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列方法总结及题型大全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0572d679-8916-4631-81a6-d399185762d9/0572d679-8916-4631-81a6-d399185762d91.gif)
![高考数列方法总结及题型大全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0572d679-8916-4631-81a6-d399185762d9/0572d679-8916-4631-81a6-d399185762d92.gif)
![高考数列方法总结及题型大全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0572d679-8916-4631-81a6-d399185762d9/0572d679-8916-4631-81a6-d399185762d93.gif)
![高考数列方法总结及题型大全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0572d679-8916-4631-81a6-d399185762d9/0572d679-8916-4631-81a6-d399185762d94.gif)
![高考数列方法总结及题型大全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0572d679-8916-4631-81a6-d399185762d9/0572d679-8916-4631-81a6-d399185762d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 数 列 方法总结及题型大全方法技巧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数列求和是数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数学的重点考查对象。数列求和的基本思路是,抓通项,找规律,套方法。下面介绍数列求和的几种常用方法:一、直接(或转化)由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和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4、例1(07高考山东文18)设是公比大于1的等比数列,为数列的前项和已知,且构成等差数列(1)求数列的等差数列(2)令求数列的前项和解:(1)由已知得解得设数列的公比为,由,可得又,可知,即,解得由题意得故数列的通项为(2)由于由(1)得, 又是等差数列
2、故练习:设Sn1+2+3+n,nN*,求的最大值. 解: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得 , (利用常用公式) 当 ,即n8时,二、错位相减法设数列的等比数列,数列是等差数列,则数列的前项和求解,均可用错位相减法。例2(07高考天津理21)在数列中,其中()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数列的前项和;()解:由,可得,所以为等差数列,其公差为1,首项为0,故,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解:设,当时,式减去式,得,这时数列的前项和当时,这时数列的前项和例3(07高考全国文21)设是等差数列,是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求,的通项公式;()求数列的前n项和解:()设的公差为,的公比为,则依题意有且解得,所以,(
3、),得,三、逆序相加法把数列正着写和倒着写再相加(即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推广)例4(07豫南五市二联理22.)设函数的图象上有两点P1(x1, y1)、P2(x2, y2),若,且点P的横坐标为.(I)求证:P点的纵坐标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II)若(III)略(I),且点P的横坐标为.P是的中点,且由(I)知,(1)+(2)得:四、裂项求和法这是分解与组合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具体应用. 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 通项分解(裂项)如: (1)(2)(3)等。例5 求数列的前n项和.解:设 (裂项) 则 (裂项求和)
4、 例6(06高考湖北卷理17)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坐标原点,其导函数为,数列的前n项和为,点均在函数的图像上。()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设,是数列的前n项和,求使得对所有都成立的最小正整数m;解:()设这二次函数f(x)ax2+bx (a0) ,则 f(x)=2ax+b,由于f(x)=6x2,得a=3 , b=2, 所以 f(x)3x22x.又因为点均在函数的图像上,所以3n22n.当n2时,anSnSn1(3n22n)6n5.当n1时,a1S13×1226×15,所以,an6n5 ()()由()得知,故Tn(1).因此,要使(1)<()成立的m,必须且仅须满足,即
5、m10,所以满足要求的最小正整数m为10.评析:一般地,若数列为等差数列,且公差不为0,首项也不为0,则求和:首先考虑则=。下列求和: 也可用裂项求和法。五、分组求和法所谓分组法求和就是:对一类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的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例7数列an的前n项和,数列bn满 .()证明数列an为等比数列;()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解析:()由,两式相减得:,同定义知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 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得:=例8求()解:当为偶数时,;当为奇数时,综上所述,点评:分组求和即将不能直接求和的数列
6、分解成若干个可以求和的数列,分别求和.六、利用数列的通项求和先根据数列的结构及特征进行分析,找出数列的通项及其特征,然后再利用数列的通项揭示的规律来求数列的前n项和,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例9 求之和.解:由于 (找通项及特征) (分组求和)例10 已知数列an:的值.解: (找通项及特征) (设制分组) (裂项) (分组、裂项求和) 类型1 解法: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利用累加法(逐差相加法)求解。例:已知数列满足,求。解:由条件知:分别令,代入上式得个等式累加之,即所以,类型2 解法: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利用累乘法(逐商相乘法)求解。例:已知数列满足,求。解:由条件知,分别令,代入上式得个等式累
7、乘之,即又,例:已知, ,求。 。类型3 (其中p,q均为常数,)。解法(待定系数法):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其中,再利用换元法转化为等比数列求解。例:已知数列中,求.解:设递推公式可以转化为即.故递推公式为,令,则,且.所以是以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所以.变式:递推式:。解法:只需构造数列,消去带来的差异类型4 (其中p,q均为常数,)。 (,其中p,q, r均为常数) 。解法:一般地,要先在原递推公式两边同除以,得:引入辅助数列(其中),得:再待定系数法解决。例:已知数列中,,,求。解:在两边乘以得:令,则,解之得:所以类型5 递推公式为(其中p,q均为常数)。解法一(待定系数法
8、):先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其中s,t满足解法二(特征根法):对于由递推公式,给出的数列,方程,叫做数列的特征方程。若是特征方程的两个根,当时,数列的通项为,其中A,B由决定(即把和,代入,得到关于A、B的方程组);当时,数列的通项为,其中A,B由决定(即把和,代入,得到关于A、B的方程组)。解法一(待定系数迭加法):数列:,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由,得,且。则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于是。把代入,得,。把以上各式相加,得。解法二(特征根法):数列:, 的特征方程是:。,。又由,于是故例:已知数列中,,,求。解:由可转化为即或这里不妨选用(当然也可选用,大家可以试一试),则是以首项为,公
9、比为的等比数列,所以,应用类型1的方法,分别令,代入上式得个等式累加之,即又,所以。类型6 递推公式为与的关系式。(或)解法:这种类型一般利用与消去 或与消去进行求解。例:已知数列前n项和.(1)求与的关系;(2)求通项公式.解:(1)由得:于是所以.(2)应用类型4(其中p,q均为常数,)的方法,上式两边同乘以得:由.于是数列是以2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类型7 解法:这种类型一般利用待定系数法构造等比数列,即令,与已知递推式比较,解出,从而转化为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例:设数列:,求.解:设,将代入递推式,得()则,又,故代入()得说明:(1)若为的二次式,则可设;(2)本题也可由
10、,()两式相减得转化为求之. 【知识点】:1.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A1+An)N/2 即: (首项+末项)*项数 / 2等差数列公式求和公式 Sn=n(a1+an)/2 或Sn=na1+n(n-1)d/2 即: 项数*首项+项数*(项数-1)*公差/2 2.等比数列前n项和设 a1,a2,a3.an构成等比数列 前n项
11、和Sn=a1+a2+a3.an Sn=a1+a1*q+a1*q2+.a1*q(n-2)+a1*q(n-1)(这个公式虽然是最基本公式,但一部分题目中求前n项和是很难用下面那个公式推导的,这时可能要直接从基本公式推导过去,所以希望这个公式也要理解) Sn=a1(1-qn)/(1-q)=(a1-an*q)/(1-q); q:公比 【例】、已知数列满足,则通项公式an=3(n-1)+a(n-1) ->an-a(n-1)=3(n-1) 同样a(n-1)-a(n-2)=3(n-2) a(n-2(-a(n-3)=3(n-3) a3-a
12、2=32 a2-a1=31 以上的n个等式的两边相加得到 An-a1=3+32+3(n-1)=3(1-3n-1)/(1-3)=(3n-1)/21判断和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常有三种方法:(1)定义法:对于n2的任意自然数,验证为同一常数。(2)通项公式法:若 = +(n-1)d= +(n-k)d ,则为等差数列;若 ,则为等比数列。(3)中项公式法:验证中项公式成立。2. 在等差数列中,有关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解: (1)当>0,d<0时,满足的项数m使得取最大值.(2)当<0,d>0时,满足的
13、项数m使得取最小值。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3.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注意事项1证明数列是等差或等比数列常用定义,即通过证明 或而得。2在解决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相关问题时,“基本量法”是常用的方法,但有时灵活地运用性质,可使运算简便,而一般数列的问题常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求解。3注意与之间关系的转化。如:= , =4解综合题的成败在于审清题目,弄懂来龙去脉,透过给定信息的表象,抓住问题的本质,揭示问题的内在联系和隐含条件,明确解题方向,形成解题策略【问题1】等差、等比数列的项与和特征问题例1.数列的前项和记为()求的通项公
14、式;()等差数列的各项为正,其前项和为,且,又成等比数列,求本小题主要考察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以及推理能力与运算能力。解:()由可得,两式相减得又 故是首项为,公比为得等比数列 ()设的公比为 由得,可得,可得故可设 又由题意可得 解得等差数列的各项为正, 例2.设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对任意正整数,。(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的前项和为,对数列,从第几项起?.解(1) an+ Sn=4096, a1+ S1=4096, a1 =2048. 当n2时, an= SnSn1=(4096an)(4096an1)= an1an = an=2048()n1. (2) log2an=lo
15、g22048()n1=12n, Tn=(n2+23n). 由Tn<509,解得n>,而n是正整数,于是,n46. 从第46项起Tn<509.【问题2】等差、等比数列的判定问题例3.已知有穷数列共有2项(整数2),首项2设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2(1,2,21),其中常数1(1)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2)若2,数列满足(1,2,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3)若(2)中的数列满足不等式|4,求的值(1) 证明 当n=1时,a2=2a,则=a; 2n2k1时, an+1=(a1) Sn+2, an=(a1) Sn1+2, an+1an=(a1) an, =a, 数列an是等比数列.
16、 (2) 解:由(1) 得an=2a, a1a2an=2a=2a=2, bn=(n=1,2,2k).(3)设bn,解得nk+,又n是正整数,于是当nk时, bn<; 当nk+1时, bn>. 原式=(b1)+(b2)+(bk)+(bk+1)+(b2k) =(bk+1+b2k)(b1+bk) =. 当4,得k28k+40, 42k4+2,又k2,当k=2,3,4,5,6,7时,原不等式成立. 例 4。已知数列中,是其前项和,并且,设数列,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设数列,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项和。分析:由于b和c中的项都和a中的项有关,a中又有S=4a+2,可由S-
17、S作切入点探索解题的途径解:(1)由S=4a,S=4a+2,两式相减,得S-S=4(a-a),即a=4a-4a(根据b的构造,如何把该式表示成b与b的关系是证明的关键,注意加强恒等变形能力的训练)a-2a=2(a-2a),又b=a-2a,所以b=2b 已知S=4a+2,a=1,a+a=4a+2,解得a=5,b=a-2a=3 由和得,数列b是首项为3,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故b=3·2当n2时,S=4a+2=2(3n-4)+2;当n=1时,S=a=1也适合上式综上可知,所求的求和公式为S=2(3n-4)+2说明:1本例主要复习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证明一个数列为等差,等比数列,求数列通项
18、与前项和。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由条件得出递推公式。2解综合题要总揽全局,尤其要注意上一问的结论可作为下面论证的已知条件,在后面求解的过程中适时应用【问题3】函数与数列的综合题 数列是一特殊的函数,其定义域为正整数集,且是自变量从小到大变化时函数值的序列。注意深刻理解函数性质对数列的影响,分析题目特征,探寻解题切入点. 例5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坐标原点,其导函数为,数列的前n项和为,点均在函数的图像上。()、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设,是数列的前n项和,求使得对所有都成立的最小正整数m;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等差数列、数列求和、不等式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运算技能,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解
19、:()设这二次函数f(x)ax2+bx (a0) ,则 f(x)=2ax+b,由于f(x)=6x2,得a=3 , b=2, 所以 f(x)3x22x.又因为点均在函数的图像上,所以3n22n.当n2时,anSnSn1(3n22n)6n5.当n1时,a1S13×1226×15,所以,an6n5 ()()由()得知,故Tn(1).因此,要使(1)<()成立的m,必须且仅须满足,即m10,所以满足要求的最小正整数m为10.例6设,定义,其中nN*.(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若,解:(1)2,数列an上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2)两式相减得: 例7设数列的前n项和
20、为,点均在函数y3x2的图像上。()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设,是数列的前n项和,求使得对所有都成立的最小正整数m。本小题主要是考查等差数列、数列求和、不等式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运算技能,考查分析问题能力和推理能力。解:(I)依题意得,即。当n2时,a;当n=1时,×-2×1-1-6×1-5所以。(II)由(I)得,故=。因此,使得成立的m必须满足,即m10,故满足要求的最小整数m为10。【问题4】数列与解析几何数列与解析几何综合题,是今后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之一,求解时要充分利用数列、解析几何的概念、性质,并结合图形求解.例8在直角坐标平面上有一点列,对一切正整数,点
21、位于函数的图象上,且的横坐标构成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求点的坐标;子设抛物线列中的每一条的对称轴都垂直于轴,第条抛物线的顶点为,且过点,记与抛物线相切于的直线的斜率为,求:.解:(1)(2)的对称轴垂直于轴,且顶点为.设的方程为:把代入上式,得,的方程为:。,=点评:本例为数列与解析几何的综合题,难度较大。(1)、(2)两问运用几何知识算出. 例9已知抛物线,过原点作斜率1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第一象限内一点,又过点作斜率为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再过作斜率为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如此继续,一般地,过点作斜率为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设点()令,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并求数列的前项和为解:(1)因为、在抛
22、物线上,故,又因为直线的斜率为,即,代入可得, 故是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问题5】数列创新题例10.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写出与的递推关系式,并求关于的表达式;()设,求数列的前项和。解:由得:,即,所以,对成立。由,相加得:,又,所以,当时,也成立。()由,得。而,例11.已知数列an满足a1=a, an+1=1+我们知道当a取不同的值时,得到不同的数列,如当a=1时,得到无穷数列:()求当a为何值时a4=0;()设数列bn满足b1=1, bn+1=,求证a取数列bn中的任一个数,都可以得到一个有穷数列an; (I)解法一: 故a取数列bn中的任一个数,都可以得到一个有穷数列an例12已
23、知正项数列,其前项和满足且成等比数列,求数列的通项解 10Sn=an2+5an+6, 10a1=a12+5a1+6,解之得a1=2或a1=3. 又10Sn1=an12+5an1+6(n2), 由得 10an=(an2an12)+6(anan1),即(an+an1)(anan15)=0 an+an1>0 , anan1=5 (n2). 当a1=3时,a3=13,a15=73. a1, a3,a15不成等比数列a13;当a1=2时, a3=12, a15=72, 有 a32=a1a15 , a1=2, an=5n3例13.已知数列满足(I)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II)求数列的通项公式;(I
24、I)若数列满足证明是等差数(1)证明:是以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II)解:由(I)得(III)证明:,得 即,得 即 是等差数列。例14.已知数列中,在直线y=x上,其中n=1,2,3.()令 ()求数列()设的前n项和,是否存在实数,使得数列为等差数列?若存在,试求出.若不存在,则说明理由。解:(I)由已知得 又是以为首项,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II)由(I)知,将以上各式相加得: (III)解法一:存在,使数列是等差数列.数列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是常数即又当且仅当,即时,数列为等差数列.解法二:存在,使数列是等差数列.由(I)、(II)知,又当且仅当时,数列是等差数列.例15
25、(1)在0,3上作函数y=f(x)的图象 (2)求证: (3)设S(a) (a0)是由x轴、y=f(x)的图象以及直线x=a所围成的图形面积,当nN*时,试寻求与的关系解:(1)当n=1即0<x1时,f(x)=x+f(0)=x 当n=2即1<x2时,f(x)=2(x1)+f(1)=2x2+1=2x1当n=3即2<x3时,f(x)=3(x2)+f(2)=3x6+2×21=3x3 函数f(x)在0,3上的图象如图所示(2)f(n)=nn(n1)+f(n1)=n+f(n1)f(1)=1,f(2)=2+f(1),f(3)=3+f(2),f(n)=n+f(n1)以上各式相加得
26、2nn+1>0又 (3)由(1)图象中可知:S(n)S(n1)表示一个以f(n1)、f(n)为底,n(n1)=1为高的梯形面积(当n=1时表示三角形面积),根据(*)可得 S(n)S(n1)=又可得 S(n)S(n1)= 数列专题作业1已知数列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试推断是否存在常数A,B,C,使对一切都有成立?说明你的理由; (3)求证:解:(1)由已知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又(2)若恒成立.,故存在常数A、B、C满足条件(3) 2已知函数对于任意(),都有式子成立(其中为常数)()求函数的解析式; ()利用函数构造一个数列,方法如下:对于给定的定义域中的,令,
27、 在上述构造过程中,如果(=1,2,3,)在定义域中,那么构造数列的过程继续下去;如果不在定义域中,那么构造数列的过程就停止.()如果可以用上述方法构造出一个常数列,求的取值范围;()是否存在一个实数,使得取定义域中的任一值作为,都可用上述方法构造出一个无穷数列?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当时,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解:()令(),则,而,故=, =() ()()根据题意,只需当时,方程有解, 亦即方程 有不等于的解 将代入方程左边,左边为1,与右边不相等故方程不可能有解由 =,得 或,即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假设存在一个实数,使得取定义域中的任一值作为x1,都可以用上述方法
28、构造出一个无穷数列,那么根据题意可知,=在R中无解,亦即当时,方程无实数解由于不是方程的解,所以对于任意xR,方程无实数解,因此解得 即为所求的值 ()当时,所以,两边取倒数,得,即所以数列是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故,所以,即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3在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中,前n项和Sn满足。(I)证明是等差数列,并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的公式;(II)在XOY平面上,设点列Mn(xn,yn)满足,且点列Mn在直线C上,Mn中最高点为Mk,若称直线C与x轴、直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直线C在区间a,b上的面积,试求直线C在区间x3,xk上的面积;(III)是否存在圆心在直线C上的圆,使得点列M
29、n中任何一个点都在该圆内部?若存在,求出符合题目条件的半径最小的圆;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由已知得故 得结合,得 是等差数列 又时,解得或又,故(II)即得点设,消去n,得即直线C的方程为又是n的减函数M1为Mn中的最高点,且M1(1,1)又M3的坐标为(,)C与x轴、直线围成的图形为直角梯形从而直线C在,1上的面积为(III)由于直线C:上的点列Mn依次为M1(1,1),M2(,),M3(,),Mn(),而因此,点列Mn沿直线C无限接近于极限点M(,)又M1M的中点为(,)满足条件的圆存在事实上,圆心为(,),半径的圆,就能使得Mn中任何一个点都在该圆的内部,其中半径最小的圆为4已
30、知定义在R上的单调函数,存在实数,使得对于任意实数总有恒成立.(1)求x0的值.(2)若,且对任意正整数n,有,记,比较与Tn的大小关系,并给出证明;(3)若不等式对任意不小于2的正整数n都成立,求x的取值范围.解:(1)令,得 令,得 由,得 为单调函数,(2)由(1)得, 又又, ,(3)令,则当时, 即 解得或5在等差数列中,其中是数列的前项之和,曲线的方程是,直线的方程是。(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当直线与曲线相交于不同的两点,时,令,求的最小值;(3)对于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P,用“上的点与点P距离的最小值”定义点P到直线的距离与原有的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是等价的,若曲线与直线不相交
31、,试以类似的方式给出一条曲线与直线间“距离”的定义,并依照给出的定义,在中自行选定一个椭圆,求出该椭圆与直线的“距离”。解:(1),又, ,。 (2),由题意,知,即,或,即或,即或时,直线与曲线相交于不同的两点。,时,的最小值为。 (3)若曲线与直线不相交,曲线与直线间“距离”是:曲线上的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小值。 曲线与直线不相交时,即,即, 时,曲线为圆,时,曲线为椭圆。 选,椭圆方程为,设椭圆上任一点,它到直线的距离,椭圆到直线的距离为。 (椭圆到直线的距离为)6直线与x轴、y 轴所围成区域内部(不包括边界)的整点个数为,所围成区域内部(包括边界)的整点个数为(整点就是横坐标,纵坐标都为整
32、数的点)(1)求和的值; (2)求及的表达式; (3)对个整点中的每一个点用红、黄、蓝、白四色之一着色,其方法总 数为An,对个整点中的每一个点用红、黄两色之一着色,其方法总数为Bn,试比较An与Bn的大小解:(1)时,直线上有个点,直线上有 ,直线上有,直线上有 (2)时, 时,当时, 当 时也满足, (3); 当时, 当且时, 7我们把数列叫做数列的k方数列(其中an>0,k,n是正整数),S(k,n)表示k方数列的前n项的和。 (1)比较S(1,2)·S(3,2)与S(2,2)2的大小; (2)若的1方数列、2方数列都是等差数列,a1=a,求的k方数列通项公式。 (3)对
33、于常数数列an=1,具有关于S(k,n)的恒等式如:S(1,n)=S(2,n),S(2,n)=S(3,n)等等,请你对数列的k方数列进行研究,写出一个不是常数数列的k方数列关于S(k,n)的恒等式,并给出证明过程。解:(1)S(1,2)= S(1,2)·S(3,2)S(2,2)2= = (2)设 则 得 2d2=0,d=p=0 (3)当an=n时,恒等式为S(1,n)2=S(3,n)证明:相减得: 相减得: 8设向量, (n为正整数),函数在0,1上的最小值与最大值的和为,又数列满足: (1) 求证:(2) (2)求的表达式(3) 若,试问数列中,是否存在正整数,使得对于任意的正整数
34、,都有成立?证明你的结论(注:与表示意义相同)解 (1)证:对称轴, 所以在0,1上为增函数 , (2)由得 = 两式相减得(3)由(1)与(2)得设存在自然数,使对,恒成立当时,当时,当时,当时,当时, 所以存在正整数,使对任意正整数,均有 9已知函数.(1)数列满足: ,若对任意的恒成立,试求的取值范围;(2)数列满足: ,记,为数列的前项和, 为数列的前项积,求证.解:(1)因为,所以.于是, 为等比数列,所以,从而,有.故.(2)因为 ,所以, ,.即有.由,显然,知,即.因为,所以 .10设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n,记Dn内的格点(格点即横坐标和纵坐标皆为整数的点)的个数为f(
35、n)(nN*). (1)求f(1)、f(2)的值及f(n)的表达式; (2)设bn=2nf(n),Sn为bn的前n项和,求Sn; (3)记,若对于一切正整数n,总有Tnm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解(1) f(1)=3 f(2)=6 当x=1时,y=2n,可取格点2n个;当x=2时,y=n,可取格点n个 f(n)=3n (2)由题意知:bn=3n·2n Sn=3·21+6·22+9·23+3(n1)·2n1+3n·2n 2Sn=3·22+6·23+3(n1)·2n+3n·2n+1Sn=3
36、3;21+3·22+3·23+3·2n3n·2n+1 =3(2+22+2n)3n·2n+1 =3· =3(2n+12)3nn+1Sn=(33n)2n+16Sn=6+(3n3)2n+1 (3) 11已知数列中,且点在直线上.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函数求函数的最小值; (3)设表示数列的前项和。试问:是否存在关于的整式,使得对于一切不小于2的自然数恒成立? 若存在,写出的解析式,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解:(1)由点P在直线上,即,且,数列是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同样满足,所以 (2) 所以是单调递增,故
37、的最小值是 (3),可得, ,n2 故存在关于n的整式g(x)=n,使得对于一切不小于2的自然数n恒成立12.一个三角形数表按如下方式构成:第一行依次写上n(n4)个数,在上一行的每相邻两数的中间正下方写上这两数之和,得到下一行,依此类推记数表中第i行的第j个数为f(i,j)(1)若数表中第i (1in3)行的数依次成等差数列,求证: 第i+1行的数也依次成等差数列;(2)已知f(1,j)=4j,求f(i,1)关于i的表达式;(3)在(2)的条件下,若f(i,1)=(i+1)(ai1),bi= ,试求一个函数g(x),使得Sn=,m(,),均存在实数,使得当n时,都有解:(1)数表中第行的数依
38、次所组成数列的通项为,则由题意可得 (其中为第行数所组成的数列的公差) (2)第一行的数依次成等差数列,由(1)知,第2行的数也依次成等差数列,依次类推,可知数表中任一行的数(不少于3个)都依次成等差数列. 设第行的数公差为,则,则 ,所以 (3)由,可得所以=令,则,所以 要使得,即,只要=,所以只要,即只要,所以可以令则当时,都有.所以适合题设的一个函数为 13已知函数,数列满足对于一切有,且数列满足,设()求证:数列为等比数列,并指出公比;()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若(为常数),求数列从第几项起,后面的项都满足解:() 故数列为等比数列,公比为. () 所以数列是以为首项,公差为 l
39、oga3的等差数列. 又 又=1+3,且 () 假设第项后有 即第项后,于是原命题等价于 故数列从项起满足 14已知为实数,数列满足,当时, ();()证明:对于数列,一定存在,使; ()令,当时,求证:20解:解:()由题意知数列的前34项成首项为100,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从第35项开始,奇数项均为3,偶数项均为1,从而= =. ()证明:若,则题意成立若,此时数列的前若干项满足,即.设,则当时,.从而此时命题成立若,由题意得,则由的结论知此时命题也成立.综上所述,原命题成立()当时,因为, 所以=因为>0,所以只要证明当时不等式成立即可.而当当时,由于>0,所以<综上所
40、述,原不等式成立15已知数列,中,且是函数的一个极值点.(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若点的坐标为(1,)(,过函数图像上的点 的切线始终与平行(O 为原点),求证:当 时,不等式对任意都成立.解:(1)由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当时, 所以 (2)由得: (作差证明) 综上所述当 时,不等式对任意都成立.16已知数列中,.(I)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II)试比较与的大小;(III)求正整数,使得对于任意的正整数,恒成立.解:(I),又,即数列是以0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且,()(II) , 17如果正数数列满足:对任意的正数M,都存在正整数,使得,则称数列是一个无界正数列()若, 分别
41、判断数列、是否为无界正数列,并说明理由; ()若,是否存在正整数,使得对于一切,有成立;()若数列是单调递增的无界正数列,求证:存在正整数,使得解:()不是无界正数列理由如下:取M = 5,显然,不存在正整数满足;是无界正数列理由如下:对任意的正数M,取为大于2M的一个偶数,有,所以是无界正数列 ()存在满足题意的正整数.理由如下:当时,因为,即取,对于一切,有成立.注:k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即可.()证明:因为数列是单调递增的正数列,所以.即.因为是无界正数列,取,由定义知存在正整数,使.所以.由定义可知是无穷数列,考察数列,显然这仍是一个单调递增的无界正数列,同上理由可知存在正整数,使得.
42、重复上述操作,直到确定相应的正整数.则 . 即存在正整数,使得成立. 18已知点列顺次为直线上的点,点列顺次为轴上的点,其中,对任意的,点、构成以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1)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2)求证:对任意的,是常数,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3)对上述等腰三角形添加适当条件,提出一个问题,并做出解答。解: (1)依题意有,于是.所以数列是等差数列. (2)由题意得,即 , () 所以又有. 由得:,由都是等差数列. ,那么得 ,. ( 故 (3) 提出问题:若等腰三角形中,是否有直角三角形,若有,求出实数 提出问题:若等腰三角形中,是否有正三角形,若有,求出实数解:问题 当为奇数时,所以当
43、为偶数时,所以 作轴,垂足为则,要使等腰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必须且只须:. 当为奇数时,有,即 , 当, 不合题意. 当为偶数时,有 ,,同理可求得 当时,不合题意.综上所述,使等腰三角形中,有直角三角形,的值为或或解:问题 当为奇数时,所以当为偶数时,所以 作轴,垂足为则,要使等腰三角形为正三角形,必须且只须:. 当为奇数时,有,即 , 当时,. 不合题意当为偶数时,有 ,,同理可求得 .;当时,不合题意 综上所述,使等腰三角形中,有正三角形,的值为;19已知数列与数列(,1)满足:<0, >0;当2时,与满足如下条件:当0时,; 当<0时,。求:(1)用表示; (2)当时
44、,用表示 (3)当是满足的最大整数时,用表示满足的条件。 解:(1) 所以无论哪种情况,都有 因此,数列 (2)由 由可知,不成立, 所以 于是 由(1)可得,(3)由 20已知等差数列中,公差,其前项和为,且满足:,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通过公式构造一个新的数列若也是等差数列,求非零常数;()求()的最大值解:()数列是等差数列, 又, ,或 公差, , (), 数列是等差数列, 去分母,比较系数,得 () 当且仅当,即时,取得最大值 21已知二次函数f (x)=x2+ax()(1)若函数y = f (sinx +cosx) ()的最大值为,求的最小值;(2)当a = 2时,设nN*
45、, S= , 求证:< S < 2 ;(3)当a > 2时, 求证:f (sin2xlog2sin2x+cos2xlog2cos2x) 1 a , 其中xR, x ¹ kp且x ¹ kp(kZ)解:令t = sinx +cosx=2sin(x + ),2t2,y = t2 + at = (t + )2 ,当a < 0时, t =2时,y最大= 42a = , 解得:a = ,此时, f(x) = (x )2 ,f(x)最小值 = .当a 0时, t =2时,y最大= 4+2a = , 解得:a = .此时, f(x) = (x +)2 ,f(x)最小
46、值 = .综合上述,条件满足时, 的最小值为. S= =,设S(n ) =;则S(n+1 ) = S(n+1 ) S(n ) = >=>0 ;S(n )在时单调递增,S = S(n )S(1) = 又,S < .综上有: < S < 2成立. (3) )xR, x ¹ kp且x ¹ kp(kZ), sin2x, cos2x (0,1),又sin2x+cos2x =1, 故设t = sin2x, 则有cos2x= 1 t ,设f (t) = t log2t + (1 t ) log2 (1 t ) (其中t(0,1)f(t ) = log2t + log2e log2 (1 t ) log2e = .令f(t ) = 0, 得t =,当0 < t < 时, f(t ) < 0, 所以f (t )在(0, )单调递减,当 < t <1时, f(t ) > 0, 所以f (t )在(,1)单调递增,t = 时f (t)取最小值等于f() = log2+log2= log2= 1.即有sin2x log2sin2x+cos2x log2cos2x 1 .当a > 2时, f(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殖买卖的合同范本
- 2025企业年金基金托管合同范本
- 2025江苏省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合同(示范文本)
- 油罐安全合同范本
- 2025企业管理资料范本福建劳动合同范本
- 2025衢州市衢江区高家镇湖仁村物业用房及厂房租赁合同
- 汽车货物运输合同协议书
- 2025【合同范本】农村土地承包合同
- 2025“谁造谁有”林地使用合同书
- 货物运输合同协议书模板
- 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整体租赁底商运营方案(技术方案)
- 常用药物作用及副作用课件
- 小学生作文方格纸A4纸直接打印版
- 老人心理特征和沟通技巧
- 幼儿阿拉伯数字描红(0-100)打印版
- 标杆地产集团 研发设计 工程管理 品质地库标准研发成果V1.0
- TMS开发业务需求文档
- 2023年1月浙江高考英语听力试题及答案(含MP3+录音原文)
- HI-IPDV10芯片产品开发流程V10宣课件
- 房产抵押注销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