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_第1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_第2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_第3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_第4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要点:本章要点:n认识的本质及规律n真理与价值n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关键词n反映论 实践 认识 真理 价值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n认识论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n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n(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n主体是指主体是指: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的人 n实践主体的能力结构实践主体的能力结构 人本身的自然力人本身的自然力n 智力因素智力因素 n 情感和意志情感和意志n实践主体的社会结构实践主体的社会结构 个人主体个人主体n 集团主体集团主体n 社会主体社会主体

2、n客体是指客体是指: 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象n实践客体的属性实践客体的属性: n客观性客观性n对象性对象性 ( (注意区分客体与客观的关系注意区分客体与客观的关系) )n实践客体的形式实践客体的形式:自然形式客体自然形式客体n 社会形式客体社会形式客体 n 精神形式客体精神形式客体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主客体的关系表现为认识关系和改造关系认识关系:主体(反映者) 客体(被反映者)这是基本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客体的关系更应该是改造关系:主体(改造者) 客体(被改造者)后者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

3、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1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是认、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识的目的) 要改造世界首先要认识世界要改造世界首先要认识世界, , 认识产生于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需要. .恩格斯恩格斯“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 ,这种需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n实践的发展不断给认识提出新的认实践的发展不断给认识提出新的认识课题,识课题,规定了认识发展的方向规定了认识发展的方向n社会实践的发展给解决

4、新问题提供社会实践的发展给解决新问题提供了必要的经验材料,使发展新的科了必要的经验材料,使发展新的科学知识学知识成为可能成为可能n社会实践给人们认识事物不断提供社会实践给人们认识事物不断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使认识得以不断发展使认识得以不断发展2 2、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了可能、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了可能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你要有知识你要有知识, ,你就得参加变革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

5、革梨子,亲口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尝一尝。一切知识最终来源于直接经一切知识最终来源于直接经验验4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相对的独立性和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相对的独立性和反作用n认识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独立性。认识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独立性。n认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表现在认认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表现在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阻碍作用。错误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阻碍作用。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唯物主

6、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不同回答n唯心主义先验论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是一种主观自生,不受物质决定的东西。v西方哲学的“回忆说”v中国哲学的“生而知之”和“良知”、“良能”的思想。(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 识的不同回答识的不同回答n旧唯物主义的直观的反映论旧唯物主义的直观的反映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但存在着两个缺陷: 一是脱离社会实践 二是不懂得辩证法 旧唯物主义的两个缺陷使它成为直观、旧唯物主义的两个缺陷使它成为直观、消极、被动的反映论。消极、被动的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反

7、映论 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鲜明的特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鲜明的特征:1、把科学的、把科学的实践观实践观引入了认识论,科学规定引入了认识论,科学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2、把、把辩证法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科学地说明了人贯彻于反映论,科学地说明了人对世界的能动反映是充满矛盾运动的辩证过对世界的能动反映是充满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程。 认识的能动反映具有的特点:认识的能动反映具有的特点:主体主体客体客体反映反映选择选择建构建构创造创造认识认识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的运动过程可分为认识的

8、运动过程可分为具体的认识具体的认识过过程和程和人类认识人类认识的总过程两个层次:的总过程两个层次:具体的认识过程分两个阶段:具体的认识过程分两个阶段:(一)从实践到认识(一)从实践到认识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1 1、感性认识、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级。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级。感性认识的含义感性认识的含义l感觉感觉:是通过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对事物:是通过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对事物的个别属性和特性的反映,是意识和外的个

9、别属性和特性的反映,是意识和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部世界的直接联系。l知觉知觉:是对感觉的综合,它能够反映出:是对感觉的综合,它能够反映出对象的具有可感性质的整体性结构和特对象的具有可感性质的整体性结构和特性。性。l表象表象:是大脑对过去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是大脑对过去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感性认识的特点感性认识的特点直接性: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不存在中介,是人们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具体性具体性: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表象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表象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事物的表面现象。 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头脑的思维活动得到的关于

10、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F=GM1M2/R22 2、理性认识、理性认识理性认识的形式n概念概念:是对同类事物共性和本质属性是对同类事物共性和本质属性的概括,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的概括,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n判断判断:是运用概念对事物的状况和性是运用概念对事物的状况和性质作出肯定或否定断定的思维形式,质作出肯定或否定断定的思维形式,是对事物之间联系或关系的反映。是对事物之间联系或关系的反映。n推理推理:是由已知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是由已知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的逻辑思维形式。的逻辑思维形式。一是间接性一是间接性,即它不是人们在接触,即它不是人们在接触事物中直接产生,而是在感性认识基事物

11、中直接产生,而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头脑思维才产生的对事物础上,经过头脑思维才产生的对事物的间接反映。的间接反映。二是抽象性二是抽象性,即它不是具体形象地,即它不是具体形象地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以概念、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以概念、判断、推理这样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判断、推理这样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1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区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区别(2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n一方面,一方面,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12、,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础,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n另一方面,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理性认识认识(3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渗透v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依赖F=GM1M2/R2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于源来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中渗透着感性认识的理性认识中渗透着感性认识的 因素因素 4、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 条件条件(1)必须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必须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

13、这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这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2)应用科学的抽象思维方法,对感)应用科学的抽象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正确的逻辑加工,这是实性材料进行正确的逻辑加工,这是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可靠途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可靠途径。径。(二)由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二)由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 1 1、由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由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和重要性n实现从认识到实践,即从理性认实现从认识到实践,即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具有更加重要的识到实践的飞跃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意义。(1 1)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14、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亚里斯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2 2)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2 2、由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和、由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和 途径途径(1 1)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 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2 2)理论付诸实践,要有一定的物质)理论付诸实践,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条件(3 3)理论必须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理论必须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群众的自觉行动(三)认识辩证运动的总过程(三)认识辩证运动的总

15、过程认识运动的总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认识运动的总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认识运动的总过程体现了认识发展的反复认识运动的总过程体现了认识发展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性和无限性1 1、认识运动的反复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原因:原因:从客观方面看从客观方面看,事物是复杂的,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客观事物的发展及其本质的暴露要有一个过程事物的发展及其本质的暴露要有一个过程 从主观方面看从主观方面看,认识还要受到主体本,认识还要受到主体本身各种条件的限制。身各种条件的限制。2 2、认识的无限发展、认识的无限发展从时间上说,从时间上说,事物的发展永无止

16、境,事物的发展永无止境,一个过程向另一个过程推移是没有穷尽一个过程向另一个过程推移是没有穷尽的,要求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要求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从空间上说,从空间上说,物质的结构层次以及事物质的结构层次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无限的。物之间的联系也是无限的。牛顿:光牛顿:光是是“粒子粒子”。惠更斯:惠更斯:光是波光是波。爱因斯坦:光既爱因斯坦: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波动性。认识过程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认识过程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3 3、认识运动的总规律、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形

17、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的程度。” 毛泽东毛泽东v认识的总规律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认识的总规律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统一。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统一。v认识的总规律表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认识的总规律表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n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学范畴(一)真理的客观性(一)真理的客观性n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

18、理的内容是客观的n检验真理的标准,即社会实践也是客观检验真理的标准,即社会实践也是客观的的(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1 1)绝对真理)绝对真理指真理本身包含的确定性和无条件性的因素。指真理本身包含的确定性和无条件性的因素。从真理的内容看从真理的内容看,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这一点是绝对的,无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条件的从人的认识本性和认识任务看从人的认识本性和认识任务看,人类能够正确认识,人类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及其规律,这种认识能力是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及其规律,

19、这种认识能力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无条件的,绝对的。(2 2)相对真理)相对真理 指真理本身包含着的不确定性和相对指真理本身包含着的不确定性和相对性的因素。性的因素。从认识的深度来看,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从认识的深度来看,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一定程度或层次一定程度或层次的正确认识的正确认识, ,都具有近似的性都具有近似的性质质, , 认识还有待于深化认识还有待于深化,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n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界一个部分或片段一个部分或片段的正确认识的正确认识, , 认识还有待于认识还有待于扩展扩展,这是相对的有条

20、件的,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3 3)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对立(2)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性 第一、任何客观真理本身都是第一、任何客观真理本身都是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第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联第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联 结、结、相互渗透相互渗透一方面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真理之中都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绝对真理寓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绝对真理寓

21、于相对真理之中。于相对真理之中。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了绝对真理构成了绝对真理第三、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第三、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 证转化证转化 是指真理是一个过程,人类是指真理是一个过程,人类认识是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认识是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接近绝对真理的不断深化的过程。接近绝对真理的不断深化的过程。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明真理是具体的和历史的统统一,表明真理是具体的和历史的统一。一。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具体性是指是指主观和客观主观和客观总是在具体的条件和范围内的一致性。总是在具体的条件和范围内的一致性。真理的历史

22、性真理的历史性是指是指主观向客观主观向客观无止境的接近,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无止境的接近,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程。(三)真理与谬误(三)真理与谬误1、什么是谬误n谬误是同客观实际及其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认识主体对客体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 主体主体客体客体真理真理谬误谬误正确反映正确反映歪曲反映歪曲反映2、真理和谬误的关系、真理和谬误的关系(1)真理和谬误是根本对立的)真理和谬误是根本对立的(2)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展。认识真理真理谬误谬误互为条件互为条件互相依赖互相依赖A、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

23、化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真理向谬误转化真理向谬误转化第一、真理总是具体的,任何真理超出它的适用范第一、真理总是具体的,任何真理超出它的适用范围都会变成谬误。围都会变成谬误。第二、真理又是全面的,割裂真理的内在联系,真第二、真理又是全面的,割裂真理的内在联系,真理也会变成谬误。理也会变成谬误。第三、真理是一个过程,如果人们的认识超出或落第三、真理是一个过程,如果人们的认识超出或落后于社会历史的发展的阶段真理就变成谬误。后于社会历史的发展的阶段真理就变成谬误。 谬误向真理转化 其一、真理是具体的其一、真理是具体的,谬误也是具体的。谬误也是具体的。 其二、谬误往往是成功的先导,失败常常其二

24、、谬误往往是成功的先导,失败常常是成功之母。是成功之母。 其三、在批判谬误的过程中获得真理和发其三、在批判谬误的过程中获得真理和发展真理。展真理。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一)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n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主观主观认识认识客观客观效果效果实践实践真理真理谬误谬误相符相符不符不符(二二)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一切认一切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必须拿到实践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必须拿到实践面前、并通过实践的检验,只有实面前、并通

25、过实践的检验,只有实践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此外践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再无别的标准。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 实践是历史的、具体的,任何时实践是历史的、具体的,任何时候的实践都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候的实践都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当时的一切认,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当时的一切认识。识。3、实践标准与逻辑证明、实践标准与逻辑证明n逻辑证明逻辑证明是一种在认识过程中运用是一种在认识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从理正确的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从理论上论证和确定另一新判断是否正论上论证和确定另一新判断是否正确的逻辑方法。确的逻辑方

26、法。n逻辑证明的作用:逻辑证明的作用:是对实践证明的是对实践证明的必要补充。必要补充。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一)(一)价值及其特点价值及其特点 1、价值:、价值: 是指主体和客体之间一种特定的关是指主体和客体之间一种特定的关系,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系,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或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要或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系。2、价值特点、价值特点(1)客观性的特点)客观性的特点v 价值必须以物质的或精神的现价值必须以物质的或精神的现 象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象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v人的需要是具体的、历史的人的需要是具体的、历史

27、的。(2)主体性的特点)主体性的特点v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物,而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物,而是物趋近人,具有客观需要的现实主是物趋近人,具有客观需要的现实主体是价值关系的中心。体是价值关系的中心。v价值的主体性,通过价值关系中主价值的主体性,通过价值关系中主体的创造性得到体的创造性得到 鲜明的体现鲜明的体现。n(3)、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特点、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特点n(4)、价值具有多维性的特点、价值具有多维性的特点(二(二)价值评价及特点价值评价及特点n所谓评价,所谓评价,就是人对事物价值的一种就是人对事物价值的一种观念性掌握。评价本质上属于认识;观念性掌握。评价本质上属于认识;n基本特

28、点是基本特点是: 把主体及其需要的尺度引把主体及其需要的尺度引进认识当中,它立足于主体的利益,进认识当中,它立足于主体的利益,从主体的价值需求来评判客体从主体的价值需求来评判客体。价值评价的三个特点价值评价的三个特点:n第一第一、评价是以主体的价值关系为、评价是以主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认识对象的n第二第二、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n第三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相关的知识性认识(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确价值观的意义n

29、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的作用。约和导向的作用。n 价值观是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价值观是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观点的体系,它与评价原则和评价观点的体系,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致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致的。(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1、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n真理原则真理原则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真理和服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真理和服从真理。从真理。n价值原则价值原则就是人的意识和行为中包就是人的意识和行为中包含主体需要,追求价值、注重效益的原含主体需要,追求价值、注重效益的原则。则。 真理和价值这两大原则,根源于真理和价值这两大原则,根源于马克思讲的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马克思讲的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