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代理和协作学习_第1页
智能代理和协作学习_第2页
智能代理和协作学习_第3页
智能代理和协作学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智能代理和协作学习    一 关于agent的基本概念    1. agent的定义    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领域中,agent可以看成是一个实体。它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通过效应器作用于环境。agent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有着自成规律地执行任务的工作模式。    著名agent理论研究者、英国的wooldridge博士和jennings教授认为:agent是一个具有自主性、社会能力、反应性和能动性等性质的基干硬件或(更经常的)基于软件的

2、计算机系统,该定义允许在更宽范围的环境中设计agent,而且其中增加了通信要求。    2. agent的性质    (1)代理性(agent)    a它是"代表用户"工作的;    b它可以把其他资源包装起来,引导并代替用户对这些资源进行访问,成为便于通达这些资源的枢纽和中介。    (2)智能性(intelligence)    在

3、这方面,智能agent可以做很多有高技术含量的工作。例如,理解用户用自然语言表达的对信息资源和计算资源的需求;帮助用户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信息内容的语言障碍;捕捉用户的偏好和兴趣;推测用户的意图并为其代劳;等等。    (3)自主性(autonomy)    一个智能agent应该是一个独立自主的计算实体。它应能在无法事先建模的、动态变化的信息环境中,独立规划复杂的操作步骤,解决实际问题,在用户不参与的情况下,独立发现和索取符合用户需求的可利用资源与服务。最近j.mccarthy等人正在探讨如何构造能对自身状态有所感知

4、的智能agent。    (4)机动性(mobility)    在网络计算环境下,一个agent可以看成是代表用户驻网络的常设机构,它可以在网络上灵活机动地访问各种资源和服务,还可以就完成特定任务同其他智能agent进行协商和合作,甚至把自己"迁移"到网络中的其他主机上去执行任务。这样的"精灵"在网络上游弋 ,是对网络安全性、个人隐私性和管理方面的巨大挑战。    3. agent的基本结构   

5、0;(1)。目标模块    (2)。感知器    (3)。信息处理器    (4)。效应器    (5)。通讯机制        4、agent功能的实现    要求:跨平台一致语法,最小资源代价,支持移动语义 面向agent的编程技术(aop,agent oriented programming) 

6、0;  java    telescript    5.智能agent的应用意义    智能agent在许多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    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是最广大的用户群接触网络环境的首要渠道。对于信息内容已经相当丰富的英语文化圈来说,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改变目前信息服务中存在的 "信息过载"和"资源迷向"的状况,是信息服务业所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智能agent正好可

7、以适应这方面的需要。具体地说,用于信息服务的智能agent主要完成以下功能:1导航 ,即告诉用户所需要的资源在哪里;2解惑,即根据网上资源回答用户关于特定主题的问题 ;3过滤,即按照用户指定的条件,从流向用户的大量信息中筛选符合条件的信息,并以不同级别(全文、详细摘要、简单摘要、标题)呈现给用户;4整理,即为用户把已经下载的资源进行分门别类的组织;5发现,即从大量的公共原始数据(比如股票行情等)中筛选和提炼有价值的信息,向有关用户发布。这些都是使信息服务走向个性化主动服务不可缺少的功能。目前在此方面已经有了一些能够使用的系统,但智能化的程度还远远不够,且主动有余过滤不足已经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8、,亟待尽快发展更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予以解决。    系统与网络管理 计算机系统本身的资源量就非常巨大,系统管理的整个趋势正在朝着"傻瓜化"的方向发展,其中很大一部分原来由系统管理员手工干的事情,现在已经由计算机代管了。系统管理的界面变得更加友好,在系统本身的复杂性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驾驭系统资源的复杂性反而在不断降低,代管系统的自主性也在逐步提高。在网络管理方面,随着client/server计算成为主流,完成固定功能的agent的存在和应用已经成为事实,分布在不同设备上"监视"设备状况,并随时向主机报告数据的age

9、nt,已经是当今网管系统中很平常的一部分了。但是, 这些从事部分系统/网络管理的agent目前还不能称为"智能agent",它们的智能化程度仍然有待提高。即使作为非系统/网络管理员和操作员的用户,也会有为系统和网络设定常规服务、向系统和网络预约特殊服务的需要,智能agent是满足用户这种需要的最合适的帮手。    电子商务 越来越多的人看好internet上的商业机会。网上的商品越多,在网上寻找商品就越是买方的一大负担;同时,卖方商品的推销也有一个对客户实行因人而宜的主动服务问题。因此,采用智能agent系统,代表买方去网上查看&qu

10、ot;广告牌"、逛"商店"寻找商品甚至讨价还价,代表卖方分析不同用户的消费倾向,并据此向特定的潜在用户群主动推销特定的商品,都是非常有诱惑力的。    协同工作 把internet引入企业和机构、建立所谓"intranet"的努力正方兴未艾。深层次的intranet最终要改变的是人们的工作方式、企业和组织机构的运作方式,把一切具有信息属性的、可以用符号等价物替代实物的工作流程,统统在网络计算环境中予以实现。在这样的大目标下,企业、机构的相当一部分管理职能,完全可以由网络上自主工作的一组智能agent来协同

11、实现;涉及到设计、写作、数据操纵、软件开发等许多符号性的工作岗位之间的协同工作,也同样可以靠智能agent来协调并代理完成一些辅助性的工作。 "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协同工作平?quot;、"电子秘书"等新鲜事物已经或正在网上出现。    教育 远程教育是促进教育机会平等的重要手段。在网络环境下,可以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讲解、演示、练习、实验和考试等。其中,练习和实验环节是智能agent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智能agent可以作为虚拟的教师、虚拟的学习伙伴、虚拟的实验室设备、

12、虚拟的图书馆管理员等出现在远程教育系统中,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人性化色彩,改善教学效果。单机系统中各种软件的"帮助"也可以设计成一个人性化的角色,实施对用户进行导航这种模式。    娱乐 在网络娱乐系统中引入智能agent,可以增强娱乐效果,这也是娱乐系统开发新功能的一个很有希望的选择。目前智能agent在娱乐方面可以做的事情有:1个性化的节目点播服务;2游戏和虚拟现实中更加人性化的机器角色的设计,比如决策的智能化(战争或经济活动)、动作的人性化(体育比赛)和自然语言对话的使用;3网络社交场合(如聊天室 )中用来招徕用户,或以假乱真

13、的机器对话角色的设计和使用,等等。七、结论 从我们的比较分析中发现,五个IS组织的伦理守则中,在社会层级方面的重视程度依序为公众、雇主、顾客、专业组织、专业、及同僚,而对伦理议题则的重视程度依序为专业品质、责任、利益冲突、软体风险、财产权、隐私权、公平、机密、及未授权存取。五个IS组织的伦理守则都有不同的著眼点,主要是因为-个组织的定位及成立宗旨有所差异,所以想要建立一套放诸四海皆准的伦理守则是不太容易的。 虽然想要建立一套四海皆准的伦理标准有其困难之处,但是本研究提供资讯社会及企业一个有关伦理议题的思考分析架构,从中可以让企业主除了以利益为决策思考方向之外,尚能顾及资讯的伦理议题层面,以符合

14、社会共同利益的目标。企业主可以以本研究所提供的社会层级及伦理议题为分析主轴,并且根据组织的目标建立适合组织中资讯人员遵守的资讯伦理守则。另外,从以上的主题分析可以让资讯人员了解当前资讯界的伦理现况,对资讯人员在面临资讯伦理议题时,也可做为伦理决策的参考依据。 由于国内重要的资讯相关组织,如资讯经理人协会,尚未制定资讯伦理守则,因此,本研究的研究限制是无法提供国内资讯相关组织所制定的伦理守则以供比较,但是从五个IS组织的分析中,可以让我国资讯界作为一个有效的遵循法则。 未来研究的方向可以从研究五个IS组织所制定的伦理守则来看,分析-一个组织所制定的守则规范其成员行为的有效性来进行探讨。另外,不同

15、国家的文化、经济、政治、资讯系统(IS)发展的成熟度等都可能不同,因此,如何制定适合本国国情及目前资讯环境的伦理守则,为重要的后续研究。 最后,从五个IS组织的伦理守则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一般资讯伦理守则的制定都跟随资讯产品的发展而来,也就是在引发一些问题之后才去思考这个问题,这样事后弥补的行动虽然可以防范问题的继续发展,但是随著资讯科技快速的进步,在产品不断推层出新的情况之下,目前的伦理规范将对于一些层出不穷的新议题束手无策。所以,资讯产品的生产与开发、资讯科技的应用、资讯的传播等,必须就各社会层次面的伦理议题来思考,不能忽略社会层次中的任何一环。 注 1 表格中之伦理守则的编号经

16、过本文重编,与各组织所颁定的守则之原始编号不同。 参考资料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92 ACM Codes of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Conduct. 30, 5, May, 94-99. Anderson, R.E., Johnson, D.G.,Gotterbarn, D. and Perrole Judith. 1993 Using the New ACM code of ethics in Decision Making. Commu. of ACM, 36, 2. Feb. 98-107. Bayles, M.D. 198

17、1 Professional Ethics. Wadsworth, Belmont, Calif. Bommer, M., Grato, C., Gravander, J., and Tuttle, M. 1987 A Behavioral Model of Ethical and Unethical Decision Making. J. of Business Ethics 6, 265-280. Brooks, L.J. 1989 Corporate ethical performance: trend, forecasts and outlooks. Journal of busine

18、ss ethics 8, 31-38. Bynum, T.W., Maner, W. and Fodor, J., Eds. 1992 Software Ownership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Research Center on Computing and Society, Southern Connecticut State University, New Haven, Conn. 06515. Clark, D. 1990 Computers at Risk.: Safe Computing in the Information Age.

19、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 D.C. Collins, W.R., Miller, K.W., Spielman, B.J., and Wherry, P. 1994 How Good is Good Enough, Comm. ACM 37, 1, 81-91. Conger, S., Loch, K.D., and Helft, B.L. 1995 Eth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e: A Factor Analysis of attitudes to

20、Computer Use, Info. Sys. Journal, 5, 161-184. Conger, S. and Loch, K.D. 1995 Ethics and Computer Use, CACM 38, 12, 31-39. Denning, P.J., Ed. 1990 Computers under Attack: Intruders, Worms and Viruses, Addison-Wesley, Inc., Reading Mass. Deipie, R., Flower, G., and Paradice, D. 1991 Ethical Issues in

21、Information System. Boyd & Fraster Publishing Company, Boston, MA 02116. Guynes, C.S. 1989 Protecting statistical databases: A matter of privacy, Comput. Soc. 19, 1, 15-23. Effy,Oz. 1992 Ethical standards for information system professionals:a case for a unified code, MIS Quarterly, 423-433. Eff

22、y, Oz. 1993 Ethical Standards for Computer professionals: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our Major Codes,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12, 709-726. Elmer-Dewitt, P. 1994 Nabbing the pirates of cyberspace, Time, 143, 24, 62-63. Frankena, W.K. 1963 Ethic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Frankel,Mark.S. 1989 Professional codes: why, how and with what impacts?,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8, 31-38. Forester, T. 1990 Software theft and the problem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Comput. Soc. 20, 1, 2-11. Frenkel, K.A. 1990 Woman and Computin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