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发热-本科ppt课件_第1页
第五章发热-本科ppt课件_第2页
第五章发热-本科ppt课件_第3页
第五章发热-本科ppt课件_第4页
第五章发热-本科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第五章 发热发热(Fever)南方医科大学病生教研室南方医科大学病生教研室 李李 强强 高等动物机体都具有相对稳定的体温。高等动物机体都具有相对稳定的体温。正常成人体温维持在正常成人体温维持在37.037.0左右。左右。 人体温度存在性别、年龄差异。人体温度存在性别、年龄差异。一、概述一、概述Homeostasis (36 37)Activates heat-loss center in hypothalamusSkin blood vessels constrictSkeletal muscles activated, shivering beginsSkin blood vessel

2、s dilateSweat glands activatedImbalanceImbalanceBody temperature decreasesActivates heat-promoting center in hypothalamusHot stimulus Blood warmer than set pointCold stimulus Blood cooler than set pointBody temperature increases体温升高体温升高=发热?发热?生理性体温升高:剧烈运动、月经前期、生理性体温升高:剧烈运动、月经前期、 精神紧张精神紧张 病理性体温升高:病理性

3、体温升高: 发热:调节性体温升高发热:调节性体温升高 , 调定点调定点 上移。上移。 过热:被动性体温升高过热:被动性体温升高 ,超,超越越 调定点水平。调定点水平。 过热过热hyperthermiahyperthermia):): 指体温调节机制失调或调节障碍,使得机指体温调节机制失调或调节障碍,使得机体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而体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而引起的非调节性的体温升高。引起的非调节性的体温升高。 多见于多见于 过度产热过度产热 散热障碍散热障碍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障碍 发热发热FeverFever)在激活物的作用下,在激活物的作用下,使

4、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体温升高,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0.5(37.50C)37.50C)时,称为发热。时,称为发热。发热的定义发热的定义过热和发热的比较过热和发热的比较 发热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所共有的发热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所共有的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 常出现在疾病初期,是疾病的重要信号;常出现在疾病初期,是疾病的重要信号; 发热反应是机体对疾病的一组复杂的病理生理发热反应是机体对疾病的一组复杂的病理生理反应。反应。 热热 型型 观察患者体温升降的速度、幅度、高观察

5、患者体温升降的速度、幅度、高 温持续时间,绘制成体温曲线。在一定温持续时间,绘制成体温曲线。在一定时间内时间内 的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的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 l体温持续于体温持续于39394040左右左右. . l 24h 24h波动范围不超过波动范围不超过11l见于伤寒、大叶性肺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炎稽留热稽留热 (continued fever)弛张热弛张热 (remittent fever)间歇热间歇热 (intermittent fever )(intermittent fever )波状热波状热 (undulant fever undulant fever )回归热回归热re

6、current feverrecurrent fever) l体温骤然升高至体温骤然升高至3939以以 上,持续数天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水平; l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即规律性续若干天,即规律性相互交替;相互交替;l见于何杰金氏病。见于何杰金氏病。不规则热不规则热 (irregular fever )(irregular fever )l发热无规律可循;发热无规律可循; l见于结核病,瘤性发见于结核病,瘤性发热,流感。热,流感。 二、发热的病因与机制二、发热的病因与机制 (一一)发热激活物发热激活物(pyrogenic activato

7、r) 凡能激活体内产内生致热原细胞凡能激活体内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进而引起体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进而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温升高的物质, 包括外致热原包括外致热原exogenous pyrogen)和某些体内产物。和某些体内产物。 1. 1. 外致热原外致热原(exogenous pyrogen)(exogenous pyrogen) 来自体外的发热激活物。包括:来自体外的发热激活物。包括: 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革兰阳性菌 病毒病毒 其它微生物其它微生物 (1 1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E.ColiE.Coli)、伤寒杆菌、志贺氏菌、)、伤寒杆菌、志贺

8、氏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等。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等。 脂多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ipopolysaccharide,LPSLPS) 内毒素内毒素endotoxinendotoxin,ETET):): O特异侧链特异侧链核心多糖核心多糖脂脂 质质A(Lipid A): 致热性和毒性的主致热性和毒性的主要成分要成分强致热性,耐热强致热性,耐热(1600C(1600C,2h2h),输液),输液反应的常见原因反应的常见原因 (2革兰阳性菌革兰阳性菌 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菌等。 致热方式:致热方式: 全菌体被细胞吞噬全菌体被

9、细胞吞噬 外毒素:(白喉杆菌外毒素:(白喉杆菌 白喉毒白喉毒素)素) (葡萄球菌(葡萄球菌肠毒素)肠毒素) (链球菌(链球菌致热外毒素)致热外毒素) 肽聚糖:细胞壁骨架桥,类似肽聚糖:细胞壁骨架桥,类似LPS(3) (3) 病毒病毒 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人类的致病病毒多数为包膜病毒。人类的致病病毒多数为包膜病毒。 致热物质:致热物质: 包膜脂蛋白包膜脂蛋白 血凝素血凝素FeverFever病因与机制病因与机制(4 4其它微生物其它微生物 立克次体、衣原体、钩端螺旋体等胞壁立克次体、衣原体、钩端螺旋体等胞壁中脂多糖中脂多糖 在体内繁殖引起相应的抗

10、原表达或细胞在体内繁殖引起相应的抗原表达或细胞自身抗原的变异,启动免疫反应,进而致热。自身抗原的变异,启动免疫反应,进而致热。 2 2、体内产物、体内产物 (1) (1) 抗原抗原抗体复合物抗体复合物 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2) (2) 致炎物和炎症灶激活物致炎物和炎症灶激活物 尿酸盐结晶、硅酸盐结晶尿酸盐结晶、硅酸盐结晶 (3) (3) 致热性类固醇致热性类固醇 本胆烷醇酮本胆烷醇酮(etiocholanolone) (etiocholanolone) (二内生致热原(二内生致热原(Endogenous Pyrogen, EP) 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体内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

11、下,体内某些细胞某些细胞 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质。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淋巴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淋巴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肾小球膜细胞以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肾小球膜细胞以及肿瘤细胞。及肿瘤细胞。产生产生EPEP的细胞的细胞1. 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 IL-1) 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由单核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巨噬细胞产生的多肽类物质。其受体广泛分布于脑内。致热性的多肽类物质。其受体广泛分布于脑内。致热性 强。强。不耐热,不耐热,70 30min即可破坏其致热活性,可被水杨即可破坏

12、其致热活性,可被水杨酸钠阻断。酸钠阻断。 2. 2. 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由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由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TNF-TNF-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TNF-TNF-主主要由活化的要由活化的T T淋巴细胞分泌,两者有相似淋巴细胞分泌,两者有相似致热性。小剂量呈单峰热,大剂量呈双峰致热性。小剂量呈单峰热,大剂量呈双峰热;热;TNFTNF在体内外均能刺激在体内外均能刺激IL-1IL-1的产生。的产生。不耐热,不耐热,70 30min70

13、 30min失活。失活。3. 3. 干扰素干扰素interferon, IFNinterferon, IFN)由由T-T-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NKNK细胞等分泌的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细胞等分泌的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的蛋白质,是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产瘤的蛋白质,是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产物,有多种亚型,与发热有关的是物,有多种亚型,与发热有关的是IFNIFN, IFN, IFN , ,分子量为分子量为151517KD 17KD 。反复注。反复注射可产生耐受性。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发射可产生耐受性。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发热的重要热的重要EPEP。4.4.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In

14、terleukin-6, IL-6)Interleukin-6, IL-6) 由单核由单核- -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内皮细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分泌的细胞因子胞和成纤维细胞等分泌的细胞因子.ET.ET、病毒、病毒、IL-1IL-1,TNFTNF等可诱生,静脉或脑内等可诱生,静脉或脑内注射,可引起动物发热。但作用比注射,可引起动物发热。但作用比IL-1IL-1和和TNFTNF弱。弱。(三)(三) 体温升高的机制体温升高的机制1. 1. 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正调节中枢:正调节中枢:POAHPOAH热敏神经原,冷敏神经原)热敏神经原,冷敏神经原)负调节中枢:中杏仁核负调节中枢

15、:中杏仁核medial amydaloid nucleusmedial amydaloid nucleus,MANMAN) 腹中膈区腹中膈区ventral septal areaventral septal area,VSAVSA) 弓状核弓状核 (Preoptic anterior hypothalamus) (Preoptic anterior hypothalamus)2. EP2. EP信号进入体温调节中枢的途径信号进入体温调节中枢的途径(1 1通过下丘脑终板血管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下丘脑终板血管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organum vasculosum laminae term

16、inalis, OVLT)(organum vasculosum laminae terminalis, OVLT)(2 2通过血脑屏障直接进入中枢饱和转运)通过血脑屏障直接进入中枢饱和转运)(3 3通过迷走神经通过迷走神经 ( (肝巨噬细胞周围)肝巨噬细胞周围)图图5-2. EP5-2. EP作用的部位示意图作用的部位示意图3. 3. 发热中枢的调节介质及作用发热中枢的调节介质及作用 (1)正调节介质正调节介质 前列腺素前列腺素prostagladine E, PG) Na+/Ca2+ 比值比值 环磷酸腺苷环磷酸腺苷cAMPcAMP)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C

17、RH) 一氧化氮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nitric oxide, NO) PGE2 脑室脑室ICV内注射内注射PGE 发热;发热; EPs引起发热的同时,引起发热的同时,CSF中中PGE2下丘脑组织与下丘脑组织与EPs体外培养,有体外培养,有PGE2合成合成 阻断阻断PGE2合成的药物,可解合成的药物,可解EPs性发热性发热 微注射法将微注射法将PGE2注入注入POAH区区发热,发热, 而偏离而偏离POAH区,则不引起发热。区,则不引起发热。CRH (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中枢注入中枢注入CRH脑温,结肠温脑温,结肠温; IL-1,

18、IL-6可使离体、在体下丘脑释放可使离体、在体下丘脑释放CRH; IL-1,IL-6引起的发热,可被引起的发热,可被CRH 受体拮抗剂或抗体阻断。受体拮抗剂或抗体阻断。cAMP 外源性外源性cAMP注入动物脑室注入动物脑室 发热;发热; 兔注射兔注射EP引起发热时,引起发热时,CSF中中cAMP; 注射茶碱,注射茶碱,脑内脑内cAMP同时,同时, EP性发性发热,热, 而注射尼克酸,而注射尼克酸,脑内脑内cAMP同时,同时, EP性发热。性发热。 EPs引起双峰热时,引起双峰热时,CSF中中cAMP含量与体含量与体 温呈同步双峰变化温呈同步双峰变化Na+/Ca2+比值比值 NaCl 脑内脑内

19、发热发热 CaCl2 脑内脑内降温同时,降温同时, CSF中中cAMP降降Ca+剂剂EGTA) 脑内脑内发热发热 同时,同时,CSF中中cAMP EPs EPs下丘脑下丘脑 Na+/Ca+ Na+/Ca+ cAMP cAMP 调定调定点点NO (nitric oxide) 一种新型的神经递质,广泛分布于中枢一种新型的神经递质,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作用于作用于POAH、OVLT等部位等部位刺激棕色脂肪组织代谢刺激棕色脂肪组织代谢抑制负调节介质合成和释放抑制负调节介质合成和释放(负调节介质(负调节介质 精氨酸加压素精氨酸加压素AVPAVP) - -黑素细胞刺激素(黑素细胞刺激素(-M

20、SH-MSH) 脂皮质蛋白脂皮质蛋白-1 -1lipocortin-1lipocortin-1)精氨酸加压素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 AVP) 脑内注射脑内注射AVP解热解热 降低降低AVP增强致热原的致热效应增强致热原的致热效应 - -黑色细胞刺激素黑色细胞刺激素( -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 -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 -MSH-MSH)阻断阻断 -MSH-MSH,给,给IL-1IL-1致热致热 发热高度发热高度 明显增加,时间延长明显增加,时间延长 EP EP性发热时,脑内性发热时

21、,脑内 -MSH -MSH 含量增高含量增高 EP EP发热时,在脑室中隔区注入发热时,在脑室中隔区注入 -MSH-MSH解热解热脂皮质蛋白脂皮质蛋白1 1lipocortin-1)lipocortin-1) 糖皮质激素解热依赖脂皮质蛋白糖皮质激素解热依赖脂皮质蛋白1 1的释放。的释放。 给大鼠中枢内注射脂皮质蛋白给大鼠中枢内注射脂皮质蛋白1 1,可,可 明显抑制明显抑制EPEP的发热效应。的发热效应。(3热限热限(febrile ceiling) 发热时,体温升高很少超过发热时,体温升高很少超过41c,通常达不,通常达不到到42c,这种发热时体温上升的高度被限制在一,这种发热时体温上升的高度

22、被限制在一特定范围内的现象。热限是机体重要的自我保护特定范围内的现象。热限是机体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对于防止体温无限上升而危及生命具有重机制,对于防止体温无限上升而危及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要的意义。图图5-1. 正、负调节因素共同控制体温正、负调节因素共同控制体温“调定点调定点” 三三. 发热时相及其热代谢特点发热时相及其热代谢特点 . 体温上升期体温上升期 产热产热 散热散热 . 高温持续期高温持续期 产热产热 散热散热 . 体温下降期体温下降期 产热产热 散热散热IIIIIII I体温上升期;体温上升期;IIII高温持续期;高温持续期;IIIIII体温下降期;体温下降期; 调定点动态曲线;体温曲线。调定点动态曲线;体温曲线。图图5-4 5-4 典型发热过程的三个时相典型发热过程的三个时相 (一生理功能的变化(一生理功能的变化 1.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2.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 3.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 4.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四、代谢与功能的改变四、代谢与功能的改变(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