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_以成都市为例_第1页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_以成都市为例_第2页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_以成都市为例_第3页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_以成都市为例_第4页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_以成都市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成都市为例张果1,任平1,2,周介铭1,何景熙3(1.四川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成都610066;2.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10074;3.四川大学人口研究所,成都610064摘要:城乡一体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成都市从2003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正确认识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准确把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深化理论研究、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以成都市作为城乡一体化研究的实证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社会人口动力因素是其主要驱

2、动力。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因子分析;灰色关联度;成都市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63(200606003304收稿日期:2005-09-30;修回日期:2006-09-1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1BSH025;四川师范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作者简介:张果(1962-,男,四川广安人,副教授,学士,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E -mail zhangguo1962 。1城乡一体化概念及研究意义城乡一体化思想,早在上个世纪已经存在1。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城乡关系和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及实现途径等进行

3、了大量理论研究28。国外对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研究开展的较早,而且研究比较系统,涉及面较广,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我国众多学者也开展了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研究,但这些研究多集中在城乡一体化概念、规划模式等的探讨上,从定量上分析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城乡一体化研究总的来说理论上还不成熟,研究工作处于探索之中。到目前为止,对城乡一体化的概念比较认可的是:城乡一体化是指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形成“相互依托,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共同发展”的城乡关系3,实现城乡之间在社会经济、生活方式、思想意识、生活水平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广泛融合,从而使高度发达的物

4、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达到城乡共享,在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统一的前提下,使整个城乡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的高级形态。我们认为,城乡一体化是与城乡二元结构相对应的概念,是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其研究要体现出城市和乡村两个区域单元,在整个区域内要实现农业和其它产业的合理分工与协作,保障农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从而使得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三农”问题等,这势必会影响到城乡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推进城

5、乡一体化发生和发展所必需动力的产生机理以及维持和改善这种作用机理的各种经济关系、组织制度等所构成的综合系统的总和9。正确认识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准确把握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深化理论研究、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背景成都市是四川省的省会,幅员面积12390km 2,总人口1028万。全市辖9个区、4个县级市、6个县,是一个典型的大都市带大农村的城市。成都市城市化水平在2002年末为36%,其中,中心城区及卫星城区面积3681km 2,人口580多万,城市化超过52%,G DP 占全市的73%;远郊区面积8709km 2,人口540多万,城市化仅为17%,G D

6、P 也仅占全市的27%。尤其是一直以来,成都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不断拉大,“三农”问题第25卷第6期2006年12月地域研究与开发AREAL RESEARCH AND DEV ELOPMEN T Vol.25No.6Dec.2006非常突出。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是一直困扰政府和民众的问题。经过实地调研和科学论证,从2003年3月开始成都市确定在双流、郫县、龙泉驿、大邑、都江堰5个区(市县就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化进行试点。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不同地区其过程和步骤是不同的。双流县在开展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提出了以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为主要内容的“三个集中”工作思路,该

7、思路开创了城乡一体化的新模式;锦江区创造性地提出了“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配套政策为保证,以农民生产、生活、居住方式的转变为着眼点和落脚点”的新模式,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打造龙头企业,实现产业化发展,最终实现了农民就地市民化、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三位一体的建设。面对城乡一体化不同的发展过程和发展模式,究竟什么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这是一个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重要课题,其结果必将为顺利开展城乡一体化提供科学依据。3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3.1研究方法3.1.1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是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一种方法,是主成分分析的一种自然的延伸10,其基本思想是用较少个数的公共因子的线性

8、函数与特定因子之和来表达原观察变量的每一个分量,以便达到适宜的解释原变量的相关性并降低其维数10。其步骤为:原始数据标准化;求出样本的协方差矩阵V;计算其特征值,贡献率及累积贡献率;对因子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varimax;求出因子个数并计算其得分。3.1.2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GRA是一种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发展变化系统在各时期有关统计数据的几何关系的比较,进行定量描述和比较分析,确定出影响系统发展的优、劣因素。其模型的建立步骤如下。确定分析序列。建立因变量参考数列(即母系列X0(k;自变量比较数列(即子序列Xi(k(i=1,2,3,n;k为系列长度。即参考数列:X0(k

9、=X0(1,X0(2,X0(3,X0(k;比较数列:Xi(k=X i(1,X i(2,X i(3,X i(k。对变量序列进行无纲量化。用均值化法消除数量级大小不同的影响,即X i(k=X i(k/X i。求出差序列、最大差和最小差,即差序列:0i(k=X0(k-X i(k;最小差:min min X0(k-X i(k;最大差:max maxi ki kX0(k-X i(k。计算关联系数,即i(k=min mini kX0(k-X i(k+max maxi kX0(k-X i(k/X0(k-X i(k+max maxi kX0(k-X i(k。为分辨系数,一般取=0.5(i=1,2,3,n。计算

10、关联度ri,即r i=1/nnk=1i(k。依关联度排序。对各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的关联度从大到小排序,关联度越大,说明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变化的态势越一致11。3.2分析过程及结果3.2.1影响因子的选择。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研究的基础和保证,也是研究结果是否科学、实用的关键。根据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的现实情况,结合专家、学者意见,确立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和依据。(1科学性和全面性12,指标体系应能够全面反映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各个方面,要具有足够的涵盖面,并能够反映出其科学内涵,避免主观性和随意性。(2区域性和可行性,指标的选取要考虑到现实的可行性,要尽量采用在评估期间内可获取的指

11、标,同时,指标要尽量采用可量化的定量指标,并具有区域代表性13。根据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依据和资料情况,文章选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密切相关的1978 2003年的16个指标:X1城市化水平(%、X2总人口(万人、X3人均G DP(元、X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万元、X5第二产业比重(%、X6第三产业比重(%、X7工业总产值(万元、X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X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X11人均财政收入(元、X12非农业人口总数(万人、X13G DP(亿元、X14农业机械总动力(kW、X15农村用电量(万kWh、X16公路旅客周转量(万人km。各项指标数据均来

12、自于各个年份的成都市统计年鉴。3.2.2结果分析。将选用的各项指标数据代入上述因子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的公式,应用功能强大的数理统计分析软件MA TLAB和SPSS进行运算(表1。经旋转后的因子矩阵结果为:公共因子F1在X3, X4,X8,X11,X13值都较大,可以看出,这几个因素主要反映的是经济发展实力,因而F1代表经济发展水平因子;公共因子F2由于在X5,X6,X7,X14,X15载荷较大,主要是关于工业发展程度和效益的指标,代表了区43地域研究与开发第25卷表1旋转后因子矩阵和因子分析总方差解释表T ab.1R otated componentm atrix and total vari

13、ance explanation 指标因子1因子2因子3X10.84130.31310.6062X20.77230.46880.5048X30.95870.17350.2592X40.98350.11090.1272X50.01260.9950-0.0255X60.58260.82350.3584X70.85100.85050.2656X80.95670.15460.2431X90.72680.21140.6018X100.82220.20170.9221X110.98270.12130.1123X120.84930.34830.6848X130.95540.16230.2429X140.78

14、960.72330.4229X150.89240.88290.3477X160.77050.26860.7265特征值14.2020 1.42500.1880贡献率/%88.76308.9050 1.1770累积贡献率/%88.763097.668098.8450域工业化水平;公共因子F3在X1,X2,X9,X10,X12, X16上较大,较多地反映出人口因素的影响,代表了社会人口动力因素。3.3驱动力分析通过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的因子分析可以看出,城乡一体化的驱动力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社会人口动力因素。3.3.1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一体化的影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是决定城乡一体化进程和

15、城乡融合程度的主要力量13。由灰色关联度分析可以看出(表2,城乡一体化水平和以人均G DP为代表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大的关联度,为0.976,关联序排在第三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速度也在加快(图1。1980年成都市人均G DP为565元,城市化水平为23.35%,1990年人均G DP为2123元,城市化水平为27.30%,人均G DP年增长率为25.07%,城市化水平年增长率为1.5%;而1990年到2003年的人均G DP年增长率为68.20%,城市化水平年增长率为3.20%。城市化水平伴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加快。表2城乡一体化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表T ab.2G re

16、y related analysis of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integration of urb an-rural影响因素X2X3X5X6X7X9X10X14X15X16关联度0.9560.9760.9870.9830.9400.9630.9620.9710.9520.924关联序731295648 10图1人均G DP与城市化水平图Fig.1Picture of per capita G DP and urb anization level3.3.2工业化水平对城乡一体化的影响。结合因子分析与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取X2,X3,X4,X5,X6, X7,X

17、8,X9,X10,X11等10个因素与Y城市化水平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结果为Y=-5.401+0.348X6+0.441X5+5.419×10-4X9。模型R2=0.967,F值为214.007,通过了置信水平为0.05的显著性检验,故模型是有效的。通过多元回归方程可以看出,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程度关联很大,工业比重每增加一个单位,城市化水平增加0.441个单位,同时,从图2看出,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现很强的正相关。这说明城市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工业化水平的限制,工业带动城市经济发展14,也必将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所以,要顺利推进城乡一体化, 必须不断提高工业化水平。图2工

18、业化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图Fig.2Pictu re of industrialization level and u rb anization level从图2还可以看出,第三产业与城市化水平也有很强的正相关,并且由灰色关联序来看,其排在第二位,在多元回归方程中,第三产业比重每增加一个单53第6期张果等: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位,城市化增加0.348个单位。一般来说,在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工业化进程与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但到了城市化的高级阶段,第三产业成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它对城市化水平提高的贡献份额将大于第二产业的贡献份额。成都市正处于工业快速

19、发展期,工业化水平和第三产业将成为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主要驱动力。3.3.3社会人口因素对城乡一体化的影响。从第三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出,人口数、人口城市化水平、人均收入等在主成分中载荷较大,对城乡一体化有着重要影响。由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城市化水平增长速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合理的人口增长速度和流动将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成都市1980年人口总数为822.54万,1990年为919.5万,2000年为1013.35万,2003年人口为1044万,人口增长速度在减缓,但是绝对人数在不断增加,因而成都市人口压力很大。2000年农业人口为667.45万,2003年农业人口658万,可以看出农业人

20、口的转移比较缓慢。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平受到了较大影响,人口众多与资源紧缺构成了严峻矛盾。尤其是农业人口达到658万,超出了有限耕地的有效承载能力。同时,农民的收入也与城市居民收入不断拉大,2003年达到31,这就需要将农业剩余人口转向其他产业,如第二、三产业,加强农村工业、商业、旅游业发展,尤其是第二、三产业成为安排就业人口的主要产业15,是实现农业人口经济活动转移的有效途径。同时,还需要建立合理的人口规模和人口有序流动机制,这也将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手段。4结论与讨论通过因子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得出,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社会人口动力因素;其中,

21、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均G DP、农业机械总动力、工业总产值、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促进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因子。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工业化水平、控制人口的合理规模和流动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景普秋,张复明.城乡一体化研究的进展与动态J.城市规划,2003,27(6:30-35.2李同升,库向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演变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0(3:256-260.3石忆邵,何书金.城乡一体化探论J.城市规划,1997,21(5:36-38.4杨荣南.关于城乡一体化的几个问题J.城市规划,1997,21

22、(5:41-42.5曾菊新.现代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98-192.6甄峰.城乡一体化理论及其规划探讨J.城市规划汇刊,1998(6:28-31.7吴楚材,陈雯,顾人和,等.中国二元结构及其协调对策J.城市规划,1997,21(5:38-41.8宋金平,李丽平.北京市城乡过渡地带产业结构演化研究J.地理科学,2000,20(1:20-26.9蔡竞.可持续城市化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91-100.10袁志发,周静芋.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88-207.11胡永宏,贺思辉.综合评价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67-18

23、2.12任平,周介铭,何伟,等.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2005,28(6:737-740.13高会丽,胡燕京.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因子分析及政策建议J.规划师,2001(3:86-89.14傅丽华.工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与对策分析以株洲市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16(2:28-31.15李世杰,姚天祥,杨文新.试论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关系以兰州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3:32-36.(下转第42页510275,Chi na;2.Chi na U rban Research Center i n Hongkong B ap

24、tist U niversity,Hongkong,Chi naAbstract:For a prolonged period of time,the Chinese state had monopolized housing provision.Chinese people had virtually no choice of housing.Much has changed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 launched since1979.People now have increasing freedom to cho

25、ose their homes in term of their housing prefer2 ences,and more and more people buy houses from the market.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what peoples prefer2 ences for housing are and what factors influence their housing choices since housing reform.This paper studies the stated housing preferences of

26、Guangzhous people through choice experiments framed in stated preference ap2 proach.Regression models comprising both neighborhood and dwelling attributes are estimated all subjects and for four sub-samples classified by family income.In general,neighborhood variables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dwellin

27、g variables in the housing choice in Guangzhou.In all neighborhood variables,district variable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urban core districts with good reputation are strongly favored.But different income level house2 holds have different districts preferences with high-income group distinct favorin

28、g new core district Tianhe and low income level favoring old core ones.Housing price and orientation of dwelling also have important impacts on housing choice with low housing price and south-faced house strongly preferred.Neighbor security,accessibility and living convenience are also important fac

29、tors.Dwelling type and layout and property management are rela2 tively less important than others,but property management is more important for high-income households than for low-income.K ey w ords:housing reform;housing preference;stated preference;conjoint analysis;Guangzhou City(上接第36页R esearch

30、on Dynamical Mechanism ofU 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T ake Chengdu for ExampleZHAN G Guo1,REN Ping1,2,ZHOU Jie2ming1,HE Jing2xi3(1.College of Resoures and Envi rnment,S ichuanN orm al U niversity,Chengdu610066,Chi na;2.School of Econom ics,Southwest U niversity of Fi nance and Econom y,Chengdu610074,Chi na;3.Instit ution of Population Research,S ichuan U niversity,Chengdu610064,Chi na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is one of the most hot problems of present researches.Cheng2 du has launched the pilot pro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