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_第1页
每逢佳节倍思亲_第2页
每逢佳节倍思亲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2、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扣题导入1、今天宾老师要和古宜镇二小的同学一起学习23课,板书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随机指导书写课题中的三个生字。2、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佳节?(春节元霄节端午节中秋节)3、你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4、欢度佳节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但是唐朝有位诗人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每逢

2、佳节倍思亲(齐读)。二、初读古诗,走近文本1、课题是一句千古绝唱,它出自哪首诗?出示整首诗。2、这里的九月九日指的就是(重阳节)。这里的“山”指的是华山,山东就是华山的东面。王维的家乡和亲人就在华山的东面。“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想念)3、谁来读这首诗?4、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读读全诗,看有什么地方不懂?学生自由质疑,简单的问题相机解决。5、孩子们,以往我们是怎么学习古诗的呢?(交流学习古诗方法:查字典、读课文理解)说得好,这是一篇文包诗,诗句的意思就藏在课文中。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走进课文,走进诗人的心灵。你们不要看书,只要用耳听,边听边想象画面。(老师配乐朗读全文)6、刚才听老师读

3、,你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7、是呀,我们一边读一边想画面,就能把课文读出味儿,读出感情来。你们想读读课文吗?(生自由读课文,约2遍。教师巡回指导。)三、诗文对照,读文悟情1、刚才你们是大声地朗读课文。这一次啊请大家再来读课文,这次是默读,不出声,边读边想,哪些句子能解释古诗,用铅笔划出来。(师巡视)2、学生交流汇报。理解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1)课文中有一个句子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第一行诗句的意思,你找到了吗?(生读句子: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2)15 岁,还是一个孩子,而且是孤身一人离开家乡,不觉已经两年了。一年多少天?(365天)两年多少天?对,七百多天没有

4、见到亲人了,心情是多么难过啊!谁来读读这句话?(3)诗人王维孤独一人,漂泊他乡,举目无亲,内心多么凄凉!谁能读一读这句诗?(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哪些字最能表现王维内心的悲凉?(独、异)请你再读给大家听。(4)要想把课文读得更好,就要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现在你就是那个孤独的王维,让我们一起发出感慨(独在异乡为异客。)理解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1)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人们是怎样欢度这个节日的?(生读句子: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2)你读这个句子有什么感受?(很高兴)哪些词语让你感到高兴?(热闹、扶老携幼、兴高采烈)(3)“

5、扶老携幼”什么意思?(扶着老人,带着小孩。)你们有过全家人扶老携幼去逛街的时候吗?(走到一个学生身边):你们全家人扶老携幼逛街时,你的心情怎样?(我感到特别高兴)对,这就是这句话中的词语(生接:兴高采烈)(4)你们能读出这种高兴,读出重阳佳节大街上的热闹吗?请试一试。(自由练读,指名读。)(5)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6)引导回读。理解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重阳佳节的欢乐不属于王维,此时的他独在异乡,只能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他过去,他是怎样和兄弟们欢度重阳节的?(生读句子:以前

6、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2)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这句话?(高兴)为什么这么高兴呢?(3)同学们,我们现在就是大诗人王维和他的兄弟了,让我们也来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远眺,高高兴兴地做做动作,好吗?(师读句子,学生做动作。)(4)高兴吗?谁再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你的高兴?(生读,齐读。)(5)回忆着与兄弟们共度重阳的画面,此时的王维还想到了什么?课文哪些句子告诉我们?(生读句子: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6)什么叫“天各一方”(指各人在不同的地方)(7)

7、课文中说“他们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想一想,他们还不能一起干什么了?(不能一块头插茱萸,不能手挽着手饮酒作诗)此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忧愁、难过、低落、无奈、悲伤)。课文用一个省略号,表达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8)你们看,诗人王维思念兄弟们多么深切,既想到了过去,又想到了现在;既想到了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也想到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学生读: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这真是(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9)是啊,你们体会得真好。想读这句话吗?指两名学生读。四、情感涌现,吟诗抒情1、别人全家团聚,而自己却独在异乡,所以他“每逢佳节倍思亲”;

8、兄弟们便插茱萸,而独少他一人,所以他“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到这里,他思绪万千,提起笔来,一挥而就,留下了这千古绝唱。(师配乐范读。)2、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我们同桌俩相互读读。(同桌读、指名读)3、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结束这堂课了,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配乐齐读)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反思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一篇以“文包诗”特殊形式出现的文章。在课文中不仅呈现了王维的旷世之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而且通过一个故事的形式来形象地解释王维的这首诗,

9、故事融入了作者年少离乡,适逢重阳,遥想亲人的深深情思。文章以脍炙人口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透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课文情感真势,有相依相伴的故乡情,有望眼欲穿的离别情,读起来饶有趣味。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特有的一种文体。我希望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尝试,能够探索出一种文包诗的教学方式。本课紧紧围绕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来教学,分为三步来完成:第一步:诗文对照,明诗意;第二步:步进文本,浯诗情;第三步:再回古诗,入诗境。下面,就怎样上好这堂课,浅谈一些自己的体会:一、联系实际,加深感受只有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真切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教学中,我设计了两

10、个说话练习,让学生进行角色的互动:一是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离开家和父亲时的感受;二是联系生活想想,王维和兄弟们天各一方,不能做什么?在学生之间情感的熏陶下,对王维离家时间久,思念亲人有了感触。有了这样的感情铺垫,学生朗读起来颇具深情,效果较好。二、以读代讲,读中浯情在学生理解全诗的意思,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后,为进一步深化对全诗理解,体味诗情。我趁热打铁,配乐范读,让学生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对王维眼前所见到的“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的场面和他所想原来在家乡时与兄弟们“插茱萸”登高远眺”的欢乐情景的理解与想象的基础上,通过引读、评读,范读、反复诵读,使学生加深对诗人情感的体验,体味出诗人赋予诗的思想感情。三、抓关键词,品味诗境“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这篇课文的领子在哪儿?人家是“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大街“热闹”极了,而自己呢?“独在异乡为异客”触景生情、睹景思人,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以前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登高远眺”,现在“天各一方”,不能相会。这些词语的对比产生的反差就是诗人真实情感的写照,所以他是“思绪万千”,写下了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教学中,我沿着这条情感线索,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