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管理_第1页
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管理_第2页
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管理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政策意义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中提出来的一项重要的必修课程。 要组织好、 管理 好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要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政策意义。(一)作为必修课程从课程政策上来看, 从小学到高中, 都要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 义务教育阶 段和高中阶段还有区别。(二)内容指向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内容是四个指向: 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 践、劳动与技术教育。高中阶段有一些差异。(三)开设时限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时限是 3-9 年级, 总课时占义务教育阶段总课时的6%-8% 。在这个弹性的课时空间里平均算下来,以一周 35 节课算,综合

2、实践活动每周 1-2 节课。(四)基本意图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意图: 以学生经验和生活为核心来组织课程, 是一门实践性的 课程。它强调的是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来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强调参加社会活动或加强社会联系, 提高社会责任感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加强技术意识、 信息 技术的运用。这是这门课程开设的基本意图。(五)特殊性综合实践活动有一定的特殊性。 虽然是必修课程, 是国家规定的课程, 但国家只规定了 课程名称、 内容指向和课时比例, 规定大的方向, 每个内容指向具体开哪些内容, 怎么开设, 国家没有具体规定。所以,在操作上有特殊性,具有典型的三级管理的特征:国家规定、地

3、 方指导、校本开发。从国家课程计划来看, 综合实践活动所占课时为总量的 6%-8% ,与学科课程, 包括品 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等一样,都属于国家课程的 范畴。 综合实践活动属于国家课程, 与上面的以科目或学科的形式来组织有所不同, 这是个 课程包的形式。高中阶段开设了技术课程,有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原来的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 教育就不再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它的内容指向就变成了研究型学习、 社区服务、 社会 实践。 高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也跟义务教育阶段一样, 也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 但 国家也只规定课程名称、 内容指向和基本学分。 高中

4、综合实践活动有三个内容指向: 研究型 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这时规定的不是课时比例,规定的是学分数,综合实践活动在 高中阶段一共是 23个学分,研究型学习 15个学分,社区服务 2个学分,社会实践 6 个学 分。理论上讲, 一个学分相当于 18 节课,一个学期 18个教学周每周有 1节课。但各个学校 从教育部出台的实验性质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来看,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等用课余 时间,研究型学习则纳入正式课时,可以集中开设或分散开设。所以,在课时规定上,各个 学校选择的有一些差异。 选修学分 II 作为校本课程跟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开发是联系在一起 的。这是从政策上理解综合实践活动在义务教育

5、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课程政策的基本含义。 理 解了这一点,还要理解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关系。二、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国家只给了名称,是必修的,学校不能不开设。同时,给了内容指向, 给课时比例或者学分数, 剩下的都不作具体规定。 在操作上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 发,所以更加具有三级管理的特征。同时, 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有一些区别: 综合实践活动属于国家课程, 原则上讲只 属于国家课程的一部分。 校本课程则是一个类的概念, 是大的管理类的概念, 是指学校自己 开设自己管理的一类课程,具有学校自主管理的特征。这是最重要的区别。所以, 从理论上讲,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国

6、家课程是在同一逻辑层面的概念。我们说到校本课程,就要想 到和它对应的是地方课程、国家课程。所以,理论上讲,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不在同一 个逻辑层面上, 是不好比较的。 但是, 在实际操作当中, 因为它是校本开发的, 所以很多人, 很多学校的老师、校长没有厘清两者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属于国家课程里的具体课程形态或具体的课程包, 其课程名称、 内容指向、 课时要求或者学分要求具有强制性,但同时也具有特殊性。特殊性是指虽然属于国家课程, 但是国家规定的比较宏观,管的是大方向。还有很多具体的事项, 比方说, 内容指向下面的 具体内容国家并不规定。比方说,课时要求只是一个弹性空间,义务教育阶段总课时的

7、6%-8% ,具体到学校究竟是一周一节课还是两节课,不同的学期有时两节有时一节,有时 甚至三节,这些都由地方指导,学校自己规定。所以,它的特殊性是与其他像语文、数学、 物理、 化学这样的国家课程相比较, 有明显的不同,国家没有规定的那么具体,也没有课程 标准。 国家只出台一个基本的指导意见、 指南或纲要。学校开设时觉得难度大,但只要理解 了政策意义,难度其实不大。因为和校本课程的开设在性质上、在技术上是基本一致的。所 以校本课程怎么开, 综合实践活动在技术上和校本课程开设是完全一样的。 只是说综合实践 活动必须开的是四个内容指向的课程,而且四块也不一定各年级同步开设,可以同步开设, 也可以分步

8、开设;可以集中开设,也可以分散开设。从组织和管理角度来看, 有这样一些要素。 国家对综是一个指导性意见, 在学校层面有这样几件事不能三、从课程层面上把握综合实践活动 从课程层面上把握综合实践活动, 合实践活动只出台指导纲要或实施指南, 少。一)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有指导、有课时、有去处有计划。一个是学校要有这方面的计划,学校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计划或方案。有目标。 制定方案或计划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 不同的学校, 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不一样。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例, 不同的城市或同一个城市不同的学校, 不同的农村, 社区的概 念差异就非常大。很难统一说它们是完全相同的目标,因为它的内容、

9、形式不同,所以,目 标也会有差异。老师和管理层都要对目标清晰,这是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的第一步工作。有组织。 从人事上来讲, 学校要有人负责抓这项工作。 要有分管领导来抓, 或组成一个小组, 由几个成员共同来抓这项工作。有指导。 学生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一定要有 相应的 老师来指导。 一个小组开展活动, 在活动中碰到问题, 或者在活动期间有问题向谁请教?在过程中出现问题和谁联系?结束时 如何交流? 都需要 老师参与。 也许, 有 时 老师并不直接介入, 但是每个小组要知道具体 找哪个老师可以负责这件事情, 包括如何与指导老师联系, 相互之间都要有约定, 学校的管 理制度中要有具体规定。有课时。

10、 除了国家出台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或实施指南规定的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可以用课余时间, 比方说周末、 双休日或者寒暑假来完成, 研究性学习的课时是在正式课时 计划当中必须单列出来, 是集中使用还是分散使用由地方指导、 学校规定, 但这个课时是要 落实在正式的学校上课的课时当中的。 有一些学校把这个课时架空了, 认为 “我们的时间只 能抓考试科目” 。如果这样,综合实践活动在课时上就被架空了。所以,在我们的方案中课 时要非常明确。 在课程计划中, 比方说, 在课程表中我们要反映出哪几节课或时段是运用于 研究性学习的。有去处。 每个学生都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 不能说我们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只有一部分学

11、 生参加了,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活儿干, 没地方去。这只是对一部分孩子落实了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课程, 从课程层面去把握,它是要求每个孩子必须经历、 参与的学习活动, 人人都要有地方有位置, 要安排他的学习。这节课有的同学在学信息技术,另外的一些同学可能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还有一些同学在开展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还有一些同学在进行劳动与技术教育,这些是学校可以安排的。但无论怎么安排,这四个方面每个人每周有一个课 时或者每两周有一个课时或者三周集中起来有几个课时来安排,他们都有去处。(二)综合实践活动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前面我们提到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从课程层面上来把握,我们

12、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 课程板块有三个: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国家课程居于主导位置,地方课程、校 本课程居于辅导性的或者辅助性的位置。它们共同构成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体系。所以我们提到国家课程,马上就会对应地想到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我们提到了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课程,所以,严格来讲,它不跟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来比较。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跟国家课 程是同一个逻辑层面的,综合实践活动只是属于国家课程里面的一个课程项目或者一个课程 包,一个具体的课程形态。(三)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的关系有些老师、校长经常会问:“综合实践活动究竟是学科课程还是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不属

13、于学科课程,和学科课程应该明确区分出来,它属于实践性的活动课程。(四)综合实践活动与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关系有些老师、校长也问:“综合实践活动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课程政策层面已经 提了它是明确规定了的必修课程。有的校长说,“分散开还是集中开由学校自己决定,这不是有选择性么?”的确, 学校是可以在这方面做决定,但是它是必修课程,就是说你学校不能不开设,学生不能不学习。校本课程可以选某一部分,另一部分可以不选,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指向对学生是有强制性的。它的灵活性、特殊性在于,它和语文、数学不一样, 语文数学的课时安排非常固定。综合实践活动在这方面, 比方说,社区服务,如可以利用假期可以利

14、用双休日,它的灵活性、弹性就大得多。尽管如此,它在总的性质上还是属于必修 课程。所以必修课程的对应概念是选修课程,学科课程的对应概念是活动课程。学科课程是从课程形态上来考察, 必修、选修是从它对学生的自由度来考察的。这是从课程层面我们来理解综合实践活动。四、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要素(一)物质基础:时间、条件、经费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要素,就是组织管理大概要谈到哪些要素。在学校层面,一是时间,学校要在课程表上落实。 二是条件,即提供基本的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条件,比如老 师是兼职还是专职、 是校内还是校外,等等, 学校都要做出安排。 三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有一定经费,在学校整体的办公经费中要

15、切出一块来进行管理,满足老师的课酬或在安排学生开展校内校外活动时所需要的一些学习材料。经费在进行活动规划时, 在进行组织管理时也要考虑。若不考虑,没有经费支持,许多活动无法开展。这是第一个层面,物质基础。(二)制度层面:常态化、规范化、序列化第二个层面,它的管理,就是从制度层面来讲。 首先,它要常态化,就是要有管理文本。 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文本是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重要基础。如果文本不清楚,组织就是随意的。很多情况下,很多学校都只能一次性地或部分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因为它没有规范的管理文本。这是要常态化,不是一次性的,也不是为了要应付检查,为了某一次 的表演或者作秀,而是学生课程学习中

16、常态性的安排。第二个是要规范化, 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规范的管理文本、制度文本,要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涉及到的管理问题归纳起来, 以文本的形式加以固化或物化,让这些制度大家都清楚,共同遵循。第三个要求是序列化。 义务教育阶段从三年级一直到九年级, 每年都在开、 都在学, 那么应该如何衔接?如果学重 复的,学生不仅不感兴趣,而且不会有收获。 所以, 序列化也是组织管理中要思考并作出安 排的。(三)开设技术、管理口径在开设技术上讲, 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是一致的, 但是在学校的管理中, 我们要从 理论上、 心理上, 必须首先把综合实践活动归为国家课程。 有的学校研究性学习里开展的一 些活动已经超

17、过了国家规定的课时或学分, 学校又不想割舍, 这时可以从管理上先满足规定 课时的部分, 划入到国家课程里面, 剩下的一部分可以借用校本课程的课时或学分, 把它作 为校本课程来规划,理论上可以切开,但是实际操作上可以融合在一起。这就是说, 在管理口径上,综合实践活动必须首先作为国家课程。 但同时, 它可以和校 本课程通盘考虑,在内容、活动、课时、师资方面可以分工协调,可以集中或分散开设,这 是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决定的。 因为它更具有三级管理的特征, 所以学校在这方面自 主权还是相当大的,校本开发,最终和校本课程的联系很密切。五、研究性学习 /社团活动的一般程序(一)普及方法 / 规则在综合

18、实践活动中, 研究性学习比较困难。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开展起来相对容易,许 多地方都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地方课程, 有的甚至都编好了教材, 规定好哪一个年级学多长 时间,也非常好操作。研究性学习没法统一, 究竟以一个怎样的课题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等等, 国家并不统 一规定, 地方也没法统一规定, 甚至学校也没法统一规定, 学校如果让学生做统一的课题研 究,这既做不到也做不好。所以,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形式还是小组活动。这里,我们特别提 出研究性学习或社团活动的一般程序,这在组织上非常重要。研究性学习怎么开展?第一步, 要普及方法。 很多老师讲,我自己都不会研究,怎么指 导学生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方

19、法普及也涉及到研究方法本身, 要有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 资料查找、社会调查等都有个方法问题 老师之前要有基本的准备,甚至和学生一起准备。比如, 要做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比如访谈, 制定访谈提纲要注意哪 些?在方法上有什么要求?这些东西要普及, 或一边开展活动, 一边进行普及。 或者再细一 点,进行问卷调查, 那么制定一份问卷要有哪些要素?至少两大要素要明确:第一,背景信 息要清楚,我们要调查谁,调查对象有哪些特点。比如说,调查对象是人,这个人的身份、 性别、 年龄等等这些信息选项不能少。另一块,是主体性或问题性的信息。 我们主要调查的 基本问题是什么,某一个问题具体调查什么信

20、息, 即题干和选项。 这些是研究方法,需要做 一些普及,但我们同时更要普及的是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的重心主要不在研究而是在学习。 很多老师同学担心我们不会研究, 这是个 误解。 这个研究和科学家的研究或学者专家的研究有区别, 不要把它理解的太难, 它更多地 是一种学习活动。 这样来理解, 它就带有探索性, 它的要求就不是那么严格。 经历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把它当做一个学习过程,这样所谓“难度”就大大降 低了。老师说不会研究,所以才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同样,学生说不会研究,经历这样的过 程也就经历了研究性的学习过程。所以, 重心在学习。尽管带有研究的性质,它跟平常的其 他

21、性质的学习不一样。比如,直接坐在课堂里听老师讲课,研究性质就要少的多。 研究性学 习就是经历一个研究的过程, 把这个过程当做学习活动的过程, 这样来理解难度就不会太高。还有老师说: “学生研究一个学期什么也没研究出来! ”“什么也没研究出来”这个说法 本身值得怀疑。 只要经历了研究过程,比如: 查找了资料,他就经历了查找资料的这样一个 学习方法的过程。只要经历了访谈就学习了开展访谈过程,就有了开展研究性活动的经历。它更多带有经历性质, 因为研究性学习活动对所有的学生都有要求, 所有的人都要参加, 所 以,更多是经历性质的。 至于说,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经过研究性学习学会了研究而且很 会研究,

22、这是好的,但是,这是很高的要求,却不是必须的要求。必须的要求是要经历这样 一个学习过程。有的学校把研究性学习的重点放在发明创造的展示上, 如果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了这样 的结果,是好的,但是展示的重心不在这里。 没有发明创造, 但是只要经历学习过程就完成 了课程的基本目标。 这样理解,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起来, 对每个老师、 学生就不是难事。 而且, 经历这个过程和没有经历是不一样的, 他经历了就会形成一些基本品质,比如, 更加 实事求是, 更加按照科学方法, 尽管掌握的不是很好,但是他知道科学研究是有方法的,这 些经历对他获得一些基本的经验、 基本的研究性体验是有价值的。 社团活动是与这些类

23、似的。 普及参加社团活动基本规则, 因为要跟人打交道, 大家要一起开展活动, 就必须要有共同遵 循的一些基本原则。(二)指导选题 / 提供活动清单有了这样的准备就可以开展活动。 研究性学习主要要知道选题, 研究什么样的问题。 人 们对选题的理解有很大的区别。 有的人理解的选题很大, 也有的人理解的选题很小, 有的人 理解的问题就是选题, 有的人理解的课题才是选题等等。 不管怎么理解, 我们能理解到什么 程度,能够让活动开展起来,学生觉得听懂了、可以操作了,这种理解就都是可行的,因为 选题本身的意义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如果是社团活动, 要提供社团活动的清单, 让学 生做出选择,也相当于选题。

24、(三)形成小组 / 社团有了选题阶段的指导, 接下来要有围绕选题形成小组, 要组团队。 研究性学习多少人一 组比较合适?有的人说研究性学习一个人开展行不行?一个人开展研究性学习,从原则上、 指导意见上来讲是不赞成的。 研究性学习是小组性的合作学习, 一个人进行研究性学习在管 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没法操作。比如,一个人开展研究性学习就要一个指导老师来指导, 这样操作上、管理上难度大得多,成本也负担不起。不是说一个人不能开展研究性学习,而 是课程设置在政策上希望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来完成。社团活动更需要小组来完成。(四)制定研究计划 / 社团活动方案有了社团活动的小组,那小组干什么,老师干什么,要制

25、定研究计划或社团活动方案。 比如, 我们形成小组研究学校的指路牌。 指路牌是否能很好地起到指路的作用, 那我们就要 制定基本的研究计划, 从哪些方面、 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开展研究, 怎样呈现我们的研究结 果等等。此外,我们还要安排时间、进行任务分工,调查信息如何汇总,最后如何处理分析 结果, 就指路牌现在发挥作用到什么程度等等, 做出评估评价。 这样一个研究过程从设计开 始要制定研究计划,包括目标明确、步骤清楚、收集信息的方法正确、汇总的信息处理,对 汇总信息的结果评估,大体上这个研究过程就能完成。社团活动方案也是类似的。 一个基本的活动方案, 其要素大致上是差不多的, 要有目标或目的, 围绕

26、目的要有活动安排, 要有资源的分配, 要有实施的过程, 要有对实施过程结果的评价。 这几个基本要素要包含进 去,至于为了活动更清楚还有哪些可以做更细致的规定, 各个小组都可以来灵活处理。 总之, 它的目的是把活动更好地完成。(五)撰写研究报告 / 社团小结制定了研究计划,开展了活动, 要撰写研究报告。 社团要撰写社团小结。研究性学习和 社团活动经历了多长时间完成任务, 完成的如何, 可以把研究报告或社团小结提交出来。 这 个报告相当于回顾和反思,篇幅不需要太多,但是这个环节不能少。(六)交流研究结果 / 展示社团活动最后是要交流研究的结果, 包括交流研究心得, 展示社团活动, 包括这个学期社团

27、开展了哪些活动。比如说,是棋牌社团活动,或桥牌小组,或错别字寻找小分队,我们怎么开展 活动的, 要把活动过程利用学期结束或者活动进入尾声的阶段做回顾反思交流,看看大家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遗憾或遗留问题?如果以后继续开展类似活动,会有哪些新的想法? 这就是研究性学习或社团活动的一个基本程序, 和日常的上课有一些区别, 比如数学课各个 学校都有很成熟的操作, 大同小异, 但是这类活动各个学校的差异却非常大。所以,我们现 在能够统一的只能是一般性的程序。六、信息技术、劳动技术教育另外, 信息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在各个省各个地方总的来讲都开展的有章法、有经验。很多省自己有教材, 有的省规定这套教材

28、四年级学完; 也有的省规定四年级五年级一共 三个学期三本教材; 还有的省不规定教材, 要开就进机房去学, 学会了在电脑上进行信息技 术教育的更深入学习。 但是, 这些操作都有相对稳定的教材和教学模式, 各个学校在这一块 大体上都不会有问题, 有的学校甚至还有专职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 所以有保障。 劳动技术 也是这样。有的学校有专门的劳技课教师。综合实践活动中信息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这四 个内容指向十年前就规定了。 2001 年开始新课程的实验,当时规定信息技术教育是非常重 要的, 但是十年后形势发生了大的变化。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生的日常生活技术。 很多

29、学生 上网,编制应用软件,使用应用程序来完成工作,包括通讯联络、演示文稿的制作、其他活 动的开展, 信息技术用的都很熟练, 基本上成了日常生活技术。 现在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基 础比十年前要丰厚的多,十年前很多学校开信息技术教育连电脑都没有。我们曾经到有的学校参观学习, 学生开信息技术教育课是拿张纸画键盘, 拿手敲纸上画 的键盘,当时只能做到这一步。敲出来的是什么不知道,只是要练练指法。但是,十年后的 今天多数学校物质基础早就具备了, 而且技术基础已经雄厚的多。 特别在城市、城镇、 县以 上的义务教育学校,多数都已经进入到非常好的状态。当然,不排除一些特例的学校。七、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规范国家层

30、面有实施指南或指导纲要, 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有课程计划, 这些文件在实验阶段 实验区都有,教育部网站上也有。现在的问题是, 我们在全国各地考察时发现,综合实践活 动处于管理不是很规范的状态。这里有必要做些提示。第一,地方层面的管理方案。第二,学校层面的管理方案。这两 个在现阶段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处于规范状态的重要文件, 而恰恰是这两份文件许多地 方要么没有, 要么不完整或者不科学。 有些学校虽然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但是属于人治的 状态,有人在管,但是没有制度,或者有制度但是制度是习俗性的、习惯性的,没有形成制 度文本,没有形成书面的材料和课程方案。在老师层面,指导一个或几个综合实践的小组,

31、 比方研究性学习小组, 指导了三个, 那这三个怎么开展活动好像也是凭经验在做, 没有形成 基本的课程纲要或必要规范的文本材料。有规范的制度文本,大家就可以知道你在做什么, 同时可以考核你设置的目标是不是完成, 你的活动是不是落实, 你的效果怎么样。 这三个方 面可能都需要有一些说明。 有的地方有制度文本, 但不规范或不科学或不完整, 是因为有一 些基本的要素它没有。八、综合实践活动管理方案的要素(一)职责与分工一个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方案, 必须包括一些基本要素。 其中第一个就是: 职责 与分工。 活动开展由哪些人或哪个人来负责, 他的责任是什么, 如果是几个人负责要有分工。 比如,我是一

32、个老师,我的职责是什么,我指导的小组的职责是什么?或者我是一个校长, 那校长的职责是什么?校长下面中层或分管的中层领导, 他的职责是什么?他组织的指导老 师的职责是什么?这些职责分工都要非常明确, 否则出了问题就找不到人负责。 找不到人负责,最后的可笑的办法就是集体负责,集体负责的最终结果是没有任何人负责。这种状态属于无序状态,说这件事全校都要负责, 但因为分工职责不明确所以实际上就变成没有任何人 负责。(二)备案与审议第二个,这种职责分工一定要文本化,要明确,要备案。只有备案了,问责制度才有可 能产生。因为综合实践活动里经常会出现安全问题,如果没有人负责,如果不备案,到时出了问题,那究竟是谁

33、的责任?不备案就随意地开展了一些活动,比如有安全隐患的活动,那这里面备案制度就非常重要。审议的过程中,如果认为有安全隐患,就可以终止这项活动。 很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显得拘束、放不开,也是因为这些要素考虑的不周全。安全问题确实是最大的问题,但是安全问题是可以解决的问题。所以,把管理的方案做好,安全问题是可以避免的,不能因为有安全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就不开展了。因噎废食,这是错误的。(三)申诉与复议有了备案审议这样的环节规定, 也要允许当事人有评价的权利。如果,比方说,在审议过程中,上级部门也好, 学校部门也好,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小组, 或者是对学校综合实践活 动方案有意见不一致的地方,他们要有表

34、达自己不同意见的渠道。通过协商来解决,如果解决不了,要找第三方来做出争端的解决机制。这是这个方案当中, 重要的,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当中,尤其是在出了安全问题的时候,很多学校缺少这方面的事先的制度规范,所以, 解决起来变得很难操作。很多学校一旦出了安全问题之后,就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给停掉了, 就弄不起这样的事情来了。类似这样的情况,我们等会会提供些案例, 看看国外他们是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四)督导与评估还有一个问题是如何督导,如何评估。就是在我们方案中,哪些人、怎么来督导这件事 情,怎么落到实处。无论是在学校层面还是地方层面,他的管理方案里面都要有这样的要素。还有要评估,评估的基本要求要明确,对

35、程序以及评估结果的使用等等都要有规定。(五)奖励与惩处像这样都要做出规定, 这样大家心里都要有数,遵循这样的管理方案来看待工作,包括我们所说的,这个评估结果可以为奖励和惩处提供一个依据。有的学校为什么综合实践活动课开着开着就不开了?他的理由是,我们开了领导也没表扬我们,人家没开,领导也没批评,我们还不如不开,就变成这样了。管理方案的这块要做出明确的规定,做得好的,或者是说,按要求做的就应该得到肯定;没有做的,或者做得不好的,那就要提出改进的意见,甚至要提出惩处的意见。管理,我们说的规范化,它就是机制。那要说具体的管理文件怎么写怎么做, 其实管理机构, 比方说,教育局或教研部门,或者说学校本身,

36、写管理文件这些按着一般的要求,都有基础的。只是说,在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件事情上这些要素要突出出来,不能少。九、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一)功能:诊断、监控、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我们前面说的,要求评估。它的主要功能第一个是诊断,就是要发现问题。第二个是监控,是要看是不是落实,是不是在做,这是过程 性的。还有一个是促进,就是诊断出了问题,监控中发现问题,就要促进要改进,或者是发 现了好的典型,好的经验,要促使它推广。这些就是评价里面的基本功能。(二)评价主体:学生、教师、学校、区域、国家评价的主体有时也就是评价的对象,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学生开展的活动进行评价,对老师进行评价,对老师在这个活动中发生的作用进行评价。同样的,学校层面的,区域层面的,甚至国家层面的,对我们国家整个中小学义务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评价都是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