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易老和谐思想的基本构造及其现实价值陈水德(黎明大学 福建 泉州 362000)内容提要:易老和谐思想共以自然为本质,源于万事万物的丰富多彩性,以阴阳和谐为架构,归于道与太极的最高和谐思维。在现实中,易老构造社会和谐思想,以自然和谐为前提,社会和谐在本质上体现自然和谐。当今世界,生存环境日益危机,社会问题越发严重,科学技术毁大于成,唯易老和谐思想的核心价值取向和自然理念,是挽救人类危机与灾难的首选良方。关键词:易老思想 自然和谐 社会和谐 生态危机 中文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周易与老子同质同源,同本同根,共以自然和谐为基础,以“明人事”为指向。在周易思想的体系中,虽有较明显的儒家人文倾向,“天行
2、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圣人之言,较突出地表现了社会和谐的内容,但周易在本质上并没有改变“道法自然”的宇宙思维和“天人合一”的和谐要旨。老子本于道,与自然之道相通相融,是自然和谐本原的直接融摄与表达,是万事万物阴阳造化的理性概述和总结,突出表现了自然和谐的内容,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奠定了最重要的思想基础。故易老同为中华民族殊途同归的两大文化脉系,共以和谐为构造,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内在源泉,为当代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现实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思想启迪。一、自然和谐的共同理路中华传统文化盛大于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竞相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但在所有的思想观点与表达过程中,及其以
3、后在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维轨迹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万川磅礴,枝桠蔓延,终归于易道和谐文化的大趋势。中华易道文化正是产生并成熟于这个时期,共同代表着自然与人事两大历史命题,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总根脉。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陈水德(1956 ),男,福建省龙岩市人,黎明大学公共教学部主任、教授、福建省老子研究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传统道学文化研究。联系方式:邮箱shuidechen 电059522777908老子开创“道”的思想文化之本原,揭示宇宙之本体,万物之根据,为人类建立了普遍遵从自然和谐之道的根本法则,企图从人类智慧的高度制约人类自身普遍违反自然法则的不端行为
4、,突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而易在传说中,为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易·系辞下)后由文王演六十四卦,孔子作传,同样是以遵从自然和谐为准入,为人类提供了破译和理解自然神秘信息的工具。故易与老均以自然为出发,以遵从自然和谐为共同存在的思想源头和内涵表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大特色和根系所在。从易与老“原始要终”的各自和谐文化构造中,不难判定二者存在着基本相同的思维理路。首先,易与老均是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感悟世间万事万物的无限丰富性和神秘奇妙性,共同表达了对自然事物的热爱和对天地神
5、秘力量的敬畏。如在老子所认识的自然对象中,有大水、江海、赤子、婴孩、虫鸟、猛兽、小鱼、鸡犬、草木、车马、门户、器物、风雨、甘露等众多事物。而在易所认识的事物中则更多,如易直接以蓍草为工具来传达隐秘的自然信息,易的八卦也是直接利用天、地、雷、火、风、泽、水、山八种自然物来确立其思想框架,由此易所涉及的自然物十分广泛,在此不多赘举。但有一点必须指出,易与老所共同感观的万事万物是绝对和谐的自然状态,这种绝对和谐的自然状态就是易老思维的起点。易与老唯有从自然和谐的生动性和丰富多彩性出发,才能最终理解和把握自然万事万物所具有的内在真实。其次,易与老在感观自然丰富多彩性的基础上,逐渐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高度,
6、发现天下万事万物的产生及其存在,皆有其共同的缘由,这个缘由不是别的,正是天地阴阳两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易是“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周易·说卦),直接以阴阳为确立八卦的依据,万事万物总归于阴阳而得以高度的概括和确立。同样,老子也是在感观世界丰富多彩性的基础上,理解和把握“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的自然和谐规律,并由此真切地感悟到了,世界万事万物的无限缤纷与精彩恰是自然阴阳相互交感作用的结果。故自然阴阳的两面性是世界万事万物存在的普遍现象。在阴阳两面的基础上,万事万物还广泛包括刚与柔、雄与雌、男与女、虚与实、有与无等,及其相衍生的曲与全、枉
7、与直、上与下、大与小、盈与缺、旧与新、美与丑、得与失、多与寡等诸多事物相辅相成的两个对立面,为易老自然和谐思想提供了更广泛的现实依据。故现实世界的阴阳相对是万事万物的生育之母和生命总门,自然和谐总归于阴阳之间的相互和谐,阴阳和谐承载着缔造有形世界的全部使命。再次,自然和谐从万事万物到阴阳相对并非终结,在阴阳之上尚有宇宙虚域的终极元体,即为易与道所共同揭示的“太极”与“道”的终极和谐理念。尤其是老子所建构的“道”的理论体系完整地表达了自然和谐的根底内涵。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以其最精要的现实描述和理论概括,完成了显现宇宙创生万物的全息过程:道生
8、“无”为宇宙一元体,“无”再生阴阳二体,阴阳二体再生天、地、人三物(三才),而天、地、人最终生长出世界的万事万物,这是宇宙生成的和谐过程。同样,从反向思维来看,与道生万物的同时,自然万物又为道所效法,道来源于自然万物。故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这又是一个自然生道的完整过程。即:人以地为生,地以天为合,天以道为源,道以自然为本,而自然则是以天、地、人等万物为表现,是道所依托和效法的最基本的有形的现实根源。由此可见,一个是由道到万物的生成过程,一个是由万物到道的效法过程,二者互为融通,相生相法,实为一体,共同构成了老子和谐自然系统过程的全部内涵。而
9、易在表述终极和谐之道的层面上,虽远不及老子所述内容之丰富和完整,但也表达了基本相同的观点。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这里有“道”表述,但还仅限于阴阳二体的层面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周易·系辞上)这“太极”,就与老子之“道”基本相同了,全句内容与老子道生万物的意思也最为切近。故易从太极,到阴阳两仪,到八卦,到六十四卦,再到万事万物,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和谐过程,与老子所述同理同路,没有两样。如易学大师朱伯崑指出:“易经的作者是试图在自然现象的变化和人事之间寻找一致性,寻找一种共同的东西,把自然界和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这对于以后中国哲学的特点如天人
10、合一等有很大的影响。”1总之,老子偏于道本自然的和谐本体,而易则偏于自然阴阳的和谐结构。二者所述的自然和谐体系脉络基本相类,对阴阳和谐价值取向的重点把握也基本一致,二者均以阴阳和谐为支点和桥梁,上接形而上的世界虚无之本体,下达形而下的万事万物普遍存在之现实,由此构成了易老自然和谐思想的系统性和共同理路。二、社会和谐的同一指向易老思想是人类洞察事物与概括宇宙的最高思维,具有强烈的人文特征,但易老思想却始终保守着纯净的自然品质,在本质上并未抛弃自然本质而建立自我超越于自然之上的社会体系。易老历来能够把人的社会性当成自然性的一部分,构建以自然和谐为中心的社会和谐体系,这是易道文化与其他许多人类文化最
11、重要的区别之一。人类源于自然,却毕竟以社会关系相组成。社会现实的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易道核心思想的价值取向。无论是易还是老,所建构的理论体系目标,均在于为人类能够取得最大现实利益服务。所谓最大的现实利益不是别的,正是人类能够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和谐目标,社会和谐是自然和谐的必然结果。所以易老在体现自然本质的前提下,把思维指向社会和谐的目标上,“推天道而明人事”,人类在现实中以社会和谐体现自然和谐。社会是人与人之间构成的生存体,在儒家学说中,社会关系的论述主要以人本利益出发,以“礼”、“仁”秩序和规范为构建社会和谐的基本元素。道家也讲社会,但道家并非从人本利益出发,而是从自然大视域,包含人类
12、利益在内的大角度出发,把社会和谐视为自然和谐的一部分。故老子的社会和谐思想以自然为中心,着重强调统治者在构建社会和谐中所起的主导作用,要求统治者应遵循自然之道,施行“无为”而治的统治方法。“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二章)“爱民治国,能无为乎?”(老子·十章)自然无为最重要,无为等于不干扰、不影响、不压迫和不剥削,天下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和睦的社会环境中生产、生活、劳动,没有争斗,没有掠夺,没有自然资源的个人占有。为了做到“无为”之治,在老子看来还有几个重要的原则必须掌握,即要求统治者必须做到“无欲”、“无知”、“不争”、“清静”、“不尚贤”、“常善救人”等原则。
13、统治者尤其不要搅动和引诱“民心”,如庄子说:“不要撄人心”,“民心”一旦被挑动起来,则人类社会的残局就一发不可收拾,永无宁日,人类社会的和谐局面也就不复存在。因此,社会是否和谐完全取决于统治者本身。按照老子的说法,象儒家所倡议的伦理道德规范,是由于社会不和谐的产物,而并非是社会和谐的产物。如果社会真的发展到需要象儒家那样来管治,则社会就不可能和谐了。“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十八章)所以,道家所构建的社会和谐,不是建构在社会不和谐之后,而是要构建于社会和谐之初的自然状态,这是最深刻和最有实际意义的社会和谐。总之,面对社会问题,老子
14、的思维依然从自然本位出发,着重强调统治者在社会和谐的构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从而为人类社会和谐的建构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当然,老子也并非忽视社会全体成员所应该遵循的和谐道理,强调作为社会单元的个体人也要时刻牢记自身和谐因素的重要性。如“守中”、“知足”、“无欲”等道理,人人都要去遵守,去施行,否则社会也就不可能和谐。故而人人要时刻牢记老子之言,从自我出发,以自然为目标,积极营造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最终回归天地自然的大和谐目标。与老子之道同义,易以探赜索隐宇宙神秘信息为途径,旨在建构一个“保合太和”的包括人类社会与自然万物在内的大和世界。易之和,以三爻八卦和六爻六十四卦等卦象为表现形式,囊括了天
15、地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全部内涵,是民族智慧所创造的十分奇妙和有效的宇宙和谐整体。易在构造人类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同样以自然和谐为出发,以阴阳和谐为主要构思依据,表明人类的一切所为唯以遵循天地阴阳之理,才能真正构成和谐社会的大目标。 首先,易在表达人道的时候,一方面说明天地人“三才”整体和谐思想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强调人道源于天道的不易法则。“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周易·说卦)说明在宇宙自然之间有天地人“三才”,易以天地人“三才”为卦体,则是概括宇宙和谐整体的最好形式。而在天地人“三
16、才”中,易则明确表达了天道阴阳是人道和谐的最高依据,人类社会的和谐秩序是源于天道阴阳的和谐本质,没有天道阴阳的和谐就没有人伦关系的和谐。“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周易·序卦)夫妇关系的恒久,实际上是指社会和谐关系的稳定与长久。而这种稳定与长久正是源于自然天地之恒久。所以,从自然天地之道,直至人伦夫妇的最小社会单元,形成秩序关系的整个过程,恰是人际和谐取法于自然和谐的基本过程。这在本质上,与老子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17、自然”的和谐思想基本相同。其次,表明易之所以能够成就人类社会的和谐美德,在于易以自然和谐为根据,以缔造生命为己任。故系辞上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易对人类社会的理解和探究,是出于易能够完全理解天地原理和本质之故。“一句话,易理解源于自然,效法自然,是对天地的模写,易理与天地的法则是一致的。”2利用易,就能够“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这个“道”正是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的道,即是所谓阴阳和谐之道。故易以天地准,实质上是易以阴阳和谐准,而能够探求和把握宇宙的奥秘。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在于易以通天下变化之事,为圣人所开发、利用和把握。
18、“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系辞上)所谓“物宜”或“会通”,恰是人类社会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宜及和谐相通之意。社会和谐的最大成功在于根据自然生命的和谐精神,给予生命的最大美满和旺盛,即是乾坤定位、日月相推与阴阳协调的“大生”、“广生”的“大德”精神。“天地之大德曰生”,“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系辞下)故圣人推易而就众生,是缔造社会和谐的最根本任务。3再次,易达天下和谐之治,在于易取乾坤阴阳和谐之法则。系辞下叙述了从包牺氏到神
19、农氏,再到黄帝、尧、舜天下“各得其所”、“百官以治”、“万民以济”等一番社会和谐之治的景象,均缘于他们能够通达易理,“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知微知彰,知柔知刚”,而“盖取诸乾坤”之故。圣人能体认乾坤之德,则能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目标。“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易卦有非常丰富的“德”性内容,是建构和谐社会的最基本因素。“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说卦)卦爻以阴阳刚柔的基本变化为准,同样卦爻也要以天地自然的“阴阳合德”或“神明之德”为准,天地自然之本德方是缔造社会仁义道德和顺即和谐的内在根据。所以易的社会和谐
20、之缔造,始终没有离开自然和谐的本质根源。最后,易卦爻对人事的表述内容,几乎每一卦爻都能够遵循自然本旨而通其变。基本的思路是,先承起自然物象的发生情况,然后推及人事产生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表明一切人事发生的未来事实均在自然情理之中,目的在于为人事行为提供把握或改变事象可能发生的先机。如谦卦(艮下坤上),“君子有终”,原因是天道谦,而人道遵循天道“好谦”,所以君子有善终。如蛊卦(巽下艮上),“刚上而柔下”(彖),象说:“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以山下和顺之风为承起,喻人事育德之象。如咸卦(艮下兑上),也是吉利之卦,原因是“柔上而刚上”,“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彖),即是说
21、社会人事只要能够根据自然之理,男性尊重女性,就能够使社会和谐。再比如恒卦(巽下震上),“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根据自然的物象是“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彖)可见,恒久和谐的社会局面,完全取决于圣人能够遵循自然恒久的规律。总之,易思想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核心价值取向,但其所有人事行为均以自然天地为准则,社会和谐是自然和谐的本质延续,自然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内在根据,完全与老子道家社会和谐思想同一指向,表现了中华民族社会和谐思想的本质特色。三、易老和谐思想的现代启示易老和谐思想对人类及整个生命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核心价值在于始终能够把持自然本
22、质的和谐内容,强调人类的所作所为必须不折不扣地遵循自然和谐理路,给予当代主宰地球生命的具有高级思维却又不自量力的人类敲响警钟:人类力量永远也不可能超过自然力量,人类社会也永远不能离开自然世界而存在,人类的自作聪明和胡作非为都将自食其果,给自己带来灾难。这是中华传统文化在两千多年以前就给人类提出的重要警示,具有超越时空的普世意义。果不其然,如今的人类已面临着十分严重的智慧灾难和生态灾难。智慧灾难在于人类创造了科学技术,带来了物质的极大丰富和财富的无尽享受,同时也极大地刺激了人类贪婪欲望魔鬼品质的无限膨胀,酿造了人类自我毁灭的劫杀与争斗,带来了对物质的疯狂吞噬及对财富的高度集中,在这种情况下,在无
23、法切实遵循中华易老文化的约束之下,人类社会的自我爆炸与自我毁灭迟早来临。智慧灾难的最大后果,则是由此而产生的生态灾难。人类智慧的超常活动与索取,极大地破坏了自然生态的有机系统,严重地摧毁了自然生态的承载能力,人类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弱小生命体,无论如何都将无法适应自然生态和谐系统的破坏与改变,人类生命及所有地球生命都只能适应于和谐地球的自然大环境,包括适宜的空气、阳光、温度、水分、绿色等环境,否则都将不复存在。根据目前的有效预计,人类照此无节制地快速发展下去,一方面是建设性的科学技术造福人类,挽救生态,另一方面是毁灭性的高科技运用与开发,破坏生态,两者相抵,建设性远不及破坏性,结果是生态进一
24、步恶化,地球变暖,种群灭绝,空气污染,土地荒漠,贫富差距,人类腐败堕落等,地球生态可供人类生命体生存的资源及环境大约只有三百年左右,最终都将全部消耗殆尽,与万物生命同归于尽,使人类陷于无法挽救的大趋势。如今人类唯有回归易老和谐文化的理性之路,遵循自然规律,才是有可挽救的终极出路。当代人类只注重社会和谐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和谐如果离开了自然和谐,其后果将十分严重和可怖。社会和谐如果是建立在以人类利益为中心,以社会需要的无限享受为满足,以破坏自然生态和自然和谐为代价,则必将产生灾难性的后果。社会和谐的前提是自然和谐,这是易老文化的本质。唯把自然和谐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建构有意义的社会和谐体系,这是易老和谐思想给人类的重要启示。当代社会并非和谐,而是严重的不和谐,包括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版健身教练劳动合同3篇
- 新媒体代运营协议合同书范文3篇
- 新版劳务合同电子版3篇
- 房屋买卖合同解除的起诉状撰写技巧3篇
- 施工劳务分包合同全文3篇
- 音响制品租赁合同经济和解
- 矿山开采打降水井施工合同
- 商业大厦网球场建设合同
- 医院手术室气体管道安装合同
- 餐饮店安全管理人员聘用协议
- 家庭教育与孩子的阅读习惯培养
- 沪科黔科版《综合实践活动》5上农业小当家 活动一《花坛小暖棚》课件
- 期末素养展示试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001-国开机考复习资料
- 青少年足球培训
- 【MOOC】寄生人体的恶魔-医学寄生虫学-南方医科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护理质量分析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考任务2-国开(NMG)-参考资料
- 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期末考试《律师实务》机考题库(课程代码:55742)
- T-CECS120-2021套接紧定式钢导管施工及验收规程
-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