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章_第1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章_第2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章_第3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章_第4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生物药剂学概述【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 B.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 C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 D.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 B.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 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 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 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二、多项选择题1

2、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 A.吸收 B.渗透 C分布 D.代谢 E排泄2药物转运是指 A.吸收 B.渗透 C分布 D.代谢 E排泄3药物处置是指 A.吸收 B渗透 C分布 D.代谢 E排泄4药物消除是指 A.吸收 B渗透 C分布 D.代谢 E排泄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2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四、问答题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哪些内容?2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对于新药开发的作用。【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D二、多项选择题1ACDE 2ACE 3CDE 4DE 三、名词解释 1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

3、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剂型因素主要包括: (1)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如同一药物的不同盐、酯、络合物或衍生物,即药物的化学形式,药物的化学稳定性等。 (2)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率等。 (3)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4)制剂处方中所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 (5)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6)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贮存条件等。 3生物因素主要包括: (1)种族差异:指不同的生物种类和不同人种之间的差异。 (2)性别差异:指动物的雄雌与人的性别差异。 (3)年龄差异:新生儿、婴儿、青壮年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可能存在的

4、差异。 (4)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生理条件如妊娠及各种疾病引起的病理变化引起药物体内过程的差异。 (5)遗传因素:体内参写药物代谢的各种酶的活性可能引起的个体差异等。 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药物及剂型从给药部位给药后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四、问答题 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的内容有: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对药物体内转运行为的影响;研究剂型、制剂处方和制剂工艺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根据机体的生理功能设计缓控释制剂;研究微粒给药系统在血液循环中的命运;研究新的给药途径与给药方法;研究中药制剂韵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生物药剂学的试验方法等。 2在新药的合成和筛选中,需要考

5、虑药物体内的转运和转化因素;在新药的安全性评价中,药动学研究可以为毒性试验设计提供依据;在新药的制剂研究中,剂型设计的合理性需要生物药剂学研究进行评价;在新药临床前和临床I、期试验中,都需要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的参与和评价。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 【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对生物膜结构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A流动性 B.不对称性 C饱和性 D.半透性 E不稳定性2K+、单糖、氨基酸等生命必需物质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是 A被动扩散 B膜孔转运 C主动转运 D.促进扩散 E膜动转运3红霉素的生物有效性可因下述哪种因素而明显增加 A缓释片 B肠溶衣 C薄膜包衣片 D.使用红霉素硬脂酸盐 E增加颗粒大小

6、4下列哪项不属于药物外排转运器 A.P-糖蛋白 B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C乳腺癌耐药蛋白 D.有机离子转运器 EABC转运蛋白5以下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点 A逆浓度梯度转运 B无结构特异性和部住特异性 C消耗能量 D.需要载体参与 E饱和现象6胞饮作用的特点是 A有部位特异性 B需要载体 C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 D.逆浓度梯度转运 E以上都是7下列哪种药物不是P-gp的底物 A环孢素A B甲氨蝶呤 C地高辛 D诺氟沙星 E维拉帕米8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 A胃 B.小肠 C大肠 D.直肠 E均是9关于影响胃空速率的生理因素不正确的是A胃内容物的黏度和渗透压 B精神因素C食物的组成 D.药物的理化性质E

7、身体姿势10.在溶出为限速过程吸收中,溶解了的药物立即被吸收,即为( )状态A.漏槽 B动态平衡 C.饱和 D.均是 E.均不是11.淋巴系统对( )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 A.脂溶性药物 B解离型药物 C水溶性药物 D.小分子药物 E未解离型药物12.有关派伊尔结(PP)描述错误的是 A.回肠含量最多 B10Vm的微粒可被PP内的巨噬细胞吞噬 C由绒毛上皮和M细胞(微褶细胞)构成D.与微粒吸收相关E与药物的淋巴转运有关13.药物理化性质对于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影响显著,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药物的溶出快一般有利于吸收 B.具有均质多晶型的药物,一般其亚稳定型有利于吸收 C药物具有一定脂溶性,但不可

8、过大,有利于吸收 D.酸性药物在胃酸条件下一定有利于吸收;碱性药物在小肠碱性的条件下一定 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E胆汁分泌常会影响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 14.影响片剂中药物吸收的剂型和制剂工艺因素不包括 A.片重差异 B片剂的崩解度 C药物颗粒的大小 D.药物的溶出与释放 E压片的压力 1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称 为胞饮 B.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 C被动扩散需要载体参与 D.主动转运是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 E促进扩散一般比单纯扩散的速度快得多 16. pH分配假说可用下面哪个方程描述

9、 A. Fick's方程 B. Noyes-Whitney方程 C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 D. Stokes方程 EMichaelis-Menten方程 17.漏槽条件下,药物的溶出速度方程为 A. dC/dt=kSCs B.dC/dt=kCs c. dC/dt= k/SCs D. dC/dt= kS/Cs EdC/dt= k/S/Cs 18. 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为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 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

10、;片剂 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19.关于药物间及药物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药物引起胃肠道pH的改变会明显妨碍药物的吸收 B.药物在制剂中与辅料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可使药物在吸收部位的浓度 减小 C华法林与氢氧化镁同时服用可提高华法林的血药浓度 D脂质类材料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不同程度地延缓药物释放 E药物被包合后,使药物的吸收增大20.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型药物 A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B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C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D.低的溶解度,

11、低的通透性 E以上都不是21.下列关于药物转运的描述正确的是 A浓度梯度是主动转运的动力 B易化扩散的速度一般比主动转运的快 CP-gp是药物内流转运器 D肽转运器只能转运多肽 E核苷转运器是外排转运器22对低溶解度,高通透性的药物,提高其吸收的方法错误的是 A制成可溶性盐类 B制成无定型药物 C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 D.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 E增加药物在胃肠道的滞留时间23.弱碱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大小与pH大小的关系是 A随pH增加而增加 B随pH减少而不变 C与pH无关 D.随pH增加而降低 E随pH减少而减少24.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酸性药物的pKa-pH

12、= A. lg (Ci×Cu) B. lg (Cu/Ci) C. Ig (Ci-Cu) D. lg( Ci+Cu) Elg( Ci/Cu)25.在溶剂化物中,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顺序为 A水合物<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 B无水物<水合物<有机溶剂化物 C水合物<无水物<有机溶剂化物 D.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水合物 E有机溶剂化物<水合物<无水物26.哪种方法可提高地高辛的药物吸收A增大DnC增大DoB减小DoD减小DnE减小An27.下列有关溶出度参数的描述错误的是 A.溶出参数td表示药物从制剂中累积溶出63.2%所需要

13、的时间 B. Ritger-Peppas方程中释放参数n与制剂骨架等形状有关 C. Higuchi方程描述的是累积溶出药量与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 D.单指数模型中七越小表明药物从制剂中溶出的速度越快 E.相似因子与变异因子可以定量地评价参比制剂与试验制剂溶出曲线之间的 差别28.关于肠道灌流法描述正确的是 A.小肠有效渗透系数(Peff)是决定药物在小肠吸收速度和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 B对受试动物的数量没有要求 C吸收研究过程中药物必须以溶液状态存在 D.与体内情况相关性较差 E能排除药物肠道代谢、肠壁吸附等因素所致的药物损失29.研究药物的吸收时,生理状态更接近自然给药情形的研究方法是 A.小肠

14、单向灌流法 B肠襻法 C外翻环法 D.小肠循环灌流法 ECaco-2模型30.寡肽转运体PEPT1的底物包括 A.嘧啶类 B.心律失常药 C.头孢菌素类 D.抗组胺药物E维生素类31.多肽类药物以( )作为口服的吸收部位 A.结肠 B.盲肠 C.十二指肠 D.直肠 E.空肠32.多晶型申以( )有利于制剂的制备,因为其溶解度、稳定性较适宜 A.稳定型 B.不稳定型 C.亚稳定型 D.A、B、C均是 EA、B、C均不是33.血流量可显著影响药物在( )的吸收速度 A.直肠 B.结肠 C小肠 D.胃 E以上都是34.下列有关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描述错误的是 A.胃肠道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胃、小肠和大肠

15、,而小肠是药物吸收的最主要 部位 B.胃肠道内的pH从胃到大肠逐渐上升,通常是:胃pH13(空腹偏低,约为 1.21.8,进食后pH上升到3),十二指肠pH56,空肠pH67,大肠pH78 C. pH影响被动扩散药物的吸收 D.胃是弱碱性药物吸收的最佳环境 E主动转运很少受pH的影响35.下列可影响药物溶出速率的是 A.粒子大小 B.溶剂化物C.多晶型 D.溶解度 E均是36.下列各种因素中除( )外,均能加快胃的排空A.胃内容物渗透压降低 B.胃大部分切除C胃内容物黏度降低 D.普萘洛尔E.吗啡37.关于胃肠道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

16、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 C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 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 E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38.膜孔转运有利于( )药物的吸收 A脂溶性大分子 B.水溶性小分子 C水溶性大分子 D.带正电荷的蛋白质 E带负电荷的药物39.影响被动扩散的主要因素是 A药物的溶解度 B.药物的脂溶性 C药物的溶出速率 D.药物的晶型 E药物的粒子大小40.各类食物中,( )胃排空最快 A碳水化合物 B.蛋白质 C脂肪 D.三者混合物E均一样41.弱碱性药物奎宁的pKa=8.4,在小肠中(pH=7.0)解离型和未解离型的比为 A1 B. 25

17、/1 C. 1/25 D. 14/1 E.无法计算42.某有机酸类药物在小肠中吸收良好,主要因为 A该药在肠道中的非解离型比例大 B.药物的脂溶性增加 C小肠的有效面积大 D.肠蠕动快 E该药在胃中不稳定43.以下关于氯霉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棕榈氯霉素无效晶型经水浴加热(87890C)熔融处理后可转变为有效晶型 B棕榈氯霉素混悬剂中,氯霉素为B晶型,故有治疗作用 C无定型为有效晶型 D棕榈氯霉素有A、B、C三种晶型及无定型,其中A晶型是有效晶型 E棕榈氯霉素有效晶型的血液浓度比其无效晶型的血液浓度高44.药物的溶出速率可用下列( )表示 AHiguchi方程 B. Henderson-Hass

18、elbalch方程 CFick定律 D. Noyes-Whitney方程 EStokes方程45.细胞旁路通道的转运屏障是 A.紧密连接 B绒毛 C刷状缘膜 D.微绒毛 E基底膜46.消化液中的( )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 A.黏蛋白 B酶类 C胆酸盐 D.糖 E维生素47.胃肠道中影响高脂溶性药物透膜吸收的屏障是 A.溶媒牵引效应 B.不流动水层 C.微绒毛 D.紧密连接 E刷状缘膜二、多项选择题 1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参数吸收数An与( )项有关 A.药物的有效渗透率 B药物溶解度 c肠道半径 D.药物在肠道内滞留时间 E药物的溶出时间2BCS中用来描述药物吸收特征的

19、三个参数是 A.吸收数 B.剂量数 c分布数 D.溶解度 E溶出数3以下哪种药物不适于用微粉化的方法增加药物吸收 A.在消化道的吸收受溶出速度支配的药物 B弱碱性药物 C胃液中不稳定的药物 D.难溶于水的药物 E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4下列有关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相关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溶解性与通透性的差异将药物分成四大类 B.型药物具有高通透性和高渗透性 C型药物透过足吸收的限速过程,与溶出速率没有相关性 D.剂量数是描述水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参数,一般剂量数越大,越有利于药物的 吸收 E.溶出数是描述难溶性药物吸收的重要参数,受剂型因素的影响,并与吸收分数 F密切相关

20、5以下可提高类药物吸收的方法有 A.加入透膜吸收促进剂 B制成前体药物 C制成可溶性盐类 D.制成微粒给药系统 E增加药物在胃肠道的滞留时间6Caco-2细胞限制药物吸收的因素有 A.不流动水层 B细胞间各种连接处C细胞形态 D.细胞膜E单层完整性 7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有 A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B粒子大小C多晶型 D.解离常数E胃排空速率 8口服固体制剂申请生物学试验豁免需满足以下哪些条件 A为速释型口服固体制剂 B主药具有低渗透性 C制剂中的主药必须在pH 17.5范围内具有高溶解性 D辅料的种类与用量符合FDA的规定 E主药具有较宽的治疗窗9体外研究口服药物吸收作用的方法有

21、A组织流动室法 B.外翻肠囊法 C外翻环法 D.肠道灌流法 E肠襻法10.下列一般不利于药物吸收的因素有 A不流动水层 B. P-gp药泵作用 C胃排空速率增加 D.加适量的表面活性剂 E溶媒牵引效应11.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有 A药物油水分配系数 B.药物粒度大小 C药物晶型 D.药物溶出度 E药物制剂的处方组成12.被动扩散具以下哪些特征 A不消耗能量 B.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 C有饱和状态 D.借助载体进行转运 E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13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有 A药物的多晶型 B.食物的组成 C胃内容物的体积 D.胃内容物的黏庋 E药物的脂溶性14. Caco-2细胞模型主要应用于 A研

22、究药物结构与吸收转运的关系 B快速评价前体药物的口服吸收 C研究口服药物的吸收转运机制 D.确定药物在肠腔吸收的最适pH E研究辅料以及剂型对吸收的影响作用15.协同转运发生时需要的重要条件有 A浓度梯度 B.结构特异性 C部位特异性 D.载体亲和力的构象差异E能量16.影响药物吸收的理化因素有A.解离度 B脂溶性 C溶出速度D.稳定性 E晶型17.改善跨细胞膜途径吸收机制有 A.改变黏液的流变学性质 B.提高膜的流动性 C.膜成分的溶解作用 D.溶解拖动能力的增加E与膜蛋白的相互作用三、名词解释1细胞通道转运;2被动转运;3溶出速率;4载体媒介转运;5促进扩散;6ATP驱动泵;7多药耐药;8

23、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9药物外排转运器;10.多晶型四、问答题 1简述促进扩散的特点,并与被动转运比较两者的异同。 2简述主动转运的分类及特点。 3简述生物药剂学中讨论的生理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4已知某药物普通口服固体剂型生物利用度只有5%,与食物同服生物利用度可提高近一倍。试分析影响该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可能有哪些,拟采用哪些方法改善之。 5.药物的溶出速率对吸收有何意义?影响其溶出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6影响型药物口服吸收的理化因素有哪些?如何改善该类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CCBDB 610: ABBDA 1115: ABDAC 1620: CAAAB

24、2125: BDDBC 2630: ADABC 31一35: ACDDE 3640: ECBBA4145: BCDDA 4647: CB二、多项选择题15: ACD. ABE. CE. ABCE. ABDE 610: ABD. ABCD. ACDE. ABC. AB1115: ABCDE.AE. BCD. ABCDE. AD 1617: ABCDE. ABCE三、名词解释 1细胞通道转运:药物借助其脂溶性或膜内蛋白的载体作用,穿过细胞而被吸收的过程。 2被动转运:是指存在于膜两侧的药物服从浓度梯度扩散的过程,分为单纯扩散和膜孔转运两种形式。3溶出速率:是指在一定溶出条件下,单位时间药物溶解的量

25、。4载体媒介转运:借助生物膜上的载体蛋白作用,使药物透过生物膜而被吸收的过程,可分为促进扩散和主动转运两种形式。5促进扩散:指某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膜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6ATP驱动泵:以ATP水解释放的能量为能源进行主动转运的载体蛋白家族。7多药耐药:外排转运器对抗肿瘤药物多柔比星、紫杉醇、长春碱等的外排作用会导致肿瘤细胞内药量减少,从而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大大下降的现象。 8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药物体外溶解性和肠道渗透性的高低,对药物进行分类的一种科学方法。BCS依据溶解性与渗透性将药物分为四类:I类为高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类为低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类为高溶解性低渗透

26、性药物、类为低溶解性低渗透性药物。 9药物外排转运器:转运器的一种,依赖ATP分解释放的能量,可将底物逆向泵出细胞,降低底物在细胞内的浓度,如P一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乳腺癌耐药蛋白等。 10.多晶型:化学结构相同的药物,由于结晶条件不同,可得到数种晶格排列不同的晶型,这种现象称为多晶型。四、问答题1促进扩散是指某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酌帮助下,由膜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其特点有:药物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的顺浓度梯度转运;需要载体参与,载体物质通常与药物有高度的选择性;不消耗能量,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无关,不受细胞代谢抑制剂的影响;转运有饱和现象;结构类似物能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有结构特

27、异性和部位特异性。与被动转运相同的是:促进扩散服从顺浓度梯度扩散原则,不消耗能量。与被动转运不同的是:由于载体参与,促进扩散的速度要比单纯扩散的速度快得多。2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的作用,药物从膜的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的转运称为主动转运。主动转运可分为ATP驱动泵和协同转运两种。ATP驱动泵是以ATP水解释放的能量为能源进行主动转运的载体蛋白家族。协同转运是依赖另一种物质的电化学梯度所贮存的能量对物质进行主动转运,而维持这种电化学势是钠钾泵或质子泵。主动转运的特点有:逆浓度梯度转运;需要消耗机体能量;需要载体参与,载体物质通常与药物有高度的选择性;主动转运的速率及转运量与载体的量及其活性有关,具有饱

28、和作用;结构类似物能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相似物竞争载体结合位点,影响药物的转运;受代谢抑制剂的影晌;有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3口服药物的吸收在胃肠道上皮细胞进行,胃肠道生理环境的变化对吸收产生较大的影响。 (1)消化系统因素:胃肠液的成分与性质:胃液的pH呈酸性,有利于弱酸性药物的吸收;小肠较高的pH环境是弱碱性药物最佳的吸收部位。胃排空和胃空速率:胃排空速率慢,药物在胃中停留时间延长,弱酸性药物吸收会增加,但是胃排空加快,到达小肠部位所需的时间缩短,有利于药物在小肠部位吸收。小肠内运行:可促进固体制剂进一步崩解、分散,使之与肠分泌液充分混合,增加了药物与肠表面上皮的面积,有利于难溶性药物的

29、吸收。食物的影响:食物不仅能改变胃空速率而影响吸收,也可能促进药物的吸收或不影响吸收。胃肠道代谢作用的影响:药物的胃肠道代谢是一种首过效应,对药物疗效有一定的甚至很大的影响。 (2)循环系统因素:胃肠血流速度:血流量可明显影响胃的吸收速度,但这种现象在小肠吸收中不显著;肝首过作用:肝首过效应愈大,药物被代谢越多,药效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肠肝循环:对经胆汁排泄的药物有影响,可使药物的作用明显延长;淋巴循环:对大分子药物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 (3)疾病因素:胃酸缺乏、腹泻、甲状腺功能不足、部分或全部胃切除、肝脏疾病等均可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 4影响该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有很多,药物本身生物利用度

30、低可能是由于药物的吸收差或受到胃肠分泌的影响。与食物同服,可促进胃排空速率加快,药物进入小肠,在肠内停留时间延长;脂肪类食物可促进胆汁分泌,而胆汁可促进难溶性药物溶解吸收。剂型因素也有很大影响,药用辅料的性质与药物相互作用均影响其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可将难溶性药物制成可溶性盐、无定型药物或加入表面活性剂;改变剂型增大药物表面积;制成复方制剂或改变剂量促使酶代谢饱和等;制成前体药物等。 5药物的浴出是指药物从制剂中溶解到溶出介质中的过程。口服固体药物制剂后,药物在胃肠道内经历崩解、分散、溶出过程才可通过上皮细胞膜吸收。对难溶性药物而言,溶出是其吸收的限速过程,药物在胃肠道内的溶出速率

31、直接影响药物的起效时间、药效强度和作用持续时间。影响药物溶出速率的因素主要有:药物的溶解度,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直接相关,当药物在扩散层中的溶解度增大,则可加快药物的溶出速率。粒子大小,药物粒子越小,则与体液的接触面积越大,药物的溶出速度增大,吸收也加快。多晶型,不同的晶型溶解度不同,其溶出速度也不同,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并会影响药物的药理作用。溶剂化物,将药物制成无水物或有机溶剂化物,有利于溶出和吸收。 6类药物是低溶解性高渗透性的一类药物,因药物在胃肠道溶出缓慢而限制了药物的吸收。影响类药物吸收的理化因素有药物的溶解度、晶型、溶媒化物、粒子大小等。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或)加快药物的溶

32、出速率均可有效地提高该类药物的口服吸收,主要方法有:制成可溶性盐类;选择合适的晶型和溶媒化物;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用亲水性包合材料制成包合物;增加药物的表面积;增加药物在胃肠道内的滞目时间;抑制外排转运及药物肠壁代谢。第三章 非口服药物的吸收【习题】 一、是非题 1注射给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吸收过程。 2药物经口腔黏膜吸收,通过黏膜下毛细血管汇总至颈内静脉,不经肝脏而直接进入心脏,可避开肝首过效应。 3脂溶性较强的药物易通过生物膜吸收,但较易跨角膜吸收的药物必须兼具脂溶。眭和水溶性。 4药物经直肠给药可以完全避开肝首过效应。 5药物粒子在肺部的沉积与粒子大小有关,一般来讲粒子越小在肺泡

33、的沉积量越大。 二、填空题1药物经肌内注射有吸收过程,一般_药物通过毛细血管壁直接扩散,水溶性药物中分子量_的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孔隙快速扩散进入毛细血管,分子量_的药物主要通过淋巴系统吸收。2体外评价药物经皮吸收速率可采用_或_扩散池。3为达到理想的肺部沉积效率,应控制药物粒子的大小,其空气动力学粒径范围一般为_. 4蛋白多肽药物经黏膜给药的部位主要包括_、_、_等。 5影响离子导入的因素有_、_等。6药物溶液滴入结膜内主要通过_、_途径吸收。三、不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经皮给药吸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脂溶性药物易穿过皮肤,但脂溶性过强容易在角质层聚集,不易穿透皮肤 B某弱碱药物的透

34、皮给药系统宜调节pH为偏碱性,使其呈非解离型,以利于药物吸收 C脂溶性药物的软膏剂,应以脂溶性材料为基质,才能更好地促进药物的经皮 吸收 D药物主要通过细胞间隙或细胞膜扩散穿透皮肤,但皮肤附属器亦可能成为重 要的透皮吸收途径2药物在肺部沉积的机制主要有 A雾化吸入 B惯性碰撞 C沉降 D.扩散 3关于注射给药正确的表述是 A皮下注射给药容量较小,一般用于过敏试验B不同部位肌内注射吸收顺序:臀大肌>大腿外侧肌>上臂三角肌C混悬型注射剂可于注射部位形成药物贮库,药物吸收过程较长 D.显著低渗的注射液可局部注射后,药物被动扩散速率小于等渗注射液4提高药物经角膜吸收的措施有 A.增加滴眼液

35、浓度,提高局部滞留时间 B减少给药体积,减少药物损失 C弱碱性药物调节pH至3.0,使之呈非解离型存在 D.调节滴眼剂至高渗,促进药物吸收5影响肺部药物吸收的因素有 A.药物粒子在气道内的沉积过程 B生理因素 C药物的理化性质D.制剂因素四、问答题 1采用什么给药途径可避免肝首过效应?试结合各给药途径的生理学特点说明其避免首过效应的原理。 2试述影响经皮给药的影响因素。 3粒子在肺部沉积的机制是什么?简述影响药物经肺部吸收的因素。 【习题答案】 一、是非题 1× 2 3 4× 5× 二、填空题 1脂溶性,小,很大 2单室,双室 3. 0.57.5ym 4经鼻腔,经

36、肺部,经直肠(经口腔黏膜等) 5药物及介质因素,电学因素 6角膜渗透,结膜渗透 三、不定项选择题 1.C 2. BCD 3.C 4.AB 5.ABCD 四、问答题 1可以通过改变给药途径尽量避免首过效应,尤其是肝首过效应。主要途径有: (1)薛脉、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直接进入体循环,因此不存在首过效应;肌内注射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不经门肝系统,因此不存在首过效应。(2)口腔黏膜吸收:口腔黏膜下有大量毛细血管汇总至颈内静脉,不经肝脏而直接进入心脏,可绕过肝脏的首过作用。一般可制成口腔贴片给药。(3)经皮吸收:药物应用到皮肤后,首先从制剂中释放到皮肤表面,溶解的药物分配进入角质层,扩散通过角质

37、层到达活性表皮的界面,再分配进入水性的活性表皮,继续扩散到达真皮,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可避开门肝系统。(4)经鼻给药:鼻黏膜血管丰富,鼻黏膜渗透性高,有利于全身吸收。药物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循环,无首过效应。(5)经肺吸收:肺泡表面积大,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极小的转运距离,因此肺部给药吸收迅速,而且吸收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不受肝首过效应的影响。(6)直肠给药:栓剂距肛门2cm处,可使大部分药物避开肝首过效应,给药生物利用度远高于距肛门4cm处给药。当栓剂距肛门6cm处给药时,大部分药物经直肠上静脉进入门静脉-肝脏系统。淋巴循环也有助于直肠药物吸收,经淋巴吸收的药物可避开肝脏代谢作用。2

38、(1)生理因素:皮肤的生理情况因种族、年龄、性别、人体因素及部位的差异而有显著不同,其差异主要由角质层的厚度、致密性和附属器的密度引起,由此对皮肤的通透性产生明显的影响。身体各部位皮肤渗透性大小为阴襄>耳后>腋窝区>头皮>手臂>腿部>胸部。皮肤生理条件会随着年龄和性别而发生变化,胎儿的角质层从妊娠期开始产生,出生时形成,由于婴儿还没有发达的角质层,因此皮肤的通透性比较大;成年人的萎皮肤结构功能不断完善,通透性也在不断地减弱。通常,老人和男性的皮肤通透性低于儿童和妇女。(2)剂型因素:对于经皮给药系统的候选药物,一般以剂量小、药理作用强者较为理想。角质层的结构

39、限制了大分子药物渗透的可能性。分子量大于600的物质不能自由通过角质层。药物的熔点也能影响经皮渗透性能,低熔点的药物容易渗透通过皮肤。脂溶性药物较水溶性药物或亲水性药物容易通过角质层屏障,但是脂溶性太强的药物也难以透过亲水性的活性表皮层和真皮层,主要在角质层中蓄积。给药系统的剂型对药物的释放性能影响很大,药物从给药系统中释放越容易,则越有利于药物的经皮渗透。常用的经皮给药剂型有乳膏、凝胶、涂剂和透皮贴片等,药物从这些剂型中释放往往有显著差异。基质对药物的亲和力不应太大,否则难以将药物转移到皮肤中,影响药物的吸收。(3)透皮吸收促进剂:应用经皮吸收促进剂可提高药物的经皮吸收。常用的促进剂有表面活

40、性剂类,氮酮类化合物、醇类和脂肪酸类化合物芳香精油等。 3.药物粒子在气道内的沉积机制有:惯性碰撞:动量较大的粒子随气体吸入,在气道分叉处突然改变方向,受涡流的影响,产生离心力,当离心力足够大时,即与气道壁发生惯性碰撞:沉降:质量较大的粒子在气道内的停留时间足够长时,受重力的作用沉积于气道;扩散:当药物粒子的粒径较小时,沉积也可能仅仅是布朗运动的结果,即通过单纯的扩散运动与气道相接触。影响药物经肺部吸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药物粒子在气道中的沉积:吸入粒子在气道中的沉积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气溶胶剂的特性、肺通气参数和呼吸道生理构造。粒子在肺部的沉积还与粒子的大小有关。生理因素:气管壁上的

41、纤毛运动可使停留在该部位的异物在几小时内被排除。呼吸道越往下,纤毛运动越弱。呼吸道的直径对药物粒子到达的部位亦有很大影响。酶代谢也是肺部药物吸收的屏障因素之一。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脂溶性和油水分配系数影响药物的吸收。水溶性化合物主要通过细胞旁路吸收,吸收较脂溶性药物慢。药物的分子量大小也是影响肺部吸收的因素之一。制剂因素:制剂的处方组成、吸入装置的构造影响药物雾滴或粒子的大小和性质、粒子的喷出速度等,进而影响药物的吸收。第四章 药物的分布一、是非题 1药物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分布速度往往比消除慢。 2由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理因素的差异,

42、不同药物在体内具有不同的分布特性,但药物在体内分布是均匀的。 3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取决于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速度和药物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 4连续应用某药物,当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快时,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会逐渐升高而引起蓄积。 5蛋白结合率越高,游离药物浓度越小。当存在饱和现象或竞争结合现象时,游离浓度变化不大,对于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不易发生用药安全问题。 6药物体内分布主要决定于血液中游离型药物的浓度,其次与该药物和组织结合的程度有关。7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降低药物的分布与消除速度,延长作用时间,并有减毒和保护机体的作用。 8蛋白质大分子药物主要依赖淋巴系统转

43、运,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避免首过作用。 9胎盘屏障不同于血脑屏障。药物脂溶性越大,越难透过。 10.将聚乙二醇(PEG)引入到微粒的表面,可提高微粒的亲水性和柔软性,以使其易于被单核巨噬细胞识别和吞噬。二、单项选择题 1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有 A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 B无竞争 C无饱和性 D.结合率取决于血液pH E结合型可自由扩散2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是指 A人体总体积 B.人体的体液总体积 C游离药物量与血药浓度之比 D.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比 E体内药物分布的实际容积3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 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

44、内分布的实际容积 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 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L/h E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4药物与蛋白结合后A能透过血管壁 B能由肾小球滤过C能经肝代谢 D.不能透过胎盘屏障E能透过血脑屏障5以下错误的选项是 A淋巴循环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减少首过作用 B乳剂有利于脂溶性药物通过淋巴系统吸收 C大分子药物易于向淋巴系统转运 D.A、B、C都不对 EA、B、C都对65-氟尿嘧啶不同乳剂给药后,转运进入淋巴的量依次为 A. W/O/W型>W/O型>OW型 B. W/O型>W/O/W型>O/W型C. O/W型>W/O/W型>W/O型 D. W/O

45、型>O/W型>W/O/W型EO/W型>W/O型>W/O/W型7体内细胞对微粒的作用及摄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A.胞饮、吸附、膜间作用、膜孔转运 B膜孔转运 C膜孔转运、胞饮、内吞 D.膜间作用、吸附、融合、内吞 E胞饮、内吞8以下关于蛋白结合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结合率越高,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B药物与蛋白结合是不可逆,有饱和和竞争结合现象 C药物与蛋白结合后,可促进透过血脑屏障 D.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E药物与蛋白结合是可逆的,无饱和和竞争结合现象9以下关于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转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药物的脂溶性越高

46、,向脑内转运越慢 B药物的脂溶性越低,向脑内转运越慢 C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越高,越易向脑内转运 D.延长载药纳米粒在体内的循环时间,降低了药物向脑内转运的效率 E弱酸性药物易于向脑内转运10.有关表观分布容积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具有生理学意义,指含药体液的真实容积 B.药动学的一个重要参数,是将血浆中药物浓度与体内药量联系起来的比例常 数,萁大小与体液的体积相当 C其大小与药物的蛋白结合及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无关 D.可用来评价体内药物分布的程度,但其大小不可能超过体液总体积 E指在药物充分分布的假设前提下,体内全部药物按血中同样浓度溶解时所需 的体液总容积11.当药物与蛋白结合率较大时,则 A

47、.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也高 B药物难以透过血管壁向组织分布 C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 D.可以经肝脏代谢 E药物跨血脑屏障分布较多12有关药物的组织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一4般药物与组织结合是不可逆的 B亲脂性药物易在脂肪组织蓄积,会造成药物消除加快 C当药物对某些组织具有特殊亲和性时,该组织往往起到药物贮库的作用 D对于一些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另一药物的竞争结合作用将使药效大大 增强或发生不良反应 E药物制成制剂后,其在体内的分布完全与原药相同13. 一般药物由血向体内各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为A肝、肾>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皮肤 B肝、肾>肌肉、皮肤>脂肪组织、

48、结缔组织 C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皮肤>肝、肾 D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肝、肾>肌肉、皮肤 E肌肉、皮肤>肝、肾>脂肪组织、结缔组织三、填空题 1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 运送至 的过程。 2某些药物接续应用时,常常由于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_,导致组织中的药物有浓度逐渐上升的趋势,称为_。 3人血中主要有三种蛋白质_、_、_与大多数药物结合有关。 4药物的淋巴管转运主要与药物的_有关。分子量在_以上的大分子物质,经淋巴管转运的选择性倾向很强。 5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的转运,主要取决于药物的_性,另外药物与_也能在一定

49、程度上影响血液-脑脊液间的药物分配。 6粒径小于_m的微粒,大部分聚集于网状内皮系统,被_摄取,这也是目前研究认为微粒系统在体内分布的主要途径。 7制备长循环微粒,可通过改善微粒的_、增加微粒表面的_及其_则可明显延长微粒在血液循环中的半衰期。 8药物的组织结合起着药物的_作用,可延长_。 9药物与蛋白结合除了受药物的理他性质、给药剂量、药物与蛋白质的亲和力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外,还与_、_和_等因素有关。 10.分布容积是指假设在药物充分分布的前提下,体内_按血中同样浓度溶解时所需的体液_。 11.当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低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则表观分布容积V将比该药物实际分布容积_。 12.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存在竞争抑制作用,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