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课程设计_第1页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课程设计_第2页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课程设计_第3页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课程设计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课程设计指 导 书建筑工程系一、设计说明书(一)本梁系布置的优缺点评述(二)板厚及梁系截面尺寸的确定板厚的确定:hl l ,且满足楼面最小板厚构造要求:hmin 70mm 。40( 1 1 )l , b( 1 1 )h 。次梁截面尺寸的确定:h181232主梁截面尺寸的确定:1111h ( )l , b ( )h 。14832(三)板的计算1、计算简图板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多跨连续板计算,取1m 宽板带为计算单元。2、荷载计算恒载标准值(gk)计算,活载标准值(qk)计算,荷载设计值(g+q)计算。3、内力计算当计算跨度相差不超过10时,近似按等跨连续板计算,但在计算支座负

2、弯矩时,计算跨度 l0 应按相邻两跨的较大跨度值计算,计算跨内弯矩则仍按本跨的计算跨度计算。板的弯矩计算截面边跨中第一内支座中跨中中间支座弯矩系数 1 11 1q)l02 (kN.m)11141616M( g4、配筋计算截面边跨中第一内支座中间跨中中间支座在平面上的部位M(kN.m)sMf cbh02111 2 ss fcbh0Asf y选用钢筋实配 As(mm2)说明:轴线间中间跨中及中间支座弯矩考虑推力的有利影响,弯矩可减少20。5、配筋示意图(四)次梁的计算1、计算简图次梁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2、荷载计算恒载标准值(gk)计算,活载标准值(qk)计算,荷载设计值(g+q)计算。3、

3、内力计算当计算跨度相差不超过10时,近似按等跨连续梁计算弯矩和剪力,但在计算支座负弯矩时,计算跨度 l0 应按相邻两跨的较大跨度值计算,计算跨内弯矩则仍按本跨的计算跨度计算。次梁的弯矩计算截面边跨中1弯矩系数 11M(gq)l 02 (kN.m)次梁的剪力计算(剪力计算按静跨ln 计算)截面边支座剪力系数 0.4V(gq)ln (kN)第一内支座中跨中中间支座 11 1111616第一内支座(左)第一内支座(右)中间支座0.60.50.54、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跨中截面一般按 T 形截面计算,支座截面一般按矩形截面计算。截面边跨中第一内支座中间跨中中间支座M(kN.m)b 或 bf(mm)sM

4、或sMfcbh021 fcbf h02111 2 sAss fcbh0f y选用钢筋实配 As(mm2)5、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截面边支座第一内支座(左)第一内支座(右)中间支座V(kN)0.25 c f cbh0 (kN)0.7 ftbh0 (kN)箍筋直径、肢数AsvnAsv1 (mm2 )s1.25 f yv Asvh0V0.7 ft h0实配箍筋间距6、次梁的配筋示意图(五)主梁的计算1、计算简图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柱或墙作为主梁的铰支座。2、荷载计算恒载标准值(Gk)计算,活载标准值(Qk)计算,荷载设计值(G+Q)计算,主梁自重可折算为集中荷载。3、内力计算当计算跨度相差不超过 1

5、0时,近似按等跨连续梁计算弯矩和剪力,但在计算支座负弯矩时,计算跨度 l0 应按相邻两跨的较大跨度值计算,计算跨内弯矩则仍按本跨的计算跨度计算。同时,应根据最不利内力组合来确定主梁的最不利内力值。弯矩(kN.m)剪力(kN)项次荷载简图M1M BM2MCVAVB 左VB右VC左VC右内力组合 4、绘制弯矩包络图和剪力包络图选择适当的比例,根据上一步骤中各种内力组合的弯矩和剪力分别绘制出弯矩包络图和剪力包络图,标出每一根线段的荷载组合情况(要求能反映出包络图的绘制过程。)5、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类同于次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但应考虑支座宽度对支座弯矩的影响(即削峰)。6、主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类同于次梁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二、设计图纸根据本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并参考有关资料,绘制出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次梁模板及配筋图,主梁弯矩包络图、材料图、模板及配筋图,主梁钢筋材料表,设计说明等。1、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板的配筋绘于此图上)板、梁、柱均要编号且注明定位尺寸;板的配筋可采用分离式或弯起式,钢筋要编号,同一编号的钢筋至少有一根钢筋要注明直径、间距及截断或弯起位置。2、次梁模板及配筋图应绘出次梁立面和足够数量的断面模板及配筋图(可以利用对称性只画一半),且次梁截面的几何尺寸,钢筋编号、型号、直径、间距、弯起和截断位置、搭接长度、锚固长度等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