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顶板无梁楼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1页
地下室顶板无梁楼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2页
地下室顶板无梁楼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3页
地下室顶板无梁楼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4页
地下室顶板无梁楼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 . 地下室顶板无梁楼盖施工方案一、 施工部位由我司承建施工的海月花园三期工程,地下室顶板部分消防车道(非主楼部分)设计采用无梁楼盖,板厚400,层高为4.9米,属于高支模施工。施工时应经过严格的验算,并编制详细的作业施工方案,呈报监理单位审批后,方可进行施工。该工程的高支模结构重点是梁板的支撑体系。二、 方案选定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和本工程结构的实际情况,其支撑系统选用48×3.5钢管和扣件搭设,具体搭设方法根据计算确定。三、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测量定位 主体结构整体效果是通过施工的各道工序来保证的,测量放线作为先导工序应贯穿于各施工环节。本工程放线时打破传统惯例,以确

2、保各工序施工精度为原则,凡为保证精度需要提供的基准线、轴线、墙柱定位尺寸线都与时给出,凡有关工序需要配合的检测都与时予以满足。此外,为保证测量放线自身的精度,施工现场测量人员须经挑选并经过培训,在放线工作中正确合理使用仪器和钢尺,按规定检验仪器,检定钢尺,从而保证测量放线工作顺利进行。(1)投点放线用经纬仪引测建筑物的边柱或墙轴线, 并以该轴线为起点, 引出其他各条轴线,然后根据施工图墨线弹出模板的边线和中心线, 以便于模板的安装和校正。(2)标高测量根据模板实际的要求用水准仪把建筑物水平标高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在无法直接引测时, 可采取间接引测的方法, 即用水准仪将水平标高先引测到过渡引

3、测点, 作为上层结构构件模板的基准点, 用来测量和复核其标高位置。(3)找平模板承垫底部应预先找平, 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 防止模板底部漏浆。常用的找平方法是沿模板边线用1:3水泥砂浆抹找平层, 另外, 在外墙、边柱部位, 继续安装模板前, 要设置模板承垫条带, 并用仪器校正, 使其平直。2、材料准备(1)木枋刨直,所有进场木枋均需刨直使用,且规格大小一致。(2)支撑杆要整理,有破损、大围裂缝(特别是焊缝脱开)、弯曲度较大的支撑杆均需替换。连接、固定支撑杆用的卡扣应整理,有破损等缺陷的均需替换。(3)螺杆加工根据要求分类加工,如普通螺杆、防水螺杆、一次性螺杆等。四、 模板支设施工工艺(一) 模

4、板支设的基本施工工艺1、 平台与梁板铺设a. 立杆间距为700×700,木方间距为300。b. 平台模板接缝处下方必须有木枋。c. 平台木枋搭接处,应错开或加间距400mm的木枋来加强。d. 支撑必须均匀上紧,梁底支撑距梁边不得过远,必须保持在1.0m以的距离,高度超过700mm以上的框架梁底部必须加一排支撑杆立在梁中,使梁底立杆间距调整为500×500。e. 梁板交接处下方必须用木枋支撑,以板模压梁侧模。f. 梁斜撑用板条或短木枋,角度在450600,支撑在侧模上部横木枋上,间距为1000。g. 梁高超过700mm的框架梁除加斜撑外,梁中部还应用&12螺杆对拉,间

5、距为800。h. 高低跨吊模根部用马凳将木枋垫起,马凳用的钢筋直径应不小于16,马凳间距为1000。i. 梁板跨度超过4m的均应起拱,起拱高度为全跨长度的L/400;跨度大于2m的悬臂梁应起拱L/300;曲梁跨中预起拱L/400。j. 平台满堂脚手架沿全高加双向剪刀撑。k. 梁底脚手架横杆采用双卡扣固定,以抵抗横杆传递的集中荷载。五、 板模板验算本计算以最大板厚400为例 1、作用在梁底模板的均布荷载q 荷载标准值: (1)模板与其支架自重: q1=0.3KN/m2×0.40=0.12KN/m;(2)新浇筑砼自重: q2=24KN/m3×0.4×1.0=9.6KN

6、/m;(3)钢筋自重: q3=1.5KN/m3×0.40×1.0=0.6KN/m;(4)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q4=2.0KN/m2×1.0=2.0KN/m; 荷载设计值:q=1.2(q1q2q3)1.4×q4 =1.2×(0.129.60.6)1.4×2.0 =15.184KN/m 2、板的底板一般支承在楞木或顶撑上,楞木间距为300mm,按连续梁计算,可通过建筑结构计算手册的附表计算它的最大弯矩、剪应力和挠度。再按以下公式分别进行强度和刚度验算。 截面抵抗矩:WjiM/fm 剪应力:max=3/bhfV 挠度:WA=Kfql4/10

7、0EIW=l/400式中:M计算最大弯矩;fm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施工荷载的调整系数m=1.3,fm =13N/mm2;计算最大剪力K1ql,K1为剪力系数,可以从等截面连续梁的计算系数表中查得;b底板的宽度;h底板的厚度;fV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Kf挠度系数,按四跨连续梁考虑; (1)强度计算: 底板按四跨连续梁计算,按最不利荷载布置。由等截面连续梁的计算系数表中查得:Km =-0.121,KV =-0.620,Kf =0.967,Wn=1/6bh2=1/6×1000×182=54000mm3Mmax =Kmql2 =0.121×15.184×0.32

8、 =0.165KN·m= Mmax / Wn =0.165×106/54000mm3 =3.06N/mm2fm =13N/mm2满足要求 (2)剪应力计算:=KV·ql =0.62×15.184×0.3 =2.824 KN 剪应力max=3/2bh =3×2.824×103/2×1000×18 =0.235Mpa fV=1.4 Mpamax=0.235Mpa 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按强度验算荷载组合,进行挠度验算时,不考虑振动荷载,所以:q=q1q2q3=0.129.60.6=10.32KN/mWA

9、=Kfql4/100EI =0.967×10.32×3004/(100×10000×1/12×400×183) =0.416mmW=l/400=300/400=0.75mm 满足要求六、 板钢管支撑体系验算 本工程使用48×3.5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搭设施工方法详见模板搭设施工工艺。以最大板厚400为例,计算中间立杆受力。 (1)横向水平杆的强度计算:传递给横向水平杆的线性荷载为:q=15.184×0.7×1/2=5.31KN/mM=ql2/8=5.31×0.72/8=0.326 KN

10、3;m48×3.5杆件的截面抵抗矩为W=5080mm3(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表4-31)=M/W=0.326×106/5080=64.173N/mm2<f=205N/mm2满足要求 (2)挠度计算:=5q1l4/384EI=5×5.31×7004/384×206×103×12.19×104=0.661mmWA=l/400=1.5mm 满足要求 (3)立杆的稳定计算:作用在立杆上的最大施工荷载为:N=5.31KN/m×0.7m =3.717KN轴心压杆的稳定系数=h/I=1.8×1800/

11、15.8=205查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表4-37A得=0.172立杆压力设计值为:F=Afc =0.172×4.89×102×205 =17.24 KN3.717KN满足要求 (4)卡扣抗滑计算:横向水平杆传递给立柱集中荷载为N=3.717KN,卡扣抗滑承载力设计值为8.5KN大于3.717KN。满足要求。七、 高支模整体抗倾覆措施由于地下室顶板(车库)为无梁楼盖,整体连续性强,砼浇注是以后浇带为界分段施工,不均匀堆载会产生细微的水平推力,为防止满堂脚手架的水平侧移与倾覆,采取以下抗侧移与抗倾覆措施:1、 砼浇注时采用二台输送泵,以后浇带为界对称下料,布置图如图

12、1所示:图1 无梁楼盖浇注方向示意图2、 在底板砼浇注时预埋钢筋,在地下室顶板满堂脚手架搭设时用八号铁线拉结。3、 满堂脚手架搭设时设置的剪刀撑延伸至底板面,作反支撑点。如图2所示:4、 顶板砼浇注前与浇注过程中,加强模板与支撑架的检查,发现异常,与时采取加固措施,进行合理处理。八、 高支模整体稳定措施1 高支模支撑体系的水平纵横拉杆严格按700mm 的竖向间距设置。2 纵横向均应设置垂直剪刀撑,其间距为6m;同时主梁支撑立杆也必须设置剪刀撑。3 单块梁板的模板支撑体系的四周边缘,必须设置剪刀撑,防止边缘失稳,造成质量事故。4 脚手架立杆应将荷载卸载至砼承台、基础梁上,落在回填土上的立杆应在根部加设300×300的模板做垫块。图2 无梁楼盖满堂脚手架搭设示意图九、 高支模安全技术措施1 应遵守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有关规定;2 模板与支撑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可靠临时措施;3 施工现场应搭设工作梯,作业人员不得爬支架上下;4 高支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