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_第六讲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_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三部分_第六讲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_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三部分_第六讲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_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三部分_第六讲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_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三部分_第六讲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_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讲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 环境问题 重点考查臭氧减少、“白色污染”、气候变暖、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解决措施等。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呈现信息以文字形式为主,考查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环境问题的认识和了解。1.(2010年广东文综,1,4分)利用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发展农区畜牧业,有利于() A.改善局地气候B.综合利用资源C.防止水土流失D.保护农田作物解析:B作物秸秆是农副产品,传统的处理一般是焚烧,现用来做饲料发展农区畜牧业,属于资源的利用,故B项正确。A、C两项与作物秸秆利用没有联系,题意未涉及作物的保护,故D项不符合题意。(2009年北京文综,23,8分)臭氧层保护是当今

2、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图,回答23题:2.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B.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D.随大气CO2浓度而增3.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B.平流层气温降低C.酸雨区面积缩小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解析:2.C3.B该题组主要考查了臭氧总量的变化情况及臭氧总量减少造成的影响。第2题,读图可知,O3总量最大值位置北移,高纬地区随年份的推移,O3总量递减明显,O3总量与CO2浓度无关。第3题,O3层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且位于平流层内。O3总量减小,平流层吸收紫外线

3、少,气温降低;射向地表的紫外线增多,地面辐射强度增强;酸雨的形成与大气中SO2、NO2等酸性气体排放及气候条件有关。 O3的破坏与人类排放的氟氯烃化合物有关。使用新型制冷剂,是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4.(2009年广东理基,71,2分)有人把发展中国家为了扩大出口,不计环境成本,低价出售资源产品的行为称为“环境倾销”。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下列选项最适当的是()A.发展中国家实施产业结构升级B.发达国家不需要对此承担责任C.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顺差D.国际贸易中要大幅度提高资源价格解析:A发展中国家不计环境成本,低价出售资源产品,只有实施产业升级,增加产品附加值,才能获取更多利润

4、,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种不合理的现象。5.(2009年全国文综,2,4分)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C.促进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解析:B目前广泛使用的购物袋属于一次性塑料袋,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玉米叶片编织袋属于环保购物袋,大力推广可有效减轻“白色污染”。(2009年浙江文综,23,8分)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 5 ,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据此回答67题:6.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

5、正确的是()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7.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解析:6.B7.A本题组以全球变暖为切入点,考查生态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第6题,全球变暖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很大,但在不同地区影响的程度不同。A项,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增加;C项,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变化,但不明显,沿海低

6、地、岛屿影响最大。第7题,全球变暖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人类活动中排放CO2等温室气体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可以减少CO2的排放量,从而有利于控制全球变暖。节水措施:多种水稻不能减少CO2的排放量,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只能增加CO2的排放量,故B、C、D都错。 全球变暖的影响主要有: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可能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2009年广东,2728,6分)(双选题)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89题:8.关于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

7、献率,正确的叙述是()A.广东省以煤炭最小B.福建省以薪柴最大C.江苏省以薪柴最大D.北京市以秸秆最小9.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有()A.发展沼气B.开采小煤窑C.利用太阳能D.种植薪柴林解析:8.AB9.AC第8题,不同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不同,广东以煤炭最小,福建以薪柴最大,江苏以秸秆最大,北京以薪柴最小,故A、B项正确。第9题,煤炭、薪柴、秸秆燃烧均能产生SO2,发展清洁能源是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途径,发展沼气、利用太阳能是利用了清洁能源,故A、C两项正确。10.(2012年天津文综,13,30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社会关注的

8、热点问题。(1)图1中甲省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什么?请列举两条原因。a城市应对矿产资源枯竭问题,更加重视发展旅游业。(2)请填表说明,发展旅游业对促进a城市持续发展的作用。某地理小组的学生考察了中国与新加坡合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3)学生发现,生态城所在地有多项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请据图2列举三项。(4)有学生认为,新加坡重视环保,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应当很普遍。经过探究,大家认识到新加坡的太阳能、风能并不丰富。请参考图3说明原因。解析:第(1)题,图示甲区域为山西省,为煤炭能源基地,重工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低,所以其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2)

9、题,旅游业为无烟工业,综合效益明显。社会效益主要是容纳劳动力就业,促进文化交流等;经济效益是增加收入,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生态效益主要是利用旅游收入进行环境改造,从而改善环境质量。第(3)题,考查分析判读图表的能力。由图2分析,中新天津生态城具有多种自然资源,如荒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风能、太阳能资源等。第(4)题,新加坡纬度低,在赤道低气压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风力小,所以风能少;云量多,光照少,所以太阳能少。答案:(1)甲省是全国能源基地(多火电厂;重工业或耗能工业比重大;第二产业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甲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传统产业部门为主),GDP相对较低。

10、(2)社会效益:提供就业岗位(促进文化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收入;优化产业结构)生态效益:改善环境质量(3)荒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风能、太阳能资源。(答出其中三项即可)(4)新加坡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云量多,光照少;终年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风力小。 可持续发展 (1)本考点重点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及循环经济的内容。(2)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形式,信息承载多以文字形式辅以流程图、漫画、折线图、柱状图等方式,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参与实践、探究问题的能力。(2012年四川文综,35,12分)如图为亚

11、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1.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 A.甲城市B.乙城市C.丙城市D.丁城市2.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A.调整农作物熟制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3.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A.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B.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C.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D.降水稀少且呈条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景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解析:1.C2.D3.D第1题,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丙城

12、市所处区域地势平坦,靠近河流,降水较多,因此城市发育相对其他三处规模大、等级高、人口数量多。第2题,据图示国家轮廓形状或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该国为蒙古。该国位于亚欧大陆内部,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严重。第3题,从蒙古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来看,年等降水量线大致呈东西带状分布,由南向北增多;干旱内陆地区,降水决定了植物的分布。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信息提取和综合分析判断地理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根据经纬度判断出该国家是蒙古。(2010年江苏,1718,4分)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45题:4.、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

13、料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5.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小农经营B.集约化程度低C.商品率高D.科技水平低解析:4.D5.C本题组主要考查循环经济模式图的判读及应用。第4题,根据因果关系推理,冰雪融水、水窖集雨可以用于作物种植;作物秸秆可以加工饲料用于畜禽养殖;沼气可以用于供暖;沼渣可以作为肥料用于作物种植;作物废弃物可以作为生产沼气的原料,故D项正确。第5题,该农业从表中“作物种植加工销售”可知为商品经营,从表中“农业技术研发”可知科技水平高,从循环经济模式图和题干中“农业科技园”可知集约

14、化程度高。6.(2010年北京文综,39(2)(3),12分)(节选)如图是21世纪初某年世界部分国家碳排放状况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2)在美国、俄罗斯、法国、印度四国中任选一个国家,指出该国相对于中国的碳排放特点。(3)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与气温升高的关系及学生对图的分析能力。第(2)题,根据图可以分析出美国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均较多,俄罗斯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法国碳排放总量较小,人均排放量较多,印度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与中国相当。第(3)题,二氧化碳主要是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得大气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浓度

15、增加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导致气温上升。答案:(2)美国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均较多;或俄罗斯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法国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印度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与中国接近。(四选其一)(3)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或温室效应增强,或大气保温作用增强)。7.(2010年浙江文综,37,26分)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由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五个支持系统组成。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发展支持

16、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如图是1995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如表是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发展支持系统评估表。读图表,回答问题:地区发展支持系统东部地区121.2中部地区113.3西部地区110.2注:1995年全国为100.0。(1)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的?(2)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试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3)中国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简析其原因。(4)中国东、中、西部的发展支持系统存在着差异,请从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角度给予说明。解析:本题以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

17、估体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由图不难得出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呈上升态势,这种趋势由发展、智力和社会三个支持系统来驱动。第(2)题,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特点要结合年份表述曲线变化。从农业角度看:农业投入水平增加,资源转化效率提高,农业政策调控取得成效是变化的原因。第(3)题,中国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特点也是要结合曲线变化表述,挖掘原因时要突出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等的成效。第(4)题,对照表格得出中国东、中、西部的发展支持系统存在的差异,成因要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具体表述。答案:(1)呈上升态势;发展、智力和社会三个支持系统。(2)2003年前徘徊波动,2003年较快上升,2004

18、年后平稳发展。农业投入水平增加,资源转化效率提高,农业政策调控取得成效。(3)变化缓慢,近几年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或尚未持续恶化)。原因: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冲击部分得到缓解和遏制(或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取得一定的成效)。(4)三次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农业占较大的比重。工业结构:东部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西部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呈过渡性特征。8.(2010年安徽文综,34(3),12分,节选)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一个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析。具体方面是:科技兴农;当地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农产品综合开发;调整或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加强农业专业化生产等。答案:(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