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次性采血针在肝性糖尿病病人血糖监测中的应用(1) 【摘要】目的 评价一次性采血针在肝性糖尿病病人血糖监测评价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强生Sure Step Plus便携式血糖监检仪和一次性采血针进行血糖监测及观察检测后采血部位血肿、感染、采血失败现象。结果 未发现采血部位血肿、感染等现象。6例由实习护生操作出现出血过多或出血不足。结论 一次性采血针用于肝性糖尿病病人血糖监测可以降低经医疗器械导致医源性感染的潜在风险,保障医疗安全。 【关键
2、词】一次性采血针 血糖监测 肝性糖尿病 肝性糖尿病这一概念是Naunyn于1906年首次提出来的,指继发于慢性肝损害的糖尿病,发生率国内外报道为4.8%-50.0%,临床上常以高血糖症、高胰岛素血症而血中C肽浓度正常为特点,典型的多饮、多食、多尿症状多不具备1。应用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的即时检(POCT)2,可对肝性糖尿病病人快速做出初步诊断。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的采血针刺装置通称“采血笔”,具有使用方便、痛感小的特点,医疗机构普遍使用其对病人进行监测血糖操作。董
3、桂兰等3,4调查发现,采血枪乙型肝炎病毒的污染严重。且75%乙醇擦拭不能用于采血枪的消毒。卫生部为规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便携式血糖检测仪采血笔临床使用管理,降低经医疗器械导致医源性感染的潜在风险、保障医疗安全,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对便携式血糖检测仪采血笔的临床使用管理,对可重复使用的采血笔只限于1名病人专人专用,禁止用于多名病人;对不同病人进行监测血糖采血操作时,必须使用一次性采血针。我院感染性疾病科具有100余张床位,收治各类感染性疾病病人,以病毒性肝炎病人为主,于2008年1月2009年12月对52例肝性糖尿病病人近千次使用便携式血糖检测仪和其提供的一次性采血针,效果良好,未发现采血部
4、位血肿、感染等现象。现将护理体会报告知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仪器和试剂 美国强生稳步倍加型血糖仪,其构成为:稳步倍加型血糖仪1台,稳步倍加型血糖试纸及其提供的一次性采血针。 1.2方法 52例肝性糖尿病病人采用自然流出法,用75%乙醇消毒手
5、指指腹外侧待干,用一次性采血针刺适当深度,轻轻推压手指两侧血管至指前端三分之一处,使血液自然流出,采血前可将手臂下垂10s-15s,使指尖充血。 2 影响因素 2.1仪器和试剂的保管 快速血糖仪和试纸应置于干燥环境中保管,定期校对。血糖仪检测纸与智能密码牌上的密码号相同,在打开一盒新的血糖试纸时,及时更换相应的密码牌。试纸条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是所有问题中最关键的,
6、绝大部分的检测误差都是由试纸条的变质变性引起的,试纸开封后应写上开封日期,有效期为1个月,每次取出试纸时注意不要触碰试纸条的检测区,血糖仪应注意清洁和保养,在检测区域内切勿有血渍、灰尘等污染物,在清洁血糖仪时,应用棉签蘸清水轻轻擦拭,不要用清洁剂或乙醇等有机溶剂,以免损伤光学部分。 2.2采血方式 李海宏等5,6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的取血方式对血糖测定值有直接的影响,为保证快速血糖仪测量值的准确性,宜采用自然流出法指端出血。取血过程中按摩可以使血管扩张,同时捏紧阻止静脉血回流,可
7、使毛细血管内的压力增高,促进组织液的渗出,使固定值出现假性偏低。 2.3采血部位 取血时,左手无名指腹两侧皮肤较薄处采血最佳,根据手解剖学的特点,拇指和小指肌腱活动的滑液囊比较广泛,并分别向手掌中间延伸,而且互相沟通。而第2指-4指(食指、中指、无名指)的键鞘不相通,若感染多局限于各手指。食指和无名指是主要的功能手指,使用机会较多,根据手指的血管走向,手指的固有动脉行走于掌面和侧面交界处并在指端吻合成网7。由于手指神经末梢分布较多,指尖采血血糖仪检测血糖的方法,给病人带来了不少
8、的痛苦,特别是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凝血功能差,容易造成局部出血、血肿,采血后压迫刺伤中2min-3min,我科无1例出现因穿刺引起血肿。有报道多部位采血糖仪(Freestyle血糖仪)检测手掌大鱼际空腹血糖与用葡萄糖化酶法测定静脉葡萄糖相比较,空腹血糖值基本一致,说明Freestyle血糖仪检测的空腹血糖值具有良好的可信度,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8。 2.4进针的深度 采血进针的深度要适宜,过浅采不到血或血量少,过深血液太多,会引起光学系统被污染导致
9、测量失效。血滴应完全覆盖测试垫。如果一滴血不能覆盖试纸垫,不要滴第二滴血,应更换试纸再重测。研究显示,采血不足时血糖值偏低,采血过多时血糖值有偏差9。我科有6例因采血过浅血量少致测量失败和采血过深导致职业暴露。 2.5消毒剂 生产血糖仪厂家建议使用75%乙醇进行手指皮肤消毒后测试血糖,认为检测结果更准确。然而,安尔典为碘增效剂,缓释剂和干燥剂等合成的一种醇溶液,消毒后皮肤呈淡黄色,能杀灭细菌芽孢,可应用于皮肤穿刺、手术部位及外科换药前皮肤消毒。周雷等10研究表明,使用同一血糖仪
10、、同一型号的试纸、同一室温下,短时间内用75%乙醇、安尔碘2种消毒剂消毒同一受检者左、右手无名指末端皮肤,行快速血糖测定,结果2种消毒剂消毒后测得的血糖值相差不明显。提示采用安尔碘进行皮肤消毒按正规操作测试快速血糖时不会影响血糖结果的准确性。但采用安尔碘和70%乙醇进行皮肤消毒,均应等待消毒液干燥后方能进行皮肤穿刺,否则水分稀释血液,而且快速血糖仪采用的葡萄糖染色氧化还原酶反应和指示剂染色反应,血样滴加即可启动检测反应能及后续的颜色改变,安尔碘的黄色与血液混合将影响测试结果。乙醇也会对试纸上的氧化酶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测量值不准确。 &
11、#160; 2.6心理因素 抽血和采血是创伤性操作,会使病人产生紧张心理而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秘增加,促进血糖增高,使检验结果不能正确反映病人真实的血糖水平,因此采血前护理人员要做好解释工作和心理护理11。本篇论文由网友投稿,读书人只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请大家参考,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尽快处理。 3 讨论 采血笔使用后乙型肝炎病
12、毒DNA污染的原因是每次采血后采血枪头上留有微量的血液,血液来源是当笔头压住消毒后的手指,按下自动开关时,随着针头快速刺入皮肤并迅速反弹的一瞬间,血液会随着针头飞溅而出,压迫的压力越大,飞溅出的血液越多。由于血液的量少分散不易被医务人员发现。同时采用的是一次性采血针头,对于采血笔污染情况未引起医务人员和病人的重视,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也很少,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便携式血糖仪一般都只配备1支采血笔,75%乙醇棉球擦拭方法因简单、方便、周转快被作为采血笔消毒的最常用方法,但75%乙醇只能清除一般病原微生物,对乙型肝炎病毒无杀灭作用3,4,其消毒效果不可靠。如采血枪头消毒不严,枪头表面和内壁残留血液,在进行
13、下一个病人采血时,会随着按压、刺扎、止血等一系列动作接触到伤口引起交叉感染,造成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发生12。一次性安全型采血针由采血针弹体、弹片推把、外壳组成13。其特点是:弹片推把的下端有嵌置的针座,侧斜面上的弹片钩,它可传递推压针座及采血针进行针刺采血,当针座至终位后,因弹片端钩触及外壳内的弹片卡扣而展开,释放的针座及采血针在弹力体的作用下回缩,在弹片端钩越过弹片卡扣被锁扣后,使整个弹片推把不能移动,保证了一次性使用。同时,被锁扣的弹片端钩也有效地阻止了针座的下移及采血针的外露,起到了安全保护作用14。由于上述的设计是以双侧推进、针座自然回缩为工作原理,增加了进出针的平稳性,减少了刺痛感,是
14、一种符合临床应用要求的一次性安全型产品,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 1谢婵,张立伐.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5,216:388389. 2姜水广,刘文良,刘晓静,等.即时检验血糖仪重复性及准确性观察J.中国误诊说杂志,2008,8(12):2867-2868. 3董桂兰.血糖仪采血枪乙型肝炎病毒污染及消毒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6,16(12):13851386. 4杨明华,高季鸿.医院口腔器械微生物污染及其消毒现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0,17(1):26-28. 5李海宏.不同采血方式对快速血糖仪测定的结果的影响
15、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5,14(12):932-933. 6苏彬,步怀恩,王泓午.不同采血方式对快速血糖仪测定结果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6):547-579. 7刑贵庆.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22-323. 8贾拮,胡景胜,任艳.多部位采血快速血糖仪的临床应用J.感染、炎症、修复,2007,8(4):230-231. 9李红.影响快速血糖检测准确性的因素与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2):15-16. 10周雷,周玲丽,孙文瑞.两种消毒剂对末梢血糖监测结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2,16(5):260-261. 11沈友全,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