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湖北修订教材培训材料ppt课件_第1页
2020湖北修订教材培训材料ppt课件_第2页
2020湖北修订教材培训材料ppt课件_第3页
2020湖北修订教材培训材料ppt课件_第4页
2020湖北修订教材培训材料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义 务 教 育 教 科 书义 务 教 育 教 科 书数数 学一年级上册)学一年级上册)简简 介介1. 1. 教材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使教学内容的编排更为合理,符教材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使教学内容的编排更为合理,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与代数:数与代数: 在二年级下册增加在二年级下册增加“混合运算单元;混合运算单元; 将将“有余数的除法迁移至有余数的除法迁移至“万以内数认识之前从三上万以内数认识之前从三上移至二下);移至二下); 将将“倍的认识后移至三年级上册并且单独成为一个单元;倍的认识后移至三年级上册并且

2、单独成为一个单元;等等。等等。统计与概率:学段降低教学要求;可能性部分后移。统计与概率:学段降低教学要求;可能性部分后移。一、整体修订变化一、整体修订变化图形与几何:图形与几何:“位置等内容前移;角的认识合并;观察物体分为三位置等内容前移;角的认识合并;观察物体分为三个层次,等。个层次,等。 图形的认识:在一年级直观认识平面图形时,安排了图形的认识:在一年级直观认识平面图形时,安排了认识平行四边形;而在三上的认识平行四边形;而在三上的“四边形不再单独安排平四边形不再单独安排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而是安排了对长方形正方形特性的认识行四边形的认识,而是安排了对长方形正方形特性的认识。角的认识,在初步认

3、识角的概念后,接着让学生直观。角的认识,在初步认识角的概念后,接着让学生直观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 观察物体的教学安排了三个层次,分别安排在二上、四观察物体的教学安排了三个层次,分别安排在二上、四下、五下。下、五下。 图形的运动:对图形的运动:对“图形的变换降低了要求。图形的变换降低了要求。 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 第一学段调整教学内容,降低教学要求。只分别在一下、二下、第一学段调整教学内容,降低教学要求。只分别在一下、二下、三下安排统计的教学。三下安排统计的教学。 一下:让学生体现分类与统计的关系,了解分类计数的思想,体会分一下:让学生体现分类与统计的关系,了解分类计

4、数的思想,体会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 二下: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二下: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方法。 三下:让学生学习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数据所包含信息的作用。三下:让学生学习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数据所包含信息的作用。 第二学段才开始让学生系统学习统计图表知识,形成数据整理和第二学段才开始让学生系统学习统计图表知识,形成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学习如何利用数据分析、判断、预测去解决问题。分析能力,学习如何利用数据分析、判断、预测去解决问题。 “可能性的教学后移,安排在五年级上册。可能性的教学后移,

5、安排在五年级上册。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调整或重新设计调整或重新设计“综合与实践活动,努力体现课标的要求和综合与实践活动,努力体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理念。 每册只编排了一个每册只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加强了活动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加强了活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加强了对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引导,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加强了对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将例如,将“数字编码从数学广角数字编码从数学广角“的内容变为的内容变为“综合与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重新设计实践的主题活动;重新设计“量一量量一量 比一比比一比”(二上)(二上)“小小设计师小小设计师”(

6、二下)(二下)“树影树影”(六下),等等。(六下),等等。2. 2. 系统处理解决问题教学,为实现系统处理解决问题教学,为实现“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提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提供教学思路、发展线索和可操作的案例供教学思路、发展线索和可操作的案例 。每一单元教学内容中都安排了有关每一单元教学内容中都安排了有关“解决问题的教学例题解决问题的教学例题 “ “结合各部分知识解决问题落到实处。结合各部分知识解决问题落到实处。去掉原有的两个去掉原有的两个“解决问题单元二下、三下)。解决问题单元二下、三下)。 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供教学思路、清晰的线索和可操作的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供教学思路、清晰的线索和可

7、操作的案例。案例。 一、整体修订变化一、整体修订变化3.3.系统调整系统调整“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使所出现的教学内容更符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使所出现的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数学学习特点,更有利于学生获得数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数学学习特点,更有利于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的基本思想方法。将将“植树问题后移至五年级上册,新设计了关于植树问题后移至五年级上册,新设计了关于“逻辑推理逻辑推理的内容的内容 。一、整体修订变化一、整体修订变化4.4.各部分具体教学内容的编排,均根据实验教学的经验和学生学各部分具体教学内容的编排,均根据实验教学的经验和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对教学顺序和节奏

8、做了一定的调整,更利于学生习数学的规律,对教学顺序和节奏做了一定的调整,更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提问形式;做一做等都有了一些调整提问形式;做一做等都有了一些调整 。一、整体修订变化一、整体修订变化1.1.根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体现合理的教学顺序和节奏,更根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体现合理的教学顺序和节奏,更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 。对教学的顺序和节奏进行了调整对教学的顺序和节奏进行了调整 。内容不变,但做了一些细微的调整内容不变,但做了一些细微的调整 ,更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更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例如

9、,对一年级上下册的教学内容出现顺序进行了调整,将例如,对一年级上下册的教学内容出现顺序进行了调整,将“位位置调到一年级上册,将置调到一年级上册,将“分类调到一年级下册作为分类调到一年级下册作为“统计统计的教学内容。的教学内容。二、整体修订特点二、整体修订特点2.2.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更加注重使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更加注重使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体现对。(体现对“四基四基要求的落实: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要求的落实: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各领域中采取各种方法渗透思想方法。在各领域中采取各种方法渗透思想方法。给

10、出部分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给出部分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也注意加大思维含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也注意加大思维含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一年级修订后教材中每一部分知识学习中都渗透了数学思想,如符号思想、模型思想、在一年级修订后教材中每一部分知识学习中都渗透了数学思想,如符号思想、模型思想、化归思想、推理思想、函数思想、统计思想、集合思想包括一一对应)。例如,一年级化归思想、推理思想、函数思想、统计思想、集合思想包括一一对应)。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上册第三单元“15“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比大小的教学。比大小的教学。二

11、、整体修订特点二、整体修订特点 又如,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理和复习第1题,设计了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先在卡片上写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然后自行整理成有规律的表。教材给出了晶晶同学整理的加法表的一部分,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再把表格填写完整。通过让学生进行计算,一方面巩固了20以内进位加法,另一方面让学生计算第一列算式并观察加数与和的关系,体会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不断变化,和也随之变化,渗透了函数思想。3.3.加强加强“四能的培养,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供清晰的线四能的培养,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供清晰的线索和步骤。(体现对索和步骤。(体现对“四能要求的落实:

12、发现问题能力、提出四能要求的落实:发现问题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将培养学生将培养学生“四能的教学与各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有机的结合四能的教学与各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一起。循序渐进的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循序渐进的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方法。提供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供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 (要重视练习题的指导)要重视练习题的指导)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的编排,注意突破传统应用题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

13、学内容的编排,注意突破传统应用题教学内容的束缚学内容的束缚 。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与情境,培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与情境,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二、整体修订特点二、整体修订特点4. 4. 精心设计学习和训练的案例和步骤,注意使学生形成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精心设计学习和训练的案例和步骤,注意使学生形成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 一年级上册增加了一个一年级上册增加了一个“整理和复习整理和复习”(第三单元),并且让全册教材的(第三单元),并且让全册教材的3 3个个“整理和复习与整理和复习

14、与“总复习前后呼应,步步完善,使学生逐步形成对这总复习前后呼应,步步完善,使学生逐步形成对这册数学学习内容完整的理解以及合理的知识结构。册数学学习内容完整的理解以及合理的知识结构。 二、整体修订特点二、整体修订特点5.5.设置过程性评价板块,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与评价的机会,使学生获得学设置过程性评价板块,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与评价的机会,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良好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数学的良好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每单元学习结束时,为学生提供了反思与自我评价的板块在每单元学习结束时,为学生提供了反思与自我评价的板块“成长小档案成长小档案” ” 。在全部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对本学期自己

15、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价在全部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对本学期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价 。 二、整体修订特点二、整体修订特点1. 1. 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把实验教材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把实验教材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准备课准备课”。将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三、一上内容变动三、一上内容变动2. 2. 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四、七单元)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四、七单元)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只认识整时。只认识整时。 对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和一

16、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进行整合并重新编排,把认识立体图形及立体图形的拼组安排在一年级上册,将认识平面图形移到一年级下册,分散了难点。3.“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和编排结构都做了调整,变化较大。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和编排结构都做了调整,变化较大。 (1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分类单元的教学内容移到一年级下册分类单元的教学内容移到一年级下册,将分类与统计结合编排为,将分类与统计结合编排为“分类与整理分类与整理”,体现分类与统计的关系。,体现分类与统计的关系。 (2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统计单元的内容后移。统计单元的内容后移。4.“综合与实践的编排有所调整。综合与实

17、践的编排有所调整。 根据一年级学生学习和所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实践经验,每册只编排了根据一年级学生学习和所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实践经验,每册只编排了一个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一上加强了活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一上加强了活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一下加强了探索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一下加强了探索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5.根据教材实验结果和教师们的普遍意见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根据教材实验结果和教师们的普遍意见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调整。去掉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第七单元认识时间,降低了对一去掉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第七单元认识时间,降低了对一年级小学生认识时间的要求。年级小学生

18、认识时间的要求。 6.每册教学单元的数量发生了变化。每册教学单元的数量发生了变化。 将实验教材的将实验教材的10个教学内容单元整合为个教学内容单元整合为9个单元,安排了一个单元,安排了一个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如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如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准备课”,更好地体现了,更好地体现了准备性。将一年级下册的位置移至一年级上册,去掉原第准备性。将一年级下册的位置移至一年级上册,去掉原第七单元认识时间,将实验教材的七单元认识时间,将实验教材的10个教学内容单元整合为个教学内容单元整合为8个单元。个单元

19、。1. 1. 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四、一上编排特点四、一上编排特点准备性知识准备性知识数与代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图形与几何综合实践综合实践2. 2. 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大的单元都安排了大的单元都安排了“整理和复习整理和复习”(1-51-5增加了)。增加了)。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低年级更注重整理的意识低年级更注重整理的意识培养,不一定要深挖什么培养,不一定要深挖什么规律。规律。1-51-5的加减法的加减法1010以内的加减法以内的加减法2020以内的进位加以内的进位加2020

20、以内的加减法以内的加减法3. 3. 增加了数学的背景知识。增加了数学的背景知识。p60p60介绍用算筹表示数的方法介绍用算筹表示数的方法 。p72p72介绍古埃及的象形数字介绍古埃及的象形数字 。p85p854. 4. 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寻找信息和问题寻找信息和问题 分析问题寻找办法分析问题寻找办法 对结果进行检验反思对结果进行检验反思1010以内的加减法以内的加减法11112020各数的认识各数的认识1010以内的加减法以内的加减法5. 5. 练习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练习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带着前面的内容进行练习。带着前面的内容进行练习。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21、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铺垫。6. 6. 注重知识的渗透。注重知识的渗透。p56p56p63p63渗透填未知加数渗透填未知加数p68p687. 7. 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四、各单元教材分析四、各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准备课一、教学内容 数一数 比多少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数一数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学会数数的方法。v 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v 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v 对数数方法进行指导。对数数方法进行指导。v 组织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组织学生数一

22、数身边的事物。v 给出了给出了1 11010十个数字,了解学生认数字情况。十个数字,了解学生认数字情况。比多少通过一一对应比较两组事物的多少,使学生初步知道通过一一对应比较两组事物的多少,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同样多”“”“多多”“”“少的含义,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少的含义,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事物的多少。与数一数合并为一个单元,保留比多少内容,比长短、高矮与数一数合并为一个单元,保留比多少内容,比长短、高矮内容删掉。内容删掉。v 由童话故事引出学习内容。由童话故事引出学习内容。v 提供了丰富的比多少的素材提供了丰富的比多少的素材。 v 练习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习题。练习中安

23、排了不同形式的习题。第二单元位置一、教学内容“上下”、“前后”、“左右”先认识先认识“上下上下”“”“前后前后”,再认识左右。,再认识左右。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上下、前后v 结合情境和活动认识结合情境和活动认识v 让学生充分地说。让学生充分地说。v 描述的语言不要过分单调、机械。描述的语言不要过分单调、机械。v 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v与以往变化:与以往变化:v上下前后合在一起认识,整体建构。上下前后合在一起认识,整体建构。左右v 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进行认识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进行认识左右手左右手感知身体的左右感知身体的左右以自身为中心以自身为中心不涉及左

24、右的相对性。不涉及左右的相对性。将左右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左右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v 将左右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左右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学内容 15的认识 加减法 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数和计算分开编排、内容更贴近生活、安排层次不变)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5的认识写数字写数字基基数数数的顺数的顺序序比多少比多少序序数数组组成成从数概念的不同方面进行认识从数概念的不同方面进行认识 v 充分体现基数含义详细充分体现基数含义详细- -笼统笼统- -详细)详细)v 实物实物-数数-实物实物v 基数的含义应包括认读数基数的含义应包括认读数v会认读会认读v能知道每一个

25、数字所表达的数量含义能知道每一个数字所表达的数量含义基数基数实物实物数数实物实物数的顺序数的顺序提升点: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提升点: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15的写法的写法 重视书写、分散难点。比多少比多少v 从数量的比较过渡到数的从数量的比较过渡到数的大小的比较。大小的比较。v 引出引出“=”“”“”“”“”“”的写法。的写法。两个层次两个层次增强了对符号的认识增强了对符号的认识序数序数v 序数和基数对比编排,内容更丰富。序数和基数对比编排,内容更丰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情境不变:购票情境不变:购票基数基数序数序数基数基数基数基数提示提示数的组成数的组成可以加深对数概念的理解,而且对加、减法的

26、学习很有帮助。情景变了情景变了层次不变层次不变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加、减法含义加、减法含义15的加减法的加减法加、减法含义加、减法含义v 更加突出加减法的含义更加突出加减法的含义情境换了:分气球,更加突出合并情境换了:分气球,更加突出合并的过程。的过程。增添点子图:更好的体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增添点子图:更好的体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关注点不在得数,让学生在反复的说和表示关注点不在得数,让学生在反复的说和表示“合并合并”“”“去掉的经历去掉的经历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减法思路相同。减法思路相同。1 15 5的加减法的加减法v 呈现不同思维水平的算法呈现不同思维水平的算法点数,接着

27、数或倒着数,利用数的组成点数,接着数或倒着数,利用数的组成 。鼓励思维,但不要求统一鼓励思维,但不要求统一 。0的认识和加减法0的加减法的加减法0的认识的认识基本思路没变基本思路没变 直尺图直尺图 提示:结合实际提示:结合实际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一、教学内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主要是直观认识,初步感受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别。(平面图形的认识移到下册)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v 结合直观和操作活动认识结合直观和操作活动认识3838)v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建立表象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建立表象。(活动是可以改造的,如摸实物、猜图形等。)。(活动是

28、可以改造的,如摸实物、猜图形等。)v学生的活动要有思考性。(指导和引导)学生的活动要有思考性。(指导和引导)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学内容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比较大比较大小小基基数数数的顺数的顺序序写写 数数 字字6 61010各数的认识各数的认识序序 数数8、96、7数的认识加减法解决问题数的组数的组成成10认数和计算穿插编排认数和计算穿插编排(43)基数基数v 详细详细-笼统笼统-详细,增加用点子图表示数。详细,增加用点子图表示数。 利用教材线索充分体会基数含义。(43)情境图- 人物-点子图-数-小棒图数的认识三段认数三段认数基

29、本层次基本层次数的顺序数的顺序v 计数器动态说明相邻两个数新学的数和计数器动态说明相邻两个数新学的数和相邻的前一个数)。相邻的前一个数)。数的认识认识关系认识关系整体呈现整体呈现比较大小比较大小数的认识v 借助点子图比较数的大小。(借助点子图比较数的大小。(4848)v (更抽象了:点子可以表示数量相同的任何东(更抽象了:点子可以表示数量相同的任何东西)西)v 基数与序数对比起编排素材更丰富了)基数与序数对比起编排素材更丰富了)(44)(44)序数序数数的认识写数字写数字数的认识 尽量按规范的格式进行示范。(习惯与态度)v 先示范,然后照虚线描数字。(先示范,然后照虚线描数字。(4444)数的

30、组成数的组成数的认识v 逐步提高要求逐步提高要求整体呈现整体呈现联想另一部分联想另一部分联想另一部分联想另一部分推想另一部分推想另一部分v 改变了改变了“一图几式的编排一图几式的编排注意把数的组成和计算练习紧密结合起来。加减法一图两式一图两式一图四式一图四式一图四式一图四式一图四式一图四式一图三式一图三式 “一图几式逐步过渡。 回避两部分相减给出被减数和减数)v 设计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体验,初步了解解决设计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体验,初步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问题的一般步骤。呈现方式逐步提高呈现方式:图画图画加文字。问题:呈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不要求学生写单位名称和答。问题解决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画图加简单的文字呈现问题。让学生自己看图提出问题并解答。v体验过程,了解步骤体验过程,了解步骤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结合动态展示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的情境图,帮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的含义。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 1120各数的认识 1120的加减法 解决问题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比大小比大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