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实验学校习题_第1页
一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实验学校习题_第2页
一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实验学校习题_第3页
一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实验学校习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实验学校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填一填,写一写。悯农(唐)李绅锄(  )当午,汗滴( )。谁知盘(  )餐,粒粒皆辛苦。1把古诗补充完整。2当你看到有人在食堂里倒掉大量的饭菜时,你可以用诗中的哪两句来劝说他们?_2. 读下面的绕口令,回答问题。狮子山上狮子寺,山寺门前四狮子。山寺是禅寺,狮子是石狮。石狮镇守狮子寺,禅寺保护石狮子。(1)请用“”圈出绕口令中你学过的翘舌音节。(2)山寺门前有( )个石狮子。(填序号)A.四  B.十3. 读诗句,填空。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 ),忽闻岸( 

2、;)踏歌声。桃( )潭( )深千( ),( )及汪伦送( )( )。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这首诗是_写给_的。4诗中哪两句诗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情谊很深?用“   ”画出来。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这首诗描写的是_(写地方)的景色。2这首诗写的是_季的景色。你是从哪几个词语知道的?请用“”画出来。3诗中哪两句写到了荷叶和荷花?请写下来。_4请给这首诗配上简单的插图。5. 先默写古诗静夜思,再

3、答题。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   ,   头思   。找出诗中的反义词:      在这首诗里,诗人将   比作   。6. 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中写的是( )。A.鹅 B.鸭把表示颜色的字用“”圈起来。7. 背一背、做一做。( )( )明月( 

4、;),疑是( )上霜。举头望( )( ),( )头思( )乡。1把古诗补充完整。2“举头”的意思是( )。A.低下头  B.拾起头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A.思念家乡  B.喜欢明月8. 课内练习。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1填 空 。  “江”字共(    )画,第二画是(    )。“叶”字共( 

5、60;  )画,第三画是(    )。2给字注音,组词。戏_( ) 何_( )3诗中的哪个字,写出了鱼在游戏?_9. 阅读下面的小诗,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拾秋风儿扫落叶,扫走了秋。我捡起一片树叶,一年捡一片。一个秋也不能丢!1一(_)秋天 一(_) 树叶片   个2“一年”的“一”应该读(_)声,“一片”的“一”应该读(_)声。四   二3小诗写的是我在(_)天捡树叶。春   秋10. 课外阅读。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

6、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1“闻”的意思是( )A.用鼻子嗅一嗅。B.听见,听到。C.新鲜事。2诗人( )见到有人来。A.没有 B.已经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最后两句诗的意思。_。11. 重点段落品析。      明月      ,疑是      霜,举头望      ,低头    

7、  。(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   。12. 课内阅读。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_。表达朋友之间深厚情谊的诗句是:_。2我还知道李白的诗。请写一首。_。_,_。_,_。13.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听颖师弹琴韩 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

8、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1对这首诗的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起调热烈,情感激越,用一对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作比,让人联想到他们在切切私语 ,卿卿我我地谈着、笑着、倾诉着。“相尔汝”,尔、汝皆第二人称 ,都是你的意思,这样互相称呼,表示很亲昵。  B正当人们听得出神的时候 ,音调陡然一变:“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刹那间,琴声变得激昂高亢,好像勇士们慷慨赴敌,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进了战场,气势磅礴,威武雄壮,这又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境界中去。  C“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达随飞扬”,声音又转成了舒缓、悠扬,好像那白云悠然于碧空,也像那柳絮随风颠狂、飘荡,使人也为之神游四方。  D. 正当人们悠游四方的时候,却又“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这时琴声变成了百鸟喧闹,猛然间似乎有一只高贵的凤凰引颈长鸣,鸣声谐和、清亮。继而,琴声又变高了,而且越弹越高,“跻攀分寸不可上 ”,如同一个登山的健儿 ,在悬崖峭壁上一层一层地往陡险的高峰攀登。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  _14. 读一读。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1)这首诗主要写了( )A.李白十分喜爱夜晚圆圆的月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