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第三章功和能_第1页
[VIP专享]第三章功和能_第2页
[VIP专享]第三章功和能_第3页
[VIP专享]第三章功和能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功和能一、基本要求1、掌握功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2、掌握保守力和由之定义的势能的概念;3、理解动能定理的意义及其应用;4、掌握功能定理及其应用;5、掌握机械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并应着重了解其应用条件。二、基本概念和规律1、功1)功的定义功定义为作用在质点上的力和质点位移的标积称为力在这段位移上所作的功。即dAFd r一段路程上的功为bbAdAFd raa关于功的概念应指出:a、功是标量,可正,可负,可为零。功是力对空间的累积效应。b、功是过程量,只有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才谈得上功的问题。因此,绝不能设物体在某一状态的功有多少。c、功是相对量。由功的定义可知,由于不同参照系中质点的位

2、移不同,因而同一个力,在不同参照系中计算结果也不同。一般说来,若无特别声明,某一个力的功都是指地面参照系的功。2)保守力的功按力作功是否与路径无关的特点来分类,有保守力和非保守力。保守力:作功与路径无关的力称为保守力。用数学语言表示为i Fd ro如:重力、弹性力、万有引力,电磁中的静电力均为保守力。非保守力:作功与路径有关的力称为非保守力。如摩擦力。2、机械能物体在机械运动中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统称为物体具有的机械能。即 E=Ek+Ep。1)功能由于物体的机械运动而具有的作功本领。即E K1 mV 2 称为物体的动能。21质点组的动能 EK1 m V2iii2关于动能的要领应指出a、动能是标

3、量,且恒为正。b、动能是状态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单值函数,具有瞬时性。c、动能是相对量。由于物体的速度与参照系选择有关,是相对的,所以物体动能也是相对的。d、动是机械运动的一种量度。它是以机械运动转化为一定量的是它形式的运动(如:热、电磁运动等)的能力来量度机械运动的。2)势能势能:由物体间(或物体内部各部分间)的保守力作用和物体间(或物体内部各部分间)的相对位置而具有的做功本领称为势能。记为Ep。关于势能的概念应指出:a、只有对于保守力的功,才能引入势能的概念。对于非保守力的功绝不能引入势能。保守力的功A保(EP1EP2)EP即保守力的功等于势能增量的负值。从而也为计算保守力的功带来方便。b

4、、势能是相对的,是标量,可正、可负,或为零。势能的数值与势能零点选取有关,但任何两点的势能差与其零点选取无关。应注意势能零点的选取。c、势能是物体系所具有的由于保守力是物体系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而且势能又由其物体间的相对位置所决定,所以势能是物体系所具有的。d、势能是状态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单值函数。3、动能定理质点组动能定理:作用在质点组上外力的功和内力的功之代数和等于质点组动能的增量,即A外A内E k 2Ek1定理表明:外力的功和内力的功之和是质点组动能变化的量度。4、功能定理作用在质点组上外力的功和非保守内力的功之代数和等于质点组机械能的增量,即A外 A内非保 ( Ek 2 E P 2

5、 ) (E k1 EP1 ) E2 E1定理表明:外力的功和内部非保守力的功之和是质点组机械能变化的量度。应该提出:a、功能定理和动能定理是有区别的。a)功能定理只运用于质点组,而动能定理即适用于质点组,又适用于质点。b)当我们取同一质点组为研究对象时,应用功能定理就决不能再将保守内力的功计入,而应用动能定理时就必须将保守力的功计入。b、在应用功能定理和动能定理时,根据研究对象,要特别注意区分外力和内力,内力中的保守力和非保守力。在功 A 外 、 A 内非保 或 A 内 的计算时,决不允许先求其合力,然后求合力所作的功。而分别求出各力所作的功,求出其它们的代数和。c、要从功能定理深刻领会功和能

6、这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机械能状态量,是物体运动状的单值函数。功是过程量,只有物体的状态变化时,才谈得上作功。作功是能量传递和转换的一种方式,功是被传递和转换的能量的量度。2功和能的要领是研究物质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桥梁。5、机械能守恒定律作用在质点组上外力和非保守内力都不作功,则质点组的机械能守恒,即E k2E P2Ek1E P1应该指出:在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必须掌握其守恒条件:A 外=0,A 内非保 =0原点组的机械能守恒,并不是说质点组的功能和势能都守恒,由于保守内功作功,质点组的功能和势能相互转移,但质点组的功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一般而言,当质点组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

7、其机械能不守恒。三、解题方法质点动力学的根本问题是运用牛顿定律列出运动微分方程,然后解运动方程,这是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法。但要解其运动方程,除了比较简单的问题外,一般说来是很困难的,甚至是根本不可能的。功能定理(包括功能定理)及其特例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及以后讲的动量定律及其守恒定律,角动量定理及其守恒定律)为解答质点动力学问题提供了另外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使问题的解答非常方便,但是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中,这种方法不一定都适用,因此,它不是一种基本方法。但只要它能应用,就常常带来不少便利,当然功能定理(包括动能定理)及其机械能守恒定律本身还有其深刻的物理意义。用功和能解答的问题与质点动力学中要解答

8、的问题是一致的,判断能否用功能定理,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总的原则是:条件适合而且已知量及待求定恰好包含在该定理或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中(有时可能和后面讲的定理或守恒定律联合求解) 。具体说来,如果定理中涉及到不同地点的速度,而作用力系随路程变化(或常力)则应用定理的可能性大,对于机械能守恒定律,应加上外力,非保守内力均不作功的条件。运用功能定理或机械守恒定律解题的步骤是1、弄清题意,明确问题根据题意,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弄清物理过程的特点。2、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质点组进行正确的具体分析。分析每一个物体的受力情况,并注意区分外力和区内力,保守力和非保守力,画受力分析图时,可不画保守力,分析

9、各外力,非保守力的作功情况。3、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计算方便,建立坐标,常用自然坐标系,直角坐标系,并选取势能零点,根据功的定义,计算各外力,各非保守内力所作的功,确定质点组初态和未态的机械能。4、列方程、求解、必要时进行讨论。四、解题示例例 1,一汽车从匀速 V 沿平直路面前进,车中一人以相对于车厢的速度 u 向上或向前掷一质量为 m 的小球,若将坐标系选在车上,这时小球的功能各是多少?若将坐标系选在地面,这时小球的功能又各是多少?解:若将坐标系选在车上,无论是向上或向前掷小球,小球相对于汽车速度的大小均为 u,故这时向上或向前掷的小球的功能均为E上E 前1mu 2 。kk23若将坐标系选在地面

10、,根据速度的相对性V A对CV A对BV B对C可得小球向上抛时,小球相对地面的速度为22V 1uV如例 1 图 (a)所示,故小球的功能为E k上1 mV12 1 m(u 2 v 2 )2 2当小球向前抛时,小球相对地面的速度为V2uv如例 1 图 (b)所示,故小球的功能为E 前1 mV221 m(u v) 2k22由此可见,功能是相对量,与参照系选取有关。例 2,一弹簧,倔强系数为K ,一端固定在A 点,一端连一质量为m 的物体,靠在光滑的半径为 a 的圆柱体表面上,弹簧原长为AB (如图),在圆柱体表面切向变力F 所做的功。解:解法一,根据功的定义求解,取物体m 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分析图

11、如例2 图 a 所示,由于沿圆柱体表面的运动极其缓慢,可认为物体在其切线方向上的加速度为零,选取自然坐标系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 cosT 0Tka初始条件: S0=0 时, =0;当 S=ao 时, =0;根据功的定义得ASSoF ·d SFds coso(mg cosk cos ) ad0oo AmgaSin1 ka 2 22解法二:根据功能定理求解取物体、弹簧、地球所组成的质点组为研究对象,物体m 除受外力 F 外,其他的力、重力mg ,弹簧性力 T ,支承力 N 均为内力,由于N 处处与运动方向垂直不作功,而重力mg 、弹性力 T 为保守力,我们选取 B 点为重力势能,弹性

12、势能的势能零点,由功能定理得A AFE2 E1(mgaSin1ka2 21MV c2 )1mVB2222 VC VB AmgaSin1 ka2 22与解法一结果相同。由此可见:在本题的条件下,用功能定理求解比根据功的定义用积分方法求解简单。一般说来在解容质点动力学问题中,只要各力仅随物体的位置变化(不显含时间 t)或常力,则应用功能定理求解的可能性较大,进而使求解简单。4另外,根据功的定义,用积分方法求解时,必须依题意和按所选取的坐标系确定初始条件,因积分为定积分必须有积分上、下限。例 3,质量为 m 的小球关于轻绳的一端,绳的另一端固结O 点,绳长为 l (如图)。今将小球拉升至水平位置A,

13、然后放手,求小球经过圆弧上B、 C、 D 点时的 (1)速度; (2)法赂加速度、切向加速度;(3) 绳中的张力。假定空气阻力不计,绳不伸长,角 为已知。解:选取小球为研究对象,并对小球在圆孤上任意一点如B 点时进行受力分析,如图,取自然坐标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TmgSinmanmgCosmal取小球,绳、地球组成的质点组为研究对象,不受外力作用,张力不作功,重力是保守内力,满足机械能守恒条件,取C 点为重力势能零点,设小球在B 点的速度为 V,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 mV 2 mgl (1 Sin)mal2V 2而 a nl联立解方程 得V2 glSinan2 gSinalgCosT3mg

14、Sin讨论:1)小球在 B 点时,其绳与水平位置的夹角就为,所以式、分别为小球在 B 点的速度,法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及绳中的张力的表达式。2)小球在 C 点时, 式分别得小球在C 点的速度,法向加速度切向加2速度及绳中的张力,即VC2 gcacn 2ga cc0Tc3mg3)小球在 D 点时,其绳与水平位置的夹角为2,将其代入 式分别可得小球在 D 点的速度,法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及绳中的张力,即VD 2 glCos a Dn 2 gCos aDC gSin TD 3mgCos aDC < 0,表示小球在 D 点的切向加速度与其运动方向相反。本题首先圆弧上任一点,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能

15、守恒定律列出方程,然后求解方程组,对其结果进行讨论,分别得出小球在圆弧上,B、 C、 D 点的速度,法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及绳中的张力。显然这比在圆弧上B 、 C、 D 点分别运动牛顿定律,机械守恒定律求解要简单。另外小球的速度亦可由式求之。事实上dvgCosdt5说此时小球的角速度为w,而 wdv , vwl 将其代入方程,整理后得dtVdVglCosdv初始条件:当0 0时,V00, 设0时,VV0 将方程积分:vdvgl cos d 得00V2 glSin其结果与式相同。显然,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小球的速度简单。例 4,小车沿图示的光滑弯曲轨道,自A 点无初速地滑下,轨道的

16、圆环部分有一对的缺口 BC 。已知圆环的半径为 R,缺口的张角, BOC 2 。问 A 点的高度 h 应等于多少,方能使小车恰好越过缺口而走完整个圆环,小车所受的摩擦可忽略不计。解:设小车恰好越过缺口而走完整个圆环。这时小车的运动需经过两个物理过程:由A 点运动到 B 点,再由 B 点运动到 C 点。小车由 A 点运动到 B 点,取小车。圆环和地球组成的质点组为研究对象小车只受重力和轨道对小车的压力(变力)作用,重力为保守力,轨道对小车的压力处处与运动方向垂直,不作功。满足机械能守恒条件。小车到达 B 点时的速度 V B 沿圆环轨道的切线方向上如图例4 图 a 所示。小车在 BC之间作斜抛运动

17、。欲使小车恰好越过缺口而走完整个圆环,就必须要求 V B 在水平方向的速度分量VxBVB Cos 通过缺口的距离 BC2 RSin 所需的时间是小车由B 点到达最大高度所需时间t 的 2 倍。设 D 点为重力势能零点,根据以分析得mgh mg(R RCos )1 mVB222RSin2V BtCos0 VB Singt将方程 联立求解得h R(11)Cos2 cos即 A 点的高度 h R(1Cos1) 方能使小车恰好越过缺口而走完整个圆环。2 cos讨论:1)当 一定时;若小车在 A 点的高度 h R(1 Cos1) 时,小车要越过缺口2 cos6BC;若小车在 A 点的高度 hR(1 Co

18、s1C 点。) 时,小车到不了2 cos2)由式可以看出:=0 时,亦即缺口BC 封闭时, h5R ,这就是小车走完整2个封闭圆环时,A 点的最小高度。此时小车在圆环最高点只受重力作用,而轨道对小车的压力恰好为零。当h5 R 时,小车无缺口圆环的最高点要受到铅直向下的重力和轨道2对小车压力的作用。3)当时,由式可知:h,此是地小车在B 点作铅直上运动。2例 5,如图所示, A 、 B 两弹簧的倔强系数分别为K1 和 K2 ,其质量可忽略不计,弹簧 A 的上端固定,在弹簧 B 的下端挂一质量为 m 的物体,先用于托住,使弹簧不伸长。求:(1)如果将物体m 托住慢慢放下达静止(平衡位置)时,A、B

19、 两弹簧的最大伸长,弹性力,弹性势能;(2)如将物体 m 突然释放,物体到达最大位置时,A 、B 两弹簧的最大伸长,弹性力,弹性势能。解: (1)分别将弹簧 A、 B 和物体 m 选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分析图如例 5 图(a) 所示。物体在平衡位置时,设弹簧A 、 B 的最大伸长分别为x10 , x 20 。选取铅直向下为正方向。并选取弹簧A、B 来伸长时为其各自的弹性势能零点,由此可得物体在平衡时有T1T30T2T 10T1T1mg T20 T2T2T1k1 x10T2k2 x20即 A 、 B 两弹簧的弹性力T1T2mg ;A 、 B 两弹簧的最大伸长分别是x10mg ,x20mg ;k1k

20、2A 、 B 两弹簧的弹性势能分别是E101 k ( x ) 2m2 g 22110k1E 201 k2 ( x20 ) 2m2 g 22k2(2) 选取物体 m,弹簧 A 、B 和地球组成的质点组为研究对象,将物体突然释放,运动到最大位置的过程中,只受重力,弹性力作用,且均为保守力,满足机械能守恒条件,仍然选取弹簧 A 、 B 未伸长时为其各自然的弹性势能零点,又选取物体到达最大位置时为重力势能零点,设物体到达最大位置时,弹簧A 、B 的最大伸长分别为x1, x 2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 x1x2 )1 K1 ( x1 )21 K 2 ( x2 ) 222又因k1x1k2 x2联立求解得弹簧 A 、 B 的弹性力分别为 T1k1x12mgT2 k2x22 mg7弹簧 A 、 B 的最大伸长分别为x12mg k1x22mg k2物体到达最大位置时,弹簧A 、 B 的弹性势能分别为1222E Ak1 ( x1 )2m g k121222E Bk2 ( x2 )2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