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对教学的启发_第1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对教学的启发_第2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对教学的启发_第3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对教学的启发_第4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对教学的启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及对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新世纪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者, 使他们能够自我 控制学习过程, 具有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 反思与批判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因此,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知识观, 也给传统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 使 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 这就要求我们彻底地改变传统的知识观、 学习观、 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 是绝对真实的表征。 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 假设或假说, 是他 对客观世界的心理体验, 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它必将随着人们认

2、识程度的深 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随之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知识并不能绝对准 确无误地概括自然与社会的法则, 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都适用的解决方法。 在 具体的问题解决中, 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 的。2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 定的外在形式, 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 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 同样的理解。 真正的理解只能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 取 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 否则,就不叫理解, 而是被动的复制式的学习, 学生掌握的所谓“知识”只是一些抽象的、无意义的符号。3课本知识,只

3、是一种关于某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并不是解 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 。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知识固然包含真理,但并 不意味着终极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有更真实的解释。4任何知识在为个体接收之前,对个体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也无权威 性可言。所以, 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 不要以我们对 知识的理解方式作为让学生接收的理由, 用社会性的权威去压服学生。 学生对知 识的接收,只能由他自己来建构完成,应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判 断知识的合理性。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不仅理解新知识, 同时也对新知识进行分 析、检验和批判。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学习不是由教师

4、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 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 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 这种建构是 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2学习的过程应该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 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 同时又包含着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这与皮亚杰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实现的双 向建构的过程是一致的。 只是当今建构主义者更重视后一种建构, 强调学习者在 学习过程中并不是发展起一种仅供日后提取出来以指导活动的图式或命题网络, 恰恰相反, 他们所形成的对概念的理解应该是丰富的、 是有着经验背景的, 从而 使学习者在面临新的情境时,能够灵活地建构起用于指导活动的图式。3任何学习都要涉及到学

5、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 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 来理解和建构 新的知识和信息。即学习是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 加工和处理, 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应该注意的是就外部信息本身而言是没有什 么意义的, 意义是学习者通过在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 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而 建构成的。因此,学习不像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那样。学习意义的 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对新信息进行重新认识和编 码,建构自己的理解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 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所以,

6、建构主义者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 心理 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1建构主义教学要求学生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传统的教学,学 生通常选择缺乏 “认知冲突” 的学习道路, 也就是说学生倾向于选择对他们没有 难度的任务。 而在建构主义教学中, 学生需要面对要求体现认知复杂性的真实世 界的情境,这对他们无疑是个挑战。因而,学生需要采取一种新的学习风格,需 要采取新的认知加工策略,需要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2建构主义教学比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承担更多的学习管理任务。显然,如 果学生缺乏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 他们就不可能成为自主的思考者和学习者。 但 建构主义教

7、学也不能一下子完全让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任务, 因为,高度认知复 杂性的学习环境可能让学生感到不知所措。 所以,在建构主义教学中, 教师应该 时刻注意让学习任务始终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并提供一定的“支架”和 辅导。同时“支架”应该随着学生理解的深入而逐步拆减或重新组合。学生应该 在教师的帮助下,发展自己控制学习过程的能力。3学生应该认识到成为一个自我控制的学习者的重要性,并且努力学习一 些自我控制的技能和习惯。 学生应该积极地融入到建构主义教学日程中, 积极地 投入到新的学习方式中。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1由于事物的意义并非完全独立于我们而存在,而是源于我们的建构,每 个人都是以自己的方式

8、去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因而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 作,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观点不同观点的基础。 因此,合作学习受到了建构主义 的广泛重视。这些思想是与维果斯基对于重视社会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作用的 思想是相一致的。2学习者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因而不同的人看到的可能 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 所以, 并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理解。 教学应该通过学习者的 合作使理解变的更加丰富和全面。 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 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 ,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 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这一思想与维果斯基的“最近

9、发展区”的思想是一致的。3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 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建构主义提倡情境性教 学。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 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因此,教学应 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为目标。4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内容要选择真实性的任务,不能对其做过于简单化的 处理,使其远离现实的问题情境。 由于具体问题往往都同时与多个概念理论相关, 所以,它们主张弱化学科界限, 强调学科的交叉与综合。 由于这种教学过程与现 实问题的解决过程相类似, 所需要的工具往往隐含于情境当中, 因

10、而在教学中要 求教师并不是将已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 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 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 (甚至有人主张教师不要备课) ,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 并指导学生的探索。 建构主义主张, 一方面要提供建构理解所需的基础, 同时又 要留给学生广阔的建构空间,让他们针对具体情境采用适当的策略。5在教学进程的设计上,建构主义者提出要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生尝 试进行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完成的子任 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 因为知识是由围绕着关键概念的网 络结构所组成,它包括事实、概念、概括化以及有关的价值、意向、过程知识、 条件知识等。

11、所以,教学活动不必非要组成严格的直线型层级。 学生可以从知识 结构网络的任何部分进入或开始。 即教师既可以从要求学生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开 始教学,也可以从给一个规则入手。 在教学中, 首先要选择与学习者经验有关的 问题(这种问题并不是被过于简单化的) ,同时提供用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的工具。而后让学生单个地或在小组中进行探索, 发现解决问题所需的基本知识 技能,在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建构主义的教师观: 1教师的作用应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 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 在建构主义学习中,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呈现 者和知识权威的象征, 而

12、是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 教学应在教师指导下 以学习者为中心, 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 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 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2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 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 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 灌输的对象。 在建构主义学习中教师必须认识到教学目标不仅包括认知目标, 也 包括情感目标。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领域, 使教学与学习者个人相关联。 教学 要逐渐减少外部控制, 逐渐增加学生自我控制学习的过程。 教师不仅需要在学习 内容方

13、面辅导学生, 而且更需要在新的学习技能和技术方面指导学生, 并将监控 学习和探索的责任也由教师为主转向学生为主, 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的程 度。3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 (开展讨论与交流) ,并对协作学习 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 环境和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及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 让学生在其中 可以通过实验、 独立探究、 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 以引导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 的意义;引导的方法包括: (1)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讨论 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3)要启发诱导学

14、 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4教师必须为学生设置真实、复杂的问题。因而,他们不仅必须开发或发 现这些问题,而且必须愿意放弃这种 “知道条件严密的问题的确切答案” 的观点。 教师必须认识到真实世界的复杂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 鼓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 多种观点。 当然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评价策略, 为此,教师应该向提供学生元认 知工具和心理测量工具, 培养学生联系的、 批判的认知加工策略, 以及自己建构 知识和理解的心理模式。因为这样的观点, 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引导学生主动 发现问题、主动收集、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主动构建知识概念和意义。这正是 建构主

15、义学习理论的核心,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理论 指导。(一) 建构课堂教学新模式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 教师和学生的地位、 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 大变化。因而首先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 学习理论为指导, 利用现代人工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的优势, 探索最优的课堂教 学模式。课堂教学中应进一步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获取 知识的过程中去, 做到:教学思路要清晰, 过程流畅、 自然,问题设计恰当可行, 切合学生实际,提问要有技巧,因人设疑,灵活多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 不断诱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目标 因为只有学生清

16、晰地意识到自己的目标并形成与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目 标时,学习才可能成功。但这一目标,它形成于学习过程,由学生自己设定。应 鼓励学生确立自己的目标, 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目标, 并评定自己在此过程中获 得的进步。 同时也应诱导学生形成新的目标, 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 课 堂教学中应做到: (1)课题引入设置悬念情景, (2)概念形成设置判断情 景, (3)难点化解设置阶梯情景, (4)规律获得设置探究情景, (5)知识深 化设置应用情景。 这样使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有新目标, 使之成为主动 的建构者。(三)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各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强调了学习者在建构性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这就要 求课堂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 教学中 应根据内容和学生的特点,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 引 起悬念,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特别注意的是, 教师的教学语言也 要准确生动形象,善于设疑,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四) 促进新、旧知识的交互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认为, 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建立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或在某种程 度上利用以前的学习。 例如,在解决问题的学习中, 总要有一个原有的知识激活 阶段,然后通过同化或顺应过程重建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