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研究背景:二、研究背景: 文学与音乐,你中有我,文学与音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我中有你,从诗经诗经开始,它开始,它们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是一们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是一群缪斯的忠实信徒。我们酷爱文群缪斯的忠实信徒。我们酷爱文学,我们对音乐的热爱丝毫不亚学,我们对音乐的热爱丝毫不亚于文学。穿行在文学与音乐之间,于文学。穿行在文学与音乐之间,我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我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得到了快乐,我们走进了艺术的得到了快乐,我们走进了艺术的殿堂。穿行在文学与音乐之间,殿堂。穿行在文学与音乐之间,我们开始寻找他们之间的契合我们开始寻找他们之间的契合点点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目的与意
2、义 1. 通过研究古代描写音乐的诗词曲赋,了解音 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学会欣赏文学语言的音乐美,提高艺术素养。 2. 在了解如何描写音乐、 提高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的基础上,学会欣赏音乐、描写音乐,听音乐写作文,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研究内容及分析研究内容及分析一一首音乐诗歌,肯定是音乐里渗透着诗歌,诗歌表现着音乐。它们互相缠连,所以要鉴赏一篇音乐诗歌,鉴赏者必须有心有兴,这才能从音乐中听出本意,从诗歌中看出旋律。 1、拿到一篇音乐诗歌,首先了解其背景,理解诗词语言的含义,抓住关键的深层含义,再现诗词的形象和意境,特别要抓住包含作用情感的词语,然后试着让自己在心里勾勒出音乐的风格、韵味。 2、在诗歌
3、中找出描写音乐的句子。这些一般总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一是运用修辞手法,一是渲染效果,而且一般地着眼在(以琵琶行为例): 通感通感比喻比喻描绘音乐效果描绘音乐效果 借助字声对仗来描写乐声借助字声对仗来描写乐声 3、品味诗词的艺术特色及表达效果,艺术特色主要是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 4、做完以上工作后,再去听音乐,从音乐的调子中,感受诉说的东西,弥补自己在诗歌上没有想到、看到的东西。 二 听音乐写作文是指导老师为了让我们在音乐与文学的桥梁上体会一番而提出的一个很好的实践。要做好这一实践,必须要展开我们想象的翅膀。 三 文学与音乐,这被世人看作高雅、神圣的两大圣殿,猛地听来,似乎没有什么关
4、联。但是,只有音乐,你会觉得枯燥;只有音乐,你会觉得空虚。所以,只要你用心去聆听,用眼去感受,你会发现,文学是音乐的充实,音乐是文学的延续,它们是艺术的至高结晶的互补,是艺术中一对意似形不似的姐妹指导教师总结指导教师总结搭建起研究性学习和语文学习之间的桥梁搭建起研究性学习和语文学习之间的桥梁 陈友祥陈友祥研究性学习作为面向21世纪的新课程,培养的是未来的创造型人才,这必将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基础教育势必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目前的现状是,研究性学习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有的把这门课上成了活动课,有的让学生单纯地去做一些超过其学习任务和学习能力的研究论文,严重脱离了教学实际。如
5、何让研究性学习为语文教学服务,如何搭建起研究性学习和语文学习之间的桥梁,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索。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巨大的研究资源,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形容毫不为过。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应该在教给学生书本知识的同时,把他们的目光引向课外。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增强学生的研究意识,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让研究性学习为语文学习助一臂之力。带着这种“美好的愿望”,我确立了“文学作品中的音乐描写”这个课题。 以邓靖同学为首的高一(2)班研究小组积极响应,承担了这一课题的研究任务,并满腔热情地开始了工作。他们通过网络与文献搜集
6、了大量的资料,主要是历代文学作品中描写音乐的名句名篇以及有关的评论文章。从孔子的“三月不知肉味”到著名歌手韩娥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从杜甫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到苏轼的“客有吹洞箫者,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从白居易的琵琶行到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每发现一份资料,同学们就收获一份惊喜,他们尝到了课堂上从来没有过的学习的甜头。 充分地占有材料是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接下来的工作是阅读分析材料。小组的五位同学通过阅读分析,兴趣盎然的去探究文学大师用语言描写音乐的技巧。音乐是抽象的,无形的,要描写它十分困难。文学大师们用生花妙笔化无形为有形,将虚无缥缈、过耳即
7、逝的音乐写得具体可感,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同学们带着很大的好奇心走进文学作品,去揣摩和体会大师们的技巧。 这些技巧无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正面描写,除了运用象声词、叠音词和双声叠韵联绵词来摹写声音外,运用比喻、夸张、拟人、通感等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音乐是大师们的主要技巧。二是侧面描写,如通过写音乐效果包括听众的反应与听众的评论侧面表现音乐的魅力。唐诗里有三首成功描写音乐的作品,后世称为“三绝”。它们分别是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同学们以这三首诗为重点进行文学鉴赏,并写了文学评论。周羽岚同学的两篇写得最好。第一次写文学评论,大家都过了一把当评论家的瘾,感觉收益匪浅。
8、认识了规律,掌握了技巧,但工作还没有完。为了让同学们体验一回运用语言文字来描写音乐的艰辛与快乐,我要求小组里的每一位成员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曲子,认真地听几遍,然后写一篇作文。同学们兴致很高,他们很快就完成了任务。王佳娣同学的一篇天籁般的乐章听维也纳森林圆舞曲,周羽岚同学的一篇听爱听的曲子春江花月夜,还有邓靖同学的一篇记忆的声音时至今日,都写得意境生动,语言优美,让人爱不释手。同学们说,通过听音乐写作文,他们尝到了一种创造的欢乐。他们切身感受到了文学与音乐之间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妙不可言的关系。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音乐描写”的阅读、分析、鉴赏与实践,同学们的音乐与文学欣赏
9、水平、写作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逐渐形成了一种“研究习惯”与“研究能力”,这将使他们终生收益。愿大家都来搭建研究性学习与语文学习之间的桥梁!研究心得与体会研究心得与体会 诗词与音乐都是美的,美得让人舒畅,让人心醉,让人有了诗词与音乐都是美的,美得让人舒畅,让人心醉,让人有了精神的托付。精神的托付。 组长邓靖组长邓靖 在研究过程中,我了解到合作真的很重要,也学到了它们。在研究过程中,我了解到合作真的很重要,也学到了它们。这在我的中学生活上留下了深刻的一笔。这在我的中学生活上留下了深刻的一笔。 组员周羽岚组员周羽岚 古代的诗词句,用词优美,让人读了心旷神怡,我喜欢
10、描写古代的诗词句,用词优美,让人读了心旷神怡,我喜欢描写诗词文章。诗词文章。 组员王佳娣组员王佳娣 我越来越觉得:写诗的人很伟大,毕竟他们可以将要表达的我越来越觉得:写诗的人很伟大,毕竟他们可以将要表达的思想融为精短的诗句;作曲的人很厉害,因为他们可以将精灵思想融为精短的诗句;作曲的人很厉害,因为他们可以将精灵般的音符化为美妙动听的音乐。至于既写诗又写歌的人非常厉般的音符化为美妙动听的音乐。至于既写诗又写歌的人非常厉害和伟大!害和伟大! 组员洪文华组员洪文华研究建议研究建议 热情与行动热情与行动 目标与自信目标与自信 态度与方法态度与方法 参与与工作参与与工作 组员作品组员作品琵琶行琵琶行之感之感 周羽岚周羽岚 记忆的声音记忆的声音 从开始到现在从开始到现在 邓靖邓靖 感感李凭箜篌引李凭箜篌引 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 全能奶爸测试题及答案
- 安徽省长丰县高中数学 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3.2 导数的计算 3.2.2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及导数的运算法则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选修1-1
-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异常检查协议
- 电气技术发展趋势试题及答案
- 热能与机械能之间的关系试题及答案
- 统计师职业能力提升试题及答案
- Lesson 8 What's the weather like?(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接力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农业生产管理知识考查试题及答案
- 2023CSCO儿童及青少年白血病诊疗指南
- 大别山精神完整版本
- ChatGPT过去现在与未来
- 互联网医院建设与运营模式
- 《质谱分析方惠群版》课件
- 【MOOC】学术英语演讲-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大班春天《我们找到的春天》课件
- 专业钢结构拆除方案(完整详细版)
- 照明灯具技术规格书
- 办公楼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基于arduino交通灯课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