 C.它能与血液里的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D.它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

9、气结合 CO和人体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强,人吸入CO会造成人体缺氧,故选D 。考查角度2: 一氧化碳的毒性解析D考查角度12上一页 下一页(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2)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一般来说,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然或遇火可以燃烧的固 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等。4考查角度123上一页 下一页下列混合物遇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氧气和二氧化碳C氢气和空气 D氢气和氦气考查角度1:对爆炸原理和条件的理解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可能发生爆炸。A中CO能够燃烧,但是CO2不支持燃烧;B中没有可燃性气体;C中氢气和空气遇火能发生爆炸;D中H2能够燃烧,但是N2不支持燃烧。答案:C解析考查角度123C上一页 下一页 A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B表示禁止燃放鞭炮,C表示腐蚀品,D表示禁带火种,E国家节水标志。答案:ABD下列有关标志中,与燃烧或爆炸有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