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研究方向_第1页
主要研究方向_第2页
主要研究方向_第3页
主要研究方向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工程结构抗震及振动控制各类建筑结构,特种结构,各类设备支架点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分析与设计 理论,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控制研究及应用(包括结构的主动控制,被 动控制,混合控制和平主动控制).2 .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各类新型混凝土结构体系的开发与研 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分析与设计理论研究与应用.3 .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理论钢筋混凝土超高层建筑抗震分析与抗震试验研究,组合结构(钢管混凝土 结构,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分析与设计理论,钢筋混凝土筒体结 构的延性研究与非线性分析理论与应用.4 .结构检测与加固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各类工程结构的检测与分析

2、评估理论和方法,用新型材料加固现有结构 的分析方法,重大工程结构的检测与加固实例研究.5 .重大工程的安全监控研究与应用重大工程的安全监控中的数据分析方法研究,重大工程的安全性评估理论 与方法,重大工程的安全监控系统的实现及典型实例研究.6 .核电设备及厂房系统的抗震研究核反应堆本体及各类附属设备的抗震分析与设计理论,核电设备的楼层反 应谱 分析,核电设备厂房的抗震研究,主厂房及核电设备与地基的相互作 用研究.7 .结构抗震试验技术研究与应用结构抗震模型试验的相似理论研究,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研究,结构抗震 试验中的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典型重大工程的实验实例分析.创新群体吕西林小组 2004200

3、6年研究进展1 .结构与地基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下列研究进展:1) .通过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考察了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中不同软基土在地震激励下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特性,以及重复加载过程中的影响,探讨了地震动力下不同地基土的超孔隙水压力变化机理;2) .在较大频响范围内,通过实测加速度传递函数和 ANSYS有限元分析,对 一个1:10的土一桩基-结构振动台试验模型在动力过程中的模态变化规律进行 了考察。分析了软基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中软基对上部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 得出了在土、结构相对动刚度比足够小时,软基土一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动力特 性,具有一阶模态化的发展趋向;3) .在试验研究基

4、础上,提出了软基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一个广义简化 动力计算模型,得出了模型参数的反演算法,同时以试验土 一结构相互作用体系 为例,给出了简化计算模型下的物理参数结果,并讨论了其合理性。4) .推导出了平面二维单向、双向无限元单元计算公式,提出了几种不仅能 与平面4节点、8节点、空间8节点、20节点有限单元耦合,而且还能与周围的 单向及多向无限元保持位移协调的静态二维、三维全匹配型无限映射单元,可实 现对无限体的全域不遗漏计算,其单元网格亦可根据需要进行任意规则或不规则 划分,可用于半无限地基上的受力经典问题数值分析、土一弹性基础板(筏)相互 作用分析以及承受轴、剪、弯等荷载作用形式的单(群)

5、桩一土静力反应计算,为 后续的动力分析打下基础;5) .在无限单元静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土一基础相互作用动态分 析方法,导出了具有不同波动组合位移衰减型式的二维、三维谐振无限元,在桩基静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土一桩基础相互作用动态分析模型,并将其应用到单、群桩的动力计算中;6) .研究了考虑SSI效应三维结构体系的简化动力有限元数值分析,可在不 对上部结构作过多简化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时程分析,有益于工程实际应用。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 ,针对上海地区土一箱基一高层建筑结构进行了三维有 限元分析,研究了土体边界位置、土性、基础埋深、基础形式以及上部结构刚度 等参数对动力相互作用

6、体系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的影响。2.在建筑结构的地震破坏和倒塌过程模拟方面取得了下列研究进展:1) .进行了高轴压比框架柱恢复力模型试验研究,在7个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能够考虑柱轴压比参数对滞回特性影 响的框架柱剪力一侧移恢复力模型。进行了转换大梁与剪力墙暗柱节点低周反复 荷载试验和框架节点反复荷载下的受力性能试验研究,为建立相关的恢复力模型 提供了试验依据。2),在梁柱单元、单片墙单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筒体墙单元,该单元考虑 了材料非线性,并采用较为精确的方法考虑了结构的二阶效应,并将此单元应用于高层混凝土结构推覆分析中。理论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该筒体墙

7、单元具 有精度高、计算稳定和自由度少等特点,为复杂体型高层结构的弹塑性分析提供 了高效的模型。3),进行了延性需求谱和弹塑性位移反应谱及其应用的研究,对四种场地类 别上的641条地震记录以特征周期为界,划分为 12组,进行了大量单自由体系 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建立了延性需求谱计算公式及有关参数, 最后结合规范的弹 性反应谱构建了弹塑性位移反应谱,为结构弹塑性位移反应的求解提供了简化计 算方法,为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提供了基础。4),提出了矩形钢管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等效单轴应力 -应变滞回本构模型, 其中钢模型考虑了钢管壁局部屈曲的等效, 并考虑了内填混凝土与钢管壁之间的 粘结和滑移,为进行钢管混凝

8、土结构整体非线性分析提供了基础。5),将二阶柔度法有限单元模型和纤维模型相结合,并采用了虚拟阶步法和改进的滞回路径追踪方法等具体措施,对基于柔度法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 析方法进行了改进,不仅消除了柔度法单元模型在用于位移法有限元程序时截面 刚度不能求逆从而导致计算中断的隐患, 而且大大增强了程序的收敛稳定性。 采 用编制的程序对16根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了仿真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 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对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各项力学性能进行了计算研究。6)建立了框架结构的离散单元计算模型。在数值求解过程中,采用同步动 态松弛法确立与求解结构单元平衡关系,避免了动态松弛法由于路径相关性所造

9、成的误差,对框架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时程分析, 为建立强烈地震下建筑结构倒 塌过程的分析方法奠定了基础。7)根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特点,在已有的杆段离散单元模型的基础上, 借鉴纤维模型,建立了杆段多弹簧模型, 并研究了所提模型的滞回特性、 结构时 步、结构几何非线性等问题。运用多弹簧模型,对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的平面、空间压弯耦合以及剪切变形的滞回特性进行了分析。8) .初步研制了剪切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离散单元模型倒塌仿真分析的可 视化图形显示系统,可用于倒塌仿真分析计算结果的观测研究。3 .在建筑结构的消能减震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下述进展:1) .开发了金属屈服阻尼器和油阻尼器组合耗

10、能技术以及橡胶支座和油阻尼 器组合耗能技术,并进行了系统的振动台试验,研究了组合耗能系统的工作机理、 阻尼器参数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 耗能减震的效能等,提出了组合耗能系统的 分析模型,为建立设计标准提供了试验和理论基础;2) .对组合基础隔震系统中叠层橡胶支座和滑动摩擦隔震支座的恢复力特点 进行了研究,提出并分析了叠层支座的粘弹性模型和滑动摩擦隔震支座的粘刚塑 性模型,即叠层橡胶支座采用弹性恢复力模型和粘滞阻尼力模型,滑动摩擦隔震支座采用双线性库仑摩擦阻尼恢复力模型和粘滞阻尼恢复力模型,用提出的分析模型对振动台隔震试验房屋模型进行了三维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取得了计算与实验吻合良好的结果,为进

11、一步的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3) .进行了消能减震结构设计参数的研究,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设计参数的 研究内容包括消能部件的支撑刚度、层间最大阻尼力与结构层间屈服力比值等。 通过对消能装置的耗能特性理论分析, 导出了消能装置产生的层间等效阻尼比与 这些参数的关系曲线,给出了这些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为消能减震结构的工程 实际应用和合理设计提供了依据。4) .针对两个重大工程,建立了三维空间分析模型,对增设粘滞阻尼器等减 震装置前后的结构进行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研究了阻尼减震结构的非线性动力 特性和减震效果;对粘滞阻尼器的阻尼刚度、粘滞阻尼器的个数、各层的总阻尼 力占各层层间总剪力的比例等

12、对减震效果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5) .考虑钢筋混凝土的非线性和粘滞阻尼器的非线性,探索性地进行了罕遇 地震作用下结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考查了规模较大的复杂高层钢筋混凝土结 构的非线性动力分析的可行性和收敛性能,初步探讨了钢筋混凝土的非线性特征 对减震效果的影响。上述研究进展与其他成果汇总在一起,获得了2005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7月网上公示)。4 .在复杂高层结构抗震研究、新型抗震结构体系开发和性能研究方面的进展:1),模型试验设计方面,提出了通过已知参数的幕指数列变换来确定待求参 数相似常数的简便“似量纲分析法”。根据该方法,以正截面抗弯等效

13、和斜截面 抗剪等效为原则,推导出了能考虑混凝土强度和钢筋强度不同相似常数影响的模 型配筋公式,被应用于复杂高层整体模型结构的设计,并通过了试验验证。2),进行了混合结构体系高层建筑模拟地震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对一混合 结构体系的复杂超高层建筑进行了 1/35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分析模型 结构的动力特性和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加速度、位移和应变反应,然后根据相似 关系推算出原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反应, 研究了其在各水准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 理和破环形式,为混合结构体系的开发应用,提供了试验与理论依据。3),以某一复杂高层建筑工程(消能减震高层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 究对象,进行了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和整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 分析,研究了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和抗震性能,对阻尼器参数取值和减震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粘滞阻尼器减震效果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 种优化设计方法,以寻求阻尼器参数和位置的较优配置方案。4),进行了多个大型复杂工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节点试验和非线性分 析,研究了该类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和破坏机理,建立了分析方法,主编了全国第1本由政府批准发布的超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