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寻梦》_第1页
季羡林《寻梦》_第2页
季羡林《寻梦》_第3页
季羡林《寻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在发亮。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到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个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当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儿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我是在什么地方呢?这连我自己也有点儿弄不清楚。最初我觉得自己是在现在住的屋子里。母亲就这样一推屋角上的小门,走了进来,橘黄色的电灯罩的穗子就罩在母亲头上。于是我又想了开

2、去,想到哥廷根的全城:我每天去上课走过的两旁有惊人的粗的橡树的古旧的城墙,斑驳陆离的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顶上的高得有点儿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然而,我的眼前一闪,立刻闪出一片芦苇。芦苇的稀薄处还隐隐约约地射出了水的清光。这是故乡里屋后面的大苇坑。于是我立刻感觉到,不但我自己是在这苇坑的边上,连母亲的面影也是在这苇坑的边上向我走来了。我又想到,当我童年还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每个夏天的早晨,天还没亮,我就起来,沿了这苇坑走去,很小心地向水里面看着。当我看到暗黑的水面下有什么东西在发着白亮的时候,我伸下手去一摸,是一只白而且大的鸭蛋。我写不出当时快乐的心情。这时再抬头看,往往可以看到对岸空地

3、里的大杨树顶上正有一抹淡红的朝阳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母亲就静卧在这杨树的下面,永远地,永远地。现在又在靠近杨树的坑旁看到她生前八年没见面的儿子了。 但随了这苇坑闪出的却是一枝白色灯笼似的小花,而且就在母亲的手里。我真想不出故乡里什么地方有过这样的花。我终于又想了回来,想到哥廷根,想到现在住的屋子。屋子正中的桌子上两天前房东曾给摆上这样一瓶花。那么,母亲毕竟是到哥廷根来过了,梦里的我也毕竟在哥廷根见过母亲了。 想来想去,眼前的影子渐渐乱了起来。教堂尖塔的影子套上了故乡的大苇坑,在这不远的后面又现出一朵朵灯笼似的白花,在这一些的前面若隐若现的是母亲的面影。我终于也不知道究竟在什么地方看到母亲了。我努

4、力压住思绪,使自己的心静了下来,窗外立刻传来潺潺的雨声,枕上也觉得微微有寒意。我起来拉开窗幔,一缕清光透进来。我向外怅望,希望发现母亲的足迹。但看到的却是每天看到的那一排窗户,现在都沉浸在静寂中,里面的梦该是甜蜜的吧! 但我的梦却早飞得连影都没有了,只在心头有一线白色的微痕,蜿蜒出去,从这异域的小城一直到故乡大杨树下母亲的墓边,还在暗暗地替母亲担着心:这样的雨夜怎能跋涉这样长的路来看自己的儿子呢?此外,眼前只是一片空,什么东西也看不到了。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 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寻梦 季羡林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

5、什么地方去了。 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在发亮。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到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个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当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儿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我是在什么地方呢?这连我自己也有点儿弄不清楚。最初我觉得自己是在现在住的屋子里。母亲就这样一推屋角上的小门,走了进来,橘黄色的电灯罩的穗子就罩在母亲头上。于是我又想了开去,想到哥廷根的全城:我每天去上课走过的两旁有惊人的粗的橡树的古旧

6、的城墙,斑驳陆离的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顶上的高得有点儿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然而,我的眼前一闪,立刻闪出一片芦苇。芦苇的稀薄处还隐隐约约地射出了水的清光。这是故乡里屋后面的大苇坑。于是我立刻感觉到,不但我自己是在这苇坑的边上,连母亲的面影也是在这苇坑的边上向我走来了。我又想到,当我童年还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每个夏天的早晨,天还没亮,我就起来,沿了这苇坑走去,很小心地向水里面看着。当我看到暗黑的水面下有什么东西在发着白亮的时候,我伸下手去一摸,是一只白而且大的鸭蛋。我写不出当时快乐的心情。这时再抬头看,往往可以看到对岸空地里的大杨树顶上正有一抹淡红的朝阳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母亲就静卧在这杨

7、树的下面,永远地,永远地。现在又在靠近杨树的坑旁看到她生前八年没见面的儿子了。 但随了这苇坑闪出的却是一枝白色灯笼似的小花,而且就在母亲的手里。我真想不出故乡里什么地方有过这样的花。我终于又想了回来,想到哥廷根,想到现在住的屋子。屋子正中的桌子上两天前房东曾给摆上这样一瓶花。那么,母亲毕竟是到哥廷根来过了,梦里的我也毕竟在哥廷根见过母亲了。 想来想去,眼前的影子渐渐乱了起来。教堂尖塔的影子套上了故乡的大苇坑,在这不远的后面又现出一朵朵灯笼似的白花,在这一些的前面若隐若现的是母亲的面影。我终于也不知道究竟在什么地方看到母亲了。我努力压住思绪,使自己的心静了下来,窗外立刻传来潺潺的雨声,枕上也觉得

8、微微有寒意。我起来拉开窗幔,一缕清光透进来。我向外怅望,希望发现母亲的足迹。但看到的却是每天看到的那一排窗户,现在都沉浸在静寂中,里面的梦该是甜蜜的吧! 但我的梦却早飞得连影都没有了,只在心头有一线白色的微痕,蜿蜒出去,从这异域的小城一直到故乡大杨树下母亲的墓边,还在暗暗地替母亲担着心:这样的雨夜怎能跋涉这样长的路来看自己的儿子呢?此外,眼前只是一片空,什么东西也看不到了。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 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爱归爱,怎么上这一课,倒是让我挺伤脑筋的,因为它“散”,思母和念国交织在文字中,无法剥离。读着读着,似乎又有了些头绪。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在我读

9、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六岁至大学二年级,有多长时间没有见到母亲?虽然“中间曾回故乡两次,却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季老哪个时间段回到母亲身边的?孩提时对母亲的印象能在这几天里得到清晰地描摩吗?可能不会,因为作者在寻梦中提到“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母亲的“面影”在一次又一次地找寻中无法清晰,所以对母亲的“弃养”,季老悲痛万分“痛哭了好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以至于“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他没能实现立志“迎养”生母的誓愿(见赋得永久的悔),所以“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季老

10、深情“寻梦”的结果,最终以最大限度最大的努力,获得无奈的结果,只有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字幻,“幻出母亲的面影”,是何等的深情,何等的真挚和崇高,致使作者在日记中写房东太太等儿子回来而“高兴不得了”时,触景生情,闻而含泪,望之心痛,想到自己撒手人寰的母亲,在世时,是怎样的苦心等待自己的归来,是否也像房东太太一样,在高兴与沮丧中重复着天下慈母一样心情的故事?然而,无论怎样,终究无法寻到母亲清晰的面庞,悲伤,喜悦,憔悴,在季老的泪光里,只有在虚幻的世界里浮现,那样的恍恍惚惚,始终不离不弃“她总是频来入梦”,对生身母亲的怀念至深啊! 于是,我设想,如果抓住“幻”字教学,就不枉此读了,它可以删繁就简,提领

11、而顿,百毛皆顺。可以这样出示:“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读这一句,试想,若读不出味儿来咋办?情感的生成,需要一番引导与酝酿,用什么来酝酿?引入寻梦文章,但这么隽永的文章,无法在一时半会儿的课堂中领会,让学生在课前阅读,虽然可行,但唯恐读透的可能性有所局限,不如来个撷取整理?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儿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然而,我的眼前一闪,立刻闪出一片芦苇。这是故乡里屋后面的大苇坑母亲的面影也是在这苇坑的边上向我走来了 但随着这苇坑闪出的却是一枝白

12、色灯笼似的小花 想来想去,眼前的影子渐渐乱了起来我终于也不知道究竟在什么地方看到母亲了我向外怅望,希望发现母亲的足迹但我的梦却早飞得连影都没有了眼前只是一片空,什么东西也看不到了。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这是寻梦中的相关内容。 可以来这样一番引读。生读:“夜里梦到母亲”,师读:“母亲仿佛从云堆里向我走来了 然而,我的眼前一闪,立刻闪出一片芦苇。”生接着读“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这是一个读的环节。再来一环,生再读:“夜里梦到母亲”,师引读:“母亲的面影也是在这苇坑的边上向我走来了 但随着这苇

13、坑闪出的却是一枝白色灯笼似的小花 ”,生接读:“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师生再来一次读,生读:“夜里梦到母亲”。师引读:“想来想去,眼前的影子渐渐乱了起来眼前只是一片空”,生再接读:“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如此复沓,味出来了,母亲面影是那样的模糊,“来了”却“一闪”,“闪出”却“乱了”,“乱了”变“空了”,如泡影,如昙花,深深地怀思,淡淡的感伤,不尽地依恋,竟化成了一个“幻”字,读书就把书读成薄纸,教学也应把文本化为情感,情感更应随着教学石子雀跃般掠过湖面,撩起粼粼的波光,在湖心激荡、回

14、旋。 “幻”字只是教学的“聚”点,就如散文一样,“形散”中凝结着“神聚”的味道。教学它,还应从散落星辰的散文本身拾零起来,才可能进行辐射。“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作者心中的悲痛是源自对母亲的怀念,为什么能产生如此锥心之痛?文章可以解释“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最后一别八年,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

15、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这痛是无法迎养母亲之愿所致,是无法膝前尽孝所发,也是自小寄人篱下所引,因此,作者对母亲“弃养”而“抱终天之恨”,“数十年如一日”的思母而“泪流不止”,作者深深地沉浸在自责与愧疚中,不能自己。以致于作者触景生情:“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家来,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只是不来,她的神色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一直等待儿子归来的房东太太,让人感慨万分,听说“儿子今天回来”,她可能沉浸在久别重逢的臆想中,她可能忙碌着用各种方式来接迎儿子的归家,或置餐款待,或伫足家门翘首以盼,把每一个路人都

16、幻作儿子的身影,是那样的急不可耐,是那样的兴奋不已,直至儿子“一直没回来”而“沮丧”时,还充满无限的期待“说不定会回来”。作为母亲,念子的真切,怎不使季老无数次地梦着自己长眠于地下的母亲而泪光朦胧呢?怎能不捶心痛怨“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来呢? 遵路识斯真,沿着读书的痕迹,慢慢地徜徉怀想,把自己置身于文本中,与季老同感共悲,齐嘘共叹,把课堂凝成“思母成幻幻母成恨幻母成梦”的教学架构,让“幻”的情感在散落的文本中得以集结与洋溢。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孤悬海外长达十一年的季老,在我的心中,他已然唱响着激荡人心的歌我的中国心。在二战

17、爆发后,季老便同家里断了书信,全然不知家里近况,“祖国的抗战情况怎样了?家里的情况怎样了?叔叔年事已高,家中经济来源何在?妻子德华带着两个孩子,日子不知是怎样过的?两个孩子该懂事了,他们知道有个远在海外的父亲时时刻刻都在惦念着他们吗?甚至那条名叫“憨子”的小狗和院子里那两棵海棠花都时来入梦。这一切,使他顿生难以排解的思乡之情。数不尽的长眠之夜,剪不断的离愁别恨,使他的精神痛苦万分。”在季老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不开灯,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

18、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这“织”,是缕缕情思在异国他乡的漫漫长夜中抽出的情结;是淡淡感伤在心间回旋缠绵;是远离故土引发的思乡、思亲、思山川河湖而孤寂的凄凉心境,同时也是作者可以放飞思绪时常忆起故园生活情景,编织美好记忆的心里慰藉,自然在心中浮起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在这“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的世界里,我随着季老思潮起伏,期待着梦境再续,让祖国母亲的印记,化作浓浓的忧伤,一股脑儿的“糊”在心头。思国念母的情结竟交织成一个浓浓的“糊”字,听风思归,见雨腾涌,不能忍耐,难以排解,都化作了个零落的梦“也频来入梦”。 怀念母亲编入教材,季老曾说,同一篇文章,写两个母亲,比较有意思,也比较容易接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