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课文到用课文学语文_第1页
从学课文到用课文学语文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学课文到用课文学语文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转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易进)在2010年10月举行的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中,笔者 在其中一个会场聆听了十七位教师的现场授课。 和两年前的观摩活动相比, 这一 次的课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安排等方面已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千课一面” 的情况有所改善。不过,这些课在有一点上仍然高度趋同, 那就是都把眼光局限 于所教的“这一课”,重点指导学生深入感受和体会所学课文的思想内容。记得 上一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之后, 台湾小语会会长赵镜中先生就曾经写过文章, 谈 到大陆小学语文教学和台湾的区别是, 前者是“教课文”,后者是用课文教语文。 那

2、么,我们是否应该,又如何能从“教课文”转变为“教语文”呢?本文将结合 此次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教学课例,谈谈初步的想法。“从学课文到用课文学语文” ,这可以说是“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这一提 法的具体化。 在高师院校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中, 阅读教学往往被定义为 帮助学生获得阅读能力的过程, 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从书面符号, 特别是文 字符号获取信息。阅读教学的内容一般包括这样一些方面。一是常见的文本类型及其基本特 点,如儿童文学、常见应用文、诗歌、叙事性作品、说明性文章、书报等;二是 基本的阅读习惯和策略,如读书看报、课外阅读、批注或作笔记、积累词语和句 段、质疑、猜测和验证等;三是常用阅

3、读方式,即朗读、默读、背诵、复述、略 读和浏览等;四是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篇章内容如人 物或景物特点、文章主要内容、思想感情等的理解和感悟,掌握常用标点符号, 把握文章组织结构和表达方式,等等。上述教学内容要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教学, 也就是许多篇课文, 许多节语文课 的教学才能实现。具体到某一篇课文和某一节课,则是根据课文的内容和特点, 恰当选择其能够实现的某一方面教学内容, 突出重点,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设 计和组织教学。例如,匆匆可以用于指导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和学习阅读散文的基本方法;最后一头战象可以教学生对篇幅较长的小说采取快速浏览, 抓主要情节, 拟小标题的阅读方式

4、;两篇“启示”类文章(滴水穿石的启示和钓鱼的启 示)的教学重点可以是把握文章脉络或者说是写作思路,或作为理解哲理性文 章的阅读策略,或作为习作列提纲的范例;蜀鄙之僧等古文可让学生感知文 言文在词汇、句式等语言表达及朗读技巧方面与现代文的差异,为其今后独立阅 读文言文奠定基础;通过称赞一课重点提示学生学习通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 情和语气,把对话读得有感情;在画家与牧童的教学中可以侧重词语的理解、 积累和运用。当然,这些课文还可以用于其他教学内容的学习,例如把匆匆 的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积累并尝试运用;在最后一头战象的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体会小说通过动作、神态、声音、侧面描写等

5、 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等等。一般来说,语文教科书选用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 在思想内容、语 言表达、写作方式等多方面都可以作为学习的样板。 在国外,有些阅读教学就是 围绕某一部精选的经典作品,用多个课时从多个角度开展阅读教学。但具体到每 个课时的教学,则还是相对集中于某个方面的教学内容。目前,我国的阅读教学 还主要是围绕一篇篇的课文进行,且每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因此,每一次 阅读教学还是很有必要对每一篇课文的重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和设 计。例如,如果匆匆一课侧重让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那么教师可以先简要 介绍散文的基本特点,然后让学生分析和感受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是否符合这些

6、 基本特点。此次观摩活动中,教师在上课伊始的确是这样做的。 他先引用余秋雨 先生的话,对散文的特点做了简要说明,然后让学生一边听课文朗诵录音, 一边 快速标记“让你感到时间匆匆的地方”。 交流之后, 老师总结道“散文的特点是 形散而神聚。 匆匆遍布全文, 但, 又很集中”。这里就让学生结合课文实例感受 了散文的特点。从学生交流的情况看,他们对课文主旨及各部分的内容已经有一 定的认识。要学习“散文的特点”,接下来不必深入细致地分析和感受课文的具 体内容,而需要补充一两篇其他的散文作品, 或者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散文作 品,让学生结合多样化的事例理解散文的特点, 并总结和概括阅读散文的基本思 路,

7、那就是从文本中寻找能使看似分散的各个句段聚合在一起的文章的“神”(中心)。从教材单元提示看,匆匆一课的学习重点似乎应该集中在两个方面,一 是理解作者通过平凡小事获得的对生活的感悟,二是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方法。如果以第一个方面,也就是理解和感悟为教学重点,结合本课具体内容,教 师可以采用内容分析的思路,对照课文的各个部分,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和感受,在分享和交流中深入理解朱自清先生对时间流逝的独特体验;还可以适度引入一些其他人关于时间流逝的文章, 丰富学生对“时间来去匆匆”的认识和 感悟。如果以第二个方面为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 积累并 尝试运用,那么教师应当在教学目标

8、里明确提出学生要学习和积累哪些语言表达 方式。然后,按照感知、理解、积累、迁移运用、反馈更正的过程组织学生学习。 迁移运用的方式包括让学生通过复述或背诵积累词语、句式,或者出示运用同样表达方式的新文本,让学生巩固对表达方式的理解,又或者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 法,组织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表达。在此次观摩活动中,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 的设计体现了一些这方面的考虑。 例如对第一自然段的几个问句的理解; 第二至 五自然段,作者“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说明时间在不经意间匆匆而去”,以及“茫茫然”、“凝然”、“飞走”、“溜走”等词语。教师设计了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 经验,仿照课文的写法说一说,学习作者如何捕捉细节

9、,感悟生活”。遗憾的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内容分析和语言感悟占据大量时间, 学生很少能有时 间进行尝试运用的练习。分析一篇文章可以用作什么教学内容, 这要依据文章在内容、文体、语言表 达等方面的特点,还要依据学生的经验和理解水平。小学语文教科书在编选课文 时已经对此有所分析和考虑,一般会在单元说明或课后习题中对某篇课文的教学 内容重点有所提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还是需要对教科书的相关内容 进行一些分析,以此作为设计教学的基本依据。当然,现有的课程文化和教科书 编写主张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自主性。 对于教科书所提示的教学内容,教师必须 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状况来确定具体的教学重点

10、和难点。针对某篇课文的重点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教学活动,对学生掌握该 重点内容的初始状况进行检测。 对学生已经会了的内容可以少花些时间来指导, 让学生能够展示他们的理解和感受即可; 对于学生不会的内容则需要多投入一些 时间,通过演示、讲解、任务要求和反馈等方式进行指导,使学生实现从不会到 会的转变。这一点在像香港老师执教的星月一课中体现得很明显。学生一开 始不知道该通过怎样的动作描写表现“尴尬”的感受。教师通过自己的动作、表 情,并提示学生联系生活经验, 使学生最终找到了一些语句来进行描写, 完成小 组作业单。当然,星月的授课重点在训练学生对表达方式的运用,更像是习 作指导,而不是真正意

11、义上的阅读教学。 但是这堂课在体现学生学习过程这方面 确实很突出。再如,蜀鄙之僧一课教学之初,学生朗读课文时没有表现出古 文朗读的特点, 教师适时进行反馈评价, 并结合范读指导学生语速要慢, 停顿要 恰当,注意语气。 从学生后来的朗读表现看, 教师这种针对性很强的指导取得了 很好的教学效果。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组织教学,教师必须对课文所承载的教学内容有所取 舍。像最后一头战象这一课,从学生的表现看,教学可以更加集中于“抓住 主要情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这一教学目标。 学生要经历教师引导的学习过程才 可能学会这个阅读策略, 仅仅让学生通过一次 “快速阅读” 就要全面地说出文章 的主要内容, 并且要做到语言流畅而简练, 这既不符合阅读的规律, 也无法体现 阅读教学的过程性。 课上学生的表述也证明了这一点。 这一课完全可以针对该目 标,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时间通过阅读区分几个主要情节, 通过分享和交流找到 简洁而准确的词句概括各个情节的主要内容, 再经过整体性的思考综合各个情节 的主要内容, 最终形成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当然,要想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 容充分展开这一方面的教学, 其他几个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就必须进行压缩, 甚 至可以安排在其他课时,或结合其他课文进行。设想一下, 如果每一篇课文都与具体的阅读教学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