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用】物理说课稿模板九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物理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分享。物理说课稿 篇1开场白: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八上物理引言奇妙的物理现象,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说,本节课题的设计思路。一 说教材1、教材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引言则是启蒙课的开篇。向孩子们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展示五彩缤纷、充满神奇的物理世界。通过引言学习让学生们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学家的高尚情操以及物理学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重大作用等,以便使孩子们对物理世
2、界有一种新奇感、求知欲,产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引言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从引言可见本教材的主要目的:不仅要从知识与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而且还将注重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良好的思维习惯,有根据的怀疑精神,一定的创新意识等。2、教学目标:根据初中物理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活动,初步感受物理现象的奇妙,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力目标()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初步体验观察的方法,能根据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提出简单的科学问题。
3、情感目标(3)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从而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使学生们对物理世界有种新奇感、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浓厚兴趣。难点是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二、说教法物理课是八年级学生接触的一门新课程。这门课对于部分八年级学生来说简直有点“谈虎色变”,因为听哥哥姐姐或高年级同学说物理最难学,所以对物理课已经产生逆反心理和畏难情绪。要改变同学们对物理课的偏见,必须用“兴趣”心理去战胜他们的“逆反”心理。心理学理论指出对事物的第一次印象是最深刻、最难忘的。而引言课是八上物理的第一节课,所以我精心设计,力求把它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
4、们一接触物理,就对它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美好的印象。本节课我采用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世界,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前提条件,是检验物理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教师边演示、边导控,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三、说学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在教学中,我着重指导学生如何观看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对实验结果做出猜想,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不失时机的引导同学们讨论研究,启发学生对物理现象提出问题。因为这是初中物理的第一节课,对于这些物理现象,无需
5、让学生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只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并产生追根究底的欲望,获得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体验,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四、说教学程序、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几幅图片(如蔚蓝色的天空、从树上掉下的苹果、浮在水面上的钢铁轮船等)和一段二胡曲。从幼年起我们就对自然界中的现象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一个个现象觉得就是一个个谜,总想把它们打开,为了揭开其中的奥秘,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进行新课(1)观察有趣的物理现象本活动包括两个简单的演示实验。完成这两个实验本身并不难,教师也无需花费力气去讲解实验的原理,但在整个活动中要让学生参与到对问题探究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实验结果做出猜想
6、,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不失时机的引导同学们讨论研究,启发学生对物理现象提出问题,对于提出有独到见解问题的学生要给于鼓励。例如,放在玻璃罩里的长、短两只蜡烛,谁先熄灭的演示实验,实验前,先让学生猜一猜究竟是那只蜡烛先灭,引导学生讨论,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实验,实验时控制条件可得出不同的实验结果。实验完成后,在启发学生思考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提问。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会提出各种猜想,作为老师,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接着做水煮金鱼的演示实验。实验前
7、让学生猜一猜,实验后,使其感到惊奇,产生疑问,引起思维,激发兴趣。(2)动手做一做这是学生第一次独力观察物理现象,我采用同座位的两个同学为一小组的方式进行。活动(1)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字,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做个小小科学家,实验前先猜测结果,再做实验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比赛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发现的物理现象最多。实验时,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观察和思考时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物理现象并说出自己的各种发现。如从杯子侧面观察发现书本上的字是变大了;发现书本离玻璃杯越来越近,书本上的字就越来越大;书本离玻璃杯越来越远,书本上的字就越来越小,其间还有一个字体左右反向的过程;从杯口向下观察的情况等。
8、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再请同学们将自己没有发现的物理现象做实验验证。教师不要刻意追求学生得出完整的观察结果,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最后请同学们参与探究活动。(2)隔着玻璃板、课本、搪瓷盘、塑料板等物品,磁铁对铁钉的吸引会变化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发现了许多物理现象,也产生了许多疑问,要想知道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等你们学习了物理以后,就能将这些谜一个个打开。、 课外作业(1)调查一下,你周围有哪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和问题?(2)做以下的小实验:1将一个生鸡蛋放进盛有清水的杯中,然后逐渐向水里加食盐并使其溶解,注意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并对这个现象提出问题。2小心地把水、食用油(每种一小
9、杯)沿着杯壁依次缓缓倒入深玻璃杯內,然后再放入一粒葡萄或一小段蜡烛。将你观察到的现象画下来并提出问题。、 板书设计引言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第一节 奇妙的物理现象一、 观察有趣的物理实验二、 动手做一做物理说课稿 篇2一、教材分析一) 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功和机械能这一章节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机械效率;实验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三大方面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功”和“功的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机械效率”这两大内容又是“实验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基础;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在本章教材中处于非常重
10、要的地位,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二) 教材特点: 本节教材的编排从实际出发,利用插图,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了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锻炼了学生从分析物理现象中抽取物理规律的能力。三) 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结合实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中培养合作精神,养成事实求是、尊重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
11、。四) 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教学难点: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及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二、教学策略一) 学生状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当的物理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和物理研究方法,加之上节课已经学会了进行一些简单的功的计算,因此本节课对于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这两大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以实验演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进行,从学生已学知识出发,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进行研究,力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其学习物理的信心与兴趣。考虑到学生对实验探究类问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进行探究斜面机
12、械效率的研究时,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同时应组织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困难,共同完成探究活动。二) 教学方法选择: 我根据对教材、教参及课标的理解,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为出发点,以板书和实验探究为主,以多媒体教学为辅,现拟定如下教学方法:1、目标教学法: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将依目标为向导,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2、启发式教学法: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创设情景,充分利用实验及多媒体启发学生思维,学生在现实情况中领悟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3、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在恰当的时候每一位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4、实验探究法:主要以实验探究为
13、主,教师适当引导为辅。旨在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现规律。三) 学习方法指导: 本堂课我坚持教师是学生们学习的引导者,巧妙和高效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甚至教师要学会装“不懂”让学生教老师,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自我学习和深刻的思辨能力。 1、少一些高难度的理论分析和复杂的多步骤计算,尽量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和形象化,让学生通过生活来理解知识,同时利用知识来解释、指导生产、生活。2、适当的梯度和坡度,照顾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同学,让所有同学都能够参与学习和思考,有收获。3、让学习走向生活,给学生预留一定的不同难度的课后实践探究问题,培养实践能力。物理说
14、课稿 篇3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下面,我将通过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这节课是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五节的内容,是新课程实施后增加的一节内容,知识相对独立,内容对应于物理课程标准中物质(一级主题)的一个二级主题,本主题所涉及的科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密切相关,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有重要联系。学习这些内容能让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教材首先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自主的发现物质的一些属性,如:密度、透光性、弹性、导电性等,目的是希望强调物质属性的多样性。接着将硬度作
15、为一个比较突出的属性,通过探究活动的形式对物体的硬度进行比较排序,在比较的时候用到了刻划法。最后谈到对物体属性的深入研究,促进了材料学的发展,催生了新技术和新器件等。教材整体内容特点是知识比较浅,但内容可以铺的很开,教师设计的空间大,同时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2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处于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思维已逐步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随时发表见解。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实验,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
16、会,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密度,对鉴别、区分物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物质物理属性的理解(由于其概念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3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制订了以下三个维度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密度、硬度、导电性、弹性、磁性等都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会描述物质的这些属性。会根据物质的物理属性对物质进行分类,尝试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与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2)过程与方法:通
17、过对物质导热性、导电性、硬度等属性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归纳的能力,并体会比较的研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能保持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在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爱护公物的意识。4教学重难点分析: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了解物质常见的属性,会根据物质的物理属性对物质进行分类。难点确定为:如何通过实验发现和认识物质的物理属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打算在实验中突出重点,在讨论中突破难点。5实验器材:保险丝,回形针,塑料勺,金属勺,钳子,火柴,牙签,肥皂,钢针,干电池,小灯泡等,学生自带物品。二、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
18、习行为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将课堂交给学生。在实验中,既能满足初中学生的操作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的体会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讨论中,既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又能展现个性,学会交流,促进学生自由、充分、全面的发展。让学生在启发、观察、实验、讨论中,眼手共用学动手,手脑共用学动脑,在动手动脑中完成对知识的自主构建,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三、说学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获得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学出来的,因此指导学生由“学会”变为“
19、会学”是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因此,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本节课我主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手脑共动,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体验等,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体会这些属性在生活中的应用,让知识和方法随着课堂的进展逐步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四、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置、 教学评价、板书设计)1.说教学环节设置物理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为了有序、有效地进行教与学的活动,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五个教学环节:环节1.设置情境,引入新课发现问题是学习的开始,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开端,所以我设计了以实验引入,让学生
20、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中,自然进入本节的主题。实验一:两个不同的回形针(买来的回形针,用保险丝做成的回形针),分别进行打开拉直、拉断、用火柴烧断、烧不断用钳子夹断等实验过程,体会硬度、韧性、熔点等属性的不同,在对比中让学生发现不同,从而自然引入对物体属性的研究。物理说课稿 篇4一、教材分析电与热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电流的热效应跟哪些因素有关,二是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热,学生是有生活体验的,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这是学生所不知的,教材在学生学习了电能、电功率知识后及时地安排了本节课,满足学生的
21、学习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此外教材在学生知道了焦耳定律后,及时地安排了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学以致用”的新的教育理念。本节课也为下一节电功率和安全用电的教学做了知识储备,在全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教学目标按照新课程三维目标要求和本节课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a、知道电流的热效应。b、知道焦耳定律的内容及公式。c、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索电流的热效应跟电流、电阻及通电时间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发扬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22、探安电流的热效应与电流、电阻及通电时间的关系。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四、学情分析生活上,学生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电热器入手,理解电流的热效应;学习上,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的知识累积,对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和探究实验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积极性,让学生经历讨论、探究、合作、交流等环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五、教法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和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探究教学2.演示实验3.谈话教学六、学法1.探究学习2.合作学习3.理论联系实际七、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用5分钟时间细读课本
23、,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二)进行新课播放电炉工作时的画面,引入电流的热效应。通过对比电炉丝和导线,得出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并不相同。进而引导学生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猜想,得出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可能与电流、电阻及通电时间有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根据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由于此实验是演示实验,为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我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分析电路,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根据结论我们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都有关系。类似的实验,早在171年前就有人成
24、功地完成了,这个人是谁呢?让学生根据课本介绍焦耳,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通过阅读课本,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表示、符号意义及单位。焦耳定律是焦耳经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来的,让学生结合物理课本,利用之前学过的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相关知识,试推焦耳定律的公式表示。培养学生的理论推导能力,并认识到电学中各个物理量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了解了焦耳定律之后,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中利用电热的方面和电热给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并思考怎样防止这类电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物理说课稿 篇5一说教材功率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第
25、3节内容。功率是反映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而功体现了力的作用在空间上的效果积累,同时功又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率和功的教学既是延伸了前面所学的力的相关知识,又为后面即将学习的能得相关知识做好了铺垫,所以本节课在第七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高中课程标准中对功率的教学要求为:理解功率的概念,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平均功率、瞬时功率的计算,会分析机车的两种启动模式。功率的概念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科技之中,其定义、表达式P=W/t、单位等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教材中首先通过两台起重机做功相同,时间不同引入了功率的概念和定义式,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对动力机械的分析,讨论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并说明了物体
26、做功、机器做功的功率等说法实质都是力做功的功率如:汽车的功率就是牵引力的功率,起重机起吊重物的功率就是钢绳拉力的功率然后,根据对物体做功的公式和运动学公式导出了功率与速度的关系,既P=FV。再借助“说一说”和“做一做”栏目,提出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概念。最后教材结合例题讨论了汽车两种启动模式的相关问题。针对上述内容,本节课安排1个学时,并制定了如下的教学三维目标。二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率概念及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定义2、会利用P=W/t,P=FV进行相关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实
27、际作用,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意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灵活应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2难点:正确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并能够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四、教学方法本课整个教学是按照情景导入新课、学生自学、讨论质疑、教师精讲、反馈练习的思路设计的,这种“自学辅导”式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三为主”的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从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从学生自学的感性认识出发,到学生讨论质疑的深入,当学生出现疑难问题走头无路的时候,教师精讲,点明主旨,给学生来一个柳暗花明,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28、最后反馈练习,作以小结。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五、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结合具体实例,提出几个与做功快慢有关的问题,引入本课内容。(学生思考、回答、师生共同评析、让学生体会功率的含义,从而顺利地进入新课的学习环境中。)2、进行新课组织学生观察教材中插图,讨论与做功快慢有关的问题,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采用与电功率、速度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起功率的概念。3、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与功率有关的内容,了解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及其换算。4、引导学生阅读“小资料”,了解额定功率是机器的主要技术性能之一,了解机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与联系。5、组织学生讨论“想想议议”,
29、在物理中或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需要表示一个物理量变化的快慢?我们是怎样表示的?6、师生一起根据对物体做功的公式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功率P=FV表达式,并说明式中各符号的物理意义。7、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并强调解题的思路及注意的问题。8、例题讲解和反馈检测9、布置作业课后习题1、2、4题物理说课稿 篇6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声音部分第一节,同时也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同时回声现象也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十分感兴趣的问题。这一部分的素材刚好可以体现出让学生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过程,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注重学生全员参与和全面活动,改进实验配置与设计
30、,增设多媒体辅助教学,注重效果反馈。在新课标下声音处于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大部分中,它既属于一种运动,同时在现象上也有它的独立性。所以本节课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上看都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二、学生分析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因为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而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所以在细致设计探究与活动过程之后,学生的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三、课程目标1、知识技能: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认识真空不能传声,认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了解回声测距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取
31、知识。2、过程方法: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在观察物理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树立民族自豪感。四、重、难点声音的传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回声上还存在一些难点,用媒体可把抽象变具体形象。五、教法与学法对于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与学:1、对于“振动发声”采用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2、对于“声音的传播”,过去学生可能想得较少,所以采用先自读,再以集体对话讨论的形式凸现知识点。3、对于“回声问题”学生对现象已经非常熟悉,关键是对原理缺乏理
32、解,所以采用媒体直观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认识。4、最后要说明的是针对本节课侧重现象的特点,不准备设计课后练习,而是把学生对教材以外的现象的解释作为一种练习,让学的现象和练的现象浑然一体。把课堂最后时间作为知识的升华,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去了解有关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内容,在体会中华民族古代的灿烂文明同时,进一步把现象与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带着思考结束本堂课。六、教学过程1、引入:播放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引出声音的重要。2、媒体引课:3、从声音的产生开始研究:(媒体展示)活动要求学生用手头的“尺、皮筋”等其它物品制造一个声音,再研究发声的原因。(学生也可用教师的演示器材:音叉,鼓)活动学生
33、汇报结果,先演示实验再说结论。板书:发声体都在振动多媒体展示较新奇的发声现象。深入研究:敲响的鼓,用手按住。(现象,结论)4、产生的声音怎样到人耳?活动学生读教材声音传播部分活动学生提问题(其他学生作适当解释)媒体:学生试完成展示的小实验总结:人耳听到的大多数声音多数靠空气传播的问:液体和固体可以传声吗?媒体展示实例。活动学生举例总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板书)解释介质问:固、液、气都可以传声有什么不同?明确:15时空气传声速度340m/s气体传声最慢问:如果没有介质声音会不会传播?媒体动画:真空铃。把抽象变具体形象。5、媒体: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变抽象为具体突破难点。6、媒体:回声现象通过
34、问题提出听到回声的条件问题:船测水深七、媒体展示练习、小结。物理说课稿 篇7把握新教材 用好新教材从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教法和学法说起高中一年级物理新教材按知识的逻辑性重新把高三年的一些内容放到起始年段来讲述,当然在难度、深度方面有所不同,讲述的方式方法也有巧妙的安排,如该回避的尽量不予提及、该简化的毫不保留、大胆下放一些内容作为选修教材等等,故把握好高一物理教材的度至关重要,下以一节“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的教学法为例,加以阐述,以食读者。一、教材地位:1、本课是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一册(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七章第四节;主要内容是讲授“动量守恒律”在碰撞、爆炸等内力> 外力这类题型中的应用。2、
35、地位:“动量守恒律”是大自然界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普适基本规律之一。它反映了系统相互作用对时间的累积(Ft)总和为零的这么一个定律,近代研究表明守恒律来源于对称性;考虑教材编排的系统性,书上从牛顿运动定律中导出动量守恒,然而其适用范围却比牛顿运动定律广泛得多-不论是变力还是恒力、不论是哪个参照系、不论是高速或低速,宏观或微观系统等都可以使用;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无需虑及中间细节,只需注意始、末态,具有简捷方便的独特优势,为处理力学(含后续学习的电力、磁力)问题辟开了一新的思维方法。本课是“教纲”里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高考重点考查的知识点,故应教好本课。3、编排: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是继学生学习了“动量、
36、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之后,通过应用守恒定律解决碰撞等实际问题达到掌握该定律的一节习题课-旨在加深对动量及守恒条件的理解、进而熟练地应用守恒定律列式求解相关定量问题。4、依据教纲对本节的“B”级要求、教材的编排,本节教学目标可定为:1知识目标:学生要会用动量守恒律处理一维碰撞、爆炸等两物体相互作用的问题:即会确定系统、分析相互作用过程(初、中、末态)物体的受力,从而判定系统动量为什么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律的矢量性、同时性(“一边一时”),正确写出已知条件、守恒方程、求得未知量;知道守恒律解题优点所在。书P1272能力目标:提高解题能力即读题、析题、图景想象等能力,掌握解题步骤、解题表述等科学思
37、维习惯及方法。3德育目标: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辨证唯物主义实践观。5、教学重点:正确列出动量守恒方程及应用守恒律解题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深刻领悟一维矢量的运算方法-化为标量(代数)运算。初动量、末动量的理解及确定二、教法说明:本堂课主要采用讨论、阅读指导、练习、实验及多媒体放映等教学方法。教法选择的依据:应用讨论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渗透合作、共赢的思想,调动积极性:作为知识应用课,正是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求得共识,本课应让学生读题并讨论-分析系统动量是否守恒?加深对知识应用的领悟。有些老师处理问题时也是在讨论、自学中完成的。教学法指出:练习本身是一种知
38、识应用,同时又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练习法应是本节的重头戏,旨在培养正确的解题思路、建构物理图景、掌握严谨的解题规范籍以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悟出守恒律解题的方便所在,提高解题能力。大纲中就明确指出:“做好练习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扬振宁教授曾回忆起他的大学生涯时说“勤奋地去做练习”“习题做得很多”。通过观看实况录象(打台球、挂车等)、观察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碰撞等实验引起同学们对碰后物体速度求解的兴趣,让同学们认识到本课学习的意义;通过直观模拟碰撞现象给学生以更多的感性认识,变抽象为具体,多维度化解教学难度,加深对规律应用(
39、知识)的记忆。如果说学习要达到深透的境地,真正学有所得,学生必须在读书上狠下功夫,读书方法的渗透就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如符号法、旁批法、类比法、纲领法等等;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应注意在物理内容的讲授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这一节课应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关于碰撞、爆炸等过程叙述,进一步理解系统内力、外力、外力之和的概念,弄清初、末态的界定以及什么是相互作用前、后的总动量;通过读题指导,教给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挖掘隐含条件(如“一起”、“静止”、“相向”、“突然”等等),建构物理模型,逐步学会读物理书。人类对经历过的挫折总是记忆犹新,本节可以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求解,通过学
40、生动脑、动手演算,比较、讲解不同学生的答题错误,特别是对动量矢量性的疏忽和运算错误,进行有目的的强化,以期突破本节的难点。如对书上【例2】设具体数字而让学生解答,待出现答题错误时加以纠正;也可做这样的理想实验:站在悬崖边的人,给他一个动量,他将如何运动?引出对方向性的思考,如此种种让学生牢固烙上动量是矢量动量守恒律是矢量式的印象。教材教法处理注意点:本节内容在高三教学中还须深化,考虑高一学生各方面能力限制(如数学、语文能力等),教学所涉及的习题尽可能过程清晰、系统(对象)容易确定;只要求到一维两物体的题型,系统只有某方向动量守恒的问题尽量回避;守恒定律中速度相对性及变质量问题高一年不予提及;知
41、识的综合只牵涉到平抛或竖直上抛即可,且作为较高要求,应放在另一节练习课上。三、学法设计:本课的教学要培养科学的读书及解题方法,力求养成规范答题习惯,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对定律导出的简单复习,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即从本质上明确定理、定律的来龙去脉,原理上真正理解定律的适用条件(比牛顿运动定律更广);通过解答实际题目的训练,培养审题能力、养成注重过程分析注意整体思维和严谨解题步骤的习惯,克服边审题边列方程的缺陷,形成按时间并列型思路列已知量的方法;引导题后小结-“题后思”,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即守恒律题型的一般解题方法:确定对象 确定过程并分析确定正方向并写出已知列方程求未知量。高一学生喜好
42、表现,可以通过对不同层次教学对象课堂作业的投影、讲评,可激发学者“愿学”的情感,让大家学有所获有所得,多层面提高学力。注意由浅入深、按步解答、适当降低、抓好反馈落实的环节,注意归纳,给予机会提高自信心以激发差生学习情绪,解题时易出现的混乱问题有二:一是符号问题,强调设正方向,若未知量方向已明确则未知量字母只代表大小即可,若未知量方向不明,则未知量字母含有大小和方向,依得出的结果再行分析;二是守恒方程“一边一态”的问题,解决办法是严格列出已知,作图辅助思维。把例题及课堂练习发到学生手上,适当选择1-2题综合型题目(两个以上知识点),鼓励好生上台讲述,多完成难一点作业,籍以调动优等生的积极性。在上
43、述关于教材、教法、学法等分析的基础上,我实施了这一节课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实效。四、新教材教学的心得:新教材把高三年级某些重要的章节都下放到了高一年来(如动量、曲线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等),这些内容都是要求较高且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高考重点知识,放在高一年的目的之一是保证力学知识在高中阶段的连贯性、完整性、系统性。考虑高一学生能力的发展水平,教材把这些知识编排得深理浅出,通俗易懂,既照顾科学性又兼及可读性,因而有降低知识难度的意图,特别是不涉及繁难的隐含条件较多的物理问题,着重于知识形成过程的介绍及知识的实际应用,教学时切勿想一步到位,盲目拔高,应遵从直观简洁的理论实质及准确叙述有实际意义的
44、应用练习巩固,把握好度(特别是梯度),重在激发学习兴致。粗看起来教材似乎又回到了80年代全日制十年制高级中学的教材编排顺序,细细品味,却是螺旋式上升了一大台阶:屏弃了过于枯燥的理论论述;吸取了近几年各方面最新最好的教育教学精华;溶入了颇具时代气息的生产生活实例及最新科技成果;体现了教育教学革新的趋势,是对以往教材的大洗礼。教科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大众性,特别是“阅读材料”和“做一做”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抓住机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物理说课稿 篇8一、说教材1、本课的地位超重与失重是人教版第一册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七节。它是学生在学习了牛顿三定律后引入的巩固应用一节,教材通过运动的升降机
45、中的测力计的示数变化,讨论了什么样是超重现象,失重现象及完全失重现象,并指出了他们产生的条件。在现行教学大纲中属1级要求。模型来源于生活经验,要求运用所学物理规律来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所以教材还安排了阅读教材失重和宇宙开发,小实验观察失生现象。本节内容是对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视重实重等知识的综合运用。2、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本人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超重与失重;知道超重与失重的条件能力目标:通过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研究,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通过
46、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解决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和产生条件教学难点:辩清实重与视重的区别二、说教法1、多媒体辅助法:通过视频演示实验,让学生形成更直观的印象:展示网络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同时多媒体便于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2、问题情境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学习的原动力,是思维的火花,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从而调动学生思维。3、超重于失重现象有多种情况,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总结,在合作中学习4、推理分析法:物理教学的最大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推理分析能力尤为重要,它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都有极大的提高如引导学生根
47、据力和运动的关系,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进行分析,从而归纳出超重与失重产和的条件,达到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4、实验法: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最好办法,因而开始引入实验,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三、说学法教学过程中把问题情境法、多媒休辅助法、分级教学法、实验法结合起来,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四、说教学流程(1)播放视频:播放升降机中用弹簧称测物体的重力随升降机的上升不断变化的视频,问题:,为什么弹簧称的读数可以表示是重力的大小?弹簧称的读数测量的是什么力的大小实验:在弹簧称下挂一个重为G的重物,让学生观察弹簧称的读数,再用一个力F的弹簧称,拉力的大小
48、等于G,观察弹簧称的读数也是G引导学生分析,弹簧称称量物体重量时,要求被测物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弹簧称量物体的重力时实际测量的时悬挂物对物体的拉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对弹簧称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2)为什么升降机中弹簧称测量重物的重力时,会观察到弹簧称示数不断变化呢?分组讨论小组甲: 在加速上升的升降机中测量物体的重力弹簧称的读数还等于物体的重力在大小吗?小组乙:在减速上升的升降机中测量物体的重力弹簧称的读数还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吗?小组丙:在减速下降的升降机中测量物体的重力弹簧称的读数还等于物体的重力在大小吗?小组丁:在加
49、速下降的升降机中测量物体的重力弹簧称的读数还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吗?学生归纳出:超重产生在加速上升的升降机中的物体,与升降机具有共同的加速度,所以它所受的合力不等于0,弹簧称对物体拉力T与物体自身的重力的差等于物体所受的合力,即:TG=ma T=G+ma此时弹簧称的读为拉力T的大小,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此时弹簧称的读为拉力N的大小,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在减速上升的升降机中的物体,升降机的加速度是向上的与升降机具有共同的加速度,所以它所受的合力不等于0,物体自身的重力G与弹簧称对物体拉力T的差等于物体所受的合力,即:GT = ma T=Gma在减速下降的升降机中的物体,升降机的加速度是向上的与升降机具
50、有共同的加速度,所以它所受的合力不等于0,用弹簧称量时,弹簧称对物体拉力T与物体自身的重力的差等于物体所受的合力,即:TG=ma T=G+ma此时弹簧称的读为拉力T的大小,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在加速下降的升降机中的物体,与升降机具有共同的加速度,所以它所受的合力不等于0,物体自身的重力与弹簧称对物体拉力T的差等于物体所受的合力,即:GT =ma T=Gma此时弹簧称的读为拉力T的大小,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此时弹簧称的读为拉力N的大小,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超重产生的条件:a 向上,F=m(g +a)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失重产生的条件 : a 向下 F=m(g -a)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2、引导学生思考:物
51、体加速下降,a=g时,测量读数将为0,这种现象叫做完全失重,实验:比较观察:装满水的底部带有小孔的瓶子在重力的作用下,水从小孔中流出;装满水的底部带有小孔的瓶子自由下落时,水不会从小孔中流出。让学生想象处于完全失重时奇特物理情境。播放视频:神舟7号内部宇航员在完全失重时的生活录象,让学生增强对完全失重现象的感受。思维拓展1、无论在超重或失重状态下物体自身所受的重力是否发生变化?不会2、物体除了在竖直方向上加速上升或下降时有超重或失重现象外,中学物理范围内还有哪些现象是属于超重或失重现象。物体在圆弧形轨道运动时,也会出现超重或失重现象,宇宙飞船在绕地也飞行时也会出现超重失重现象。五、巩固练习1、下列现象中属于超重现象的有 ( )A 、用弹簧称称量同一质量的物体在北极比赤道测量的重力大B 、物体通过圆拱桥的顶端时C 、物体加速上升 D 、物体加速前进2、弹簧称的称钩上挂一个4Kg的物体,在下列情况下弹簧称的读数是多少通过该练习训练,使学生能够区分地球上不同区域由于重力加速度的变化引起的重力的变化与超重和失重的区别,物体在圆拱桥顶端的失重现象的分析和物体在水平方向的加速运动不产生失重和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 2024年绿色减碳环保知识答题(试题及答案)
-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检测卷(1-3章基础)-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分层练习(湖南专用人教版2024)(含解析)
- 高中语文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件4新人教版必修
- 2024至2030年中国普通轮胎翻新硫化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13-2014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究年度总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圆圈D扣狗扣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动力转向器PTFE密封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花椒精油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石烤盘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江苏省镇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无答案)
-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一下生物人教版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人民法院招聘18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检验检测机构内审员检查表
- 2024中煤电力限公司面向中煤集团内部招聘15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单元复习课件
-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5届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3.2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高效备课课件(人教版2024)
- 202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招聘历年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上海烟草集团北京卷烟厂限公司招聘31人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音乐》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