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残疾学生体育课堂行为个案研究个人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沛县鹿楼中学 张 伟2008年10月底,我的课题残疾学生体育课堂行为个案研究,经徐州市教科所批准立项。历经一年时间,在研究过程中,倾听了专家的报告、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经验。根据研究工作我拟写如下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暑期开学,我班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新生张雨。他是在被同学簇拥着出现体育课堂的,当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他身上时,一双特制的黑布鞋特别明显,纤细的身体随着走路姿势而左右摇摆着。学生都在招呼着站队时,他却悄悄的往后躲。随即而来的张老师悄悄地把我拉到一旁,心事重重地对我说“张雨比较特殊,听她妈妈说张雨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可能
2、受药物的影响导致先天性的脚掌残疾,张雨的家长觉得亏欠了孩子很多,舍不得把他送到特殊的教育机构,觉得那样会对孩子造成更多心理上的伤害。因此,在经过几番思想斗争之后,决定让张雨随班就读,希望他能受到正规的教育,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家长又特别交待,说他身体残疾,不用上体育课。” 尽管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当然也享有受体育教育的权利,多数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残疾情况不尽相同,再加上多数体育教师对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问题缺乏研究,往往忽视、甚至放弃对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这实质上剥夺了残疾学生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力。个案张雨的到来让我又喜又忧,喜的是张雨能有勇气和同伴走向操场,忧
3、的是张雨的活动受到肢体的限制,生怕言语不当、安排不合理会对孩子的造成伤害。这是我执教以来第一次接触特殊儿童,该如何面对他、如何引导他、使他茁壮成长呢?我决定为他建立个案档案,进行个案跟踪研究,同时,我联合教务处、德育处对在校所有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制定相应的跟踪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探索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针对残疾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发展学生体能状况,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促使残疾学生得到最优化的发展,建立起符合个体发展需要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能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探索一条符合残疾学生自身特点和
4、规律的教育、教学过程。通过有效的教学行为和方法指导,激发残疾学生体育参与兴趣,帮助残疾学生乐于参与体育教学和集体活动,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纠正体能状况,扩大生活范围,改善和恢复残疾学生的肢体和心理上的功能,提高残疾学生适应集体生活、群体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标体系(一)、概念定义1、残疾人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本案例研究的个案多为随班就读的肢体残疾
5、学生。2、残疾人体育 残疾人体育也称特殊体育、残障人体育,是指社会人群中在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等方面有缺损者,通过身体练习以达到保健康复、培养其意志品质,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及让他们充分享受自身体育权利所进行的体育活动。(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1、为个案学生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2、制订合适的教学活动;3、以弹性的教学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过程和结果;4、能回应学生的学习准备、教学需要、兴趣和学习偏好;5、提供机会让个案在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中学习;6、营造个案学生积极学习的氛围。7、探究以鼓励为主的评价制度。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资料法:搜集、储备相关的学术理论及科研信息,用于学习
6、、运用和借鉴。问卷调查法:用于对残疾学生全面发展的整体情况的调查;用于反馈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情况及对学校体育的看法与希望;用于调查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方法以及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建议。谈 话 法:采取访谈交流的方法,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观 察 法:了解残疾学生的体育课堂行为表现,加强疏导和教育。经验总结法:定期总结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教训,以教育理论为支撑,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和学术水准,更好地体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优势,体现课题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和指向性。 五、课题研究措施及策略学校重视对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既是学校体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也是学校体育必
7、须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需要。实践证明:适宜的体育运动,不仅有利于增强残疾学生的体质,帮助他们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还能使他们享受到运动的乐趣,克服自卑心理,培养自尊、自信、自强,敢于竞争、勇于拼搏、不畏艰难,奋发向上与团结协作等心理品质,所以,体育教育是全面提高残疾学生身心素质不可缺少的一环。如果学校放弃对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使他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就极易使他们产生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加重其心灵的创伤。基于以上考虑,本课题研究从三个阶段组织了实施:第一阶段:加强理论学习培训,提高认识,确立研究课题。(2008年9月-11月)
8、首先,学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标准“实践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新课程理念;其次,我反复研读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话说好课、解读要求系列文章 、走进新课程,并认真做了读书笔记,写一些教学反思。还召开课题开题报告,寻求专家支持,是课题研究活动目标明确;积极参加各种类型教学研讨会、教科研讲座;浏览网页、关注研究个案的时效性,通过以上的学习,我对残疾学生的体育教学的认识有了提高。第二阶段:调查研究对象,分析个案原因。(一)、确定研究对象。我校共有残忍学生10人,9人为不同程度的肢体残疾,1人为听力残疾,占校总人数的10.7%。对我校残疾学生“是否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问卷调查结果表
9、明,70%的学生希望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康复和保健的效果,30%的学生表现出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个别同学还出现厌倦、孤僻、多疑、反感情绪,让我倍深感担忧和警醒。根据问卷调查所得的结果,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分别找了学生本人、家长谈话,并对10名残疾学生进行了一年的跟踪研究。(二)、分析影响残疾学生个案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原因:通过调查、观察、谈话等几个步骤的准备,找出残疾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自身因素。1、自身因素由于残疾体弱学生生理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在体育学习中呈现出区别于正常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分析如下:(1)、自卑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自卑是对自我能力和水平过低评价的一种
10、消极心理,它会导致个体轻视或看不起自己,因而总是担心失去他人的尊重,常回避与别人交往,以避免别人看出自己的缺陷和不足,特别是上体育课,残疾体弱学生的自卑心理表现得更为强烈。现行的体育课大多是实践课。残疾体弱学生动作不到位,有的动作还很滑稽,相反,一起上课的正常学生却生龙活虎、欢呼雀跃,面对强烈的反差,残疾体弱学生的自卑感就不难理解;(2)、是厌倦心理。厌倦是个体因对某项学习受挫或动机不强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残疾体弱学生因身体及心理的原因,在体育学习上不可能很好地展现自我,因此在学习中有种挫败感,学习动力不足,表现出精神疲乏、情绪懈怠、心理反感,有的干脆弃而不学;(3)、是恐惧心理。由于体育学习
11、中的自卑、厌倦等消极心理,残疾体弱学生惧怕上体育课,怕落后,怕出丑。因此,在有心理障碍的情况下,动作、态度表现出不配合,有的甚至表现出与老师抗拒的偏激行为。2、家庭因素对于残疾儿童的降临,家长心理准备不足,埋怨、烦恼,对残疾儿童的教育不知所措,要么百般宠爱,要么放任不管,缺乏整体培养意识。个案小丽,先天右臂残缺,不敢承担责任的父母将年幼的小丽托付给爷爷奶奶,常年外出打工,说是打工挣钱将来给孩子治病,缺乏母爱的小丽每天他都会给爷爷奶奶带来这样、那样的麻烦,吃饭的时候奶奶哄着、爷爷端着热了凉、凉了温的饭,一口一口地喂着。十几年过去了,没等到小丽的爸爸挣来钱为她治病,却等来爷爷、奶奶花白的头,不时颤
12、抖的手。因为她的存在,家里的地荒了,该收的庄稼错过了收获的时间,大伯和爷爷的关系紧张了起来,依着小丽大伯早把她送人了。小丽生活在如此家境困难的家庭里,爷爷、奶奶在主观上觉得愧对了孩子,一方面希望尽自己最大能力给孩子一碗饭吃;另一方面只是希望孩子能平平安安,因此对添衣、脱衣的要求很多,无暇顾及孩子的适应能力和健康体魄,爷爷奶奶的溺爱和教育的缺失,小丽肢体的代偿功能错过最佳的恢复阶段。因此小丽封闭自己,不愿与人交流的举动也不难理解。3、学校因素据资料显示80%的残疾儿童分布在农村或偏远地区,而中国现有的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少,规模不大,并集中在大中城市。如我们县区共有150万人口,仅有一所聋哑学校,轻
13、微的残疾学生多是随班就读,农村残障儿童甚至连接受教育的机会都没有。平时的体育课中,残疾学生很难引起体育教师的重视,教师通常把他同“见习生”放在一起,而忽略了对他们的情感和身心的教育。“见习生”多是临时停上一节或两节体育课,而残疾学生则是长期的“见习”,这会使他们产生"我是一个被遗弃的人"的感觉,使他们的心灵创伤更深,性格更孤僻,自卑心理更严重。调查得知多数学校仅仅关心残疾学生从生活、从没为考虑过残疾学生健康状况,甚至个别学校根本不清楚本校有多少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他们各自的健康状况更无从得知。体育课堂教学中,造成残疾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较突出反映的有以下几点:(1)
14、、体育活动中,怕动作不协调引起同学嘲笑而产生心理障碍。(2)、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而失去动力。(3)、感觉教师的亲和力不足,有一种冷落、遗弃的感觉。(4)、认为教材有难度,老师要求高,产生恐惧的心理。(5)、看到同学东奔西跑、欢呼雀跃,有强烈的反差和失落。个案杨东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每逢体育课,便将自己“关”在教室里看书,不敢走上操场,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听之任之,这一“关”就是小学六年。学校或老师放弃对他的体育教育,也就是剥夺他受体育教育的权利。在学校和体育老师的努力和帮扶下,个案杨东悄悄喜欢上了体育课,适宜的活动、游戏、比赛,让他在玩耍中学会运动技能,有了健康的童年和欢笑。第三阶段:积极开展教
15、学研究,提高残疾学生主动参与意识。(2008年12月2009年10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者最重要的工作”。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真学习了理论,通过以上的学习,我对残疾学生的认识有了提高。残疾人与健康人一样拥有平等的人权,并且实践证明,体育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残疾人因残疾带来的能力缺失,使他们融入社会,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逐步走上身心健康发展的道路。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是一项极其细致的工作,事先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不同残疾学生的不同身心情况,在制定残疾学生体育教育的目标、计划与考评标准时,必须实事求是,注意区别对待;在实施体育教育时,必须加强保护、帮助与指导,保证安全,
16、多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锻炼结束后,要及时了解残疾学生的身心反应,调整对他们的体育教育计划。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经过多年的体验和一年的专题研究,提高残疾学生体育课堂行为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一)研究教材和学生,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激发残疾学生兴趣。1、教师应根据残疾学生的年龄特点、身体条件,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当教材内容适合残疾学生锻炼时,可让残疾学生随班上课。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适宜的教学目标,并发挥群体的力量,帮助残疾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当教材内容不适合残疾学生锻炼时,教师可根据残疾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与教材内容相近的、便于教师照顾的活动内容,组织指导残疾学生进行活动;当遇到达标
17、、测验课时,可组织残疾学生协助教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组织、裁判、记录等工作,这样,既有益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又有利于是他和同学生交往和合作。2、课堂教学中,应当给予残疾学生足够的时间参与运动,让残疾学生同样有展示的机会,从而达到激励他们的学习信心和自我肯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3、针对有残疾学生随班上课的体育课,教师要做到心中有他们,要考虑到残疾学生的的身体特征和需求,对上课内容适当加以选择和改编,使之成为残疾学生喜欢、参与的活动。(二)研究教材,实施有效教学,激励残疾学生积极参与。1、认真研究教材,倾听残疾学生的心声和需求,制定符合残疾学生身体特征的教学方法,把学习活动真正变成自身的需要
18、。3、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氛围、场地器材等,合理布置,特别是一些令残疾学生感到为难、害怕的项目(如:跳箱、单双杠等),讲解示范准确,保护帮助到位,预防运动损伤和消除安全隐患,有效消除残疾学生的恐惧心理。4、教学手段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让残疾学生体验到体育特有的乐趣,根据教材及时调整活动的形式,合理运用游戏和教学比赛,丰富课堂,排除学生厌学心理。5、提高残疾学生与体育活动相适应的身体素质,使之有能力、有信心敢于挑战自我。(三)、有效课堂管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1、规范体育教师行为,引导残疾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建成家长认同、学校支持、班主任鼓励、同学帮扶的机制,让残疾学生正确认识身体的不足和体育
19、锻炼的代偿功能,逐渐养成残疾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2、体育教师教师要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即使课堂上他们的表现很差,也做到不急噪,不批评、挖苦他们,耐心的对他们教育。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感觉到他们和正常孩子是平等的。3、要集体帮扶,树立残疾学生的归属感。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是温暖残疾学生的大熔炉。体育老师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使残疾学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中。4、残疾学生有消极落后的一面,但也有身残志坚、争强好胜、勇于表现的心理倾向。因此,体育教师应很好的利用这一点以表扬、鼓励为主,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提供一种积极和认同的心理氛围,充分
20、调动他们的表现欲望和潜能。5、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关注残疾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呵护,在学习同一技术动作或课堂练习时,适当降低难度,减轻重量或放慢速度要求,使残疾学生感到课有所练,练有所获。例如:在分组教学时尽量不要把他们单独分出,这样有利于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1、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思想共鸣、情感交流的过程。创建师生互相尊重的关心,有助于教师传授知识,满足学生对教师、对体育课的心理期望,有利于学生消除厌学心理。2、教师和学生彼此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容性,可以产生积极主动的促进作用:学生喜欢、敬佩老
21、师,会主动接受老师的指导,接纳各项教学措施。3、体育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深层次的理解残疾学生的不幸和苦衷,做到真心关注、真情帮助、真力辅助,提高学生对老师的悦纳和接受。4、课堂上面带微笑,启发引导,循循善诱,并运用面部表情、眼神、姿势等肢体语言,对学生的学习给予鼓励、肯定和赞许,消除残疾学生不正常的心理。在此情况下,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比教师的讲解、示范、指导更具有说服力。(五)、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对残疾学生多以鼓励性评价为主。以往的评价,往往是用一把尺子,从一个方面(分数高低)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等,同等条件的评价,只会伤及残疾学生的隐痛,也会进一步把残疾学生拒绝在操场边缘
22、,这种评价使残疾学生无法发展自己、激励自己,所以等待他们,多进行激励性评价,使评价有利于他们的发展进步,有利于肯定残疾学生的取得的进步。对残疾学生的评价,我采用了下面的一些做法:1、目标激励,目标激励是要求教师对他们按其实际情况分阶段制定目标,教师定期与残疾学生一起检查学习目标实施的情况,及时进行小结。当他们有所进步,达到预定的目标时,应该给予表扬肯定甚至奖励。2、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树立榜样时,除了有先进的榜样外,在班级、学校中,也应该有残疾学生进步的榜样。这样做,不仅可以使残疾学生觉得榜样并非高不可攀,而且有更广泛的教育意义。3、情感激励,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关键。教师多关心热
23、爱学困生,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与他们交朋友,这本身是一种情感的激励。我校老师对残疾学生的个案研究,就是通过教师的情感激励,使残疾学生感到人格被尊重,因而乐于接受教育。(六)提高教师素质,让残疾学生接受良好教育。1、体育教师应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的老师,才更吸引学生,使师生距离更近。2、加强学习,改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角色,确定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切实做到一切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着想。3、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切实提高心理教育能力。4、自觉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水平,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优秀的品质、高尚的师德、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总之,残疾学生更渴望和健康学生一样奔跑、跳跃,同样期盼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同伴的欢呼。所以,我们要善于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并在教育过程中给予“真爱”:课堂上能够参与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点滴进步就给与赞许;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让残疾学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而千万别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的看客。六、研究成果通过对个案研究的探索和实践,残疾学生体育课堂行为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更浓了,主动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更强了。身体素质明显提高,自卑、厌倦等消极心理转化效果明显。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自尊、自信、自强,敢于竞争、勇于拼搏、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会议合作协议书范本
- 2024年度企业研发成果转化服务合同
- 2024年企业员工岗位义务与敬业承诺协议版
- 2024年度地产项目代理销售合同
- 2024年医疗器材质量保障协议范本
- 2024年度产品研发与委托制造合同
- 2024年工程劳务分包详细协议范本版B版
- 2024年度企业互借资金协议模板一
- 2024专业离婚合同书:女方权益保障实例一
- 2024员工股权激励协议书
-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述评报告7篇
- 12J4-2 《专用门窗》标准图集
- 甘沟煤矿“三量”动态分析报告
- LY/T 3278-2021竹木材料及其制品表面防霉变效果评价环境试验箱法
- GB/T 5206-2015色漆和清漆术语和定义
- GB/T 3091-2015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 GB/T 25249-2010氨基醇酸树脂涂料
- 企业合规管理培训课件讲义
- 精细化管理指引解读
- 外研版五年级英语上册期末复习要点
- 《办公软件教程WPS》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